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下)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的学佛释疑》,今天接着跟大家谈谈:“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也顺便谈谈:“我们为什么会忘了前生的事情?” 前一次“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之中,跟大家谈到了一般世间所说的生死,也进一步说到生死其实并不是真实之法。今天继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为什么生死不是真实之法? 前一次说到:一般世间所说的生死,是依于蕴处界而思惟、分别、建立的。可是蕴处界法是虚妄不实的,所以阿罗汉亲证了这一个现象界之中的真理,断了我所执、我执,叫作证“世俗谛”,才有资格可以出离三界生死。然而在阿罗汉们可以把自己的五蕴十八界完全断灭而断了分段生死之前,他一定会思惟到一件事情,那就是说自己的五蕴十八界完全都灭尽了,还有没有其他的法在?若是没有,那入了无余涅槃之后,岂不成了断灭空呢?而断灭见外道也如是说,却被世尊斥责为外道法。那么佛法之中,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但是,因为阿罗汉们都听闻过世尊的开示,而知道说有本际是本然就存在的法,既不生不灭,也不来不去,本际就是如来藏,为万法之所依止,也是依于这个真实的如来藏法,才能够有蕴处界法。而一般世间所说的生死法,又是依于蕴处界而建立的;所以其实生死之法,就只是不生不死的如来藏法表面,所现起无量无边法之中的两个法。在一般人看来,世间的有情是既有生,也有死;是有一世的生,接着就有一世的死。而且我们已经知道这一世的生,是从上一世的死而来;这一世死了之后,又去到了下一世,而有下一世的生。对一般人而言,永远会有不断的生与死,看起来是交错的在现行,离开了死就有另外一个生,生延续下去,一直到死的时候又中断了。这一些来来去去的法,若是背后没有一个本来不生不灭的法,一定是无法辗转现行的,所以生死并不是真实的法;但依于真实的如来藏法,而有一世又一世不同相貌的生与死的法示现。即使是对于一般人而言,生与死也只是示现,不是真实的;可是众生都执以为实,所以就在认假为真的状况下,真实地受用了虚妄的生与死,也因此而有了种种的悲欢离合;只是众生都很爱乐,而且持续地受用这样的悲欢离合。菩萨由于了解乃至分证了这个道理,就生起了一分的自受用功德,开始能够渐渐地离开无明,所以对于生死的看法及领受,就会有所不同。 有人又在问:“我们为什么会忘记前生之事?”先来说说,一般人入胎之后而有生,是不正知的入胎,为什么叫作不正知的入胎呢?这是因为舍报前的那一世,造作了很多不同的无明业种,舍报的时候若生起了中阴身,依于业的势力,而又有种种差别不同的境界,恶业所感的就产生了恐怖的境界,善业所持的就产生了爱乐的境界。假如是感得再生而为人的时候,就在中阴之中看到了有缘的父母和合的境界,于其中生起了贪爱一方的心,也同时生起了厌恶另外一方的心;就像这样子不正知的状况之下,加入了和合的境界之中,此时此刻中阴身即便消失,就入了母胎,然后才经过大约十个月后,就有了生。入胎后的前几个月,五根身还不具足的状况之下,今世的意识没有办法现起,处于无法了知周遭环境的一种境界之中,那就方便说是忘记了过去世的种种情形;但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恰当的,因为不能够说是忘记了过去世的事情,而只是说因为能够忆念、了知过去世事情的意识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当今世的意识重新再出生的时候,却已经不是过去世的意识,因为其所依止的五根身是不同的,所以无法了知过去世的事情。也许这个人过去世在神通上有所修证,今世乘着这个因缘,可以再与过去世相连结,而保有着说可以再了知过去世的状况。当然世间总有一些特殊的例子,不就有一段美国的影片,其中有一位年仅六岁的儿童,父母亲发现说他对飞机的专业知识是远超过一般人之所知的;他又反复不断地跟他的父母讲他所驾驶的飞机呀,从某一个军舰上起飞,同行的人的姓氏名谁,还有他在何处被击落等等;起初他的父母只觉得说,这是小朋友在瞎说一场,后来实在抵不过他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地讲述,那就依照他所讲的地方实际去看看、去问问,结果都跟那一位小朋友所说的是一模一样;甚至于说他那一世的姊姊也都还在,他也能够叫出她小时候的小名。后来他的父亲就把追寻他前世的这个过程,记录而成为《灵魂存续者》。这个小朋友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也许是过去世舍报时候的印象极为强烈,今世重新见到飞机的时候,就引发出过去世的一段往事,一般人是不会这样的。 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人死了之后会先到鬼门关,然后会途经黄泉路,而且还会到忘川河边,河上有一座奈何桥,奈何桥上有一个孟婆,要过奈何桥就一定得要先喝孟婆汤;假如不喝孟婆汤的话,就过不得奈何桥,那么过不得奈何桥,就不得投胎转世;又说孟婆汤有时候又叫作忘情水,一喝这个忘情水,就忘却了前世今生,一生的爱恨情仇,一世的浮沉得失,都随着这一碗孟婆汤遗忘得干干净凈。所以今生牵挂之人,今生痛苦之人,来世都形同陌路,相见而不相识。但这毕竟只是一个传说,听听就好,是不足以取信的。因为一者,人死了之后不会都一定下堕到鬼道去的;再者,即使真有一位孟婆,你想想看,她老人家都一直站在桥头要死者喝孟婆汤,这是永远呢!这种工作未免也太辛苦了吧!又好像说,民间为亡家办理亡者的法事的时候,不是都会摆一个空脸盆吗?然后中间再搭上一条毛巾,就说那叫作奈何桥,亡者若是要过奈何桥的话,就一定要疏通狱卒,所以就会跟家属讲说,要赶快往空脸盆里面丢钱;可是真的是要给钱而疏通狱卒的话,应该丢的是冥纸才对!可是那一些外道替亡者办事,却是要收的是新台币。由于不知道生死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民间的种种传说人们的生死过程,真的是千奇百怪。 然而我们依于佛法的义理,来观察人们的生死过程时又可以发现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一个人的意识都是生灭之法,即使是暂时而有的同时,也是剎那剎那生灭的。在阿含诸经之中,世尊不就开示说:“识蕴诸识都是根尘二法为缘,才能够生起的心。”所以从眼识、耳识一直到意识,都不是自在之心,而意识配合着前五识,领纳了尘境之后,再加上心所有法之中有念心所的作用,所以才显示出来能够记忆世间诸事的这个相貌。然而一旦意识不现行运作,或者是说运作的时候有种种的遮障,记忆的法也就没有办法运作,或者是说运作得不很好。就譬如说睡着无梦的时候,意识不现行,还有什么记忆可言?再者,一个人虽然在清醒位,也许正好生病而头痛着,虽然也可以忆持一些往事,但毕竟是很吃力的。又假如说,正好外界的音响是很大的,其实真的是吵得你一刻不得安宁,所以这个时候,假如是要你好好回忆一件事情,也就变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这一些情况才叫作遮障,都是因为这个时候,没有办法让意识专注的缘故。意识既然是意根、法尘二法为缘才能够生起的心,所以当每一个人正死位之时,意识是一定会中断的;虽然在中阴身的阶段,意识又生起了,也能够了知前生的事,但毕竟只是在中阴身阶段是如此。重新入胎之后,因为五根身的不具足,意识也无法现起;等到五根身的初分具足时,生起的意识心,其所依、所缘已经改变,所以就没有办法忆持过去世的事,绝对不是入胎之前喝了孟婆汤的缘故。 这样子看来,一般人因为无明业力的缘故,而有了不正知的入、住、出胎,继续有了这一世的生,当然就一定会有死,就这样子反反复覆地,才叫作轮回生死。而菩萨入胎之时,容许是正知入胎,是因为愿力之所持,而不是因为贪、瞋的驱使;但因为没有意生身的缘故,仍然不是正知住胎、出胎;出胎了之后,也没有办法忆持过去世的事,这叫作隔阴之迷。而已经生起意生身功德的菩萨,或能正知住胎,然而是否可以正知出胎,这又与修证的差别不同是有关系的。由于发愿再回到人间受生,依于人间的众同分,所以从外相上看起来,菩萨的生死过程是与一般人没有两样的,乃至世尊在人间示现成佛也是这个样子;因为要示现等同一般众生,从自己示现修学的过程,而使众生相信修行证道是可能的。话又说回来,一般人死了以后,若是会生起中阴身的话,往往会发现中阴身的生死更加迅速;由于贪求生的缘故,就会想要赶快再取得一个身,然而因为业力的差别不同,再生的状况也就千差万别了。虽然一般人都不想要死,但是他们都没有警觉到:即使他们能够再取到生以后,难道死不就也是跟着而来吗?由于菩萨从第一世的证悟开始,于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了第一分的转依;因为如来藏的本来不生也不死,所以菩萨随着一世又一世的证量差别不同,也如是转依。入了初地之时,是有能力可以断除我执的,但是为了润未来生而不断地去利乐有情的缘故,反而故意不断;乃至七地满心之后,进一步连烦恼障的随眠都断了,这个时候是虽然示现有生死,其实已经不在生死之中,若是在生死之中现有生死,只是为了作为利乐众生的一个工具罢了! 既然说是:生是从过去世的无明与业而来,一生之中继续因无明的缘故而又造作了其他的业,死的时候又随着业而往生;往生之后依然又重复了无明与业的一个锁链,那么真的似乎就是永无穷尽了。可是为什么经文明明记载着“阿罗汉是可以不再受未来世的生死”,而菩萨也说本来无生死,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一般人的生,虽说从无明与业而来,可是这无明与业却是含藏在每一个人的如来藏之中,遇缘而现行。而菩萨证得本来无生死的他,是他无生死而自己有生死;可是在一世又一世地转依过程之中,除去了我所执、我执,更进一步分证了法无我,所以才说生死犹如空花。一般人执着真实有生死,菩萨却说那是如同影像幻化在虚空中一样,并不是真实的;也就是因为这样子,才能够发愿生生世世回入三界利乐有情,到后来就只是示现有生死,其实是不在生死之中了。讲到这里,就要回头来说说,刚才提到说阿罗汉是可以不再受未来世的生死,这与菩萨说本来无生死,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其实是不一样的!阿罗汉是可以不再受未来世的生死,是说他可以把自己的十八界完全灭尽,舍报之后只剩下他的本际,也就是如来藏独存的一个境界。如来藏既然是不生不灭,表示他是本然就离开生死的;阿罗汉就是如此断除生死的。可是再仔细思惟,阿罗汉虽说可以断分段生死,但是对于生死之法,其实还是有执取的,也就是说他其实是畏惧生死的。要是说对于生死是没有执取的话,要是不畏惧生死的话,为什么要取证无余涅槃而离开生死?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死,其实只是在如来藏表面所现起的一个法。而如来藏本身无生、无死、无来、无去,所以生在如来藏中生,无所从来;死也在如来藏中死,也是无去;其实是无生亦无死。然而人们由于不知道生死的本来面貌,不免就会有生与死所带来的悲欢离合了。 今天就说到这里。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