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二)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Title
0:00
0:00
播放列表
循环播放

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二)

为什么意识灭,七识亦灭?(下)

40次播放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二)。

本节目宣演的因缘,是少数几位学人因福德不足,于悟后无法安住于第八识的无生忍而退转,转依于六识的常见与断见,却在琅琊阁部落格中广作毁破八识正论的愚痴论义,成就一阐提的地狱重罪;故借此因缘,的亲教师团,为救护这些福德不足的佛子,能在舍寿之前,得于佛前殷重忏悔,以免下堕三涂承受极重恶业苦报,欲求出轮回而无有出期。由此因缘,得以宣演本次节目,也欢迎各位菩萨能借此节目,得以更加增长正法知见。

上一集中,我们为各位菩萨说明,这些断见外道琅琊阁写手,于2021年7月23日的琅琊阁部落格中,错解太虚大师所说:【第六如悟境唯心现,所以浪灭海平。故染第六识灭,染识尽灭。然则妄想识灭即涅槃,可明矣!】将此段作一个错误的总结,成为六识论的断见论而说:【见道后进入修道位,第八识里面的染污种子也会逐渐消灭。只要意识的无明断除,认清万法唯心所现,染污的第六识灭,其他有漏的识都会随之灭尽。所以,修行的关键在于观察、断除因意识而起的无明,与无法被观察的第七识、第八识无关!】(〈佛法问答:为什么《楞伽经》说意识灭,七识亦灭?〉,琅琊阁。)此段说法,正是举证自己落入六识论的断见外道,其所说法就如同“当六尘境界风消失、而七识海浪停息之后,第八识大海本体就消失不见”的愚痴论义。如此说法,连世间凡夫的智慧都不如,何况更还私心地认为他们无法观察到第七识及第八识,就大胆地否定没有第七识及第八识的存在,这正是与 世尊在三转法中以八识为核心的教义大唱反调。

并在本篇部落格后续文中,又自认为第三转法轮的唯识,也只是以六识为主。在文中以这样的自以为是而说:【那为什么唯识说有七、八识?唯识的第七、第八识其实都可以摄归六识。】并且还断句取义引用最胜子等菩萨造、玄奘译的《瑜伽师地论释》说:【言意地者,六、七、八识,同依意根。略去识身相应三语,故但言意。又实义门虽有八识,然随机门但有六识。六七八识同第六摄,就所依名故但言意。】这样的片段经论,而自己解释说:【佛在唯识经论将归属第六识的七、八识分拆出来,建立八识,不是因为需要观察七、八识才能断我执、法执,而是为了初地见道位以上的菩萨,圆满说明现象生起的机制。】他们如此错误认为第七识及第八识是从第六意识中拆分出来的识,一再错解菩萨所造经论的“随机门”及“实义门”的真实用意。

然而,此段完整的经文应为:【言意地者,六七八识同依意根,略去识、身、相应三语,故但言意。又实义门虽有八识,然随机门但有六识,六七八识同第六摄。就所依名,故但言意;所依非色,或离于身犹如心受,故不言身;相应准前,故略不说。又六七八,虽皆同有心意识义,心法意处识蕴摄故,然意“义等”,故但言意,皆是思量意根摄故。第八持种,心义偏强;第六普遍了别境界,识义偏强,是故不说心地、识地、身及相应,略故不说。地义如前。】(《瑜伽师地论释》)经中说:所谓意的意思,是略去六识心、色身及相应三类语言的分别,而以六、七、八识心一同依意根而转,以意来说明。此外,于大乘实义门中虽然说有八识,但是在为二乘人所说的随机门中只明说有六识,所谓六、七、八识都同样是属于第六识所摄,而以隐语密意说有七、八识。所以就所依之理,而说前六识只有意根、意处;因为所依之意根不离于色法或离色身,七识心王运作时犹如一心而一体受苦乐的缘故,但是不说这六识心与身相应,因为也只有阿赖耶识方是与身相应心故;准前所说,故此处略而不说。而且大乘法中六、七、八识,虽然皆各有心、意、识之实质正义,但是心所法上之受、想、行三蕴摄归于意处,所以六、七、八识依二乘法而言,都摄在识蕴中的缘故;但是因为识蕴与意的真实义相等,所以在二乘法中,识蕴往往只说为意,因为六识都是属于能思量的意根所摄的缘故。然而,依大乘实义门来说,第八识是执持种子的心,心的真实义强;而第六识是普遍地了别境界,了别识的真实义强,所以第七识只说为意,而不说为心地所摄或者是识蕴所摄。

论中说明第八识有积集诸法种子、执持诸法种子的体性,不能如意识之分别六尘,也不能如意根之思量六尘万法;而第六识则是分别六尘的体性极强,但不能执藏、积集诸法种子,也不能思量六尘万法;而第七识虽然能思量诸法,但却不能积集、执藏诸法种子,也不能分别六尘诸相;所以,六、七、八识各有不同的体性,不可以混同为一识,此即大乘法当中所说的真实义法门。若为随机门的二乘行者而说,则不分别有八识,但说有六识,令能易于证得无余涅槃;而以隐说的方式,隐于字里行间而暗示有八识。所以,琅琊阁这些六识论者,以二乘随机门来解释大乘实义门之八识心王正理,难免会有诸多过失。这是六识论者,无法了解 佛陀为二乘人所说的随机门当中,只明说有六识;因为四阿含诸经中隐说有七、八识,这是小乘人所不懂的。所以,若能永灭六识心之自我执著,即可以使意根断除我执,舍寿时即能入无余涅槃。世尊随即开示说:若能令六识永灭不起,意根即灭而入无余涅槃。这是 世尊所说二乘菩提随机门之方便开示的主要意涵。

所以,如果说识蕴有六个识、或识蕴有七个识的话,皆是依于随机门而方便说,唯有在实义门中的实义说才有定说。如同《瑜伽论记》卷第7中:【识蕴谓心、意、识。此有两解,一云:即六识体,有集起义,名心;有思量、筹虑义,名意;了别,名识。一云:赖耶名心,末那称意,六识名识。】在卷14又说:【若取意处,即摄七心界及识蕴。】《论记》中说:“识蕴是说心、意、识。这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依二乘随机门而解说:单就六识本体而说,因为六识有集起的意义,所以名为心;六识有思量、筹虑的意义,所以说名为意;六识有了别六尘的意义,所以名为识。另一种大乘实义门的说法是:阿赖耶识名为心,末那识名为意,前六识名为识。”所以在卷14里面又说:“如果取其意处所摄的道理,那就是说,识蕴是含摄十八界法中的七心界,也含摄五蕴中的识蕴全部。”这就是说,在二乘法中的识蕴一法中所说的心、意、识,都是说前六识,也就是前六识能造作种种积集一切善恶业种子、无漏有为法种子的业行;而在大乘法当中所说的心、意、识,则是指第八识、第七识及识蕴六识。所以在三乘法中,其实同样都说识蕴为六识心。

又如圣 无著菩萨于《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第1中说:【识蕴何相?了别相是识相。谓由识故,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种种境界。】论中所说的“识”即是了别的缘故,以识蕴六识皆能于六尘中各自了别相应的六尘法故,名之为识;六识和合运作似如一心,其实仍是由眼等六识和合而成,故名识蕴。所以仍然以眼等六识作为识蕴,因为六识所能了别者为六尘缘故,则可知识蕴是指六识。圣 无著菩萨接着又说:【云何建立识蕴?谓心、意、识差别。何等为心?谓蕴、界、处习气所熏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亦名阿陀那识,以能积集诸习气故。何等为意?谓一切时缘阿赖耶识,思度为性,与四烦恼恒相应,谓我见、我爱、我慢、无明。此意遍行一切善不善无记位,唯除圣道现前,若处灭尽定及在无学地。又六识以无间灭识为意。何等为识?谓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识蕴即七识界,谓眼等六识界及意界。】

论中以随机门依蕴、处、界之方便施设,而说识蕴即是一至七识,而意根则仍摄在六识中,说为无间灭的六识心;所以说识蕴的话,仍然是指一到六识。但是若依实义来说,则说了别六尘故名为识,是故识蕴以六识聚为一蕴;这有五种义理来作这样的说明:第一,第七末那识不能了别五尘的缘故,于法尘中的了别慧也极度低劣的缘故,不宜归在识蕴中;第二,此意根末那识能遍行一切善、不善、无记、闷绝、眠熟等位中,而识蕴六识于眠熟、闷绝等位常常间断而不能常时行于三性之中,两者体性迥异,故意根不应混同为识蕴;第三,意根从无始劫以来常恒不间不断,非如识蕴等六识之夜夜有间有断,其体性差异很大,故不应摄在识蕴中;第四,意根是识蕴六识的俱有依,识蕴等六识皆不得离于意根而现起、运行、独存,然而意根却可以离于识蕴六识单独存在,故不应摄在识蕴中,体性迥然大异,所以意根不可视同识蕴;第五,第七意根是有覆而无记性,心体无善恶性,识蕴六识心则是有覆有记性,心体有善恶性,两者其性迥异,不应混杂同为一识蕴。由上述五种说明,因此不可将第七末那识归于识蕴中。

又,因为圣 无著菩萨认为心的自体性有所增减的缘故,方可说为蕴;如果有一心的自体性是不增不减的话,那就不可以说为识蕴所摄。譬如六识心、七识心,体性都是可以从具足贪瞋痴三毒,而经由修行转变为清净性的意识、清净末那;如诸阿罗汉在烦恼障上的清净,亦如诸佛、菩萨在烦恼障及所知障二障上的清净。由此缘故,前七识心的清净性或染污性都可以被增减的,所以可以方便归类在识蕴中;若是第八识阿赖耶心体,则永远是保持真实常住与如如自性,其真如体性是永远都不能加以增减的,那就不可以归类在识蕴中了。也因为意根与意识的染污性可以被修除,导致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意根与意识两心的种子转变为清净性,则阿赖耶识心体含藏我执的染污性就被灭除了,从此不再执藏分段生死的种子,这个就是灭掉阿赖耶识的阿赖耶性;但是阿赖耶识心体仍然是存在不灭,此时即是将阿赖耶识名改为异熟识之名了,这就是诸经论中所说的“灭阿赖耶识,灭阿赖耶性”的真义。所以,灭阿赖耶识的意义,并不是灭掉阿赖耶识心体,而是灭掉这个第八识心体执藏分段生死种子的阿赖耶性。

所以从一般尚未证得声闻果的二乘行者,以及已证果的部分较为愚钝的二乘声闻圣者来说,意根就是识蕴六识,意根就是前六识的总称。所以在二乘人说来,意根就是识蕴,识蕴就是指前六识,以六识并为一个意根而说识蕴即是意处。这些琅琊阁写手即是依小乘法的这个道理,而说识只有六个,并无意根末那识,也无第八阿赖耶识;因此而主张第七及第八识都是方便施设,没有第七、第八识可知可证,所以就公然在网站上否定如来藏阿赖耶识,说阿赖耶识只是依据这个道理而从意识中再细分出来以后才建立唯名无实法,不是真的有阿赖耶识心体存在。所以他们都读不懂四阿含诸经中 佛所隐说的第七、八识的密意,只能依这些二乘论师所造的论中所说:二乘人所说的识蕴只有六识,并不包括第七识意根。因为从二乘法的立场来说,第七识意根只是前六识的综合名称罢了!因此缘故,古天竺的安慧跟月称、寂天、阿底峡,西藏的宗喀巴、克主杰、历代的DLLM,现代的印顺法师乃至于琅琊阁等这些人,便因为读不懂四阿含中隐说七、八识的密意,所以就都否定七、八识,说七、八识都是方便说;妄说是部派佛教发展以来,才从第六识细分而有的,说第八阿赖耶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而成就诽谤菩萨藏、谤四阿含的最大恶业。

因此,这些琅琊阁写手,在网路〔网络〕部落格中才敢大放厥词而说:【阿含经、般若中观经论不将七、八识拉出来论述,因为破我执、法执,观察六个识已经足够,观行的关键还是在于意识,这就是为什么《楞伽经》说“意识灭、七识亦灭”——意识断除无明妄想,七、八识以及前五识自然转染成净,所以即使不知道七、八识的存在也能见道成佛。如果必须观察第七、八识才能得阿罗汉果、才能成佛,不论阿含经、般若经、还是龙树菩萨造的《大智度论》都必然反复论述观察第七、八识的方法。龙树菩萨是“证得欢喜地”的初地菩萨,龙树菩萨教导的“一切法空”的破执教理,从未说要观察第七、第八识才可以入地成佛!……另,念念生灭的第八识与其他七识一样,都是“四缘”所生的有为法,有生灭,所以必然是“空、无我”,不能说第八识是一个不生不灭的“真我”、“真心”、或者有“无为本体”。】(〈佛法问答:为什么《楞伽经》说意识灭,七识亦灭?〉,琅琊阁。)

这些琅琊阁部落格写手,不仅不承认有第七识、第八识的自体性存在,还诽谤入地的 龙树菩萨所教导的大乘菩提,是一切法空的断灭见,这是诽谤大乘贤圣的大恶业;并且把一切法所依止的根本因——第八识如来藏,诽谤为四缘所生的生灭法,此为正是诽谤菩萨藏的一阐提罪,罪及根本地狱业。各位菩萨当引以为戒,切莫如这些六识论者,不信因果而胆大妄为啊!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说到这里。

最后祝愿所有的菩萨们:色身康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