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广论》的学奢摩他法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法读书

第三节 《广论》的学奢摩他法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广论》346~347 页说:
  诸瑜伽师先集资粮,即是速易成止之因。其中有六,一、住随顺处—住具五德之处:易于获得,谓无大劬劳得衣食等;处所贤善,谓无猛兽等凶恶众生及无怨等之所居住;地土贤善,谓非引生疾病之地;伴友贤善,谓具良友戒见相同;具善妙相,谓日无多人,夜静声寂……二、少欲:不贪众多上妙衣服等事。三、知足:虽得微少粗弊衣等,常能知足。四、断诸杂务:皆当断除行贸易等诸恶事业,或太亲近在家、出家,或行医药算星相等。五、清净尸罗:于别解脱及菩萨律,皆不应犯性罪、遮罪破坏学处;设放逸犯,速生追悔如法悔除。六、断除贪欲等诸恶寻思:于贪欲等当修杀缚等现法过患及堕恶趣等当来过患;又生死中爱、非爱事,皆是无常可破坏法,此定不久与我分离,何为于彼而起贪等。由是修习,能断贪等诸恶寻思,此如《修次中编》之意,于〈声闻地〉应当广知。
  如是六法能摄正定,未生新生,生已不退,安住增长因缘宗要。尤以清净尸罗,观欲过患,住相顺处为其主要。
  《广论》此处依于莲花戒所造《修习次第》中编(篇)所说,而莲花戒又依圣弥勒菩萨根本论中的〈声闻地〉所说:修止之前要集六种资粮。〈声闻地〉所说集定资粮,是以二乘出家比丘为主;二乘人为了宴坐故,必须选择清静处。譬如人间俱解脱阿罗汉,白天托钵,晚间回林树下,设定明日出定时间,于是上座而入灭尽定;待明日时间一到,自动出定,又行托钵,天天如此;若是慧解脱者,亦应设法排除定障而成为俱解脱者,故与俱解脱阿罗汉一样都应修集修习禅定的资粮或环境。而大乘行者则非如是,因发四宏愿、行六波罗蜜多故不离众生。故《广论》说的五德之处,于菩萨来说并不重要,譬如易得,菩萨不接受供养(出家菩萨例外),反而要行各种布施;菩萨能行布施,是善业所感而不虞匮乏故。又如善处,菩萨具大悲,一一众生悉皆拔度,故无所谓善处的选择。又善地,菩萨不择地而居,何处有众生待救即往救,何处有众生求法就前往说法,故菩萨无所谓善、不善地的选择。又如善友,菩萨常为众生之善友,众生也为菩萨之善友,摄受众生不必一定要固定于戒见相同者,否则就不能救度邪见众生了。又如善相,菩萨融入吵杂处所宴坐修习,乃至行住坐卧中都在修习,非必定在闲静处宴坐;因为菩萨实证第八识法界实相心,现观第八识乃是本来寂静,不受六尘的干扰,常处那伽大定中。宗喀巴不知论中所说是声闻地的修法,援引出来证明大乘修止观时的规矩,并不恰当。
  相对的,对藏传佛教(喇嘛教)的行者来说,因双身修法是“秘密”之法,特别是无上瑜伽轮座杂交之法,都不能在大庭广众中众目共睹之下合修,当然必须遮掩在坛城内修,这种乐空双运而自以为是修习禅定的修行方法,当然要选择其所谓之“善处”─适合之处。不论徒众与喇嘛双修之时,也都应该在有人护持供养处合修,以免骤因外人干扰而中断合修之乐,是故应该选择“善处”。也必须与道见相同者合修,譬如是勇父与空行母合修,或男上师与女弟子、女上师与男弟子合修等等,因此必须选择所谓之“善友”。是故,《广论》说的五德之处,于修密的行者而言都是必要的,却不是《瑜伽师地论》〈声闻地〉中所说的道理,宗喀巴引来使用其实不伦不类。至于《广论》所说:“六、断除贪欲等诸恶寻思:于贪欲等当修杀缚等现法过患及堕恶趣等当来过患”也是睁眼说瞎话!他说的断贪,是指断除修双身法时射精的乐触贪执;说若是贪执射精之乐,就是违犯三昧耶戒、金刚戒,将会下堕喇嘛教依妄想而施设的金刚地狱中受苦无量,所以要寻思“贪欲”的过患──要断除对于射精的贪欲,并不是指断除男女淫欲之贪,宗喀巴这句话是故意欺瞒不懂密宗隐语密意的佛教徒。实质上明明是贪爱男女欲,却说是不贪男女欲,而只将淫行中射精之乐的贪断除,就说是已断淫欲的贪了,就说是清净无贪的圣者了,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此外六资粮中的断诸杂务,也是旧藏传佛教行者无法做到的;因为西藏政教合一,喇嘛教政府事业繁杂,从地方到中央主事者都是喇嘛,喇嘛之间派系斗争争权夺利,控制、残害、剥削农奴,还要物色中意的女人来当佛母、明妃,如此喇嘛怎可能断诸杂务专事修行双身法的止观呢!再回头来说台湾的一些宗喀巴与达赖喇嘛邪法随行者的里仁事业公司,营利事业这么庞大,贸易行为这么繁杂,在《广论》中宗喀巴也自说这是恶事业(见《广论》346 页第8 行),事实上也是障碍禅定的恶行,凤山寺的法师、学人们怎可能以此作为修定资粮呢?至于六资粮中的清净尸罗,于声闻别解脱戒及大乘菩萨戒绝不能犯,这不就是明说不能修学《密宗道次第广论》了吗?假藏传佛教(喇嘛教)行者怎能同意?因为清净尸罗与双身修法是不能兼容的。可是为什么喇嘛教中却可以兼容呢?这是因为喇嘛教中说的清净尸罗,其实只是行淫时不贪求射精之乐,于是就没有互相违背的问题了。
  至于定资粮最后说要断除贪欲等,喇嘛教行者就更不能实行了,凡是有男女爱欲即是最粗重的欲界贪,吃众生肉也是欲界贪,贸易赚钱之事业也是欲界贪;要得初静虑必先断欲界贪,这对于假藏传佛教(喇嘛教)修行者来说是绝不可能的事。假藏传佛教(喇嘛教)行者修定六资粮不能成就,其后所说的奢摩他、毘钵舍那,就成为自欺欺人了。但由于宗喀巴等假藏传佛教(喇嘛教)祖师有世间聪明,他们对清净尸罗的定义与佛法中的定义不同:主张喇嘛或男信众每天都与不同女人交合而修乐空双运时,只要不贪求射精之乐,就是尸罗(持戒)清净了。这样一来,假使有人藉信徒来做义工,努力经营事业而不愁衣食日用,就能好好修习双身法的止观了;只要每天实修双身法时不贪求射精之乐,就是三昧耶戒清净的密宗圣人了;每日与女信徒合修双身法,每日精进与不同的女徒弟轮座杂交,也都是持戒清净、精进修行的圣人;所以假藏传佛教(喇嘛教)对清净的定义以及对圣人的定义,都与佛法中的清净、圣人的定义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