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答-13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法读书

16 答-13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答-13 P181-190
  答13:
  传圣法师来文:
  【又初悟之人,不宜出头太早,若事务太多,心念太染,则是染污本法,不得现前。但心如直弦,不假作意用心,自然与道相应。故祖祖同一鼻孔出气,同一手眼接人,千说万说不出此一本份事。若能识得此段光景,则老古锥一千七百则公案可以一串穿却,不为份外。但须戒诸学人,切不可把宗门下事作为知解会,此事不属理路边事,而相反地,要绝却当人知解,去却当人之凡情圣见,方与此法相应。此法若不分明现前,则任他装模作样,逞尽伎俩,亦不是也。徒让明眼人笑煞而已!】
  谨答:
  于禅门中,对于真悟之人也称做“知有”之人──已证实确有本来面目自心如来故。而初悟并且是悟得真者,往往拙于将所悟之本分事隐覆密意,拙于与久悟达道而得差别智之禅师作家来往的临机随宜应对;得要悟后能于一言一句中不乱施为,前后相照、有权有实、有照有用的与作家方外相见,才算是已具足得禅门差别智。初悟者无法有若干相续处之作略(意识觉知心乃至一念不生或者离念灵知非是相续处,而是夜夜间断者;唯有自心如来执受五阴而遍于一切界运行不断者,方是相续处,此乃知有自心如来者所证之现量境,不是大德所知的),初悟者尚无差别智可作方便善巧故,尚未深入观行体验自心如来之遍界不藏、物物头头浑成大用之机故,因此古德禅师会说:此知有者,要相续也大难。
  大德所说之“于中知有”者,乃是指意识心能明白法尘、五尘之了知相,此了知相乃是意识心之自性,此自性于法界中不离三种分位差别,即是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种差别。初禅以下之意识觉知心皆是属于有觉有观之行处,此处所说之觉与观乃是指对欲界五尘而言;初禅以下之意识心由于受到欲界之烦恼所系缚故,于欲界五尘境必定有所察觉并做细心分别之观察,故称为有觉有观。证得初禅尚未进入二禅时,由于定力之加行,意识得以不对五尘察觉而散乱,然而尚有细心分别欲界五尘相之心行存在,此时之行处称为无觉有观。进入二禅以上,由于定力的原故,意识得能离于欲界五尘之细心分别而安住于二禅的定境法尘中,从二禅起以至非想非非想处,皆称为无觉无观,对五尘皆能不起心动念、不思察觉分别故。于无觉无观之行处中,意识仍然缘于定境法尘,因此仍有法尘之了知相,所以意识觉知心永远都有了知六尘之体性,此了知乃意识心之自性故;大德主张意识要能“于中不知有”,乃是违背法界运行之常理,也很明显的显示大德不懂宗门下事,对于宗门所说知有、不知有之真义完全不知,是故所说理不得成。大德未悟之前,此理要相续,也大难!
  而真正证悟且开山成为善知识者,虽有差别智及作家之作略,为覆护密意而免泄露故,宁可后继无人、法脉断绝,亦不对座下弟子明讲,往往因此而造成师承法脉无法相续,洞山良价禅师即是一例。
  洞山良价禅师问僧:“世间何物最苦?”僧曰:“地狱最苦。”师曰:“不然。”僧曰:“师意如何?”师曰:“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师问僧:“名什么?”僧曰:“某甲。”师曰:“阿哪个是闍梨主人公?”僧曰:“见只对次。”师曰:“苦哉苦哉!今时人,例皆如此,只是认得驴前马后将为自己;佛法平沈,此之是也。客中辨主尚未分,如何辨得主中主?”僧便问:“如何是主中主?”师曰:“闍梨自道取。”僧曰:“某甲道得,即是客中主,如何是主中主?”师曰:“恁么道即易,相续也大难。”师示疾,令沙弥去云居传语;又曰:“他忽问汝:‘和尚有何言句?’但道:‘云岩路欲绝也。’汝下此语,须远立,恐他打汝去。”沙弥领旨去,语未终,早被云居打一棒,沙弥无语。(《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五)
  语译如下:洞山良价禅师问座下僧人:“世间最苦的是甚么?”僧人说:“世间最苦的就是受地狱果报。”洞山说:“最苦的不是受地狱果报。”僧人说:“和尚的意思是如何最苦?”洞山说:“穿著僧依,为求佛法,最重要者乃是悟明自心本性,不能明了此大事者是世间最苦的事。”洞山问僧人:“你叫甚么名字?”僧人说:“我叫某甲。”洞山说:“哪个是你的主人公?”僧人说:“能见、能知、能够回应对答的就是。”洞山说:“苦啊!苦啊!现在的人,每一个事例都是这样子,都只认得驴前马后的阴界入,以觉知心自心本性之功德法认为自我,将能知能觉、处处做主的认作本来面目,此乃是导致佛法渐趋沉沦的原因啊!既不能在五阴之客法中辨出真正五阴之主人公来,又如何能在真正开悟者身上辨别出他们的真实心来?”僧人听了这番话,便问洞山:“如何是主中之主?”洞山说:“闍梨自己已经说了。”(僧人仍然不会洞山言外之意)又问说:“某甲我所说能见、能知、能应对的就是客中之主,那么如何是主中之主?”洞山说:“若是如你所说的能见、能知、能应对的就是客中主、就是自心本性,若是这么容易的话,佛法法脉要相续不断,也真是大难啊!”洞山示现身疾,令一沙弥传话给徒弟云居禅师,又对沙弥说:“假如云居忽然问你:‘和尚说些甚么?’你只要向他说:‘云岩的法脉快要断绝了。’说这话时可要站远一点,恐怕云居禅师会打你。”沙弥领受了洞山之意旨去见云居,话还没讲完早就被云居打了一棒。这可是棒下无生忍,可惜那沙弥和大德一样,辜负了洞山与云居之老婆心意,被云居打了一记痛棒,听末学说了这公案,却还是不会。
  开悟这件事,并非是在意识觉知心或者能处处作主的意根心境界层次上用心,出家之后竟然不断我见,继续用心却误认觉知心为主人翁者,则是世间之极苦,何以故?出家之目的本为求悟宗门与教下所说、所示之真实旨意,却和世俗人一样的落在意识心上、我见仍然断不了,实相仍然不知,所以洞山禅师说这是世间最苦的事了!可是大德看来却仍然没有感觉到这个苦,仍然自以为悟而洋洋得意的写文章来示现为悟,看来是离道还很远呢!何以故?此意识觉知心与处处作主的心,即是贪爱世间、轮回于世间之罪魁祸首;错以意识觉知心与处处作主的心为主人翁,正好就是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我见与我执故;有我见、我执,即不能与不离世间之出世间心──本来面目自心如来──相应。
  既不能与不离世间之出世间心相应,就不可能契入本来清净涅槃之清凉解脱佛法,也就永远无法离于世间之系缚;所以洞山说:受地狱果报仍然不是世间之极苦,因为受地狱果报将来仍有报尽出离之时;然于大乘法中出家穿僧衣而求证本然解脱之佛法,若不能悟得自心本性以断我见,以求出离于世间之系缚,即不能出离于含摄地狱、恶鬼、畜生道之世间苦,只能每日如救头燃一般的痛苦。因此洞山甚为感叹:时下之人皆是普遍的误认日日盗取法财之觉知心贼作为主人翁,佛法当然就要跟著沉沦不彰了。但是为了要覆护密意、不亏损如来,哪怕师承法脉无法相续,也绝不对座下弟子明讲自心如来之密意,以免将来不信而谤正法下堕地狱,这才是身为佛弟子所应审慎重视者。如云岩之于洞山,如洞山之于此一沙弥,亦如沩山灵佑之于香严智闲,亦如大觉禅师舍报时之于座下首座;也都是因于师父未曾对其明讲密意,而受到洞山、香严智闲之尊重、之赞叹。
  大德如今亦在大乘法中出家而穿僧衣,对于宗门之本分事,却仍落于能知之意识觉知中,不知此心永远都不可能不明白六尘;即使修到非非想定中,似乎是不明白了, 世尊仍然说是意识妄心,不是真的不明白,所以才会说是非想而又非非想(想即是知,知即是明白,此是阿含中所说);大德不知此理,偏偏却还违背三界法界常理事实而要求自己和徒众们:把这个能知的心要保持“不知、不明白”,想要能知的心长时“不知”,想要明白的心长时不明白,而说这样子才是真正宗门中人,妄说这样就不会落于知解、能不以知解而会。以这样的错误见解来说宗门,本已不该,竟然还振振有辞的责怪真正开悟者的开示,妄说悟后不应学差别智,不应修学道种智;妄说悟后学了差别智、道种智,就是以知解而会宗门,真乃是禅门中、佛门中之一大笑谭。如今被写出来辨正以后,天下人皆知,也收不回以前所写的文章了,只剩下公开忏悔更正一条路了。
  末学亦要傚仿洞山说:“苦哉!苦哉!”大德所谓时而会打失、时而不现前之法,实是意识觉知心之分位差别法罢了;真正悟得自心如来者,方能如古德所说:“运出家财,一得永得,永无间断。”大德既说“一得永得,永无间断”,但是大德如今所证的却是夜夜必断的觉知心,正与自己所说相违背,却完全没有警觉自己的过失,还写在文字上公开的广泛流通,陷自己于万劫不复之地,真的没智慧。真悟者受用自心如来之功德法性,哪会有大德所说的用尽与极限之时?若是大德所“悟”的意识觉知心,于闷绝等五位中即有不现前而不能受用之时,正是有极限之法:于舍报时即是此生之意识用尽之时,来世的觉知心已经不是这一世的觉知心了,而是另一个全新的觉知心了,所以根本就记不得今生的事情,不能像明天的意识心还可以记得今天、小时候的事情。故大德所“悟”的第六意识觉知心与真悟者所悟的第八识如来藏,这两法差别极大,可说是天差地别,但是一般大师和学人都如同大德一般,不免误会;所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正信禅和子们,不可不谨慎思惟拣择!
  解悟者(悟得不真者),脚跟往往难以著地,总是站立不稳;对于自心如来之体性不能如实理解,所以不能悟入;又对善知识所说自心如来相续处的开示,不能彻底领纳承受,参禅时就会落于五阴妄法中而不自知,错执意识为真心。初悟者若是新学菩萨,往世所熏的智慧不足,就会造成真妄心的分际混杂不分,对于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只能粗劣的观行;这二种人的我执习气烦恼都无法有效降伏。受到习气烦恼之牵引故,自心如来真如法性之转依与运用,就形成处处滞碍的现象,因此 克勤圜悟禅师说:“但患体究处根脚不牢,不能彻证。直须猛截诸缘,令无纤毫依倚,放身舍命,直下承当,无第二个;纵使千圣出来,亦不移易。随时任运,吃饭著衣,长养圣胎,不存知解,可不是省要径截殊胜法门耶?”正是此意。
  错悟及浅悟者即是根脚不牢者,对于所证悟的本分事,不能彻底领纳,不能体验证知自心如来之无漏有为功德法(譬如佛地四智圆明的八识心王智慧),不能现前观察自心如来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和合运作中所显现的无所得、无我之无为真如法性。会产生如是过咎的原因,乃是行者之意识觉知心因于我执烦恼习气所引,导致于五欲六尘攀缘而不能止息。因此,真正开悟了以后,应当勇猛的断除对色、声、香、味、触五欲之贪爱与希求,以及对五阴自我之贪爱与执著,始能降伏我执习气烦恼而薄贪瞋痴,成为二果人及九住、十住菩萨。倘若意识觉知心能够止息而不攀缘,不堕于六情与五尘中,亦不于六情五尘作意,全然的只是转依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终究能够证得自心如来本来涅槃之境界;于证得之时即能直下承担:一切解脱与生死都是自心如来所出生、所显现的境界相,本来无生亦无死;从自心如来观察,生死与涅槃无二。
  自心如来之本来涅槃境界,无我无人、言思路绝,此生死与涅槃无二,没有涅槃相之本来涅槃,如果离于初心所证自心如来所在之根本智以外,绝无第二种法界实相的总相智慧。这样亲证自心如来本来涅槃之见地,任他千圣出来要转易之、移动之,皆不可得。亲证自心如来本来涅槃者,始能丢弃一切凡圣因果德行等等知解,凡圣因果德行乃是五阴之法故;在大乘别教妙法中,只有亲证自心如来的真悟者才能不落入五阴法中故;大乘通教阿罗汉与二乘圣人,虽断我见、我执而不落于五阴我中,却都无法亲证法界实相故;所以只有亲证自心如来的人,才不会对般若实相误解而落入有凡、有圣、有因、有果…等意识知解之中。
  然而这是亲证自心如来第八识心体的贤圣才能达到的境界,大德尚未证得第八识自心如来,不可能离开凡圣、因果…等知解,因为大德连声闻教的初果人所断的我见都还清楚的具足存在,怎能远离二乘圣人所不能远离的凡圣、因果…等知解?却自认为已离,那不是痴人说梦吗?若是著于凡情圣见,则将落于阴魔境界,觉知心永远都是有所得之法故,永远领受六尘而得到苦、乐、不苦不乐三种境界相故,第八识如来藏的本来涅槃,则是无为无所得之法故。如是依于永不易移之无为无所得见地,不依五阴之生灭相、无常相、变异相,随著自心如来任运于一切法中现行而不黏著,能契于行坐皆禅(有五阴故,菩萨心存悲愿而行菩萨道故),吃饭穿衣、行一切菩萨万行而长养圣性,心中却不存著凡圣因果德行等等知解,这才是直截了当且殊胜之菩提道修行法门!
  大德所悟错误故,不能胜解禅宗祖师之甚深语录开示,将祖师函盖了“悟前去黏解缚的开示、悟后起修而行菩萨行、悟后证牢关之开示”等言语,不知其中前后阶次与差异,拼拼凑凑的随己妄解而引用,欲佐证大德所主张之离念灵知为悟,虽已处处逞尽文字知解意识知见之伎俩,但经披露祖师语录之真义,并具体辨正分别以后,大德凡有所说,都只能是徒让明眼人笑煞而已!

上一篇:15 答-12

下一篇:17 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