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上个单元我们讲到“凶戏”。前面说的凶戏是“相扠”跟“相扑”;“那罗”就比较文雅一点,纯粹比力气与技巧。若是比较小型的“那罗”,例如双方把手肘放在桌子上,互相抓着对方的手掌角力,看谁赢,也是属于“那罗”,就是小型的比较力气。蒙古摔角也是属于“那罗”,纯粹角力,不许打人;可以把对方摔倒,只要对方背部着地,就算你赢,属于比较文雅的摔角一类。又如柔道,也是属于“那罗”,柔道是不许打人的,属于角力这一种,就是“那罗”。
那么这些事,从菩萨戒来说,都属于违犯律仪,所以菩萨不应该去参加,或是跟这些人互相往来。因为你是学菩萨行的人,你又是受持《法华经》的人,不应该去看那个东西,那个叫作“相扠”。
还有“种种变现之戏”,就是现代讲的魔术。变魔术,不是只有魔术师会变,有些法师也会搞。以前DLLM就搞过魔术骗人,他在法座上突然间就悬空浮起,哇!大家崇拜得不得了;后来被拆穿了,原来是搞魔术,想要让人误会他有神通。以前还有附密宗的外道,也是附佛法的外道,就是喜饶根登、义云高他们那些人,他们搞法求甘露,后来魔术师也把他拆穿了,其实只是中国古代的菌类快速生长术;结果有些佛教长老应邀前往参加,就被利用了。搞魔术是没有实证佛法的时候才会利用的,如果你真的有法上的实证,那妙法都讲不完了,哪有闲情逸致去搞那个魔术?不过俗话说:“师父不作怪,徒弟不来拜。”只要搞了怪,那徒弟想不通其中的关节时,就会觉得说:“哇!我师父好厉害。”于是大家就争先恐后来供养。可是你们看那些慧解脱的阿罗汉们,有谁会魔术?没有一个人会魔术,可是他们才是真正的圣人。
这一些东西全都属于世俗法,而且是严重违背世俗的。魔术为什么会被列进来,说菩萨不应该亲近?是因为它跟世俗逻辑不符合。为什么能够变得出来?表示它属于障眼法,障眼法就是欺骗,菩萨应该远离。所以有时候吃饭时,你把电视打开一看,刚好人家在播出拆穿魔术的节目;有一个节目是专门在拆穿魔术的,它告诉你为什么看起来这样,其实过程是怎么样。说明魔术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安排,当你不了解时,看不出它的破绽,证明那都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目的是用来娱乐世俗人。
这意思就是说,你是修“此经”的人,是依止如来藏的人,如来藏没有不诚实过,如来藏无量劫以来都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祂不会说:“这某甲,他很尊重如来藏,所以他即使杀人放火,我也不要让他下地狱,我还是帮他生欲界天让他享受。”如来藏始终不会如此,永远都是秉公处理,因果律的执行就是如来藏在执行,祂的功德就是这样。那你依止如来藏——也就是依止此经,这个《妙法莲华经》既然说的是实相,你就不应该跟那个变魔术的、喜欢欺骗别人的混在一起,所以这一些都是不应该亲近的。这就是“菩萨行处”讲的“亲近处”。
这个“亲近处”还有后续的内容:【又不亲近旃陀罗,及畜猪羊鸡狗,畋猎渔捕诸恶律仪;】(《妙法莲华经》卷5)也就是说,你身为菩萨,这一些人你是不应该亲近的。哪一些人呢?例如旃陀罗,就是杀鸡、狗、牛、羊的屠夫。菩萨以慈悲为怀,所以不应该亲近。假使你每天去跟那个屠夫亲近,看见他又要杀掉一只羊,你难道眼睁睁看他杀吗?不能!你一定要救那一只羊,那他没羊肉可卖,怎么办?你只好把它买下来,救它一命。你每天去亲近他、每天跟他买羊,他才不用杀羊,他就等着你送钱来买羊就好了。
那你利乐众生,是要这样利乐的吗?当然不应该这样利乐!因为那一种是恶律仪。这应该要劝化大家:“不要去吃羊肉,他就不会去杀羊。”应该这样去劝化才对,而不是去亲近他,然后每天向他买羊。这是不符合菩萨律仪的,所以菩萨布施是应该有智慧,不应该把钱那样用来乱布施。所以对于屠夫,菩萨是不应该亲近的。因为屠夫是有凶心的,他们杀羊的人,一见了羊,马上联想到该怎么下刀。有一句成语叫作“庖丁解牛”,这个专门杀牛的人,他一看见牛就马上起一个念头:“要从哪里下刀?”他们有杀心,菩萨不应该跟有杀心的人在一起。所以凡是发愿这一世或未来世你要讲《法华经》,也就是要宣讲如来藏妙法的人,就不应该跟屠夫亲近。
还有“畜猪羊鸡狗”。“畜猪羊鸡狗”的人,他的目的是为了养大让人家去杀,所以这样的人是不应该亲近的。另外,“畋猎渔捕”也是恶律仪,“畋猎”就是打猎的人,古时候打猎的人是用弓箭、用刀枪,现在打猎的人是用猎枪。“渔捕”,渔就是钓鱼、网鱼的人;捕,例如有人用网子做陷阱捕捉动物,甚至用捕兽夹去抓野兽,都是很残忍的。
那你身为菩萨,就不应该跟这一类杀害众生的人互相亲近。可是虽然不亲近,也不能就因此排斥,例如他们有时候来找你,因为以前曾经是朋友,或者以前曾经是同学,后来继承家业而在市场里每天杀鸡、杀鸭,卖鸡肉、卖鸭肉,有时候也会来找你,你却不可以说:“对不起!你都在杀生,我不见你。”不能这样,还是要开门接见他。但是你得要为他说法,又不能对他有什么期待,不能期待说:“我为他说了一场法,他就马上改变,不再杀鸡、杀鸭。”不能这样想,那是他的因缘;他的因缘该怎么样,你就随顺那个因缘。但是你为他种下善种,让那个善种慢慢去发酵、去成长,时间久了以后他自己会去改变;如果这一世改变不了,就等未来世。因为未来世偿还果报的时候,他就会想到:“我过去世是不是常常杀害众生,所以我现在要被杀?”他会想到的!不要以为动物被杀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动物只是不能讲话,它不是听不懂。
所以你看那一些牛、狗、猪、羊,如果养熟了,常常跟它讲话,它都会听懂;你如果叫它来它就来,叫它走它就走,叫它吃它就吃,叫它坐下它就坐下,它们听得懂,只是不会讲话来表达意思而已。它们跟我们一样,同样是八识心王具足的,所以它们显然也能够判断。你如果养宠物,对它好,它会对你忠心耿耿,原因就在这里,因为它知道你的心意。所以那一种人,你不要希望说,为他说了一场法,他就会改变。他可能到未来世成为猪、成为羊,要被人家杀的时候,才会想起来:“我过去世可能也是这样杀猪,所以今天我要成为猪,反过来被人家杀。”不要以为它们不会想,它们会想,只是不会讲而已。因此当那一些“诸恶律仪”的人来找你,你不要期待说,为他说一场法以后他就会改变,不要期待,所以说心中“无所悕望”。
此外还有:“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妙法莲华经》卷5)这就是菩萨的行止!声闻人他们只求自了,不管众生。众生怎么样痛苦,他们根本不挂念,想的就是自己能够离开痛苦就行了,只想自己解脱痛苦就行了。佛陀当初度我们的时候不是这样的意思,所以我们秉承 佛陀的意思,也不应该亲近那种人。因此说,凡是求声闻法的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都不应该亲近。
所以菩萨对这些人是不应该亲近的,凡是求声闻的人都不应该亲近。他如果想要求声闻法,有因缘时你就为他说一点,不必讲到很详细,让他断我见就够了。不要帮他证二果、三果、四果,只要让他断我见,让他七次人天往返,看未来世有没有机会转变成菩萨。但是不要亲近他,菩萨妙法当然也不会传给他。《法华经》是多么胜妙的法,怎么可以传给声闻人呢?真的不应该传给声闻人。因此菩萨不应该亲近这一类的声闻人,不管他是出家众、在家众全都一样。不但如此,见了他们连问讯都不问讯。所以见了他们时,你不必说:“你近来好不好?”不必问讯。不必问他近来好不好,他是声闻人,不论他好与不好,将来都要入涅槃,你何必跟他问讯?问讯的目的是什么?是因为要长久住世,所以才要问好;希望他未来世财富很好,身体很好,眷属很好,什么都很好,可以轻易行菩萨道,才要跟他问好。而他反正要灭掉五阴入涅槃,近来或未来世的好与不好,都无所谓!所以你不用向他问讯,因为他是声闻人。
你们看 佛陀就是这样教诫弟子的,所以 佛陀也是不喜欢声闻人。因此那些要入无余涅槃的人,佛陀连挽留都没有挽留,都是说“汝自知时”,就让他们直接入涅槃去了。因为知道那是定性声闻,不可能转变。因此以后遇见了声闻人,不要跟他们问好;都不必问讯,因为这是 佛陀的教导。如果有时候他们来跟你请问一些法,那你就随宜演说一些大乘法,就观察他们的状况怎么样;如果已经在声闻道上有一点动摇,不再坚定地要证阿罗汉果、要入无余涅槃出三界,这时你就可以为他“随宜说法”。你就告诉他成佛之道是多么胜妙,佛道是多么好;你可以概略为他说一说,先引生他对佛道胜妙的理解,然后希望将来他可能会因此而对佛道有爱乐之心,目的只在这里。
但是你不要期待说:“他可能明年就会行菩萨道。”你不用这样期待,因为种性是很难改变的。种性,有声闻种性、缘觉种性、菩萨种性、不定种性以及无种性,这五种里面,不定种性是有可能改变的,但是声闻、缘觉种性是很难改变的。而菩萨种性也是很难改变,菩萨种性是一旦发起了,一世又一世行菩萨道下来,菩萨种性就会很坚固,你想要转变他是不可能的。他对众生就是会有悲愍心,想要去利乐众生;自己任何利益都得不到也没关系,就只是要利益众生,你要改变他是很困难的。所以三种种性都很难改变。
如果他本来是无种性,很难发起三乘菩提的种性,但也不是不可能。假使他被人家误导了发起声闻种性,走入声闻道,当你跟他随宜说法以后,他可能就会转变;因为他本来是无种性的人,被人家影响而走入声闻道,那你跟他说明了三乘菩提的相同处跟相异处,他了解了,他会判断说:“那成佛之道还是比较好!虽然是要很辛苦,要很长久,但却是究竟的!那我入了无余涅槃也没有意义。”也许他就这样被你转变了,所以他就变成菩萨种性,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无种性的人。若是不定种性,要改变他就更容易了。所以不要从现在的状况就去断定一个人,然后说他是不可能转变的。因为有很多人其实本来都是属于不定种性的人,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本来都是菩萨种性的人,只是被误导而走入声闻道去。有些六识论的法师、居士们,其实很多人本来也是菩萨种性的人,只是被误导了,所以错把声闻解脱道当作是菩萨的成佛之道。
所以你要去观察对方是无种性的人,或是不定种性而被误导了,或者是菩萨种性的人被误导了,或者他本来就是很坚固的声闻种性。你都要去观察,就在为他“随宜说法”之中去作一个判断;观察出来以后,你就看他应该修学什么法,然后就随着他最适宜的法门来为他说法。但是你心中不要期待他会立即转变,否则你会很失望,以后见了他连开口都不想开口,那就不是菩萨了。菩萨虽然不跟这些人亲近,不跟他们同住,但是他们如果有时候来拜访你,来跟你论法,你得要“随宜说法”,但心中不要有所希望。这就是“菩萨行处”跟第一种“亲近处”。
最后祝福大家:身心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