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二)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Title
0:00
0:00
播放列表
循环播放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二)

人间佛教是不是佛教(四)

169次播放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单元,今天我们要继续来探讨“人间佛教是不是佛教”这个议题。

在上一集我们说到,人间佛教的第二个理论原则“缘起与空性的统一”是一种矛盾的论述,因为一切法缘起性空的主张本身是一种悖论,它直接否定了自身主张的正当性,所以说,以“缘起与空性的统一”作为理论原则的人间佛教是有问题的。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人间佛教的第三个理论原则“自利与利他的统一”。所谓自利与利他的统一,在〈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文中说:

发心利他,不应忽略自己身心的净化,否则“未能自度,焉能度人”?所以为了要利益众生,一定要广学一切,净化身心(如发愿服务人群,而在学校中努力学习一样);广学一切,只是为了利益众生。不为自己利益着想,以悲心而学而行,那所作世间的正业,就是菩萨行。(《华雨集》(四),正闻出版社,页48。)

菩萨的修行本身是自利而且利他的,但是应该检视的是人间佛教的“自利与利他的内容”符不符合佛教的精神?世间有许多的行善团体与其他的宗教团体也努力地在修十善业,佛教之所以称为佛教,是必须符合佛教的基本精神。

在〈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中,人菩萨行的定义是:

从人而发菩萨心,应该认清自己是“具烦恼身”(久修再来者例外),不可装腔作势,眩惑神奇。要“悲心增上”,人而进修菩萨行的,正信正见以外,一定要力行十善利他事业,以护法利生。(《华雨集》(四),正闻出版社,页48。)

对于一位菩萨应该要以大悲心来利益众生,这是大家所知道的事;一位菩萨的正信正见是什么?八正道也是以正见为开始,也就是大悲心应该以什么样的知见作为前导,当具有正信正见以后,才是正确的佛法。一位菩萨利益众生的内容是“力行十善利他事业”吗?这是应该要来讨论的重点。

在这位法师他的《佛法概论》书中说:

菩萨行是非常深广的,这只能略举大要,可从《般若经》的依止三心而行六度万行来说。三心,是“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页247。)

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有许多的地方说到菩萨修行时,都说应该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然后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等,而且不夹杂声闻、独觉的作意,纯粹以菩萨的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勇猛精进,然后以无所得作为方便,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就这样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就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86〈善现品〉如来所说: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布施波罗蜜多,不杂声闻、独觉作意,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什么是一切智智?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菩萨行品〉中圣教记载:【大王!我常语诸众生:“但断三界无明尽者,即名为佛。”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如来说,有一个自性清净的心,这个心具有本觉性,这个心就是诸佛如来一切智智的根本。

在《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中,胜鬘夫人说:

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

这个如来藏执藏诸法的一切功能,是一切诸法的究竟归依处,诸法都是以如来藏为身,不能离开祂而有任何的功用,是菩萨出世间最为胜妙的法藏。祂是永远保持清净性的自性清净藏,而这个自性清净的如来藏,是被客尘烦恼以及上烦恼所知障所染污的,可是祂却继续表现出自己的清净性;究竟了知这个如来藏的内涵,是不可思议的如来境界。显然断尽如来藏中的三界无明,就是去除客尘烦恼以及上烦恼所知障以后,那个自性清净本觉性的智慧就是一切智智。因此《大般若经》《仁王护国般若经》,以及《胜鬘经》中所说“不可思议如来境界”就是一切智智,就是依于如来藏,断除烦恼障、所知障以后,所得到如来的智慧。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圣教开示说:

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

在经中,如来开示说:一切本有的菩提种子,全部都含藏在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中,原来菩提的修证—也就是成佛的过程中应该修证的一切内涵—也是在如来藏阿赖耶识中,因为没有了如来藏阿赖耶识,菩提种子也不会存在;当把如来藏阿赖耶识内的烦恼障、所知障全部断除清净以后,就可以证得如来清净常住的法身。所以《仁王护国般若经》中 如来说:“但断三界无明尽者,即名为佛。”(《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因此成佛的过程,是必须依于如来藏阿赖耶识来修行的,不可以否定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然后说缘起性空就是佛法,因为否定了如来藏阿赖耶识,也就是否定了菩提心。既然所有的菩提种都是在如来藏阿赖耶识中,成佛之道的一切修证,当然也就是在如来藏阿赖耶识中。

《大般若经》中 如来更说:

……修布施波罗蜜多,不杂声闻、独觉作意,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86)

经中 如来开示说,菩萨依于一切智智的相应作意,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等等波罗蜜时,不应夹杂“一念不求于有”的声闻、独觉作意,就以这种善法的根本,以无所得作为方便,与各有情众生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为什么说以无所得为方便,与各有情众生平等共有呢?因为只有在确实转依如来藏阿赖耶识以后,不会错误地执著于因缘所出生的一切法有真实的体性,能够肯定是圆满成就一切法的如来藏阿赖耶识,才有这宇宙万物;而一切的有情众生全部都有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的体性都是平等平等的,只有含藏的三界无明种子不同而已,就这样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若是否定如来藏阿赖耶识,然后力行十善利他事业,就会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8所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菩提心是要成就佛道的心,菩萨要成就佛道,必须从初发心常不远离一切智智,也就是菩萨的修行就是不能离开如来藏阿赖耶识,菩萨修行离开了如来藏阿赖耶识,就不能够成就佛道;离开如来藏阿赖耶识而修十善业道,《华严经》中 如来说:“那是魔业。”因为若是不依止如来藏阿赖耶识来修行,肯定五蕴世间的虚妄性,因为唯有如来藏阿赖耶识是中道、是诸法的实相。这一世努力行十善利他事业,结果将会往生欲界天享福,甚至往生到天魔所在的他化自在天,天福享尽又回堕三恶道受苦;或者因愿力的关系仍然生在人间,但是享有大福报,福报享完了,也是堕往三恶道。另外若是主张大乘非佛说,虽然力行十善利他事业,可是因为谤佛、谤法的关系,将来必定堕入三恶道。因此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人间佛教的人菩萨行,能不戒慎恐惧吗?

对于人间佛教的第三个理论原则“自利与利他的统一”,这位倡导者在他所著作的《学佛三要》中说:

净化身心,扩展德性,从彻悟中得自利的解脱自在,本为佛弟子的共同目标。声闻道与菩萨道的差别,只在重于自利,或者重于利他,从利他中完成自利。(《学佛三要》,正闻出版社,页145。)

他所认为声闻道与菩萨道的差别,就在心态上的不同而已,重于自利就是声闻;重于利他,从利他中完成自利就是菩萨。这种说法,主要还是在于他认为如来只宣说“无常、苦、空、无我”的声闻教,大乘佛法如般若、唯识种智等等,都是后世学者因为对佛陀永恒的怀念所产生;因此他在著作中处处提到从“佛法”到“大乘佛法”,主要的动力是“佛涅槃以后,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

声闻道与菩萨道的差异,真的只在于重于自利或者重于利他而已吗?如果如此,阿罗汉的修证应该与佛的证量相当。前面所提《华严经》中如来所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这句话已经显示,菩提心并不等于行善利益众生,也就是大乘佛法的菩提心是有祂特别的内容,所以不能够说菩萨重于利他,因此菩萨就有菩提心。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4中说:

菩萨心自利利他故,度一切众生故,知一切法实性故,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故,为一切贤圣之所称赞故,是名菩提萨埵。

龙树菩萨说:“菩萨的心是自利利他的缘故,是要度一切众生的缘故,是知道一切法的真实体性的缘故,是行无上正等菩提的缘故,为一切贤圣所称赞的缘故,所以称为菩提萨埵。”这中间是说“知道一切法的真实体性的缘故”,而不是说“知道一切法缘起性空,无有真实体性的缘故”;因为一切法真实的体性就是如来藏,一切法是如来藏藉缘所出生的,所以一切法的真实体性就是如来藏,菩萨就是依于这个真实的如来藏来修行。这是菩萨道与解脱道最大的不同,而不是表面所显示的重于自利或者重于利他而已。

在上一个单元中曾经提到过,《菩萨善戒经》中 如来开示说:

声闻之人乃至一念不求于有,名声闻戒净;菩萨若不求于有者,名大破戒,名不净戒。声闻求有是名破戒,名不净戒。(《菩萨善戒经》卷1)

经中如来的开示也显示出,声闻解脱道是要灭尽世间一切法,菩萨则是生生世世要广度众生。既然要生生世世广度众生,菩萨所依止的智慧,当然就不可能是声闻解脱道的灭尽世间一切法,菩萨的智慧必须能够让他知道一切法的真实性,知道诸法的实相,就这样子次第渐修,最后彻底断除三界的无明,成就佛道。所以说声闻道与菩萨道的差异,绝对不是只在于重于自利,或者重于利他之间的差别而已!

“人间佛教”的“人菩萨行”是具烦恼身。不装腔作势,不搞神奇鬼怪,要悲心增上,以正信正见行十善业护法利乐众生。其实人菩萨行的一切行为,都已经含摄在《般若经》的菩萨行中,一个修行人勤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也修胜妙的智慧摄受般若波罗蜜多,这样子依法修行六度波罗蜜,怎会去装腔作势?怎会去搞神奇鬼怪?一个依法修行的菩萨,本身的正信正见是建立在一切智智心上面,是依止于如来藏阿赖耶识来修行,所修的项目中以六度波罗蜜为主,十善业道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菩萨要修行成就佛道,只要依着如来的开示踏实前进,而不应该去删减或者是增加如来的教导。例如在佛教中别立宗派,或如人间佛教以力行十善利他事业作为人菩萨行的正修行,认为这样才是契理契机。其实这样子提倡人间佛教,不只是否定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法,而且是认为自己也有相当的证量,可以修剪如来的教法,认为如此更为适应众生的根器,认为自己证量凌驾于如来之上。所以这位提倡者当别人为他写传记时,他竟然同意传记的副书名为〈看见佛陀在人间〉,这表示他认为自己可以称为佛陀,是在人间利乐众生的佛陀,所以他敢提出修正版的佛教,这就是人间佛教。

如来所说的教法,都有它应该安住的位置,也就是“法住法位,法尔如是”,如戒律与法的互相关系、五蕴与空性的关系等等,我们不应该擅自增加或是删减如来的教法,我们应该依持的原则是菩提心的根本,也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以这个心作为修证的内涵。若是将实证的佛教贬低为思想的演化,同时否定佛法的根本,另外提倡人间佛教,那么它的论题核心以及理论原则就会充满矛盾,无法自圆其说;所谓“人间佛教”最后会变成披着佛教的外衣,从事于世间善法的行善团体而已,那跟佛法的本质是毫不相干的。

这几个单元,从人间佛教的一个论题核心及三个理论原则来探讨人间佛教的正当性,我们发现这些论题核心以及理论原则有许多矛盾的地方;这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人间佛教否定了实证的佛法,主张大乘非佛亲口所说,而将佛法认为是思想的演变,在自行修改佛的教法以后,提出的人间佛教却是丧失了佛教的基本精神。所以说人间佛教实在不能说它是佛教。

今天这个单元就为各位菩萨说到这边,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