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Title
0:00
0:00
播放列表
循环播放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

佛法与外道

189次播放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讲的课程是《大乘起信论》。上一堂课有讲到,依止正行僧我们修学佛法就无碍。但是,我们要自己能够辨别什么叫正行僧。这个我们有介绍了这个佛法的基本概念,用这个基本概念去判断,就比较容易正确了。一般来讲,依止正行僧之后,我们学佛的路就无碍,就能够一直到参禅,然后能够亲证第八识,能够起般若智慧。那现在介绍一些非正行僧的状况,也跟大家说明白免得被误导;而且如果搞错了,还会破戒或者破法,这样就很冤枉了。一般来讲,现在外道都很流行的是双身法,初学者当然他不会跟你直接讲,等到你发现的时候,往往是来不及了。那就要看他刚开始的法义的教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就依我们跟大家介绍的佛法的整个概念来观察这些教我们佛法的人,他的身口意的状况,大概大家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反正教人双身法的人,那一定不是正行僧,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五阴十八界虚妄,这个只是小乘佛法而已,那你想想看,会去贪着双身法的身乐的人,贪那个只是身触啊!这个是我们要断除的对象,所以这是不理想的法、会妨碍我们出三界的法、会让我们堕落三界轮回的法,他们怎么会去教这种贪触呢?这就知道这个人是很浅见的人,或者说一点正见都没有。第二个,如果修“定”的人,“定”只是共外道法,他如果定修得好的人,他哪里会要双身法呢?因为初禅的现起离生喜乐,离开欲界贪,生起了喜跟乐啊!所以,如果是贪触,有修过定的人都知道,喜欢身的淫乐,那初禅是一定现不起的啦!因为你的注意力没办法内摄,因为身体验外面的这些触尘都是对外攀缘,“定”它是内摄法,它不是外缘,因这个观念都搞不清楚,才会受骗嘛!所以这个是外道的双身法,真的是很奇怪欸!台湾有那么多人会去相信,那不要说他们的“慧”,就是连“定”都没有!不然,谁愿意去修呢,那些人更是连“淫戒”都没有!所以,用这“三无漏”,真的是一检验就能发现的,真的是很不象样的人,才会去修双身法。

如果你真的初禅现起修得好,那个身乐是“每一个毛细孔都很舒服”,哪里可能愿意再去喜欢这个身触淫乐呢?所以从这个知见来看,这些双身修法人都没有禅定,如果有禅定,他们不用这样子去修双身法,所以大家正知见建立之后,很容易就能够知道什么是正法、什么是正行僧、什么不是正行僧。一般在国外,因为他们的伦理观念比较没有,所以他们双身法的修习,反而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传授;因为外国人本来就没有儒家的师徒礼教观念,所以一般学密的人,反而要到国外去、买外籍的英文书,漫山遍野,书店随便买都有。但是在台湾,因为中土的地方,对礼教的观念比较重,所以他们在传双身法,都要很小心、很秘密,怕人家知道,万一被知道了,搞不好就被群起而攻,双身法就没办法弘传,所以他们就是秘密的弘传。

所以一般的人,去学外道法、双身法的,一辈子也没有受到传授。于是大家不知道的,会误以为说,没有哦!他们这个法,根本没有双身法,其实如果没有双身法的话,那他何必修呢?他们这个外道法,就不存在了啊!他们干脆就统统来修学正统的佛法就好了,看是小乘、中乘乃至大乘,让他们学了好几辈子,永远学不完的正法,永远都没有办法满足的。就比如说我们读大学,都读不毕业,哪有心情、哪有时间,再去学其他的这些拉哩拉杂的课外法呢?所以,如果有外道要灌顶,记得大家要赶快溜掉啦!那个都不是正确的法,所以一般的外道连明心见性,明心见道的内容都不知道,不知就是第八识,他们完全是无知的;所以他才会狂妄,自称为自己是证量比佛还高,乃至自称是什么佛。大家都知道,贤劫千佛都已经排定好了,释迦牟尼佛后的下一任佛就是当来下生 弥勒佛,中间哪有可能再有另外一尊佛?那他们敢自称为佛,一定是什么外道!他们根本不信佛嘛!因为他们不信佛,当然就不受佛教的约束嘛!所以才胆敢这样子,自称自己是佛。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佛,这个对佛都是大不敬,所以依佛法来讲,大家就很明确知道,他们根本不是佛教。

如果佛教,他们一定要受佛教的规范,这个基本观念建立之后,就知道他们是外道,他们因为没有亲证如来藏,所以他对如来藏在哪里都不知道,是具足的凡夫;但是他们为了要骗财骗色,他又说他们的证量比大乘佛法还高,那这个就是笑话啦!如果比大乘佛法还高,那个就是头上安头了,大乘佛法如果不圆满,那它就不叫作大乘了。所以大乘佛法,能够教导人修习到成佛,佛之上还有佛吗?不可能的,如果还有人证量比佛更高,那佛的位阶就不对了。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就没有人再比祂更高的;这个大家基本观念在建立之后,就不会让这个附佛法的外道骗……,为什么叫“附佛法”?因为他们如果自称是外道,很多人不愿意去修,他们就说:我们也是佛教。然后说我们这个佛教的证量比大乘还高,那其实都是虚诳语,所谓的“即身成佛”,那个都是胡说八道!如果我们有对大乘佛法基本的观念能够建立的话,那就知道他们百分之百是外道,只不过为了要假冒“佛教”这个招牌,然后去骗财骗色而已,这个就是学佛的基本观念建立。

好,那我们如果信受正行僧,那对佛法的理路,整个架构都已经清楚了。那大家要修行布施,是怎么样去布施呢?要随分、随缘、随力来供养,那这样就是一个如法的供养,供养除了是我们人间之外,还有人之外的,譬如护法菩萨、韦陀菩萨、伽蓝菩萨等等,这些能够护持我们,修学佛法的这些菩萨,我们也要供养;另外家里如果有供奉 观世音菩萨或者 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等等,这些菩萨也都是正行僧,一般人会讲,他们又不是人,又不会教导我们,但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诸佛菩萨在冥冥中安排各种因缘,我们一般人很难了解的,所以一般人修学佛法,都还要这些诸大菩萨暗中的护持,我们因缘才容易成就,乃至我们的破参,其实大部分都是佛菩萨加持;因为这些如来藏法众生都有,日用而不自知,那为什么破参前、破参后,如来藏跟五阴十八界的现起运作都一样,那你为什么懵懂不知,没办法破参呢?就是只有一念相应慧而已,那这个一念相应,绝大部分都是诸佛菩萨的加持。

所以大家如果能够了解之后,就知道佛法要在谦恭中求,一起慢心跟佛法就不相应了。所以大家要知道,只有能够依止正行僧,正行僧的范围就已经讲了,包括我们人、包括非人,就是诸天菩萨,或者是指其他世界的菩萨,这些菩萨他们对我们的修行都是有利益的,我们都是要去供养。大家经常讲说,菩萨是从大悲中生,大悲中就是要利益众生;所以菩萨有这个愿,我们众生只要能够跟祂相应,这样我们要修学佛法就比较顺畅,就比较不会有遮障,这个就是供养的一个次第,大家都要了解。

好,如果想要具足我们刚刚说的这四种信:第一个信就是根本信,信有这个真如心,再来就是佛法僧三宝,加起来就四个信。这个信,怎么样能够更具足圆满呢?那就要再从大乘六度里面,要先修前五度;因为我们信的就是真如心,要成就的也是真如心法,真如心就是第八识,也就是般若,般若就是六度里面的最后的一个目标。你想要达成般若度的亲证,那要怎么办?你前五度一定要修,次第修,所以前五度,它就变成一个方便,这样整个佛法的体系,大乘佛法它是一个很完整的。佛法的修证,从布施、持戒这样次第修,这样就能够很圆满地修证佛法;小乘三无漏,大乘佛法中再把它增益更完整,就是大乘的菩萨道了。所以前五度,要先去一一地去依止它,那第六度,就能够抉择、能够修行、能够亲证。一般人来讲,都说佛法是智慧的法门,为什么叫智慧法门,因为大乘佛法第六度就是在修持要亲证般若智慧,这个才是真正我们大乘行者的一个修行的目标——也就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然后能够起般若智慧,大家对佛法就能够知道次第了。那见道之前,我们都要先修习这四种信分,就是刚刚说的,建立真如心的这个信,然后再加上三宝的信。

好,如果还没有亲证第六度——般若度的人,要怎么办呢?你要前五度要先修习好了,那这样要修习第六度,就比较能够无碍。在破参前,这些凡夫菩萨都是外门来广修六度,就是前五度的修习都是“外门修”,然后你破参之后,你再来修的任何一个法,都叫作“内门修”。一般来说,我们要成就信分,要先修这五门,这五门也就是说,我们大乘佛法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个般若当然是第六度,所以《大乘起信论》,你看跟六度也是相关的,所以佛法它是一个整套,它是一个连贯性的、整体性的,不可以分割。分割,佛法就支离破碎,只有没有亲证佛法的人才会执著一个部分的法,认为它是整套佛法。所以这个佛法的亲证,架构先搞清楚了,这样次第修,修到哪里就算哪里,这样都会学法无碍的。

好,所谓布施讲完了,就讲忍,这个忍门,它真正的义理是安住在正法上。因为众生有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对一个法修学久了,他就会想要退失了,因为他觉得,不再感觉到那个法乐,他就没办法长期的安住在那种用功状况,容易退失,所以你如果能够安住在一种法,继续进修,那就要有忍了。所以一般来讲都说,所谓的忍就是忍辱,这是从广泛的众生,来说一般的忍辱;其实不是这样,在佛法上要起真正的效用,就是要在正确的法上,安住那个心,然后继续去用功,那用功久了,忍之后呢,就能够产生精进;你精进不断,就是这个忍继续,继续安住在这样的状况修习佛法,那这样又叫作精进,所以精进的意思,它是整个连贯性的。精进久了,你迟早就能够心得决定,这心得决定,又叫作什么?又叫定,或者叫作止观,这个止观久了之后,就是安住在参禅的状况下,能够不断地修习;那破参只不过时间的问题,或者说你福德的问题了。所以一般来讲,外门六度的这个万行,都是六住位之前的菩萨要修习的,如果这个信分都能够成就,那要能够参禅破参,这个资粮就已经够了。

我们再来说这个,布施的这个部分。论文里面说:

云何修施门?谓若见众生来从乞求,以己资财随力施与,舍自悭贪。

哦,就是悭着啦!

令其欢喜,若见众生危难逼迫,方便救济令无怖畏。若有众生而来求法,以己所解随宜为说。修行如是三种施时,不为名闻、不求利养,亦不贪着世间果报;但念自他利益安乐,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乘起信论》卷2)

这个我们在开始的时候,都已经有讲过了,这个就是一一要细说,就是从布施度,愿意能够作到舍弃自己的贪爱,自然修学佛法就是一个起点了。所以整个六度,在大乘佛法,都要从布施这边先修持,这样持戒就容易;持戒容易,就渐次后面这几度就能够成就。一般来讲,佛法像这一部《大乘起信论》,都是从深的法慢慢的讲到较浅的法。其实佛菩萨的经论,都是这样说法,佛面对众生所提的问题,祂都是在经论的第一段,便直接了当地用第一义法,正确地回答了;因为信众有听不懂重新再问,佛菩萨为了广利众生,才会反复地再解说,然后越讲就越详细,越讲就越浅白,那这个是因为利益众生。所以佛菩萨的说法,包括经论里面的记载都是这样,都是浅的部分是最后讲,因为你不明白,祂才有需要说;如果两个都是亲证者,那么一句话就解决了,不懂你再问,不懂祂再说,都是这样的。

所以深的法先讲也有好处,让众生听到深的法,会觉得这个法——佛法——很胜妙,他会起高兴信乐之心,就喜欢、能够信受,那这样能够摄受众生。所以在信受之后,因为众生觉得能够让自己得到利益,这样他就能够一一安住在佛法上,能够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然后般若。般若,如果这些法都反复熏习久了,能够成就,破参之后要退失就比较不容易。反过来呢,如果你是一下子直接去参禅,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参禅之后,你想要安住,还是要补修前五度;这些法你如果能够,一一能够亲证,你心就比较不会疑,比较不会退,比较能够安住在这个法上,那这样的话,六度法次第修,其实是比较安全的修法。那如果想要快速修,因为福德很大、因缘很够而先破参,后面还是要悟后补修学分;就像大学生,你如果直接跳级大学,你一定要补修大学的预科——这些该修的小学、中学,这些法呢,还是都要修。所以等于说,众生如果能够从小学、中学,然后才进入大学来修习佛法,这样比较没有那么辛苦,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够有所获益,那这个心反而比较能够安住。将来悟后,因为能够一一地验证、一一的能够现观,经论能够印证,那心就能够安心,知道自己学的是正法,就不会起疑;然后也不会让别人的邪见反而把我们引导到错误的方向去,因为有经、有论,甚至有公案来让我们印证,也就是帮我们背书,我们心当然就无疑。疑没了,那这个心就能够安住不退。

今天讲到这里,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