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解品(五)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上个单元我们说到这位贫穷的儿子看到大富长者有大威德、大势力,但他不知道那是他的父亲,他当时就害怕被父亲抓去当奴隶,所以心里有恐怖,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所以他心里面这样想:“这个人有可能是国王,或者类似于国王的人,我本来是想要在这里出卖我的劳力,但是看这种情况,显然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如果想待在这里赚取生活财物,看来是有些危险。”他怕被抓去当作奴隶,所以心里面想:“我不如去那些比较不富有的地方,去那些势力不像这么大的地方,才有可能出卖劳力来取得衣物、饮食。如果我还继续留在这里,万一被他看见,突然把我抓去,逼迫我作奴隶,不仅没有钱财可得,还要失去自由终生当奴隶,那真是很恐怖。”所以心里面想完,就快跑离开。他如果当作没事人一样,缓慢地走开也就没事,偏偏他“疾走而去”。“疾”就是速度很快;“走”在古代是跑步的意思;“疾走”就是用很快的速度跑步离开。当他用力跑步离开时就会有事情。 这时候,大富长者在师子座上,由于贫穷的儿子他突然奔跑离开,所以大富长者看见了;他一见就知道这是自己走失的儿子,心里面非常欢喜,就这样想:“我的财物和库藏中的一切珍宝,如今可以有人交付了。我常常在思念的这个儿子,一直以来都没有机会可以看见,现在突然间自己跑回来,真的应验了我心里面的思念;我虽然已经年老,但我仍然爱惜这些财物,必须要找回儿子才可以交付。”所以就赶快派遣旁边的人快速地前去追他,要把他拉回来。 这时被大富长者派遣的仆人就很快地向前跑步把他抓住,这个贫穷的儿子被抓住以后,心里面非常惊慌,觉得很突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抓,所以他心里面很怨恨地大呼大叫说:“我又没有跟你们有过节,为什么你们要抓我呢?”这个仆人看他抗拒,就把他抓得愈紧、拉得愈急,于是强力地把他带回大富长者家。这时贫穷的儿子心里面想:“我又没有犯罪,而竟然被人家抓了要去关,这一去是必死无疑。”所以他心里面变得更加地惊慌恐怖,于是就闷绝倒在地上。他的父亲远远看见了就告诉那些仆人说:“我用不着这个人了,你们不必勉强把他拉回来。就用冷水跟他洒脸,让他醒过来,不必再跟他讲什么话。” 为什么大富长者要这样作?因为大富长者身为父亲,知道这个儿子流浪了很久,他的心智、他心中所想的,都已经很下劣;大富长者很清楚知道自己这么有势力、这么富贵,这个心量小又没见识的儿子一定不敢接纳,所以虽然知道这确实是自己走失的儿子,但是他就用这样的方便,不告诉别人说“这是我的儿子”。所以仆人听完吩咐以后,等那个贫穷的儿子醒过来,就告诉他说:“现在就放你走,随便你要去哪里都可以。”这个贫穷的儿子,当人家放了他,他心中就欢喜得不得了:这一下不必死了,很欢喜。他打从有生以来都没有这样欢喜过,然后从地上站起来,就到比较贫穷的乡里去求取衣物、饮食。 大家听完这一段的解说,有没有什么感想?这位大富长者在师子座上,本来是没有特别注意到这个走失的儿子,只是不经意地瞄了一眼,也不在意;但是因为贫穷的儿子心中恐怖“疾走而去”,所以长者觉得奇怪说,怎么门外有个人跑那么快?他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以前走失的孩子。因为亲人都会有一点感应,一看就会知道。这时候,当然想:“不必再担忧这些万贯家财、满仓库的珍宝,会被国王收为己有,因为孩子回来了。”当然,这唯一的独子,他是经常思念着。他也已经寻找几十年了,始终找不到,后来才不得不放弃,现在住在这个大城里面,当然心中还是会挂念。没想到今天没来由地,他自己回来了,所以心里面当然很欢喜。想说:“自己年纪这么老了,这些财宝总得要有人托付,否则将来就会被外人所拥有。”所以就派遣身旁的仆人“急追将还”。“将”就是拿的意思。这个仆人听到大富长者的吩咐,当然怕他跑掉,所以他要跑得更快才能把他抓住。因为这个贫穷的儿子常常三餐不继,不像这个仆人一样。仆人跟在大富长者身边,有吃有喝也有得住,日子过得轻松,当然身强力壮,所以“强牵将还”,一定拉得动他。这个贫穷的儿子想逃又逃不掉,这次被抓他心里面想:“我好好的又没有犯罪,也没有得罪过他们,为什么把我抓住,要把我关起来,这回大概死定了。” 因为在印度种姓制度是很分明的,贵族可以随意杀人,所以贫穷的儿子当然心里面觉得很恐怖。这时候,心里面太过于惊吓,当然就闷绝,然后倒在地上。他的父亲远远看见,就大声告诉那个仆人说:“我不用这个人了,你不需要把他抓回来。用冷水洒在他的脸上,让他醒过来就好,不必再跟他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作?因为他是一个大富长者,连贵族都得要来巴结他;而这一个儿子流浪他乡,三餐不继衣服破烂,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当然不敢想象自己会是大富长者的儿子。怎么想也想不到,他绝对不敢这样想,他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所以他的父亲知道孩子心里面怎么想,当然就要用一些方便善巧来摄受他,就不可以强抓回来说“你是我儿子”,那不吓死他才怪;所以也不跟仆人或任何人说那是我以前走失的儿子。因此,这个仆人等他醒来了,就告诉他:“现在就放你走,随便你到哪里去,你没有罪。”这个贫穷的儿子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本来是大好的事,他当作是凶事,这就是世俗人。 世俗人的心想总是颠倒,往往喜事用凶事来办,这是很常见的事情。比如有人家生了宝贝儿子,满月时要庆祝,或结婚宴会时,不也是杀鸡宰羊来庆贺;既然造了杀生的恶业,未来就会招感不可爱的果报,这不是凶事吗?这就是用凶事来庆祝吉事,这正是世俗人的愚痴。 这个贫穷的儿子被人家放了,其实不该高兴,应该要悲伤才对,要说:“为什么父亲不认我?”应该要如此,可是因为他无知,不知道那是自己的父亲。由于无知,所以父亲要找他回家继承一大堆的财产,同时继承他高高在上的权势,结果他以为是要杀他,这就是愚痴的人。这在譬喻什么?譬喻说当年那些大阿罗汉们,佛陀第二转法轮、第三转法轮为菩萨们演说很多的妙法,其实一大半是要讲给这些大阿罗汉们听;可是他们往往听不进去,总是想:“这是为菩萨们讲的。”因为觉得那些事情都是菩萨们的事。“菩萨们在说法,我们都听不懂;佛陀为他们说的,我们也听不懂;所以那是菩萨们的事,佛所说的不是要给我们听的。”这个贫穷的儿子当时就是如此,大富长者叫人把他抓回家,是要把所有的权势跟财宝交给他,但他以为那不是他应该得的,误以为大富长者要不利于他,所以他不肯回家。 现在的台湾佛教界也是这样,平实导师不断地告诉他们说:“真的可以断我见。”他们不相信,也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断我见、证初果。他们说:“正觉一定是骗人的,我去学了以后,法身慧命铁定要死掉。”他们都不晓得,当他们真的来了,平实导师还真的会要他们死,真的要他们把五阴给死掉!断我见不就是死掉五阴常住的邪见?可是他们想的是不愿意死,就认为说:“这萧平实叫我去正觉学,一定心怀不轨。”其实是要让他们死掉我见以后再活过来法身慧命,然后把一大堆佛菩提的珍宝给他们,可是他们都不想要。所以佛教界中,有的人宁可继续当佛门外道,有的人宁可继续当声闻,有的人连声闻他都不要,只想要继续当凡夫,这也就是现在佛教界的普遍现象。这一段贫穷儿子的叙述真的就是现代佛教界的写照,而这样的现象会一直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信受 平实导师是真实的善知识;本来垂手可得的佛菩提珍宝,却因为自己的愚痴和偏执,最后只能让自己的法身慧命继续穷困潦倒,这不是很可怜吗? 可是,可怜的人一定有可怜的原因,原因就是愚痴无知。这个贫穷的儿子会继续贫穷,心中也宁愿继续当贫穷的人,就是因为无知,他都不知道自己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那么,台湾佛教界、大陆佛教界或者说全球佛教界,他们愿意继续当佛法中的穷子,也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无知,不了解声闻菩提、不了解缘觉菩提和佛菩提。他们也很乐意继续无知,而我们努力要把佛法给他们,他们还说:“你要害我,你要害我。”他们都不知道 平实导师如果把他们强拉回来当儿子,是有利于他们的,而且是大大地利益他们,但是他们都不愿意。这种现象还会一直存在,因为无明都一直存在他们的心中;既然这是大多数人的现象,所以这个状况还会继续存在。这个儿子正好就是因为无明,才会恐惧回到大富长者的身边。“明”就是知道,这里讲的“明”,就是他知道自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当然就会理直气壮地走进来说:“父亲!您好!我回家了。”这不就解决了。可是他因为不知道,以为大富长者看见他、要认他的时候,是想要谋害他,所以他就赶快逃跑。既然逃不掉,被抓住,因为太过紧张就闷绝了,真的是怕死了。所以当他被人家放走时,心中还大大地欢喜:“得未曾有。” 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先给贫穷的儿子一段时间的磨练,就没办法把珍宝交给他。同样的凡夫众生真的需要磨练,因为众生有很多的邪知邪见,你必须不断地刨,然后打磨;又刨又磨、又刨又磨,才能够内外清净。一般凡夫众生的我见、三缚结都很厚重,戒禁取见也都具足存在,而且其他很多的知见也都是错误的。因此一定要经过火炼后的捶打跟磨洗,没有这样的磨练是不可能清净的;连表面都还没有清净,更何况是里面?所以这个锻炼的过程是必须的。这就是为什么会要求学员一定要先经过两年半的共修,然后才去打禅三;就是要把整个邪知、邪见全部改过来,然后才有办法在将来把珍宝送给他;否则他得了以后还是不清净的,那他就没有丝毫的功德受用。而这个穷子正好就是如此,大富长者一定要先将他磨练过一段时间,使他越来越清净,他的心智就越来越广大,最后才能够继承整个家业。所以,大富长者这个时候就不管他,先让他离开,让他先安下来再说。 所以有的人,我们告诉他说:“真的可以开悟。”他会认为你是讲大话欺骗他,要害他大妄语。因为他们在佛法上的资粮很贫穷,认为开悟是圣人的事,跟他没有关系;他们心里面会这样想,所以你就让他到处流浪一段时间。等他流浪十几年以后,各处道场都走遍了,他才会想一想,比较一下,还是 平实导师说的法比较有道理,那时候他就不会退转了。因为他心中满怀着想象:“人家某某山的山头那么大,堂头和尚那么有名,那一定有真材实料。”你得要让他去试试看,等他去试过了,最后发觉说:“原来大道场的知见比我还差,三乘菩提的差别以及如何修证都讲不清楚。”他终究会发现这一点。 为什么?因为大的道场都不讲断我见的方法,也不知道如来藏是什么,完全不懂。而他看了正觉的书至少还知道一点皮毛,毕竟熏习了好几年。然后他看一看,心态转变了;这叫作什么?有一句俗话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看惯了大海,看惯了那种美好的山云美景;像一般山头那种平庸的景色,他已经看不下去了。同样的道理,他来到正觉修学的佛法犹如山珍海味一般,每天就这样吃着胜妙的法味,而去到外面那些山头看了看,结果就是吃不下去,也就是说他听不下去了。因为他已经可以从闻法当中判断他们的落处,所以他在这个道场待上两、三个月,就走人了;又到另一个山头,也是一样走人;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去逛,等他全部都逛过了,他也看清楚了那些大山头的法义层次以后,就会回来正觉。 平实导师常说:“我们正觉要度什么人?就是要度那一种已经在各处道场跑了二、三十个,学佛已经二、三十年的人,我们要度这种人。”大家想一想:你如果花了二、三十年逛了很多道场,有能力作一个比较,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这样子,当你进来正觉以后,就不会再退转了。所以有时候勉强并不是好事,但是我们要提供资讯,把正法的资讯传播出去,让有心学法的人可以有更多的比较和思辨。他们经过比较,也在心里头思辨以后,就懂得如何取舍善知识。我们要作的就是这件事,不必急着要拉人进来修学。因为有时候善根还没有成熟,你硬把他拉进来,就好像水果还没有成熟,你就把它摘下来,味道一定不甜美。 同样的道理,度众生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给他们正知正见,提升他们的水平,但我们不一定要拉他进来正觉;等到他们经过阅读、思惟、比较以后,得法的因缘成熟了,那时你只要一句话,他就进来正觉了。所以我们流通结缘书或是在网路〔网络〕上弘法,那是要花不少钱,我们的目的只是想要提升佛教界的佛法知见水平。等到大家的水平都提高了,笼罩世人的表相佛法就无法存在。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有一些正知正见,能够分辨什么叫作断我见、什么叫作证如来藏;有能力分辨的时候,笼罩人的大师就无法存在,那一些附佛法外道的密宗,他们就不得不离开佛教,那时就不会有人继续受害。但是我们不必急着要他们进来,我们只是把讯息传播出去:有在开班上课。缘熟了,他们自动就会进来。大富长者的作为也是这个道理,就交代仆人放了贫穷的儿子,让这个贫穷的儿子“随意所趣”,看他要去哪里,都由着他去;我们也应该这样,让学人“随意所趣”而不勉强,等他们心量大了,然后再施设方便来度化他们。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单元就先介绍到这里。 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