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Title
0:00
0:00
播放列表
循环播放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

名色以第八识为根本(一)

527次播放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这个单元跟大家介绍〈名色以第八识为根本〉。

依据佛法义理的深浅与 佛陀说法的时代,可以将 佛陀一代的佛法教导,分为三个时期,称之为三时教法:第一时有教,第二时空教,第三时中道教;又称有、空、中三时教。也就是 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转法轮,转《阿含经》等四谛法轮,说我空法有,所以称为有教;二转法轮,转《般若经》等一切法空法轮,所以说万法皆空,隐说第八识如来藏的道种智,所以称为空教;三转法轮,转唯识方广经典等中道实相法轮,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显说第八识如来藏的一切种智,所以称为中道教。

初转法轮是第一时有教,这是 释迦牟尼佛在证道成佛之后的第一阶段说法,又称阿含时期。佛在鹿野苑,因外道、凡夫只趣向二乘,故为其演说四谛法,令小根器的人证得解脱。主要的内容为二乘解脱道的修证,以现观蕴、处、界无常而断我见与我执的法门──即声闻、缘觉所修的解脱道,总名二乘菩提,以弘演出离三界生死之解脱道为主,所度部众为声闻部。声闻所证果位共有四果,也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及四果阿罗汉;而阿罗汉在舍寿灭尽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后,可以入无余涅槃不受后有,永远不再于三界中受生出现,永离三界生死轮回。这个阶段主要讲四圣谛、八正道,十因缘、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主要代表经典为四阿含经,也就是《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及《增壹阿含经》。

二转法轮是第二时的空教,佛在灵鹫山等地,为由二乘转向大乘之人,说诸法皆空之理,除其法有之执著。演说之教法即是《般若经》,又称般若时期。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來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輪,没有明说第八识如来藏,此阶段的代表经典为《心经》、《金刚经》、《小品般若经》及《大品般若经》等。初转法轮所宣说的世间一切法,是依蕴处界说无常、苦、空、无我;一切法是生灭无常、不净、有增有减。二转法轮说一切法无有自性,说般若空性是不生不灭、无有变易、自性清净、自性涅槃,不属于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境界的世间任何一法。

在《般若经》中多处更明白地说明,为了通达种种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法,所以要学习般若波罗蜜多,表示二转法轮的般若范畴,不仅仅只有世间无自性的一切法,还包括了般若空性、实际、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如所有性等不属于世间一切法的部分。并依此空性说世间一切法空,一切法皆是空性藉由因缘所生,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以隐密相说此空性心第八识如来藏。

第三转法轮是第三时中道教,佛在华藏世界等地,为五乘人谈三性三无性,详示空有的真相,显示中道实义,除有空执著,令入究竟了义的教法。讲述内容即是唯识方广诸经,又称唯识期,以弘演大乘成佛之道为主,说诸地菩萨所应修证之一切种智究竟了义妙法,是唯识增上慧学之无生法忍,是诸地菩萨乃至等觉菩萨应该要修证的内涵。含摄了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等,这一个阶段讲述了如来藏所含藏一切功能差别中更深细的智慧,也就是道种智和成佛的一切种智。依此自心如来藏实证“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中道实相,清净自心真如,圆满成就究竟佛果。这个阶段主要的代表经典,如《楞伽经》、《楞严经》、《华严经》、《解深密经》、《大般涅槃经》、《胜鬘经》等,以显了相说真实心第八识如来藏。

在三时教法中,《解深密经》说第一时是声闻二乘教法;第二时虽属大乘教法,但其以隐密相说空性心第八识如来藏。故经说初转法轮、二转法轮所转的法輪,都是有上(上面还有更殊胜的教法)、有容(能容许他人依正理而破斥),是未了义(还不是究竟成佛之道),是諸诤論安足处所(是未证道果之三乘人,诤论的所依处)。也就是四阿含经与《般若经》所说教法,是有上、有容,是方便未了义的,也是还有诤論的。《解深密经》又说第三时是五乘教法,以显了相说真实心第八识如来藏,故经说第三转所转法輪,是无上(上面没有更殊胜的教法)、无容(不能容许他人依正理而破斥,因为正理即是真实心第八识如来藏),是真了义(是究竟成佛之道),非諸诤論安足处所(是未证道果之五乘人,所无法诤论的,因为真实心第八识如来藏是无诤的)。也就是唯识方广诸经的教法,显说真心第八识如来藏,这个教法是无上、无容,也是没有诤論的,故为真实了义。

在这三时教法中,《解深密经》说前面第一时和第二时的有空两种教法,是方便未了义,而以第三时的中道教,是真实了义之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一切法不偏于有,也不偏于空,如偏说有或偏说空,仍不是显了非空非有中道的意旨;在第三时,才正式显说这个中道正理──真实心第八识如来藏。虽然,在前二时之偏有或偏空,是在于所听闻教法之有情的了解方面来说,法有与一切法空;而能说之 佛陀,依然是中道的。这是怎么说呢?这就是说:第一时所说之“法有”,是依他的假有,圆成的妙有;第二时所说之“法空”,是要空去凡夫、二乘于依他、圆成上所起的遍计所执。虽然前二时也是中道的空有,但尚未显说依他起之有、遍计所执之空的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仅仅依蕴处界而说有法(有三界六道、有生死轮回,有解脱涅槃);依般若空性而说一切法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等等),所以把第一时和第二时的有、空两种教法总称为隐密教,隐覆真实心第八识如来藏而说二乘之解脱涅槃与大乘之般若空。

到第三时,开始非常明显地论述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等中道实相的意旨;而且明说真实心第八识是如来藏,是中道实相法的根本心。初转法轮所说有教,是依他起圆成实之有,不是遍计所执真实有;二转法轮所说的空教,是建立于三种自性上而说的三种无自性之空,不是遍计所执断灭空。于此第八识是真如心,是法界的真实相,无所隐覆,所以称第三转法轮之教法,名为真实显了之说。这三时的判教,是源于《解深密经》会上,胜义生菩萨以空有两教之不同,请示于 佛陀,最后自己论述三时教法之义理,深得 佛陀之印可。所以如果想知道 佛陀初转法轮四阿含之圣教,与二转法轮般若会之真实义,都应该依止第三转法轮之了义教法,应该依止唯识方广诸经来修学解脱道与般若空性,才不会落于外道之断常邪见深坑,才能真实证得三乘菩提之道果。

有情的身心可以称为五阴,也可以叫作名色,众生精神与物质在世间上的代表即是名与色,名色即是五阴。名代表着精神层面的心法;而色则是代表了物质的色法。名是五阴中不属于色法的四阴,也就是受想行识;色是五阴中之色阴,属于有形质之法,色的体性即是四大地水火风。《楞严经》对于五阴的论述,首先强调了,五阴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法性,五阴是第八识如来藏藉由五种妄想所变生的。五种妄想有:坚固妄想、虚明妄想、融通妄想、幽隐妄想、颠倒妄想,由“坚固妄想变生色阴,虚明妄想变生受阴,融通妄想变生想阴,幽隐妄想变生行阴,颠倒妄想变生识阴”。

在《楞严经》,世尊开示了五阴的“本质”其实都只是“妄想”,说“色阴”是起于错认色法实有、器世间真实的“坚固妄想”;“受阴”起于能知能见的觉知心,都是与四大“相织妄成”的“虚明妄想”;“想阴”起于如来藏自身虽然对六尘不知不觉,但是如来藏的见分—佛性—能了知觉知心的心想,能与觉知心互相融通的“融通妄想”;“行阴”存在的根源是基于对于行阴本质无所了知,没有智慧来觉察出生的因由,这种爱着行阴的虚妄想极难觉察,所以叫作“幽隐妄想”;最后“识阴”则是见闻觉知中串习的种种法,这个澄湛了知的内心中(罔象虚无)相似有无的境界,就是“颠倒妄想”。

又说,如同心中想着酸醋的味道而使口中有唾液的出生,或是心中想着登上很高的悬崖而使足心有酸酸的感觉生起来;然而悬崖并不是真实有,酸醋的食物也没有真的来到自己的口中,那么你的身体如果不是由虚妄的种种法合成的,口水又如何能够因为醋梅等食物的虚妄谈论而生出来呢?由于这个缘故,应当知道我们现前的色身,是由第八识如来藏藉由种种坚固色法的妄想所变生。就从这个所说的面临高处而了知的心,能够使你的身形真实领受到酸涩的感觉,这种色身上的酸涩感觉则是由于有想—有了知性—而使受出生,因此能触动色法的身体;所以你如今现前身体有所顺益或违损,顺违的两种情况同时可以显现而不断运行,这就名为“虚明妄想”。由于这个缘故,应当知道我们现前的受阴,是由第八识如来藏藉由种种虚明性的妄想所变生。

再来,由于我们通常藉由忆念与思惟审虑,来使用自己的色身;而色身并非思虑忆念的心法,你的色身却又为何会因觉知心随时生起的念头所使唤,而在种种六尘中摄取影像呢?当觉知心生起时就会有六尘等有色诸法被摄取,而能够与觉知心中的作意或欲望相应;这个了知性在清醒位中就是能知的心,睡着以后就成为种种梦境中的心;那么就在这个状态下由你的了知性与作意,摇动了五尘虚妄法中的种种情境,这就名为“融通色法的妄想”。由于这个缘故,应当知道我们现前的想阴,是由第八识如来藏藉由种种融通妄想所变生。

时时变化的真理是永远都不会停住的,行阴则是不断持续运作而暗地里都在变移着,所以指甲渐渐增长,而头发也逐渐在出生;随着日月的消逝,气力慢慢地削减了,而容貌也慢慢地变皱了;这样子从白天到晚上不断地互相接替着,然而大众却从来都不曾觉知或领悟到这个行阴;阿难!这个行阴若说不是你自己,又如何会在身体上有种种暗中的变迁呢?如果因此就说这个行阴必定是真实的自己,那你为何无法在念念之中就觉察出来呢?那么你身中发生的种种不同的行阴,一直都是念念变化而不曾停住,这就名为“幽隐难觉的妄想”。由于这个缘故,应当知道我们现前的行阴,是由第八识如来藏藉由种种幽隐妄想所变生的。

又说,当我们的识阴觉知心处在很精明、澄湛而不摇动之处,就把这个觉知心名为恒常不坏的话;但是这个离念灵知处于身中运作时,却都不能出离于见闻觉知之外;如果说这个离念灵知确实是精明的真我真实心,就应该不容许会熏习各种虚妄法,却是什么原因会使我们过去所见的某一种东西,虽然经历多年不曾再忆想它,而且也已经忘了那个东西;可是后来忽然再看到以前所见的东西,为什么自己的记忆仍然那么清楚分明,好像从来就没有遗失这种记忆?那么这个精明而了了能知的澄湛不动摇的心,念念都在受熏着种种虚妄法。我们应当知道:这个澄湛了知的心并非真实常住心,犹如急流的大江水,远望犹如恬静不动一般;其实是流得很快而不能从表面上看出来,并非是没有在流动。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有觉知心的根元,又怎么可能会受觉知心的熏习呢?假使不是把你的六根修到可以互用,而且能随意和合或分开,这一类识阴的虚妄想就不会有灭除的时候;所以你现在于见闻觉知心中串习或多或少的种种法;那么这个澄湛了知内心中相似有无的境界(虚无妄想),就是“颠倒细微精明的妄想”。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单元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