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识的真实与虚妄─从虚妄到真实?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法读书

心识的真实与虚妄─从虚妄到真实?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佛陀出现于这世间,是要告诉我们生命的实相,在宇宙中一切生命背后所隐藏的真相,让我们能够亲证这样尊贵的生命真相。在我们开始寻访真正的佛法之前,我们这群懵懵懂懂的芸芸众生,又是以什么样的知见来看待这个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呢?又是拿什么来当作是我们真正的自己呢?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是我们所具备的五种传感器官(五根),可以用来接收外界的森然罗列、五彩缤纷的讯息:色声香味触(五尘)的刺激,藉由神经细胞飞快的感测和不停忙碌传递工作,可以将讯息传达给神经中枢与脑部(胜义根)的各相对接收辨别的区域;这时,识别的功能会因而生起,这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五识)。
  这五个识的作用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美丽花朵的颜色、曼妙乐曲的声音、清逸脱俗的香气、美味可口的斋饭、凉爽消暑的和风,让“我们”感受、感觉;而所谓的“我们”自己,是说有一个能够统合这些五识所领受内涵的心,这个心就是犀利的意识。这就是我们在还没有学习佛法之前,所认为的全部事实的真相─我们的自我就是意识。然后误认为意识是一直存在著,而构成“我们”的这个色身,则会随著时间而消逝,但这意识会一直陪著我们生生世世,这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佛前的知见。
  我们可以透过这伶俐的意识心,重新回忆方才我们所知道的觉受,重新思索我们所生起的了别,让自己可以继续沉浸在这一分对于事物的感动之中。因此,这意识可以觉察过去、现在所发生的,并且祂还可以去推理揣测思惟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意识如是非常的聪明。所以,在“见闻嗅尝觉”的五识作用的同时,还需要这个殊特的意识来“知”,而且聪明的意识还可以了知这五识上所不知道的法尘的世界,所以意识统合了“见闻嗅尝觉知”的受用,这是每位众生都喜欢的作用─心的功能,而这样的“见闻嗅尝觉知”心就被说是意识心,而取用食物的功能通常不是时时现起(如色界就没有嗅尝的功能),因此简称为“见闻觉知心”,这就是我们所以为的意识心。
  宗喀巴在这样的认知下,因而主张任何众生(包括佛教的一切诸佛如来),不论修行到了何种的境地,永远只有这完美绝佳的组合─六个识所成的自我;而且这个最重要的“意识”才是一切污染法和清净法的根本,决定了这一切“生死轮回”和“永恒涅槃”两者的基础【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在《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这本著作中吐露他的心声,他于卷十五说:“《释菩提心论》虽说阿赖耶识之名,然义说意识,为一切染净法根本。”“阿赖耶识是方便建立,能觉知之意识方是一切染净法根本。”什么是阿赖耶识?为什么让宗喀巴这样需要努力地打击呢?因为 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卷五一:“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所以,弥勒菩萨当来下生佛说明了本师 释迦牟尼佛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才是一切的根本。显然,宗喀巴是独排众议,也由此说密教(现今的藏传佛教)的法和佛教的法完全不同。
  达赖喇嘛为了怕大家回到佛教的法界实相─第八识如来藏,因此也是和他的祖师宗喀巴一样,坚决反对 佛陀的说法,说意识心才是一切法的基础;他这样说,来阐明宗喀巴的理论:“因此这个能执的意识,这个自心就是一切轮回和涅槃的基础。这个自心从无始以来就形成了,它是无有自性的一个体性,……。”《菩提心释论.法界赞讲记》,福智之声,2004年5月,页.49。
  达赖又说:“涅槃与轮回都没有自性,在究竟实相上,轮涅是没有分别的。”《超越的智慧》,立绪文化,2004年,页205。←本小注到此结束】。宗喀巴对自我心识的所知只有如此,认为再也没有更为胜妙的心识存在了,因此他否定了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第七识意根及第八识如来藏;对于如是佛教典籍的胜妙说法,宗喀巴读不懂,更无法通达,于是在宗喀巴的口中都变成了 佛陀的“方便说”,贬抑成为非是究竟的说法,认为究竟的佛法中还是只有六识,不存在第七识与第八识。
  在宗喀巴的著作中,任何在六识之外,而能够作“了别”的“识”出现,都被简单归类为“细意识”;都是属于意识的分支,都是从意识心细分出去的,这就是宗喀巴所知的全部心识世界。那我们不禁要问清楚:佛陀所说的“法界实相”就是藏传佛教宗喀巴所说的意识心、第六识吗?那和现代世俗人目前所感受的意识有何不同?真正佛教 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年前所要传达的原意也是如此吗?也仅止于此吗?
  不要第七识,也不要阿赖耶识第八识—密宗只要第六识就好?
  佛陀给予这个世界众生的真实教诲是:任何宇宙世界一切星系、各类物种族群的生命实相,都是肇始于八识心王;前七个识都是妄心,都是时时刻刻生灭不已;唯有迥异于意识心、迥异于前七识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才是真正万法的根源、宇宙的真相!在宗喀巴的《广论》所定义的佛教(佛菩提)中,始从第一转法轮的四阿含解脱道诸经,中如第二转法轮的大品、小品般若诸经,后如第三转法轮的方广唯识诸经中,全都是这样说的,但这遭受宗喀巴所极力而且公然否定!
  在三乘菩提的法教之中,佛陀这样教导:我们之所以一直轮回,就是因为六识对于虚妄境界的贪爱所造成的。我们喜爱这个花花世界,希望这一切现在拥有的、所爱的,所见、所闻、所嗅、所尝、所觉,这些美丽的感动,能够永远保持存在,因此认为能够感觉这缤纷世界的意识心,就是我们无始以来所认为的最重要的依靠,误以为这个意识心就是真实不坏的自我,以为这个意识心永恒不灭,于是堕在常见外道的常见中,断不了我见、证不了初果。
  在我们实证声闻解脱道的初果之前,一直将这本来就是“无常的意识”,坚定地认为是“永恒的意识”;这就像是在天空中,自己迭上这厚厚的乌云,以致于从来看不见智慧的阳光!
  然而,我们回过头来看宗喀巴,他不希望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直接展开和 佛陀的大辩论,他只轻描淡写地带过,他坚定地说到:【对于“识”,佛教经典说的本意就是六个识,但如果你赞成允许“阿赖耶识”这个心识的存在,那没关系,就照你的意思,说成是“阿赖耶识”;如果是“不想承认允许”这个“阿赖耶识”的人,你应当将其回归到“意识”。】【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识者,经说六识身,然此中主要,如许阿赖耶者,则为阿赖耶;如不许者,则为意识。”宗喀巴对于提出阿赖耶识的人的说法,他是不能苟同的,但如果真的要来探讨阿赖耶识,祂还是意识的一部分。因此,不允许阿赖耶识,并没有不对。允许者,也没有错,因为阿赖耶识就是意识的一部分。这点,他违背了 佛陀的说法,同时,也显示出他扞卫自己说法的决心。(福智之声,民94.3,页181)←本小注到此结束】宗喀巴就这样不露痕迹地,强行扭曲了 释迦牟尼佛在三乘经典中隐说及明说确实有第七识意根及第八识如来藏的圣教。
  我们暂时放下较近的宗喀巴的说法,先来审视更远的两千五百年前 佛陀时教的教化踪迹,到底有无个中的差别?到底佛教原来的教义中说人类是只有六个识,还是都有八个识?睽诸史载,佛陀在世有三转法轮的过程:阿含、般若、方广唯识。这前后三个时期的说法,分别谈到了有个“实际清凉”、“真如”、“阿赖耶识”、“如来藏”,在《阿含经》中更说这个第八识是入胎而出生人类身心“名色”的“识”,并且说明这个第八识是“法界涅槃实际”。这个“实际”并不是意识,因为意识是被生的名色所摄,是由这个“实际”─第八识所生的。所以,前后三转法轮的说法之中,佛陀都是口径一致、义理一贯而同说“实际”,而这个“实际”第八识从来都不是意识;对于意识,佛一向开示为“意识是无可辩解的虚妄”!
  我们以此来比对藏传佛教的说法,发觉宗喀巴和达赖打从心眼里,就直接质疑 佛陀的每一转法轮的正确性;藏传佛教不仅仅是表面上不相信 佛陀于前后三转法轮所说:以第八识如来藏作为基础的“八识心王”正理,其实他们自始至终,更无法接受 佛陀一贯所说“意识是虚妄”的正理!
  因为宗喀巴他们创立的是“变形金刚法”─六识之中,又有一个为人们所不熟悉的“永恒的意识细心”─细意识,来作为“万法的基础”,来反对 佛陀所说“意识是虚妄”的真理!即使是其他赞成第八识如来藏的密教祖师及行者,他们虽然口头上承认确实有第八识如来藏,但也都同样将意识当作是如来藏,在实质上,将意识贴上“如来藏”的标签来冒名顶替,辩称他们的法义中也有实证如来藏的情事,如此蒙混佛教界,令人清浊不分,沉浸于意识是永恒存在的美梦之中!
  然而,藏传佛教宗喀巴如果坚持“意识心是永恒的”,不免落人口实,而难以在佛门中立足。因此,这些人在“意识心是真实我”的坚固情结纠缠下,又不甘心回到 佛陀三转法轮的“菩提道”的说法,最后临机一动,以为只要巧妙的主张还有一个“永恒的意识心”的存在,在不与 佛陀的“意识虚妄”的说法针锋相对的情况下,这样只要如此稍微变动一下意识心的内涵,特别举说还有一个微细的意识心,这样就可以和原来被谴责的虚妄意识分道扬镳,佛陀于“三乘菩提道”所说“虚妄的意识心”,就不包含他们所说的“更加微细的意识心”!自以为建立“细意识”以后,就摆脱了 佛陀所说“意识虚妄生灭”的紧箍咒,所以创造了“意识的细分”的虚妄想─“细意识”,而能和自己的“密宗道”的常见外道见─“意识心是永恒”的见解重新接轨!
  藏传佛教从古至今的达赖喇嘛,都如是坚定信受一个想象的“微细的意识”、“极微细的意识心”,通称为“细意识”,以为从此获得了“免责权”,认为已经从 佛陀说的“外道常见”的困境之中脱身,误以为如此可以让“意识心是永恒的”的谬论“借尸还魂”;这些人所打的如意算盘是:如来不会复生,谁能与我辩论?谁能知道此中的“是与非”?
  微细的意识一样是无常—都是意识
  然而 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老早就知道:这群顽固坚持“意识心常住”的邪见拥护者,未来世中还会在这上面大作文章,会另辟邪径来创立“意识细心说”,来硬拗还存在一个“永恒的细意识”;因此 佛陀于第一转法轮的声闻、缘觉二乘人的法会中,便预先破解了“意识细心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
  佛陀说明:不管你说的、主张的意识心是“粗”的,还是“细”的,无论你依照你的妄想、你的亲眼实证,“尽情的来创造、分割、想象”,乃至于生老病死各个分位之中,乃至于三界一切诸有、一切诸境界地之中,你所以为的“任何一分存在的意识”都还是意识,“一切所有的意识”都还是意识,每一个细微的意识都还是意识,都一样具备了意识心的“苦、空、无我、无常”的本质,永远不会去到后世!【以下为小注→《杂阿含经》卷一:“劫波!当观知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色爱即除。色爱除已,心善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识爱即除。识爱除已,我说心善解脱。”(CBETA, T02, no. 99, p. 4-p. 5) 《杂阿含经》卷一:“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CBETA, T02, no. 99, p. 2)←本小注到此结束】
  佛陀说:抱持如是“意识心是我”、“意识心是永恒”的我见、常见的见解,就会生生世世在轮回中痛苦流转。意识心依他而起,刹那生灭不住;当意识所依的五色根与六尘若不存在时,意识必定会断灭,当然就是妄心;祂本身没有自体性,没有真实存在的体性,祂不是法界究竟的实相,祂是“苦、空、无常、无我”。意识所缘取的世间境界也永远没有办法作为“非生灭”法,这被缘取的境界是一直在变动的;而能够缘取境界的意识心本身也是一直在变动,而不想要体认接受这个事实,却试图在“意识心”想方设法去铭刻这“永恒的印记”的人,到头来只是徒留伤感与遗恨!
  有一次,有位弟子竟然意气飞扬地宣称:“这意识心,可以去到后世。”大家都说他错了,但也都不能说动他;而 佛陀最后知道了,就叫他到跟前来,在大庭广众之中,公开谴责为“愚痴人”;佛陀严正声明:“以为现在这个意识心,不是无常,以为祂会去到未来世,这是邪恶的见解【以下为小注→《中阿含经》卷五十四〈2大品〉:“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帝比丘鸡和哆子生如是恶见:‘我知世尊如是说法:今此识,往生不更异!’”(CBETA, T01, no. 26, p. 766)←本小注到此结束】”。佛陀在世弘法的四十九年中,对待“意识心引生的恶见”,没有发生过一点点通融的余地。
  所以,藏传佛教以为单凭施设了这“微细的意识心”,以别于“虚妄的意识心”,以为当时的 佛陀绝对不知道未来的他们还会有这一招,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过 佛陀的正说、谴责与破斥;哪里晓得无所不知的 佛陀于二千五百年前,预下金口,好整以暇,等待密教愚人上钩,老早将金箍圈紧紧地套牢在这群未来世会坚持“细意识不灭”的“呆头鹅”的额头上了!藏传佛教一切的把戏哪里能够逃出 如来佛的手掌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