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专修与杂修?
|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题目就是说:何谓专修与杂修? 那么这个问题,在净土法门中比较会常常提到所谓说“专修”与“杂修”,但是为什么会提到专修与杂修呢?那么它实质上的意义又是如何呢?我们针对这个部分,来了解一下。 修学净土法门的,依于信愿行的方法,当然希望自己能够因为念佛,而决定能往生。但是有一些念佛人,因为他信心不足,或者说知见不足,或者本身的外缘过于复杂,导致他念佛之外,在世俗事务上面,或者说在佛教以外的外道行门,付出极多的时间来参杂涉猎,而不能安住于念佛之中。那这种情况之下,有一些净土宗的祖师大德会认为说,这样子难于决定往生,那怎么乃至说想要品位提升呢?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净土宗的祖师就会将没有专注在念佛法门上用功的,想要求生净土的修学方式,称他说“那你这样叫杂修”。 但是,倘若说有人主张说,求生净土的用功方法,是要以纯称名唸佛才叫专修;假如还有人说,想再进一步要听经闻法,乃至说要修学六度波罗蜜诸种种福德业、智慧业,他就会指责说:“你这样就不是专修,你是杂修,那你就不能往生极乐净土。”如果是这种情况之下的话,这个我们需要来厘清。因为呢,这是与实质的因果相背离的,与经中佛陀开示也不符合的。为什么呢? 因为称名唸佛,它本身是阿弥陀佛一个施设,一个方便,让大家称阿弥陀佛的名,然后发愿求生极乐世界。称阿弥陀佛的名,等于在赞叹阿弥陀佛所成就的这个功德,那因为本身就有福德;同时你又信受经中佛陀所说的,你这样子求愿自己愿生极乐国,同时一心念佛,那也真的如实的学,如实的念,那你一定能往生,这只是一个方便门。但是这个部分,并不是佛陀唯一的本愿,说你只有念佛才能够往生,而且说只有念佛,你才能够上品上生。 我们要知道,在经中阿弥陀佛有这个九品来摄受有情。九品摄受有情,我们要知道,下品往生者,他甚至于都没念过佛呢,还造作诸恶业,但是只要有因缘,经过善知识,有善知识的指点,那他就有可能在舍报时候下品往生。那中品往生呢,他也是只是修学持佛戒,学佛戒而不犯戒律,或是孝养父母,只有这样的善根,并没有所谓种种念佛的功课,他仍然是可以中品往生。那至于上品往生呢,这个里面就随着说,要修学这个第一义谛了义正法,同时随着他的修证而品位提升。那么懂得修学第一义谛法的人都是菩萨,那这个菩萨怎么可能在修学第一义谛法过程里面,没有去行六度呢?因为我们知道,修学第一义谛法主要是要实证,那么要实证呢,就是前提要先修学般若;修学般若的前提呢,又要先经过这个植福调心的过程;植福调心就在作些什么呢?就要布施,学戒学菩萨戒,修忍辱,要精进,要修这个静虑,然后再进来修般若,乃至要断我见。那这样的过程,当然不是纯粹念佛,那这样的过程就有机会,让他能够实证这个第一义谛了义正法中的法界实相如来藏,那这个正是上品往生者上品上生,甚至于说上品上生者所含摄的。 那假如说要来指责你没有称名唸佛,可是你却是又是听经闻法,又修学六度,那么这样子你是杂修,就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这样就是跟因果相背离。因为修学第一义谛法的因,而且实证,来植福,广植福德,同时智慧又增长,那么阿弥陀佛怎么可能不会摄受这样的上根者呢?所以,从这个因果本身来讲的话,就已经不符合了。 同时,经中佛陀也开示,开示说是不是一定要称阿弥陀佛的名,你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实不是!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念佛人,大部分是念阿弥陀佛没有错。那你称唸阿弥陀佛,当然知道说,因为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祂有这个二十四愿或四十八愿来摄受念佛人。可是,如果没有唸阿弥陀佛,你就不能求往生西方极乐了吗?如果说我跟释迦牟尼佛比较相应,或是说我跟观世音菩萨比较相应,然后我念释迦牟尼佛,或者说我念观世音菩萨,就不能求生极乐世界了吗?那就不是专修而是杂修了吗?其实不是!因为我们来看有一段经文,佛陀这样开示。这段经文中佛说: 【阿难!若他国众生发菩提心,虽不专念无量寿佛,亦非恒种众多善根,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回向彼佛愿欲往生。此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即遣化身,与比丘众前后围绕。其所化佛光明相好与真无异,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大宝积经》卷十八) 这段经文里面,已经很明白告诉我们说,佛陀这样讲,如果有这个极乐国以外的众生,他发菩提心,当然最重要的一定是要发这个大乘菩提心;虽然说他不专念无量寿佛,无量寿佛指的就是阿弥陀佛;那随他自己所修行的这些种种善根功德,修行的诸多善根功德当然有很多,譬如说在正法中听闻熏习了义正法,譬如说听闻《法华经》,知道佛陀来到人间的一大因缘是什么,知道原来众生皆有如来藏,所以非常欢喜,就助印《法华经》,或者是护持能够真实解说《法华经》的善知识,或者说来护持弘扬正法的僧团;那这样的情况之下,也不是专称阿弥陀佛,可是他所作的这些功德,却是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呼应的,能够符合阿弥陀佛祂摄受众生,生到极乐世界去的。 因为生到极乐世界去,既然是九品来摄受,既然品位有差别,表示这里面的内容是有差别的;就随着行者所修的内容,随着行者所植的福德,随着行者所得的智慧差别来摄受,以这样的各自的因缘差别来摄受,以这个九品来摄受。所以,如果说这个修学释迦牟尼佛在娑婆所遗的这个圣道法门,然后来修学听闻甚至于护持,以这样的善根功德,来回向说我愿意往生这个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这个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会遣这个化佛来接引他的。这个是佛陀告诉我们的。 同时,生到这个极乐世界以后,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这也在告诉我们说,生到极乐世界去也是要进行修道的。也就是说,在这个人间你一样是修圣道门;圣道门指的就是菩萨道,从开悟乃至进入真正的修学种智,然后乃至能够进入初地,最后地地增上,那这个都是大乘的佛菩提,所以无上菩提呢,指的就是大乘佛菩提。所以,如果说你在这边人间,已经是在这个内容修学了,那怎么可能说你要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而不能生呢?因为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也是在教导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个菩萨们,要怎么样能够在无上菩提上面修学、上进,然后乃至实证,乃至植福,这些内容都一样。只是说到极乐世界,有极乐世界的这个时节的修学,以及有极乐世界不同因缘的修学;那么在人间的修学方式,当然有在人间的种种境界的考验,以及说在人间植福的因缘。或者说在人间因为有八苦,让自己能够发起精进心,能够在人间的时候值遇善知识,而精进的修学;乃至能够快速的断除我见,然后植福,最后能够实证自己的如来藏,能够发起大愿心。那这样的情况之下,你要求生极乐世界,那当然是一定可以如愿的。 所以,这个部分,透过这一段经文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说你一定要专念阿弥陀佛,你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也不是说,你是专称阿弥陀佛才叫作专修,你称名称释迦牟尼佛,或者说在娑婆学习释迦牟尼佛所留下来的正法,跟随能够解说正法的善知识学习佛菩提,这样子就不是能够求生极乐世界。这个绝对不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从经文里面就知道,你要称唸释迦牟尼佛,称唸观世音菩萨,或者修学真实的了义正法,都是能够回向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同时也能够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的。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说,前面的道理一直告诉我们,不专念阿弥陀佛,但是你能够安住于大乘法……安住于大乘法的意思,前提就是你要发菩提心;发大乘菩提心,发的心就是让自己要能够实证法界实相,最后能够成就佛道。而且最重要是什么呢?最重要是让自己能够找到,真正能教导我们大乘佛法的善知识;假如说今天发了菩提心,可是却没有办法找到能够真正教导我们佛法的善知识,那么这样子就是很难真实进入正修行。就像佛陀曾经说过的,如果在八难中的人,是很难真实的听闻佛法,能够进入修行的。所以,能够安住大乘的前提,还是要真正找到,能够如实教导我们什么是大乘佛法、什么是真实菩萨道、什么是真正成佛法的善知识。那么在这个前提之下,经过善知识的教导,懂得修集我们怎么样来让自己善根能够成熟,让自己能够培植更多福德,让自己能够发起功德。发起功德就是要能实证,在佛道里面的实证,两个重要的关键点,一个就是断我见,一个就是实证法界实相。对于说其他的禅定的实证,在还没有实证断我见,或者是实证法界实相之前,禅定的实证都是属于世间法,它不是真正出世间的功德;因为在禅定的实证本身,还是在落于三界中的生死轮回。所以说功德本身呢,就在真正于能够解脱,以能够真实解脱为基础,而说功德。所以,如果你能够安住大乘,修集诸多福德善根功德,如果你向往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么你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舍报临命终时,一定能够受到阿弥陀佛的摄受,往生极乐国。 那修学大乘法的菩萨呢,佛陀在菩萨戒中,有这样规范受戒的菩萨: “若佛子心背大乘常住经律,言非佛说,而受持二乘声闻、外道恶见一切禁戒邪见经律者,犯轻垢罪。”(《梵网经》卷二) 这里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因为前面我们说的这个专修、杂修,是关于说求生净土;求生净土并非说,你只有称名阿弥陀佛才叫专修。怎么样你能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前提是什么?第一个、当然最重要是,你要信受三宝,要知道阿弥陀佛本身成佛,是经过菩萨道最后成佛的,它绝对不是小乘的法。那么既然是菩萨道的法,自己要求生到极乐世界,当然最基本自己就要当菩萨嘛!因为你没有要求中品往生当二乘人嘛!所以你一定是要发菩提心。那么在学大乘法的情况之下,也有所谓专修跟杂修这一点,我们也来探讨一下。也就是说,在学大乘法的前提,在菩萨戒中,佛陀曾经以轻垢戒的这个部分,来警戒菩萨说,如果你是已经受菩萨戒的菩萨,然后你的心却背离大乘常住经律;所谓大乘的常住经律,指的就是如来藏的经律,讲到如来藏的经律有关这些经典,都把它当作说是不是佛所说;那会去信受什么呢?信受二乘的这个小乘的经律,同时去受持二乘的声闻外道恶见、一些禁戒邪见。这样的情况之下,对菩萨而言就变成杂修。杂修的部分就受到菩萨戒的规范,你就犯了轻垢戒。 为什么佛陀要以这个轻垢戒,来规范菩萨呢?因为,对于这个大乘本身的经典里面,如果说你自己认为你是菩萨,但是却不信受有一个常住心如来藏,这个完全是违背佛法的根本理体;因为佛法之所以能够屹立不摇,而没有过失,不被外道所诋毁,是因为它有真实可证的法,确实存在,它的根本理体就是如来藏,祂是常住心。那么如来藏有关的这些经律呢,所解说的部分,因为不同于世间本身的这个意识层次的思惟想象;所以呢,如果说自己否定了如来藏,然后又去信受二乘声闻本身所讲的五蕴十八界是无常生灭,无常苦空的,那么以这个蕴处界法一切无常苦空为究竟;这样子的话,就没有机会实证法界实相,同时也不能护持正法,不能护持正法,让正法的法脉永续流传,那也不能让其他想要求菩萨道实证的菩萨,能够在这个法上得利益。因此,佛陀在这个轻垢戒里面呢,特地的来规范菩萨。 就是说当你受了菩萨戒以后,你发了菩提心安住于大乘以后,你不能背离这个如来藏有关的经律所说的内容,不能去信受二乘声闻所写下的论点,外道恶见所摄的一切禁戒邪见经律;那如果这样的话,等于已经偏离菩萨道修学了;偏离菩萨道修学的话,对于佛子本身而言,等于法身慧命就毁损了。 所以说,如果有修学大乘法的佛弟子,不信受说如来藏是常住法,也不信受如来藏是真实不虚的法界实相心;却把这个如来藏看作是外道神我的理论,认为说如来藏只是假名而说;主张说解说阐释修证如来藏的经论,它是佛弟子自己篡编的,不是佛所说的;而不受持以如来藏为法界戒体的菩萨戒,反而来受持小乘纯为五蕴解脱的声闻戒。这是讲什么呢?讲说自己声称自己是大乘的菩萨,然后却是去以这个声闻戒为主,而不承认菩萨戒里面这个菩萨所应该遵守的这个法戒的内容。因为菩萨戒本身,它是以菩萨戒的戒体如来藏为根本来施设的,所以,佛陀在施设菩萨戒的时候有开有遮,绝对不是像这个声闻解脱道,纯粹是求一世五蕴本身的解脱来规范。所以,如果你今天说你是菩萨,或者说是出家菩萨,却是不承认这个如来藏,然后主张声闻戒才是究竟;那么这个情况之下,那就是偏离了大乘法的修学,已经违犯了这个菩萨戒了。 所以我们说,在修学大乘法,也有这个所谓的专修的这个部分要去注意的。也就是说,修学大乘法,绝对不能偏离以如来藏为主的这个经论的精神。但是,因为法界实相祂需要实证,没有实证的话就会误会,而以为说这个法本身有矛盾;因此,修学大乘法,你一定要跟随已经实证法界实相的这个菩萨来修学。那这样的善知识,他才能够如实的解说这些如来藏的经论里面真实内涵,能够如实解说《金刚经》的内涵、《心经》的内涵,如实解说《楞严经》的内涵,如实解说《法华经》的内涵。那这样的情况之下,佛弟子才不会因为误会佛在经中所说的意思,而去信受外道所说的这些一切法空、不信因果、不信佛戒,这些恶见、常见、断见不应该去修学的部分,而导致佛弟子的法身慧命受到毁损。 所以,菩萨们如果说有心要修学大乘佛法,一定要注意这一点。除了前面讲到求生净土的专修、杂修的道理以外呢,对这个修学大乘的部分,也是要认真的考虑你现在是否在专修大乘法;那么专修大乘法就要注意到,你是否信受佛法的根本理体如来藏的这一些经论。那这个部分,我们就提醒大家这个是需要思考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探讨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