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法华胜会的法众(三)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法视频

参与法华胜会的法众(三)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为诸位观众菩萨们准备的“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

我们继续上一个单元未介绍完整的阿修罗王的法众有情,上次只介绍到“婆稚阿修罗王”,现在继续介绍后三位阿修罗王。如下说明:与释提桓因战败的不是只有婆稚阿修罗王,还有“佉罗骞驮阿修罗王”。佉罗骞驮,翻译过来叫作广肩,他的肩膀很广大、宽阔,就是很有力的意思,所以他就帮着“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打仗,他在大海中泼水去淹忉利天宫,所以他又叫作涌水阿修罗王。“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在佛教史上是很有名气的,有一传说是这样子——因为他有个女儿叫作舍脂,这个女儿长得很漂亮,被释提桓因看中,结果就娶来当夫人。因为是修罗之女,生性也多疑,何况释提桓因相貌庄严,天上天女众多,释提桓因又常常外出。有一次,当释提桓因外出去听 佛陀说法时,舍脂疑心不放心地偷偷跟随,以为他去欢愉处所;当被发现时,不免被释提桓因训斥一番。舍脂回去跟父亲阿修罗王告状,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就发动军队将领去跟忉利天的释提桓因打仗,后来当然也是打输了,所以他一样也被释提桓因的五欲绳给绑住了。这两位阿修罗王也都打败仗,“佉罗骞驮阿修罗王”就是帮“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泼水去淹忉利天宫的那位阿修罗王。

“罗睺阿修罗王”,他是负责什么呢?这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发动战争的时候,罗睺阿修罗王帮着去把太阳、月亮的光明遮住。因为忉利天宫与四王天都要靠日月来照明,结果他能够变化手脚很长、很宽,就把日月光明都挡住。日、月天子就去向 佛陀告状说:“我们要行于日光、行于月光照耀人间,如今没办法照耀。”没办法照耀,也算失职。日、月天子的光明没办法照耀人间,人间可就惨了!不是只有四王天跟忉利天惨,人间也惨,因为五谷不生,所以不能这样作,他们就向 佛陀告状。佛陀就说:“你不可以再遮住日光、月光,否则就是破坏了佛法。”这时罗睺阿修罗王一听到是破坏佛法,这因果可大了。因为如果每天都是晚上,或者好几个月或者好几年都是晚上,那该怎么办?还能弘法吗?不行嘛!佛陀一说,他就只好把手脚收回来。毘摩质多罗就质问罗睺阿修罗王,罗睺说:“我不是不想帮你,佛陀说我这样是在破坏佛法,我不能不遵行。”

结果也因为这样,他这个战争也打输了,释提桓因就把阿修罗王宫中的所有女人都抢回天上去。毘摩质多罗王随后去归命于释提桓因而谈和说:“您是佛弟子,有受持戒律,不应该把我宫中所有女人都抢去吧?”释提桓因也就把所有女人都还给毘摩质多罗,毘摩质多罗就把最美的一位女儿嫁给了释提桓因,释提桓因也把忉利天中最好的食物,他自己吃的甘露分给毘摩质多罗,两人也就言归于好,所以就在一起 佛前听经了。

这就是四大阿修罗王,可是基本上他们都信受佛法,佛陀说的,他们都愿意听受。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也在场听经,虽然阿修罗王们跟释提桓因有过节,这个时候就先不谈战争这件事,其实这种事情是很正常的。就像那些大山头里面也是一样,他们里面平常分派系,二派、三派斗得不得了,但堂头和尚讲经说法的时候,或是公开说法时,他们表面上也得要和和气气坐在一起。天界也是如此,因为他们也是在欲界中。大家要记得他们也是在欲界中,所以不要以为说:“我才不过明心见性而已,这算什么呢,人家是天界的天主、天人呢!”不要妄自菲薄才行,因为您悟了,他们还不见得有悟呢!所以这些阿修罗王,这时候也把过去的一些恩怨摆在一旁,专心听法——他们这时候是《无量义经》才刚听完。

接着再来说,“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迦楼罗就是金翅鸟,金翅鸟的翅膀跟胸前都是金黄色,所以名为金翅鸟。人死后会出生为金翅鸟,都是有它的因缘;就是因为往世在人间大富大贵时,肯作大布施,也常作;可是大布施的时候心高气傲,侮辱众生,或者借机强夺受施者家里的宝物或眷属,使受施的众生产生极多苦恼;由于作大布施的时候,心中有很大的瞋心与慢心,死后就出生在金翅鸟中。若是化生类的金翅鸟,它们身上都有如意宝珠,就像璎珞一样用来庄严自己;还可以用来作种种变化,想要干什么都能成功。化生的金翅鸟,身高有四十里,翅膀展开时有八十里宽,身长有四十里。这样的化身鸟,那个身量是很广大。

金翅鸟有四种:卵、胎、湿、化。龙也有四种:卵、胎、湿、化。这里面有层次差别,譬如卵生金翅鸟,可以吃卵生龙,但不能吃湿生龙。凡是大海中出生的、住在大海的龙,卵生金翅鸟不能吃它。如果是胎生金翅鸟,它可以吃卵生龙、胎生龙,可是不能吃湿生龙、化生龙,层次不一样。如果是化生的金翅鸟,它四种龙都可以吃,但不能吃已受八关戒斋的任何一种龙,有这个限制。所以金翅鸟有四种,龙也有四种,各有卵胎湿化四种。

现在说这四位迦楼罗王——四位金翅鸟王,第一位是大威德金翅鸟王,为什么他有大威德?因为他是化生金翅鸟,而且是这些化生金翅鸟中的鸟王,所以他具有大威德。对于一切畜生,他都能威慑;因为畜生道之中就是天龙威力最大,但是这位大威德迦楼罗王,对一切龙、对一切金翅鸟,他都有大威德,所以就称为“大威德迦楼罗王”。

接下来“大身迦楼罗王”,就是说他身体很大。这个迦楼罗王是湿生的金翅鸟,他属于海生。金翅鸟跟龙一样,都有四生:卵、胎、湿、化。他属于海生鸟,身量很广大,住于海宫,当然不是出生在我们这个太平洋这种海。因为他身量很大,飞翔时范围很广,所以称为大身迦楼罗王。接着谈“大满迦楼罗王”,是因为他饮食常得自在,所以他是在这上面心中大满,没有任何的遗憾。还有一说是说他不论想要求什么样的龙来吃,随时可以获得;也就是说,凡是他想要吃龙时就随时有,不像有的金翅鸟,要飞很久才能找到,或者不容易找到龙。接下来是“如意迦楼罗王”,这种金翅鸟王他胸前有如意宝珠,所以随时所求都可以得如意。这样总共四种金翅鸟,每一位金翅鸟王各有若干百千眷属同时在法会中。这类是属于天界的证人,证明这时候正好讲完《无量义经》,即将开讲《妙法莲华经》。

那么接着说人证:“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因为这是在王舍城旁边的灵鹫山讲的。讲《无量义经》的时候是在王舍城,王舍城是频婆娑罗王的,也就是一个宫城,就像日本现在还有个天皇,有个围墙围起来;不过考证上所显示的王舍城没有那么大,比较小。王舍城本来是频婆娑罗王跟王后韦提希所有,后来频婆娑罗王被太子阿阇世杀害。当然这个杀害是有背后的原因,也就是提婆达多去说服阿阇世王说:“我要把释迦牟尼佛杀掉,我就当新佛;你把父王杀掉,你同时也当新王;你当新王的时候,我也当新佛。”两个人就这样约定好。

约定好了,就请阿阇世王准备了大醉象,等待 佛入城托钵的时候就放出来;当醉象奔腾时,这时阿罗汉们跑光了,有神通的就飞到天上去,在上边看,没有一个人跟在 佛陀身边,只有阿难尊者继续跟在 佛身边。然后 佛陀看见大醉象靠近了,就把五指伸出去。大醉象看见了 佛陀化现的五头雄狮,吓得腿软,跪了下来。然后 佛陀为它开示了几句话,它就舍报了。因为它死前归依了 佛,所以舍报生到忉利天去了。作恶也会生天,是因为它遇到了 佛,最终没有杀害 佛陀成功。此时没事时,阿罗汉们又回来了,飞到天上去的也下来了。

然后这时阿阇世王也杀害了频婆娑罗王——他父王。为什么要杀害父亲?难道提婆达多几句话,他就会接受而杀害父王吗?那可是五逆罪!是因为:阿阇世王这个名字叫作未生怨,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有怨了。当然这个名字是有原因的,是因为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找了相师来看,都说这个孩子是来报仇的,所以这频婆娑罗王就把他叫作阿阇世,意思就是未生怨,是还没有出生就已经有怨心了,因为他是为了报仇而来的。后来,他长大就问别人:“为什么我叫作这个名字?”有人多嘴就跟他说,阿阇世就认定爸爸是个仇家,因此提婆达多来劝说就成功了。

可是他要杀害频婆娑罗王的时候,是事先把父王关起来,要饿死父王;他的母亲就每天偷偷送食物进去牢中,活了一段时间;后来被阿阇世发现了,所以接着他也想害死母亲韦提希。那《观经》是怎么来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就是因为韦提希被拘禁关着的时候求 佛宣讲的。阿阇世王本来坚持要杀害母亲,他两个大臣就按着剑,口里大声劝说,可是阿阇世他不听,大臣恐怕大力劝阻会被他杀害,所以就按着剑,一面退,一面劝他,之后就走了,不再服侍跟随他了。

阿阇世想要饿死父王,但母亲韦提希每天就浑身涂满了炒面糊,涂在身上就看不出来;当检查不出来时,她就以璎珞挖空装了葡萄浆,一起拿进牢房去。在韦提希夫人几次进去以后,把身上的面糊剥下来提供,就这样父王可以吃喝没被饿死。后来,被阿阇世王知道了,非常生气,连母亲也想要杀害,大臣们就各个发起心想离开阿阇世王;这样阿阇世王当然会更生气,所以才会放大醉象出来想要害死 佛陀。大臣们都因为阿阇世王想要杀害母亲,都心生不满地弃他而去,由于这个缘故,之后阿阇世王意识到事情严重性,心生惊怖不敢杀害母亲,但是把母亲韦提希关在后宫,不许她外出或接触任何人;后来韦提希在牢里面向灵鹫山礼拜,求 佛解救,才会有今天的《观经》。

阿阇世王后来知道自己罪业很重,因为杀害父亲,而又把母亲幽闭于后宫,他知道这个罪业深重,死后必下地狱,而且他的身心已经开始有严重的现象出现了。后来他很担忧,就问大臣们求救解答。阿阇世问来问去,大臣们都没有办法解决,然后找来好多外道们,那些外道们或外道大师来,各个都表示说:“没办法帮你免罪。”

最后是他的一个大臣耆婆,告诉阿阇世王说:“有佛世尊住在灵鹫山,就在我们王舍城旁边不远,你可以去拜见。”可是,在路上他也是很犹豫,一会儿又想折回,耆婆劝导他继续前进;不一会儿他又想折回,反复地前进又想折回王宫,老是觉得 佛陀会害他,因为他曾经害过 佛陀,虽然没有害成,但他心中害怕。乃至已经到了祇园精舍,进了道场中,一看精舍静悄悄的,误以为佛弟子们有埋伏要伤害他。其实是因为比丘大众都在静坐修定,没有人在闲话家常;他误以为这么安静一定有什么埋伏,他又想要走人。

因为就是造作恶事,疑心病很重,最后在耆婆一面鼓励他,又有天神鼓励他,才终于能够走到 佛面前,然后忏悔。刚开始 佛陀要为他开示,就呼唤说:“大王啊!”他就看来看去,心想:“佛到底在叫谁啊?”因为他想:“我已经没有资格被佛叫作大王了。”然后 佛陀就说:“我是叫你啊!”他才终于知道 佛陀都没有跟他记恨,并且 佛还为他说法。照理说他听闻 佛陀亲自为他说法,至少应该要得证初果的;而且是单独为他说法,那不证初果才怪;可是被恶业所障,因此他只能得到无根信,而无法证初果,但已经可以不必下地狱了。

这就是阿阇世王的故事,他在佛教很有名,是由于母后韦提希的关系,是由于他的母亲,才会有因缘接触佛法。他母亲就是被关在后宫中,然后向 佛请求说:“我被这个不孝子关在这里,请佛忆念我、教导我。”因为 佛感应到,然后就为韦提希作一番化现、说法等。韦提希听完一席法,断了五下分结,证得三果阿那含,有了无生忍。《观经》就是因为她而有的,佛陀是为她才讲了《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所以韦提希这个名字,在佛教界也是很有名气,特别是在净土宗。韦提希的儿子阿阇世王,后来也已经归依 佛陀,这些因缘事迹已经是在 世尊弘法第三转法轮的晚期了。他也有若干百千眷属俱,这时候他们也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因为时间关系,先介绍到这里,下一个单元再继续介绍说明。

祝愿观众菩萨们:乐闻妙法、精进无碍!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