36-1、与《广论》研讨班学员谈心1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法读书

36-1、与《广论》研讨班学员谈心1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与《广论》研讨班学员谈"心"
  张正玄教授 著
  正觉教育基金会 编印
  目录
  前言........001
  菩提:三乘菩提?红白菩提?........013
  道:二主要道?三士道?........025
  次第:先显(菩提道)后密(密宗道)?........040
  广论:八识论?六识论?........053
  结语........070
  附录一 您真的想学佛吗?........079
  附录二 真、假 藏传佛教?........091
  附录三 密宗之本质........098
  附录四 何谓"善知识"?........100
  附录五 藏传佛教的"基因改造"........113
  前言
  您确知"佛法"的内容与行门吗?
  您了解"心识"的结构与运作吗?
  您是归依"三宝",或崇拜"上师"?
  您学《广论》,是想成佛(菩提),或入魔(密宗)?
  您只研读宗喀巴的论著而不闻熏佛说的经典,能说是在学佛吗?
  末学至诚邀您一起探究"佛法"的真实义!
  末学先向有缘拿到这本书的您,致上问讯:阿弥陀佛。
  并且,假设您是发心来学佛的,也已经或愿意接受基本的三归五戒,并深信因果、畏惧轮回、念死无常……(除非您只信喇嘛教而不信佛);或者您起初只为了"道德教育"的使命感而来,但"广论班"施设的三士道,以人天善法为基础,引导您依次往中士道、上士道前进,久受熏习而逐渐生起"我是学佛人"的自觉 --就现实生活而言,您能舍弃一部分的世俗享受来学习"佛法",必有相当的见识与善根,末学随喜之余,也盼您别浪费了这些学佛的条件。
  不论您如何进入"广论班",是自愿或被动或半推半就,乃至是拿香跟拜……然后,经过了半年、一年、五年、十年……,是精进或懈怠、初阶或中上,全都无妨,因为末学要与您谈的是更根本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法?要如何熏学?有什么成就?若您到今天仍然求知若渴、虚怀若谷,且学佛的动机单纯而端正,对佛教法义能如理作意地思惟,确定之后,才坦然信受、依教奉行,并乐于随时与人对谈、求证、切磋,那么,您可以是佛法上很好的同修道友!末学乐于与您谈心……
  并非言不及义的攀谈、闲扯,而是将心比心,就末学所知所证的心,与您恳谈、应对,若彼此相同,就互相赞叹:果然是同见同行的佛弟子!由于真相只有一种,若互有差异,乃至相反,就可以一起研究: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答案?是个人理解有误?或师父教导有偏?又应根据什么样共许的标准来检视(判定)闻思修证的是非与真假呢?总不能以世俗心推说:个人体会不同,各走各的路、各成各的佛(田无沟,水无流)?那就不是佛弟子探究真理、广度众生的态度了。纵然必须引经据典、详说细论,也最好能将这件大事,今生搞定,有了个明确的凭准,才可安心的奉行;以免一时的疏忽、迷信而误入歧途,越走越远离佛法,最终是后世成了恶道众生,那可就冤枉了。
  就末学所知,当今社会上有许多以"佛教"为名的流行法门,"广论班"也是其中之一。在这些分支法门中,就当生成就的效果而言,有人老实"念佛"而往生净土,或一心"参禅"而悟道明心,或行善布施以厚植善根……;而"广论班"学员却被教导说"在家居士是煮不开的水"[注1] ,"末法时期不可能得初果、证空性","只要多思惟、多观想,熟背《广论》就可成佛";"《广论》之外,不须研讨其他佛菩萨的经论、也不必了解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无上瑜伽是最殊胜之法,护持法人事业就是累积'福、智'资粮"……。您今生有了这么尊贵的人身、难得的因缘,却甘于在"广论班"被如此贬低而自轻自弃吗?等而下之,若有一天,您发现了"广论班"所学所思、所作所为,都是违背佛法、助长邪见,且长期作义工所累积的不是福德,而是恶类的共业,岂不是苦走了大半生的冤枉路?俗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学佛人最怕什么?怕跟错老师、学错知见……。因此,有几个问题,您可以自问自答,再三查证,却不急于轻信他人或妄下结论:
  ----------------------
  [注1]:徐义雄<见道报告>云:七、八年来,从未听过里面的出家师父及在家学长讲过一部经典、或一本祖师的论,只听到说:"在家居士是煮不开的水,要证悟,那是几劫以后的事。"《正觉电子报》第二十四期<我的菩提路>。
  http://books.enlighten.org.tw/data/book/cover/20090730114637.pdf
  卢克宙,<福智法人十年大事纪>亦云:八十三(编案:一九九四)年初农历年前,(日常)师父首次提到法人事业的概念,不再说"在家人是烧不开的开水",反而说在家居士有"时大因缘"。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Tvo/tvo_144_145/tv0_144_145_08.htm
  (撷取日期:二○一三年五月三日)
  为什么后来改口了?或许是"僧衣崇拜"不合现实,而在家人的办事能力强,可以拓展法人事业,这也显示"师父"的弘法方向似乎是以"世俗"成就为考量。如<里仁与敬业乐群>云:"前面提及在家居士很难积集成佛资粮,如今却变成了在家居士的'时大'因缘。里仁事业正好是在家居士学佛过程中,最好的必经路程。"八十七(编案: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日,日常法师开示于新竹北门国小全省里仁事业联谊会。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Tvo/tvo_088/tvo_88_03.htm(撷取日期:二○一三年五月三日)
  ----------------------
  您在学佛,或造业?
  您确知"佛法"的内容与行门吗?
  您了解"心识"的结构与运作吗?
  您是归依"三宝",或崇拜"上师"?
  您认为《广论》是佛法,或外道?
  您学《广论》,想成佛(菩提),或入魔(密宗)?
  您是否只研读宗喀巴的论著而不闻熏佛说的经典?
  您宁可盲从受骗?或愿意探究(佛法)真实义?
  首先,"福智团体"仅以一本宗喀巴的《广论》为初机学人的课本,是只依止宗喀巴一人而不依于佛陀所说的法义,您不觉得这有违佛教"依法不依人"的大原则?学佛不是应以佛所说经--尤其是"了义经"--为根本吗?纵使大菩萨们为了协助佛陀教化,而依经造论,也必然本于个己证量而如实宣讲,绝不逾越佛说或背离经意,成了离经叛道的创作或魔说。依此原则来看,这本《广论》的内容,是否有<讲记>所说的精要吗?
  宗喀巴大师,掌握佛法的全貌,把三藏十二部的精华提炼出来,规划出一条直接扼要且必不可少的成佛次第,做为凡夫成佛的指标。所以,广论这本书就像一张"藏宝图",依著它,可以正确迅速的找到宝藏……。
  这本书之所以殊胜圆满,是因为它是由世尊传承下来的,圆满的师承需要三个条件:第一、由佛连绵不绝地传承,第二、理路内容完整无缺,第三、延续传承的祖师大德都是有修有证。因此这本书的教法是悲智双运互相摄持,经得起千锤百链的。 [注2]
  这个答案,在读完这本小册子之后,自有分晓。现在要问的是:当别人这么说,您是不假思索的信从?或经过多方求证而确知?若就末学了解,广论班研读《广论》,以日常法师的讲解为主,虽然此论还有智敏、益西彭措的<讲记>,似乎源于不同的传承,各有信奉者;但此论的编者宗喀巴是格鲁派祖师,其直系法脉是达赖喇嘛,应有第一顺位的诠释权;现任的十四世达赖最近出版了《觉灯日光授—道次第讲成满智者所愿》一书,就是对《广论》的完整传讲。[注3]
  日常法师与"广论研讨班"既然归宗于达赖,亦当以此书为《广论》的标准教材,因此,我们也将参考达赖这本书来探讨《广论》的内容。《觉灯日光》云:
  师以大悲心缘后代众生,撰"总摄一切佛语扼要,偏摄龙猛、无著二大车之道轨,往趣一切种智地位胜士法范,三种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无所缺少……"之《菩提道次第广论》。[注4]
  ----------------------
  [注2]: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http://www.theqi.com/buddhism/GL1/index.html(撷取日期:二○一三年五月三日)
  [注3]: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觉灯日光》(三册),(台北)商周出版,二 ○一二年十一月。一九八七年,达赖喇嘛于印度达兰萨拉讲授《广论》,十八天的所有讲授内容,由达赖的首席中译蒋扬仁钦翻译,并由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的义工们,历时四年编辑完成。全书不仅摘引《菩提道次第广论》原文,并有达赖的讲授,并加上科判,权威性与完整性兼具。
  [注4]:《觉灯日光》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尊者序。
  ----------------------
  这是宗喀巴自述"撰论"的宗旨,与达赖喇嘛及日常法师对《广论》的称誉是一致的,您是否对此也耳熟能详,而生起恭谨崇敬之心,甚至发愿依从《广论》的教导而奉行,认为这样即可按部就班地迈向成佛之道?末学对您这分勇于学佛及敬顺师教的心,一则随喜,一则担忧--同为学佛人,血浓于水,若明知您跟错师父学错法,又岂能无动于衷?因此,以下就《广论》的内容及达赖、日常的解说,提出的实证及理解,与您切磋。请您耐心看完之后,重新检视,末再学作回应或反驳,对您的道业增长而言才是正向的作为,谢谢。
  我们就以此书的题目,分段来讨论:
  菩提:三乘菩提?红白菩提?
  蒋扬仁钦云:
  菩提可分声闻、独觉以及大乘等三,但唯独后者的菩提称为"大菩提"。[注5]
  日常法师也说:
  "菩提"就是我们祈求的果--佛果,佛是我们尊崇敬仰的人,是一个觉行圆满的人,佛是……觉悟世间的真理,证得究竟圆满的果。[注6]
  ----------------------
  [注5]:《觉灯日光》蒋扬仁钦/译者序。
  [注6]: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http://www.theqi.com/buddhism/GL1/index.html (撷取日期:二○一三年五月三日)
  ----------------------
  您或许曾听人说:佛法分为"三乘菩提",而其中的真实内容是什么?简要地说:
  佛教中声闻菩提的修行,是要先断"我见",也就是观察色身、意识及一切境界,都是生灭无常、虚妄不实,而不可依恃,如《八大人觉经》所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因而如法灭除五蕴、十八界的我见、我执,舍寿入无余涅槃,不再受生于三界,永离生死苦。反之,若有人公然主张"意识"常住,是真实的自我,而教导信徒要继续在六道中轮回,就是落入识阴而不离五阴了;而且每天的"修行"是追求欲界中最强烈的男女"淫欲之乐",落在五阴的我所烦恼中,正是佛陀指斥的凡夫境界而自以为是佛法的最高境界,那就违背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导,而肯定不是佛教。
  佛教中缘觉菩提的修行,则是对十二因缘的反覆观行而了知其流转还灭,因而断除了一切生老病死、有、取……乃至名色、行、无明,而得解脱于三界外。反之,若有人教导信徒要永保名色,并极力追求色身与意识(觉知心)在男女淫乐中的触、六入……,而持续地增长无明乃至来世沉沦于三恶道,不能再生而为人,这就违背了佛说的缘觉正道,而非佛教。
  佛教中佛菩提的修行,不但要具备上述声闻、缘觉的实证,还要进而亲证第八识如来藏,才能将无始无明顿时打破或全部灭除,以此为基础而发起般若慧,依菩萨位阶而逐级升进,培植大福德、熏修道种智,朝向究竟圆满的成佛。反之,若有人教导信徒要否定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并在书中公开指责佛说三乘经典前后矛盾,转而以意识(细)心为真实常住法,追逐与意识相应的六尘五欲,以欲贪为道、以观想为证,以乐空不二为即身成佛,那就是不懂佛法、或以外道法取代佛法的外道了。
  对照前述引文,蒋扬仁钦与日常法师所说,表面上无大误;然而,这只是他们所谓的"显教"说法,其实他们并未真正理解显教的法;但在这个名相之外,另有密教无上瑜伽的红、白菩提,如陈健民云:
  五甘露说明如下︰ ……4.红菩提--空行母之卵子(明妃所排放之月经),不是普通的女人的;或用处女初次之月经。 5.白菩提--有功德成就,证空性的瑜伽行者所出之悲智双运不漏之精子。[注7]
  印顺法师也说:
  "无上瑜伽"者,以欲乐为妙道,既以金刚、莲华美生殖器, ……以性交为入定,以男精、女血为赤、白二菩提心,……上师偕明妃至幕前,以男精、女血(甘露)即所谓"菩提心"者,置弟子舌端。 ……名"密灌顶"。[注8]
  ----------------------
  [注7]:《曲肱斋全集》(一)陈健民/著,徐芹庭/编,普贤王如来佛教会,一九九一年七月十日,页六七八--六七九。
  [注8]:《印度之佛教》十七章/第三节,正闻(台北),一九九二年十月三版,页三二三--三二四。
  ----------------------
  这才是"密教"真修实行的秘密,却为了推广而依附于具有公信力的佛教,把"男女双身法"的内容套上了佛教的名相与解释,以此诱骗信众,令彼不自知地由显(表)入密(内),成了外道邪淫法的实行者。因此,《广论》的"菩提"道, 对佛法的理解与诠释错得离谱,因为这不是重点,而是诱因、前菜。
  佛教的"菩提"是"觉悟"之意;藏传密教改成白菩提(男性所泄露的精液)及红菩提(女性行淫后的淫液或精血),成为"五甘露"之内容,并作为秘密灌顶的食物。其他如"金刚杵"、"莲花"说成男、女性器官,将烦恼的"有漏"、"无漏"说成精液的"有泄"或"不泄";将行淫"性高潮"说成"即身成佛"。这些怪异淫秽的行为,都与佛法三乘菩提的修行或实证无关。密宗为了要修密而自设的菩提心,浅的说是以意识心生起利乐众生的作意;依无上瑜伽,则是指明点--白菩提与红菩提融合的液体,白菩提是男性精液,红菩提是女性淫液。宗喀巴《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说:
  生起次第完成而想要进入无上瑜伽圆满次第,可用观想之法将菩提心变成明点(男白女红),将红白菩提从顶门降至海底轮(男女私处),藉二根而交合,此时,觉知心与淫乐,安住于一念不生中,长时保持乐触不退,及住于空无形色的见解中,达到乐空双运、乐空不二最高境界,就证得报身佛。密宗的"菩提心"(精液、淫液)与佛说的"菩提心是阿赖耶识如来藏"大异其趣。因此可说,藏传密教只是披著佛衣入篡正统的外道,根本不是佛教。
  其次,佛法"菩提"所悟的内容,并非如日常法师所说"世间的真理",也不是达赖所说"意(第六)识(极)细心",而是(世出/世间)一切法本源的第八识如来藏,是众生本有,能生五蕴及万法,且无始以来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断不常 ……,是真实的中道心。三乘菩提中,声闻阿罗汉与缘觉辟支佛虽未亲证第八识,却曾听佛所说此心而信受之,经由五蕴、十八界的深细观行,了知此身及六识的虚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而断除"我见"及"我执",入于涅槃。大乘菩萨则须先证二乘菩提而断我见,并悟此(不生不灭、真如常住)如来藏实相心,并依此悟道所生之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而次第进修,历经三大劫,累积了无量无边的福德、智慧,而圆成佛菩提道。因此,佛在初转法轮《阿含经》中说"名色之外有入胎识"、二转大般若经中说"诸法从本际来",三转唯识经中更直说真心如来藏是"第一义谛",也就是说,三乘菩提同以第八识如来藏为根本因,这是不能增减、也不能否定的,否则三乘菩提之道将会全部成为戏论。
  从上所说,您是否明白了每个人(及一切有情)各有几个心?这些心各有何功能?谁是本、谁是从?如何配合运作?身与心是一元或二元?若一元,哪个是终极本元而(变化)出生了色身与世界,并在其中感受、认知、活动,乃至思惟、决定、成就?您信受"三界唯心、万法为识"否?从佛陀三转法轮及历代圣贤所证,可以确知每个人有八个识,不多不少;且相互配合,完整运作,才能存活、修行;宗喀巴的《广论》却否定了第七、第八识(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而成了无头无脊椎的"六识"论,这后果不只是残废,而是法身慧命的死亡;又以此意识心钻牛角尖,妄说一切缘起、性空唯名,这样的无"因"唯"缘"论,等同于佛门外道的断见、或兔无角的戏论;因为,意识乃五蕴之"识阴"所含摄,是"意根、法尘"二法为缘所生,三界所系的生灭法;以细意识的心相续为真我,若不能如实观察意识心的虚妄,而不知另觅真实心,则永劫不能跳出三界外,《广论》中说的发菩提心、行菩萨行,所标榜的三主要道与三士道,都不免成了颠倒梦想,于是只能从菩提道降格为密宗道,光明正大的佛法却沦堕于荒诞邪谬的外道,越学越愚痴、越堕落,岂不可悲!您愿以此难得而暇满的人身,浪费在这样的宗教活动上吗?更何况,《广论》的直系传人达赖喇嘛在许多书中公开传授所谓无上瑜伽的双身邪淫法,并教导喇嘛及信徒们要男女双修、互相骗色,构成了妨害风化、破坏家庭、性侵女众的事实,所根据的密教理论则是与意识相应的"六尘、五欲"之贪著,以沉溺于其中的触、受之乐,想像为"成佛"的境界。这样的密教"菩提",与佛说"离见闻觉知,于六尘中无分别","无色,亦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的实相,很显然不同,甚至相反,您若是真的学佛时,要选择哪一种呢?
  道:二主要道?三士道?
  蒋扬仁钦云:
  "道"可谓大小乘、三乘(声闻、独觉、菩萨)、显密二乘、或下中上三士道等。……依所愿区分三士道:圆满暂时利益的增上生,或后世的人天善道,都是下士道者的所愿。圆满究竟利益的决定胜分二,别解脱及大菩提,前者是中士道者的所愿,后者是上士道者的所愿。……圆满共下中二道之成就,方可成就大菩提。……对于不具足广大愿心,只求后世安乐的下士道者,或只求个人解脱的中士道者,《菩提道次第广论》仍然可以满足他们的心愿。[注9]
  日常法师也说:
  "道"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注10]
  从上 佛说"三乘菩提",在修行上可收摄为"二主要道"[注11],也就是说,真正的菩提道只有二种: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而后者又含摄前者,因此可说是"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佛法二主要道将"唯一佛乘"的真实义与道次第,明确地呈现给世人。
  ----------------------
  [注9]:《觉灯日光》蒋扬仁钦/译者序。
  [注10]: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http://www.theqi.com/buddhism/GL1/index.html(撷取日期:二○一三年五月三日)
  [注11]:<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二道并行进修,以外无别佛法。 http://www.enlighten.org.tw/bodhi
  ----------------------
  解脱道:断我见、我执烦恼、求解脱三界生死,是三乘必修的共道;修学之次第是:一、现观蕴处界的虚妄,先断除身见(萨迦耶见)、戒禁取见、疑见等三缚结,证得初果。二、贪、瞋、痴淡薄,证得二果。三、再断更深细之欲界贪、瞋、身见、戒禁取见、疑见等五下分结,由断除欲界爱而取证初禅或以上的禅定而证三果。最后,再断色爱、无色爱、掉、慢及无明等五上分结,证四果阿罗汉。从此对三界爱的烦恼不再现起,乃称为出离三界的圣人。这是名义上的总说、略说,而具体修证上则有许多细节与方法,您若愿意,经由正法善知识的指点,今生至少可以断我见、证初果,永离三恶道,不再承受轮回之苦,这岂不是多劫以来的久病初愈;从此,无后顾之忧的进修佛菩提道,于自利利他之中增长道业,才是大丈夫双赢的风度;若舍此而虚掷生命于修学《广论》的假菩提道,不仅于佛法上一事无成,且由于师徒同学长年共修而多熏恶种子,增长我见、我执、我所执(贪爱淫触境界)将来顺此下流而转入密宗道,修学邪淫双身法,那就可谓"误入邪网中,一去无量劫"了!您,何不重新估量此中的利弊得失,莫辜负了今世与来生,也别耽误了家人与亲友。
  佛菩提道之修学,是先断我见,并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称为开悟"明心"或证"空性、真如",从此踏入大乘佛门,发起般若总相智,进修别相智,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圆满了般若智,具足了应有的现观与福德,成为初地菩萨,逐级修学无生法忍道种智,次第转进,直至成佛而实证一切种智。这过程中所要修习的内容既广且深,因为自、他兼顾,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要学,且每个细节都要身体力行,一分一分地体验、累积,才能逐渐净化无始以来的习气种子,灭除根本烦恼、增长一切智慧。若如密宗以为只须每天持咒、打坐、观想、炼气、杀生、行淫,靠鬼神(冒充的佛菩萨)加持,就能成办"福慧"二资粮,那也太虚妄无知了。因此,您或许可以作个观察,在"广论班"多年的修学,所获得、所长进的是佛菩提,或世间法?经典上说:佛法背俗,世之所珍,道之所弃;世之所弃,道之所珍。读《广论》、作义工,终日只在道之所弃的人间俗业事上用心,如何出离三界,发菩提心、证(清净)空正见?
  此二主要道是一切菩萨必修之道,两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解脱道若有因缘,一--四生精进地修行,即可圆证;佛菩提道则须历经三大无量数劫乃得圆成,所以说菩提道甚深极甚深,不可思议,唯证乃知;若无相应的福德与智慧,则难以通达。这两个法门可以让人断除分段生死而出离三界轮回,也可以让人成就究竟的佛果,所以就称为"两大甘露法门"[注12]。综而言之,解脱道、佛菩提道就是全部的佛法。 除此,别无其他佛法了。若这两种之外,另有第三道、第四道,就必然是(佛法之外,第八识真如心之外的)外道。
  然而,宗喀巴的《广论》是离佛说另立"菩提"道与"密宗"道,又于菩提道中另开"三士道";将佛法分为显密二教,已是错误了,更何况背后另有阴谋?也就是先显后密、显浅密深、贬显褒密,让世人误以为印/藏的密教后出转精,更胜于早期的显教。这种观念,传袭自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诳人说修学大乘法是由显而密,显部(菩提道)总说"三士"道,依次第是下士、而中士、而上士,从归依、发心、受戒、学定引发神通、思惟中观破自性见、修无分别定断二障……;修完这些显教之后,有了"佛学"的基础,才能入密咒乘受灌顶,依上师加持而修"密宗道",可快速成"佛"。然而,密宗道乃是外道的淫乐法,与菩提道的实证无关,只会使人下堕三恶道。宗喀巴所施设的修行之道,并不是根据佛说,而是密教祖师阿底峡[注13],此"三士道"不但误导宗喀巴,因而有《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编著;再透过后代喇嘛们的宣扬,误导后世至今更多的学佛人走上歧途,于是日常法师及其徒众们的法身慧命就被残害了。
  ----------------------
  [注12]:正觉教团法界卫星电视弘法:三乘菩提之学佛正知见(第二篇)第十五、十六集<佛法中之两大甘露法门>(上、下集),张正圜老师主讲。 http://425go.blogspot.tw/2010/12/15.html http://425go.blogspot.tw/2010/12/16.html
  编案:正觉教团电视弘法于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二点至三点时段播出,宣演三乘菩提正法,助益佛弟子了知佛法真实义涵与修学次第;各弘法节目可于佛教正觉同修会网站下载︰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1
  [注13]:阿底峡是以"显教"中粗浅的法义为饵,让学者不知不觉地进入左道密教。
  ----------------------
  《广论》说:菩萨为了利众,必须了解三乘根机的不同而修学三士道:"下士道生起皈依心,中士道生起出离心,上士道生起菩提心,并修学空正见;最后入金刚乘。"[注14]但是,详查其内容,却与佛法相违--佛说的经教,不曾有"三士道次第"的名目与法要[注15]。虽然《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有"三士"之名目,是说观察众生的根器有三种,为他说不同层次的法义,而不是《广论》所说三士的层级差别;是修学佛法的三个次第,更没提到"最后要转入金刚乘"。宗喀巴是利用弥勒菩萨之名义来误导学人,也就是假藉佛菩萨的名义而窃取大乘经论的佛法名相,套用在编撰的《广论》中,以三士道为掩饰,令人误以为密宗也是佛教,而将隐语密说(男女双修)的止观,编排在后半部,引导学人迂回颠倒地转入密教中实修无上邪淫法,可说是居心叵测。若按《广论》之三士道次第修学,既不知二乘的"解脱"果如何修?入无余涅槃的"本际"是什么?更不知大乘"佛菩提道"的入门在何处?完全不知菩萨开悟的境界,也不知悟后如何"起修"增上。如此不知、不解、不证三乘佛法,却敢于虚言妄语的向大众宣说,并且谎称已经实证显教佛法而转入密教中修乐空双运,可真是好为人师,误人子弟!处于这种贪淫邪思的外道见之中,却处心积虑地将唯一佛乘的"佛菩提道",强分为三士道,并改变了佛法修学的次第与内容成为外道本质的仿冒佛法,您还要孤注一掷、血本无归的跟从、遵行吗?
  ----------------------
  [注14]:三士道在藏区普遍被接受,几乎成了常识,如多识<藏传佛教疑问解答 300题>第三章云:三士道的"三士",指的是三个层次、三种心量、三种目标。 ……下士道修法的重点是皈依三宝,重视业报,修十善;中士道的修法重点是观世间过患,修出离心;上士道重点是修行愿菩提心,生发无我真智。三士道各自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下士道改变世俗的短浅眼光,放眼后世;中士道改变留恋苦世的思想,追求出离轮回;上士道破除自私自利的贪心,树立利乐众生的思想。
  http://fo.sina.com.cn/book/cs/2012-09-20/14491441.shtml(撷取日期:二○一三年五月三日)
  [注15]:陈玉蛟,<《菩提道灯难处释》探微>:《菩提道灯》第 2、 3、 4颂说,众生的根机有三种,即下、中、上"三士"。因此,有些学者便误认为:"三士"的观念和说法,肇始于阿底峡的《菩提道灯》。……世亲的《俱舍论释》说 :"下士,想办法追求自己的安乐。中士,只求灭苦……。上士,由于自己有痛苦,所以只图为他人求取安乐,根除痛苦。" ……《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说 :"复次,依行差别建立三士,谓上中下。无自利行无利他行,名为下士。有自利行无利他行 ;有利他行无自利行,名为中士。有自利行有利他行,名为上士。"由此可见,早在无著与世亲时代,"三士"之说已普遍流传于部派佛教学者与大乘瑜伽师之间。阿底峡只不过是引用此说,强调唯独上士才是大乘法器,才是《菩提道灯》最主要的开示对象而已。《中华佛学学报》第四期,页三四一--三五七。 http://ccbs.ntu.edu.tw/ FULLTEXT/JR-BJ001/04_12.htm(撷取日期:二○一三年五月三日)
  ----------------------
  但无著、世亲菩萨的论著中说的三士并非如是说法,也没有三士之道的说法,密宗不该附丽攀缘无著、世亲菩萨,谎称他们也曾说过三士道,论中的三士只是说明三种人的根性。至于《广论》三士道所说的(下士)归依心、(中士)出离心、(上士)菩提心,是什么?在何处?如何发起与证得?想必宗喀巴也但知其"名"而不证其"实",所以才会主张一切法"但有假名,而无实体";又于最后两章抄录《瑜伽师地论》的止观内容套用在双身法中,却无真修实证的体验,才会将欲界观行的"毗钵舍那"误为般若。
  总说三士道的具体内容,下士道从念死无常、三恶趣、归依到业果,都是世间法;中士道之四圣谛、十二因缘则是对治法,不外于罗汉道、缘觉道;且《广论》所说,错认"意识"是常住法,违反罗汉道、缘觉道的正法,而同于常见外道等凡夫;上士道虽说了六度、四摄名相,仍是外门修习之相似佛法,都不是第一义谛。至于后二章所说奢摩他及毗钵舍那,乃是配合《密宗道次第广论》,依藏密"双身法"而隐晦地演说,欺瞒不知情的密宗学人,以此导入无上瑜伽的邪淫境界中。至于"金刚乘",更是集外道邪淫之大成,与佛法之一乘、三乘全然背反,所修、所证境界全都是虚妄不实、生灭不住,从无丝毫金刚不坏性的本质,自称金刚乘是欺世盗名之恶行。
  日常法师生前表示:《广论》要学得很有成就,才有可能去学习密宗道。但是宗喀巴在《广论》中暗示说:即使《广论》未学完,也可兼修密宗道,二者并不相违;甚至可以直接极多分地修习双身法中专心受乐而无妄念的"无分别定"而得成就。也就是说,宗喀巴的二本《广论》,所铺设的修行法门,全为了实习男女双身法。因此,不论您现在学到什么程度,都得审慎考量最后的结果:学尽了二部《广论》境界以后全都与佛法的修证无关,那是您发心学佛所要追求的目标与成就吗?
  次第:先显(菩提道)后密(密宗道)?
  蒋扬仁钦云:
  "次第"意指成道因缘的生起次第不可有误。 ……以生起次第而言,必先有前前道,方能有后后道。但以观修次第而言, ……"主观后后道,定益前前道。"尤其把观修的重点摆在菩提心时,一切前前道将自然生起。[注16]
  日常法师也说:
  "次第"是努力的过程必须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注17]
  有人说:显宗有"三士道"、密宗有"四续部"的修道次第[注18]。您同意这种说法吗?其实,将佛法分为显、密两种,是"密教"内部的说词,不合乎事实;且如前说,以三士道概括显宗(佛教),已经是自贬身价了;又狗尾续貂地巧立四部续密宗,则是佛法之外的外道法,而不值一谈了;"广论班"学员似乎也还不允许(不够格)修学密宗道;然而,由下士而中士而上士的过程中,不但指引学者落入识阴或意识境界而成就常见外道本质,并已明说且埋伏了由显入密而止乎无上瑜伽(贪淫为道)的修学次第与目标;因此,除非终身不学《广论》,或画地自限(得少为足)、半途而废(弃邪归正),否则,一步邪教无尽期。
  阿底峡认为:密咒乘胜过波罗蜜多乘,是属于更上一层楼的修法。因此,说完波罗蜜多乘……最后一章宣说"密咒乘"--无上大乘中的最大乘。……想疾速圆满福慧资粮而修学密咒法门的人,必须先承事师长,令师长欢喜。待求得灌顶和随许之后才能修习。… …(菩提道灯论)结合了波罗蜜多乘与密咒乘,形成一部贯通显密的修道次第的论典。[注19]
  ----------------------
  [注16]:《觉灯日光》蒋扬仁钦/译者序。
  [注17]: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http://www.theqi.com/buddhism/GL1/index.html(撷取日期:二○一三年五月三日)
  [注18]:参见多识,<藏传佛教疑问解答 300题>第三章。
  http://fo.sina.com.cn/book/cs/2012-09-20/14241388.shtml(撷取日期:二 ○一三年五月三日)
  [注19]:陈玉蛟,<《菩提道灯难处释》探微>,《中华佛学学报》第四期,页三四一--三五七。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01/04_12.htm (撷取日期:二○一三年五月三日)
  ----------------------
  《广论》也说:
  如是以诸共道(显教)净相续已,决定应须趣入密咒,以能速满二资粮故。设逾共道非所堪能,或由种性功能虚劣,不乐趣密咒者,则唯应将此(三士道)之次第加以推广。
  您可曾想过,宗喀巴为什么要写两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对佛(显)教的整理、总结,之后就转入密宗道,后者才是他所熟悉而尊崇的,因此,相对而言,他于显教的理解与诠释,就显得肤浅、草率,乃至错误百出而又落入常见外道的邪见中。为什么被认为是初阶前行的显教,在他只能选择性的摘录部分经论文字,且是断(章)句取义,避重就轻,乃至于俗化了胜义谛,贬低了大乘法,以声闻道的"缘起性空"为究竟,又严重误会声闻道,并否认了阿罗汉信佛所说而入涅槃的依据--本际第八识?这些误失都说明了宗喀巴(藏传祖师皆如此)其实不懂佛法,所以才盲从不空和尚的妄分显密,然后,显从密主,轻显重密,以至于不肯在佛法真实义上用心,错失了如实解证佛法的机会。
  至于《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内容,本质上是欲界的世俗法,因此是一般凡夫都能懂且喜爱的,密教祖师们在这方面的诠释,修行与体验,就比较得心应手而有成就,也易于吸引俗众的好奇,并满足其需求;所以,他们当然要珍惜/夸饰这方面的内容,故意倒本为末,将难懂难修的佛法贬其义为显教(明显而粗浅),说显教佛法也可以不学;而将易学易成的俗法美其名为密教(秘密而尊贵),说是最后必需修学的至高无上法。又说显教重理论而虚玄残缺,密教重实践而具体完整;从现实上看,似乎确有其事,因为历代能够实证佛法三乘菩提的贤圣极为稀有,民众也因此乐于跟从熏学易于实修的密宗双身法,能迅速获得某种利益,满足多重妄想;又强调以上师为至尊,得其加持,说是超劫、超速成;真是骗死人不偿命,您愿成为这样的冤大头、牺牲品吗?
  密宗道又称为密咒乘、金刚乘,所学所修都是意识、身识境界,是取自印度教外道性力派的双身淫乐修法冠上佛法名相,而以喇嘛们修法时性器官坚固持久而说为金刚,其实是欲界最低下的法,连二乘的断我见、证初果都办不到,何况大乘的明心见道?又妄以观想所得的明点为如来藏空性心,指鹿为马、张冠李戴,误会大矣!因此,依止显教大乘法而修学,即可在五十二阶位中次第上进而成佛,并不须转入金刚乘而修学贪欲法、大妄语、谤三宝而反堕三恶道。
  以上是阿底峡→宗喀巴一脉相承的"修道次第"论,"广论班"学员或略有所闻而不知其详,或全然不知也不想多问:"为什么多年来,日常法师都不讲解《广论》后半部的止观?"或许有三种可能:一,此部分保留给达赖集团的喇嘛来亲自传授。也许这是日常与达赖之间的协议或默契。二,日常法师仍受显教戒律的约束,且有碍于汉族人伦的禁忌,而不愿公开宣扬其中的密意。三,日常法师仍不懂这个止观的双身法密意。所以终其一生都不曾公开演述。因此,"广论班"学员在密法的学习上,永远是半调子,甚至不入流,一辈子辛勤却永远无法达成预期的成就。尤其在显教正法的修行次第--断我见、证真心,进修佛菩提--更是背道而驰,越修学《广论》则越离越远,岂只冤枉?更是悲哀!而这些原本不是您的错,也不该责备您,因为您也是受害者,是被辗转介绍而误入的,虽然目前为止,您幸而未深入邪法核心,还不曾实修双身法,却已种下常见外道的污染种子而成了同路人,您或许应暂停脚步,重新思考。
  如前所说,佛教正法只有一佛乘:"佛菩提道",这其中也函盖了凡夫的"世间善"及二乘的"解脱道",三者同时修习:一面奉行世间善法,一面降伏三界烦恼,并于外门广修六度,求证真心如来藏;证第八识真心之后,得入佛法内门,继续广行善法、断除烦恼、进修菩萨道,直至成佛。修学的步骤是以"证果"先后而分:先断我见,进而明心见性,然后依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菩萨阶位,次第增上,经三大阿僧祇劫,福德与智慧皆得究竟圆满,乃成佛果;其中"法"的亲证、"资粮"的修集,因个人的根器及因缘不同,而有千差万别的展现;总括而言,是菩萨五十二位阶的增上转进,并不是如《广论》所述"下士 中士 上士"千篇一律的机械次第与肤浅内容,因为,仅就世间善法的修集(下士道),无量劫也不得圆满,何时能修解脱(中士)道?是故《广论》说的三士道,先修人间善法,次修出离生死,后修菩萨般若,依序升进,不能越级,这不是佛教的正统,而是宗喀巴妄想所成之不如法且无效的次第与施设。
  其次,在三转法轮的判教上,宗喀巴也继承了前辈的错误(以"般若"为究竟)又加深个人的偏见(于"中观"见偏向应成派中观的意识境界),佛说三转法轮,是众(学佛人)所皆知的,三转虽各有应机说法的重点,皆同源于佛所亲证的第八识心体及含藏于其中的一切种子,也就是说,佛以证悟第八识的智慧与悲心,贯通于三转法轮中,无一处不以此为根本,无一时不以此为归宗,这才是正法与邪法,内明与外道的差别所在,若不能于此有所证,并依此而演述,开展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则不能妄称为佛教!然而,宗喀巴将此次第颠倒,妄说最究竟的"第三转"法轮"唯识"经典为不了义法,以见道位所摄的二转法轮般若中观为究竟法,却不知"唯识诸经所说,乃证悟般若(总相、别相)智之后所应进修之一切种智",反诬最究竟了义之唯识真义为不了义法,并藉此否定第七识、第八识,来维护落入识阴境界的双身法;又认为修完二乘法,就要修唯识学,最后才是般若中观,把真正的佛道次第颠倒了;又说中观的应成派比自续派更究竟,超胜于一切显密宗派,其实同样落入识阴、意识的境界。如觉灯日光云:"三转法轮的法要,以般若为本质,依止。……而般若有深见、广行、三士道的三种呈现。"这样这样的判教与分派是错乱的--"般若中观"只是见道位的总相智与别相智,"唯识"则是通达了般若(总、别)智之后才能修学的(道)种智,修学种智圆满时称为一切种智,这时才能成佛,可是密宗不晓得第一义谛内涵,颠倒了次第;又以甚深见、广大行妄分为般若两系,分别收编龙树与无著的论说,而归结于阿底峡、宗喀巴的三士道传承,这是昧于历史事实及法义内涵与层次的瞎说,您能不作简别地信受吗?
  《广论》所说的止观,把依于五蕴十八界才存在的"缘起性空",当作真实佛法;他不了解蕴处界法是因缘所生,会坏灭的,不是真实法;又认定享受淫乐的意识等六识是常住法。然而,缘起性空只是利用语言文字,以解释蕴处界(主要为意识等六识)及世间法的缘生缘灭而已,所以是与现象界相应的法,无关乎超越三界的真如实相。宗喀巴又否认实存可证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说这只是接引外道及初机之方便说,认为实际上不存在第八识;却不知阿赖耶识心体是整个佛法的中心、实相智慧的根源--乃至于双身法的乐空四喜之境界,也是从阿赖耶识心中变现而出生。宗喀巴又不知意根就是末那识,却坚持安惠的"六识论"是正法,误执第六意识是常住不灭、生死流转之主体识,可去到未来世,与常见外道合流;却不知"意识"在眠熟无梦、昏倒闷绝、死亡、无想定及灭尽定中,都会断灭,必须以阿赖耶识为因、及其它助缘,才能再生起。若误认意识不起一念是空性心,能生一切法,则成了无因论的断灭见,也同于常见外道。您在"广论班"苦学了一辈子佛法,到头来却落得一切乌有,这公平吗?
  广论:八识论?六识论?
  法尊法师说:
  "广"字是一个形容词,……为了简别作者所作关于菩提道次第的"略"论。[注20]
  蒋扬仁钦云:
  "广"是极略、略、广三者之后者。宗喀巴大师的般若道次第著作有三:第一、极略论,即《三主要道》。第二、略论,即《菩提道次第略论》。第三、广论,即《菩提道次第广论》。"论"是经论两者之后者。经是世尊言;论是师等言。[注21]
  日常法师则说:
  "广论"就是详细说明从凡夫到成佛这一条路,使我们了解后照著次第努力实践,结果就会出现。[注22]这里提到宗喀巴对"菩提道"的著作有三种,依其文义简繁之顺序为:<三主要道>--《略论》--《广论》 ;这其中,<三主要道>最为精要:
  "三主要道",也译… …"佛法三根本要义",是西藏佛教大德宗咯巴对全部佛法的精要总结, ……"三主要道",乃佛法之心要,是佛法一切法门的奥妙。无论显密,皆需有"三要"来摄持,如果没有这"三要",无论显宗的修禅修净、还是密宗的气脉明点、大手印、大圆满、生圆次第等,均非解脱和成佛之因。由此可见"三主要道"乃是佛法一切法门的主心骨,故《三主要道》偈颂开首使谓此乃"一切佛语心要义"。……宗咯巴大师以"菩提道次第"统摄三藏,又拈出"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三点作为"道次第"的精髓,也就是全部佛法的心要。因为:"出离心24"乃入佛法之门;"菩提心"乃入大乘之门"空正见"乃觉悟实相、解脱轮回以至圆满成佛之关键。[注24]
  ----------------------
  [注20]:法尊,<《菩提道次第广论》的造作、翻译、内容和题解>,《现代佛学》。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215/13/1095354_93211692.shtml(撷取日期:二○一三年五月三日)
  [注21]:《觉灯日光》蒋扬仁钦/译者序。
  [注22]: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http://www.theqi.com/buddhism/ GL1/index.html(撷取日期:二○一三年五月三日)
  [注23]:宗咯巴四十二岁为弟子阿旺劄巴写<三主要道>偈颂;四十六岁编著《广论》;后以卷帙浩繁,有失精要,不适合初入门者,乃于五十九岁时更著《略论》,是为最后定量之著,汉译由大勇法师翻译的五卷,及法尊法师补译止观章,合前五卷发行出版。
  [注24]:《三主要道》研究。 http://www.tongdengzhongyao.com/zx/ljf/ljf5.htm(撷取日期:二 ○一三年五月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