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离观与安隐观(七)
|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所推出的电视弘法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是依据 平实导师所著的《阿含正义》来加以说明。今天将继续上一集的子题“出离观与安隐观”,上一集已谈到出离观的内涵,这一集将谈到安隐观。 所谓的安隐观,就是菩萨从十信位开始,对佛的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于是发菩提心,行菩萨的六度万行,最后亲证一切有情的真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二乘人所证的无余涅槃的本际。菩萨于亲证后,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继续修行,一直到佛地为止。从这里可以归纳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修安隐观的人是菩萨,不是二乘人;第二个重点: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后,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而修行,穷尽将近三大无量数劫以后,最后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报身佛。 首先谈第一个重点,修安隐观的人是菩萨,而不是二乘的声闻、缘觉。为什么?因为菩萨要成就佛道,一定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心才能得安隐,否则每走一步的修行都是虚虚的,心不踏实。然而二乘人所观行的,都是蕴处界等法的世俗谛,都是虚妄法,无有一法是真实的;而菩萨所观行的,并不是从蕴处界等法的世俗谛下手,而是以求证一切有情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目标。并于菩萨所应修集的次法圆满以后,也就是具足定力、慧力与福德以后,得以参禅,最后一念相应慧,不仅证得一切有情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胜义谛,而且也知道蕴处界等法之世俗谛虚妄;也就是说,菩萨是以求证一切有情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胜义谛为目标,蕴处界等法之世俗谛,只是菩萨证悟明心所产生的副产品而已。 从这里可以看出,二乘修出离观与大乘修安隐观之间的差异,那就是二乘人修出离观,直接观察蕴处界等法之世俗谛虚妄,因而有了解脱三界生死的功德,又名为二乘的解脱德。菩萨修安隐观,直接求证一切有情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胜义谛,于亲证之后,不仅能现前观察蕴处界等法虚妄而有解脱德,而且还有二乘人所不能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法身德,以及亲证法身德之后而有的般若智慧的般若德。也就是说,二乘人仅修证出离观而获得解脱德而已,菩萨不仅修证出离观及安隐观,而有法身德、般若德及解脱德,而且也知道,出离观只是安隐观所含摄的一小部分而已。这告诉大众,二乘人没有证得一切有情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菩萨则证得一切有情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所以从来没有不断我见的菩萨,也从来没有不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佛;然而,就是有不断我见,也不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自称是佛的人。譬如喇嘛们动不动就以乐空双运、乐空不二的报身佛自居,其实都已经落入识阴与受阴当中而不知;又譬如有一位在学术界被称为导师者,在自己的传记上公开承认他就是佛了;又譬如东部有一位比丘尼暗示自己就是佛陀,而让众生加以礼拜及灌沐。然而这些人既未断我见,也没有明心见性,是为异生凡夫一个,而以佛陀自居,成为 佛在《楞严经》所开示的断一切善根的大妄语人,未来的果报真的很难以善了。 二者,出离观所含摄的法比较小,适合心量小的二乘人修学,最后得以成就四果的阿罗汉功德,于舍寿时入无余涅槃,从此在三界消失不见了。菩萨虽然也可以如同二乘人断见思二惑,而成就四果的功德,但是菩萨不以入无余涅槃为职志,反而在法无我上用功,故意留一分思惑润未来生,继续在人间修行,一直到成佛为止。所以菩萨修大乘法的安隐观所含摄的范围,比二乘人修小乘法的出离观大很多,只有心量广大的菩萨才能修学,不是心量小的二乘人所能修证,可见大乘法的安隐观所含摄的法大而广,二乘法的出离观所含摄的法小而窄。 所以《胜鬘经》卷1才会开示,大乘法比小乘法殊胜,小乘法要以大乘法为基础,才能使小乘法在人间住持及弘扬如下: 世尊!摄受正法者是摩诃衍, 何以故?摩诃衍者,出生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世尊!如阿耨大池出八大河,如是,摩诃衍出生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世尊!又如一切种子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依于大乘而得增长;是故,世尊!住于大乘、摄受大乘,即是住于二乘、摄受二乘一切世间出世间善法。(《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经中很清楚开示,大乘法出生了声闻、缘觉法,小乘法要依于大乘法,才能在世间住持及弘扬,所以大乘法是小乘法的基础,二乘法仅是大乘法的一小部分;大乘法的法大,小乘法的法小。 不仅如此,佛在《法华经》卷3〈化城喻品〉也如是证明。其经文如下: 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妙法莲华经》卷3) 佛开示,修学大乘法而成就佛道,则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才能成办,所以二乘人畏惧佛道长远,而不肯修学大乘法。佛了知二乘人心量不够广大,以及佛有善巧方便的缘故,先接引二乘人证得两种涅槃,那就是有余依涅槃及无余依涅槃。由于二乘人以往在漫漫长夜中,无法出离三界生死,现在依 世尊的教导可以出离三界生死,可以证得两种涅槃,所以对 佛的开示产生具足信心,而言听计从。这时 佛观察二乘人的因缘成熟,开始说大乘法,让二乘人对大乘法起了爱乐之心,并让二乘人证悟而成为真实义菩萨,从此在佛菩提道中精进修学而不退转,直至成佛为止。 这告诉大众,二乘法只是佛菩提道中所含摄的一小部分。佛为了让二乘人得以亲证有余依涅槃及无余依涅槃,先开示二乘法,让二乘人实证了以后,得以出离三界生死,所以说,二乘法只是 佛在佛菩提道中所示现的化城而已。待二乘人心清净了,佛就开示大乘法,将导二乘人往最究竟、最了义的佛菩提道迈进,直至成佛为止。由此可知,大乘法是小乘法的基础,大乘法比小乘法殊胜,二乘法只是大乘法所含摄的一小部分。 当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经过前面的解说以后,因而建立了正知见,就可以简择大法师、大居士、喇嘛们,所说的法到底正不正确?如果有人主张大乘法要以小乘法为基础,你一定很清楚知道,这个人在胡言乱语。又譬如喇嘛教应成派中观的宗喀巴、历代的达赖喇嘛、在学术界被尊崇为导师者的徒众们,在书上或者在口头上,公开主张二乘法比大乘法殊胜,你一定很清楚知道,这样的人于佛法完全无知,是为无明很严重的人。若有人以此错误知见来教导佛门四众,都已经造下误导众生的大恶业,未来的果报很难以思议。 接下来谈第二个重点,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后,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而修行,穷尽将近三大无量数劫以后,最后得以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报身佛。然而菩萨对于修行的每一个阶位应该详细了解,来作为自己修行的准则,以免自己在佛菩提道当中,走错了路而不知。菩萨的修行有五十二个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所谓的十信位,就是十种对佛的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的阶位,也就是从一个对佛法完全无知的人,有因缘听到佛法,因而产生了兴趣,乃至对 佛的开示具足了信心的十种阶段,这十种阶位,最短要经过一个大劫,最长要经历一万个大劫才能圆满。也就是说,善根因缘深厚的人,只要经历一个大劫,善根因缘浅薄的人,则要经历一万个大劫才能对 佛的开示具足信心。可见对 佛的开示具足信心,真的要经过很久很久的时间才能接受。以此正知见,就可以判断大法师、大居士、喇嘛们,是否为十信位的菩萨?譬如 佛在四阿含中都开示,意根、法尘相接触而生意识,乃至开示:“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杂阿含经》卷9) 可是宗喀巴认为,意识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达赖喇嘛认为,最微细的意识心就是真心;在学术界被称为导师的出家人,认为意识细心是常住法;乃至佛门四众主张有念灵知、无念灵知心,就是 佛所开示的真心。当他们提出这样的见解时,你一定很清楚知道,他们根本不相信 佛在《阿含经》的开示:意识是生灭法;表示他们连十信位的资格也没有,不是吗?如果他们还自称已经明心了,乃至自称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至尊的佛陀,那都是大妄语人,已成为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怎么还有可能是十信位的菩萨呢? 当菩萨圆满十信位的功德,发菩提心而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一一去圆满菩萨六度应有的定力、慧力与福德,未来才有机会明心见性而成为真实义菩萨。这告诉大众,唯有亲证一切有情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菩萨,才是真正的菩萨;若不证悟明心而说自己已经明心了,乃至于主张在男女二根交合当中,有乐空双运、乐空不二的觉受而证悟成佛了,那根本不是菩萨,而是大妄语人。又菩萨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修行,得以一一经历第十住位眼见佛性的如幻观,第十行位的阳焰观,第十回向位的如梦观,大乘四圣谛的十六品心观行,最后得以成就慧解脱阿罗汉的证境。也就是已经断除烦恼现行之见、思二惑的分段生死,可以入无余涅槃而不入,为了继续修学无生法忍的道种智而发起十无尽愿,故意留一分思惑润未来生而转入初地,同时也完成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待菩萨转入初地阶位,开始断除二乘人所不能断除的烦恼习气以及所知障,于初地修布施,二地修持戒,三地修忍辱,并于三地快满心时,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于三地满心时,成就俱解脱阿罗汉证境,仍然不入无余涅槃,转入四地继续修行。于四地、五地对大乘四圣谛,进行粗相的创观及细相的重观,于六地、七地对大乘十二因缘,进行粗相的创观及细相的重观,最后得以成就念念入灭尽定的功德,于行住坐卧当中都有灭尽定的功夫,随时随地可以入无余涅槃。这时七地满心的菩萨,心非常寂静,想要入无余涅槃,这时 佛出现劝慰菩萨,不要忘了初地以前所发的十无尽愿,并传授七地满心菩萨一个三昧,名为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使得菩萨乐于修学而不入无余涅槃,因而转入八地继续修学,同时也完成第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又菩萨于八地满心时,能于相于土自在;于九地满心时,有四无碍辩的功德;于十地满心时,有大法智云的功德而成为法王子,因而转入等觉位,于百劫修相好,所以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身处,不管是内财或外财,统统布施出去。为了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种随形好,于百劫修集福德圆满,转入妙觉位,上生天上,并于因缘成熟时,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现前,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完成第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并依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所以说,菩萨则要一一经历五十二阶位的修行才能成佛,并不是如喇嘛教行者自称于男女二根交合就可以成就乐空双运、乐空不二的报身佛境界;因为那是喇嘛教自己所施设的成佛之法,完全迥异于 世尊所施设,菩萨要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开示。 从上面分析安隐观所得的结果,可知:一者,安隐观是菩萨所修的法,绝不会是二乘人所修的法;因为二乘人以出离三界生死为主要目标,不像菩萨不断地在三界出生,来度广大的有情成就佛道。二者,修安隐观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在于菩萨有没有亲证一切有情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果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明心见性了,名为真实义菩萨;也亲眼觑见自他有情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与佛地的无垢识并无差别,因此心得安隐,并依之而修行,最后可以成就佛道。如果菩萨没有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名为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心不得安隐,只好继续在三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所以说,修安隐观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在于有没有明心见性,当菩萨修安隐观而于佛法有所实证以后,自然就会发起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心得安隐,自知尽未来际一定可以成就佛道。当中的解脱德是三乘所共证,法身德与般若德却不是二乘人所能证;以此缘故,当二乘人碰到菩萨在说法界实相的种种内涵时,二乘人只好闭口不谈,否则强出头的结果,就会被菩萨拈提而一无是处。因为这些内涵都不是二乘人所能知、所能证的境界,二乘人只好乖乖地听菩萨开示。至于这些二乘人所不知、所不证的境界,限于时间的关系,将于后面两集详细加以说明。 说到这里,时间刚好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