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二)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Title
0:00
0:00
播放列表
循环播放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二)

灭尽五阴方是无余涅槃(二)

290次播放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所推出的电视弘法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是依据 平实导师所著的《阿含正义》来加以说明。

今天将继续上一集的子题“灭尽五阴方是无余涅槃”。前一集已说明五阴—色、识、受、想、行—的内涵,也说明了名色所摄的五阴是虚妄法,更说明了要将纯大苦聚的名色所摄的五阴灭除,就可以入无余涅槃而般涅槃,从此在三界当中消失不见了,再也没有所谓的阿罗汉出现于世间。

接下来谈灭尽名色所摄的五阴而入无余涅槃,是不是一切皆无?是不是成为断灭空?当比丘们有能力将我见、我执、我所执灭除,于舍寿前他们便会思惟:“入了无余涅槃以后,是不是一切皆无?是不是成为断灭空?”如果灭尽自己的名色所摄的五阴以后,真的是一切皆无而成为断灭空,那与断见外道有何差别?佛也不必辛苦来到人间而广度众生了。

当比丘们有所疑时,就会向 世尊请示,世尊便会为他们开示:“当比丘们舍寿以后,将名色所摄的五阴灭尽而入无余涅槃,并不是一切皆无而成为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真实存在。”正如佛在《杂阿含经》卷10的开示︰【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佛开示:众生于没有开始的生死流转当中,为无明所遮盖、为贪爱的结使所系缚,不知道有一个众苦所依止的本际存在。也就是说,在现象界虽然众生有无明,有三界爱的结使,所以才会在三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但是苦之本际,本身没有三界爱结使、也没有无明,更没有生死可言,所以在生死当中,有一个没有生死的本际存在,祂是一切有情不断轮回三界生死的主体。由于祂没有生死,所以才会有你、我五阴的生死苦,这个生死的众生苦所依止的本际,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所以比丘们将五上分结断除了以后,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名色所摄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并不是一切皆无而成为断灭空;这也是 佛在经中所开示的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的道理。

当比丘们听到 佛为他们开示以后,知道自己断除五上分结而成为四果人,于舍寿时而入无余涅槃,并不是一切皆无而成为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因为这样的缘故,比丘们于内知道,有一个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并不是一切皆无的断灭空;于外知道五阴所摄的名色是虚妄法,愿意灭尽自己的名色而入无余涅槃。所以四果的阿罗汉因内无恐怖、因外无恐怖而入无余涅槃,从此在三界中消失不见了,独处于涅槃寂静的境界中;就算天魔波旬想要找到他的去处,终究也是无所能为了。

说到这里,衍生了两个问题要加以说明:第一个问题,入了无余涅槃真的还有本际存在吗?第二个问题,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天魔波旬想找到这位阿罗汉的神识去处,也是不可能的。首先谈第一个问题,入了无余涅槃真的还有本际存在吗?因为这样的缘故,有必要多列举经典来加以说明。

第一点、佛在《杂阿含经》卷16曾开示︰

佛告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说四圣谛?”比丘白佛言:“世尊说苦圣谛,我悉受持︰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名苦圣谛。世尊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为世尊说四圣谛,我悉受持。”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实持我所说四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名比丘真实持我四圣谛。”

说明如下︰世尊问诸位比丘:“你们有没有受持我所说的四圣谛呢?”其中有一位比丘向 佛禀白:“世尊所说的四圣谛,弟子完全受持。”世尊问这位比丘:“你是如何受持我所说的四圣谛?”比丘向 佛禀白:“世尊所说的苦圣谛,弟子悉皆受持︰苦圣谛是如如不动的,不能离开如、也不异于如,如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详细观察到的,而且是没有颠倒的,是圣人所依止的真实道理,名为苦圣谛。苦圣谛既如是,苦集圣谛、苦集灭圣谛、苦集灭道圣谛也是这样,都是如如不动的,不能离开如、也不异于如,如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详细观察到的,而且是没有颠倒的,是圣人所依止的真实道理。这就是世尊所说的四圣谛,弟子悉皆受持。”世尊赞叹这位比丘说:“说得好啊!说得好啊!你是真实持我所说的四圣谛啊!是如如不动的,不能离开如、也不异于如,如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详细观察到的,而且是没有颠倒的,能够这样受持,才是真实受持四圣谛的弟子。”

佛已经很清楚开示,四圣谛要依于这个如才能存在,这个如是如如不动的,四圣谛不能离开这个如,也不异于这个如;这个如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详细观察到的,而且是没有颠倒的,是圣人所依止的真实道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如的存在,就没有四圣谛可言。由此可知,这个“如”藉缘而出生了四圣谛,祂是四圣谛的根源;这个“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无余涅槃本际的异名。只是 世尊从另一方面来证明无余涅槃的本际真实存在,不是不存在。

第二点、佛在其他经中也开示过,有一个本识存在,这个本识也是无余涅槃本际的异名。如 佛在《增壹阿含经》卷46的开示:

彼云何为老?所谓彼彼众生于此身分齿落发白,气力劣竭,诸根纯熟,寿命日衰,无复本识,是谓为老。

说明如下:所谓老,就是彼彼众生的身体中,牙齿掉了、头发白了,没有年轻时候的身强力壮,五根也渐渐纯熟而衰老,寿命一天比一天减少,最后面临死亡。佛已经很清楚开示:众生的中阴身投胎了以后,本识藉着四大来长养色身,使得色身渐渐长大,而由胎儿、婴儿、少年、成年、中年,乃至到了老年;于老年的时候,牙齿掉了、头发白了,气力衰减了、皮肤也皱了,不久就要进入死亡的阶位。由此可知,因为有了本识的存在,祂藉缘出生了一切法,包括有情本身、以及这个老的现象在内。所以这个本识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一切法的根本,如果不是这个本识,尚且不能成为有情,更何况能成就老的现象?所以说,这个本识就是无余涅槃本际的另外一个名称。

第三点、佛在其他经中曾开示有一个我的存在,这个我就是真实我,也是无余涅槃本际的异名。如 佛在《杂阿含经》卷2的开示:

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如实观察已,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当比丘们透过观察种种的色法,不管是三世的色法、内外的色法、粗细的色法、美丑的色法、远近的色法,它们都不是真实我、也不异于真实我;色法的虚妄我与真实我是和合运作的,故名不相在。色法既如是,受、想、行、识也是这个道理,它不是真实我、也不异于真实我,受、想、行、识的虚妄我与真实我是和合运作的。由此可知,名色所摄的五阴是虚妄我,不是真实我,唯有与五阴我在一起和合运作的我,才是真实我;祂是真实存在的,只是 佛从另一层面来说明这个我,这个“我”其实就是无余涅槃本际的另外一个名称。

接下来谈第二个问题。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天魔波旬想找到这位阿罗汉神识的去处,也是不可能的。这个道理,佛在《增壹阿含经》卷19曾开示过,其大意如下︰尊者婆迦梨患重病,认为自己三界有的漏还没有断除,于是一一详细思惟、观察五阴的虚妄,终于将有漏断除而得解脱,于是以刀自刺而入无余涅槃;佛知道婆迦梨已经入无余涅槃,于是吩咐比丘们一起到婆迦梨精舍。当时天魔波旬知道尊者婆迦梨舍寿了,于是想知道尊者婆迦梨的神识到底到哪里去了?于是到处找,寻找的结果,还是找不到婆迦梨神识的去处。佛知道这件事以后,便告诉比丘们:“你们有没有听到尊者婆迦梨精舍里面发出很大的声音,以及有奇异的光彩出现?”比丘们回答:“我们都看见了。”世尊回答:“这就是天魔波旬想知道婆迦梨神识到哪里去了。”这时阿难向 佛请示:“唯愿世尊告知,尊者婆迦梨的神识到哪里去了?”世尊便回答:“婆迦梨的神识永远无所著——于无余涅槃而般涅槃,从此在三界消失不见了,就算天魔波旬想找到婆迦梨的神识的去处,终究是无所能为了。”

从 佛的开示可知:一旦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不论他是慧解脱的阿罗汉,或者是俱解脱的阿罗汉、或者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于舍寿时必然入无余涅槃而般涅槃,唯除回小向大的阿罗汉们。由于婆迦梨神识永远无所著,神识本身又无形无相,所以婆迦梨舍寿之后就在三界当中消失不见了,天魔波旬想找到这位阿罗汉神识的去处,也是不可能了。

综合上面所说,这个无余涅槃的本际,祂真实存在,有种种不同的名称,譬如我、如、本识等等,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而已。如果四果人于舍寿前知道有个真实心存在——那就是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知道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名色所摄的五蕴而入无余涅槃,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从此在三界消失不见了;就算天魔波旬想知道阿罗汉神识的去处,也是无所能为了。

然而喇嘛教应成派中观的宗喀巴、达赖喇嘛,以及在学术界被称为导师者及其徒众们,他们公然否定了无余涅槃的本际的存在,使得他们所说的种种法,与断见外道所说的没有任何差异。譬如宗喀巴、达赖喇嘛在书中公开否定无余涅槃本际的存在;也就是否定一切有情的真心阿赖耶识,而且还反执名色所摄的意识心就是无余涅槃的本际,使得宗喀巴、达赖喇嘛等人双具断见与常见二见。不仅如此,达赖喇嘛还认为一切有情的真心不在别的地方,而是在虚空;然而虚空本是依于色法的边际而施设—没有物质的地方叫作虚空—是依于生灭不已的色法而施设的一个名称,名为色边色,当然更是虚妄。由于达赖喇嘛将虚妄不实的虚空当作是真实法,所以达赖喇嘛又多了一个外道名称,那就是虚空外道,是为所有外道当中的最大外道。至于在学术界被称为导师者,也如同达赖喇嘛一样,不仅不承认有一个无余涅槃本际的存在,而且也认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一切都是性空唯名;其所说的种种法也与宗喀巴、达赖喇嘛等人相辉映,不仅误导众生走上外道法,而且也成为破佛正法者。

接下来要探讨的是:当比丘听闻 世尊的开示,努力将我见、我执、我所执断除,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也知道于舍寿时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可是无余涅槃的境界到底是什么,他们无所知。是不是如 世尊所开示的,为极寂静的境界?或者是愦闹的境界?因为有所疑,就会请问 世尊,世尊就会告诉他们:无余涅槃境界是如的境界,也就是如如不动的境界。既然于六尘都不动心而如如不动,当然是寂静的境界,正如 世尊在《杂阿含经》卷16的开示:“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也就是说,这个无余涅槃的本际就是“如”——祂于六尘都如如不动,不仅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之前都不动心,而且将名色所摄的五阴灭除以后,入无余涅槃也是处于如如不动的境界。为什么?因为祂的体性从本以来就是这样。这也是经中所开示的法尔如是的道理,并不是经过修行之后才如如不动,祂无始劫以来就如如不动;现在也如此,未来无量劫以后也是如此——于六尘都不动,从来没有改变过。既然这个无余涅槃本际,无论于何时都是如如不动,于六尘都不动的心,所以当阿罗汉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当然是处于如如不动而非常寂静的境界中。

最后综合这一集所说,作个结论如下:当比丘们灭尽名色所摄的五阴入无余涅槃,当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从此在三界当中消失不见了,就算天魔波旬想找到这位阿罗汉神识的去处,也是找不到的。所以当比丘们断除了我见、我执、我所执了以后,于舍寿时必然入无余涅槃而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如果有人不愿意将名色所摄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断除,或者将名色所摄的意识心当作是无余涅槃的本际,而说他已经证得无余涅槃,乃至自称已经成佛了;不仅违背 世尊“涅槃寂静”的开示,而且也成为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说到这里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