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二)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Title
0:00
0:00
播放列表
循环播放

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二)

二空真如不是胜义胜义的诸法胜义

63次播放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系列视频弘法节目,我们继续评破琅琊阁张志成先生2020年4月7日贴文之错谬。在上一集,辨正到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破斥部派佛教声闻论师主张“于色心等法之外存在的实常法真如”,其实是“非定实有”;玄奘菩萨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说:这色心等法外的实常法真如,其实是虚妄想象,不是真实存在的法。然而,张志成先生在2020年3月15日的贴文中,竟引用这“非定实有”的破斥,来证明他《成唯识论》定义真如是非有非无的主张。

而张先生这样错谬地定义真如是“非定实有——非有非无”,根本就与 玄奘菩萨《成唯识论》卷9【“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虚妄义】的圣教背道而驰。只是张先生浑然不知,却又在2020年4月7日这篇贴文中,引用这段论文作为他主张唯识系经论一般不用“真(实)心”这个名词,“真(实)”是用来形容无为法“真如”或“圆成实”的佐证。那么,当我们把他在两篇贴文中的主张加以联结时,他的意思岂不就是“非有非无——非定实有——的虚妄法真如,才是唯识系经论所说的真实法,才是圆成实性”,这样一个相互矛盾的荒谬结论?

接下来,我们就以“二空真如不是胜义胜义的诸法胜义”这第三个子题,进一步来探究《成唯识论》卷9这段论文的真义。《成唯识论》卷9,玄奘菩萨在阐述 世亲菩萨《唯识三十颂》:【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这一颂词的意旨时,首先就说,【此性即是诸法胜义,是一切法胜义谛故。然胜义谛略有四种:一、世间胜义,谓蕴处界等;二、道理胜义,谓苦等四谛;三、证得胜义,谓二空真如;四、胜义胜义,谓一真法界。】并且特别强调:【此中胜义,依最后说,是最胜道所行义故。为简前三,故作是说。】意思是说,依圆成实所建立的胜义无性,就是一切法的胜义谛。胜义谛随着法的浅深,以及是否为安立施设的不同,虽约略可分为世间胜义、道理胜义、证得胜义和胜义胜义四种;然《唯识三十颂》这里说“诸法胜义”,是依最后一种“胜义胜义——一真法界”而说的,因为这是最胜道所行的义理,是为了简别和前三种胜义有所不同,才这么说的。

然而,这其中第三种证得胜义的意涵,既然已经是二空真如,就是依所证得的殊胜义理来说,就是我空及法空所显的真如;可是 玄奘菩萨为何又特别强调颂词中“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所说的胜义,却是最后一种“胜义胜义——一真法界”而说呢?这个疑问,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张志成先生在2020年3月15日那篇贴文中,也提到【界定“真如”只是阿赖耶识的“真实、如如”性】是错谬的,反之,他主张【“真如”是一切现象二空所显现的真理】,才是正确的;并且说:【这是以胜义胜义——最高胜义谛或“非安立谛”立场,来界定真如。】(〈的名相错解:从《百法明门论》看阿赖耶识与真如的区别〉,琅琊阁。)那我们不妨就借着进一步探讨这四种胜义的真义,以及彼此间的关系,来厘清前面的疑问,同样也再一次辨正张先生的主张。

依据窥基菩萨在《成唯识论述记》卷9,对这四种胜义的解说:【此随浅深,以立四种,皆胜之义,或以胜为义、胜即是义;随其所应,皆胜于初世俗谛故。然此初真,即十善巧;第二即是四谛因果理等;第三即是依诠显实;第四废诠谈旨。】又说:【前三非如,故言亦也。“真”简有漏,有漏妄故;“如”简无漏有为,彼体虽真,有生灭故。又“真”简初性,以妄执故;“如”简依他,有生灭故。】另外在《大乘法苑义林章》卷2,窥基菩萨进一步解释:【胜义谛四名者:一、世间胜义谛,亦名体用显现谛;二、道理胜义谛,亦名因果差别谛;三、证得胜义谛,亦名依门显实谛;四、胜义胜义谛,亦名废诠谈旨谛。前之三种,名安立胜义;第四一种,非安立胜义。】窥基菩萨又解释说:【以说依诠显真如故,其五蕴事即第一真,因果等理即第二真;此五蕴上二我无时,依门显实即第三真;观五蕴如,自内所证,废诠谈旨一真法界,即第四真。】

综合窥基菩萨的意思,是说:四种胜义的第一种世间胜义,是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世间粗显的事相,观察这蕴处界等法,虽然有体有用,却都是生灭的世间事相;圣者施设善巧作为学人观察修学的所缘,这是善巧的妙智,胜于世俗,所以称为胜义。第二种道理胜义,就是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这四圣谛的因果差别道理,是无漏智所缘的境界,胜于世俗,所以名为胜义。第三种证得胜义,就是“二空真如”,是依圣智诠释在五蕴上修证我空、法空的行门而显示真如之理;这是凡愚所无法测度的,胜于世俗,所以称为胜义。前面这三种胜义,都是以安立名言的方式,来诠释显示胜义的道理,并不是直指真如理体;但是因为都各自显示真如理体的部分法性,所以就方便说也是“真如”。第四种胜义胜义是一真法界,则与前三种胜义有所不同,而是“废诠谈旨”,就是不以安立名言诠释,而是直接现观自己五蕴身中运行时的真如理体——第八识一真法界,是与五蕴身心同时同处存在着。“一真”的意思是说,无始以来这个法界一直都真实不虚妄地存在着;而这“一真法界”妙体离言,超越一切法,所以名为胜义;祂正是一切世俗及胜义的所依,能出生、显示一切世俗乃至前面三种胜义谛,是大乘贤圣现观亲证所得的自内证智,所以称为胜义胜义。

这里窥基菩萨在解说《唯识三十颂》“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的四种胜义时说到:“前三非如,故言亦也。”可是有人可能读了会产生疑问,既然前三种胜义都不是颂词中“此诸法胜义”所说的真实的真如,却为什么又说“亦即是真如”?其实,基大师这里的意思,正如同《成唯识论述记》卷2在解说《成唯识论》卷2 玄奘菩萨演述《百法明门论》第五位六种无为法间关系是“此五皆依真如假立,真如亦是假施设名”的开示一样,说前五种无为法都各自说“即此真如——这就是真如”;然而却都是“依真如假立”,也就是都只体现了第八识所显真如无为的部分法性,而除了这五种无为法之外,真如无为也还有其他的法性,因此说前五种无为法,都是依第六种真如无为而假立。对照来看这里“前三非如,故言亦也”它的意思就是说,四种胜义中的前三种“世间胜义、道理胜义、证得胜义”,都不是真如的理体,只因各自显示真如理体的局部,也就是第四种“胜义胜义——一真法界”的部分法性,而方便安立假名施设的。所以,虽然说四种胜义“亦即是真如——也就是真如”;但是,前三种都是安立施设的真如,实际理地,唯有第四种“胜义胜义——第八识一真法界”,才是离名言施设安立,有实体有德用,本自存在的真如理体。

玄奘菩萨解释颂中所说“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的“亦”字时,也开示:【亦言显此复有多名,谓名法界及实际等,如余论中随义广释。】(《成唯识论》卷9)就是说这“亦”字,表示这个假借名言施设的名相,除了《唯识三十颂》和《成唯识论》称为“真如”之外,其他的经论也还有许多的异名。如《大般若经》有“真如”等十二种名称,《对法论》也有“法界、实际”等七种名称,另外《佛说佛地经》也有“清净法界”等不同名称,都是随着每一部经论所要阐述的面向不同,或者是形容真实理体所显示的法性,或者是直接说明真实理体本身的功德与业用,而施设种种不同的名称。

而依据我们在弘法视频“琅琊阁错解《百法明门论》中真如的真义”当中,详细地论证和说明五位百法,第五位六种无为法中的“真如无为”,因为是“四所显示故”,是所显法,必须依于前四位中唯一能恒常显现真实如如法性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或者称为异熟识的心体,才能显示。这真如无为既然是第八识所显示,所以“亦是假施设名”,是假借语言文字,施设名为“真如”,而所显法真如本身,当然也是无体无用的纯无为法;但是能显示真如的阿赖耶识如来藏心体,却是无始以来都有实、有德、有业,是一切法的所依,也就是万法的根源。所以这里说“胜义胜义——一真法界”的真如理体,也就是众生第八阿赖耶识、异熟识心体。这第八识既然能显示自身心体的真实与如如法性,又是出生蕴处界入等万法的常住心,当然就是真心而不是妄心。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10最后总结:【真如亦是识之实性,故除识性,无别有法。】就是特别提醒学人注意,《成论》中引述《唯识三十颂》等唯识经论,所说的真如是第八阿赖耶识、异熟识心体的真实性,是“识上所显”的自性,只是识的自性,不是识的主体。平实导师早在2004年6月出版的《真假开悟》第225页中,就根据这段论文开示说:【《成唯识论》中亦说“真如是识之实性”,唯是识体所显示之法性,而非识所变生的有为法,故是纯无为法;是故真如实即第八识心体所显之识性,依第八识心体在有为法中之运作而显示识性真如,故说“真如亦是假施设名。”所以实际上应该这么说:“真如以第八识为其法体。”既以第八识心体为法体,而且只是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第八识真实性与清净性,故无作用,非如色法能有作用,非如种子能有作用,亦非如阿赖耶识所变生七识心体与心所有法之能有作用,故是所显法而非所生法,是识所显而非识所变。】(《真假开悟》,,页225。)张志成先生所提出的质问,其实在2003年的法难事件中,平实导师已经具足分明地解说了,也明载于书中公开流通。但他似乎从来不读正觉发行的书籍,也不管正觉是否已经评论及回应过,仍然反复地重复提出质疑,不禁令人怀疑这是意在泼粪,以玷污正觉、玷污 平实导师,而非澄清法义。

所以,在前面引证《成论》和《述记》所阐述正义的前提下,玄奘菩萨接着论述“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的义理,说:【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虚妄义。】当然是指不安立名言,而直接阐明一切法底源的第八识心体这“胜义胜义——一真法界”。至于“证得胜义——二空真如”,既是意识心安立名言假施设的名相,如果离开了第八识心体,怎能说“于一切位常如其性”?又怎能说“是湛然不虚妄义”?其余“世间胜义——蕴处界等;道理胜义——苦等四谛”,就更不在话下了。

有关“胜义胜义——一真法界”其他正义的阐释,以及张志成先生的其他错谬,下一集还有进一步的论述。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