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行无常(二)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很高兴又再次相见。欢迎您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的弘法视频“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主题是“诸行无常”。 琅琊阁部落格在2019年10月19日发表一篇〈《中论》的核心思想和解脱原理〉,其中谈论到:【“诸行无常”的“行”,不是有些道场(如正觉同修会)界定的“行蕴”或是“无明缘行”的行。“诸行无常”的“行”是指有为法。“诸行”也就是指一切有为法。】(〈《中论》浅谈(1):《中论》的核心思想和解脱原理〉,琅琊阁。) 就此虚妄想象之说词,我们已在上一集中,从五阴之色阴行、受阴行、想阴行探讨至行阴行中所含摄身行阴的部分;接下来,继续来探讨身行阴之口行阴的部分。口行阴之粗者,譬如大声骂詈、大声戏笑、歌唱吟咏等等,都属于口行阴的粗者。口行阴之细者,譬如心中语言文字不断,或者忧愁、或者思虑、或者以语言思惟法义等等,都属于口行阴之细者,以其不形诸于外而言之。但不论是形诸于外,或不形诸于外,都是行阴,因为这已经是表义名言了。口行阴之更细者,譬如心中都无语言文字,亦不思虑、忧愁,但已对外境六尘了了分明,这就是口行阴的更细部分,因为这都已是显境名言所摄了。口行阴之最细微者,譬如四空定中,特别是非想非非想定中,对自己是否存在也无所觉知的了知性仍然维持着,因为意识心有着极微细的了知性存在,这部分也属于口行阴;因为尚有最微细的觉观存在,仍属于显境名言所摄的境界,所以也是口行阴所摄。 意行阴,通常是包含了意根与意识的,不论是在阿含道或佛菩提道中,都是常常如此的。在阿含道中,常常把意根与意识合说为意,但有时意字是说意识,通常则是指意根;必须依照前后字义、名义、句义来作区别,不可一视同仁而全部看作是意根或是意识,否则往往会误解经中的原意。 第五,识阴之行:这部分我们从三行中的意行阴来作说明,会有更好的诠释。意行阴之粗者,如缘于五尘之意识而有所爱著,亦如缘于贪、瞋之意识,而与贪、瞋相应,属于粗重行阴。譬如密宗的双身法境界中,觉知心因为成就第四喜淫乐而起贪爱心,希望永住于遍身淫乐的最大乐受境界;或如即将成就第四喜最大乐受时,却因为控制不当而漏泄,成为毁破密戒而对自己起瞋,或对“明妃、佛母”的配合不当而起瞋,都是与贪相应的意瞋行阴。又如缘于语言文字之意识,因为被无明笼罩,而坚持自己的错悟是正确的证悟,故对宣扬正法之贤圣起瞋、诽谤等等,也都属于意行阴的最粗重者。意行阴之细者,乃是离念灵知心,是缘于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禅等至位的离念灵知心;举凡缘于六尘、四尘觉观之意识心,都是意行阴的微细者。更细的意行阴是二禅、乃至无所有处定等至位中的意识心,都不触五尘,但是却仍有意识觉知心,对定境中的法尘觉知了然。意行阴之最细者,譬如凡夫缘于无想定境的意根,这时意识已经断灭而不存在了,只剩下意根存在于无想定中;俱解脱圣者,拥有三界中最微细的意行,即是灭尽定中的意根,此时意识已经断灭而不现前了,但是仍有意根存在,而此位中的意根,又灭除自身的受与想两个心所,所以大异于凡夫所入的无想定,这就是三界中最微细的意行。 换句话说,只要尚有前七识心存在,那就是意行的境界;只要还有呼吸存在,那就是身行的境界;只要还有觉观存在,那就是口行的境界。所以阿含道中说的灭除三行、成就涅槃解脱,就是灭除身行、口行、意行之后,五蕴、十八界都全部灭失了,即是成就无余涅槃的修证,就是出离三界生死了。从此时起,穷尽最胜妙的天眼通,也都无法再看见他出现于三界中,因为他已经永灭蕴处界而不再受生了,已经永离分段生死了;这些运作都是行阴所摄行,亦是摄属在三法印“诸行无常”的“行”之中。而这些法难道不属于琅琊阁所说的“有为法”吗? 就琅琊阁的妄论:【“诸行无常”的“行”,不是有些道场(如正觉同修会)界定的“行蕴”或是“无明缘行”的行。】(〈《中论》浅谈(1):《中论》的核心思想和解脱原理〉,琅琊阁。)我们已谈论完行蕴的部分,观看本视频的诸位大德学人,对于琅琊阁诸论主不按经论说法,恣意虚妄想象、解释佛法的态度,应该可以清楚了解了吧!接下来,就再对“无明缘行”的“行”这个部分,来作剖析探讨。在《杂阿含经》中卷12云:【缘无明行者,云何为行?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在这一段经文中说明:行是缘于无明而有,那什么是行的内涵呢?就是指身、口、意三行。 这一个“行”,即是十二因缘法中无明缘行的行支;但这些行支,都是指身口意三行的有记业而言,属于比较微细的行支;若不是有关善恶业的身口意行,而是无记性的业行,那就不摄属在因缘法所说的行支之中,只能归属于五阴中的行阴了。一切善恶业的行,只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这三种有关善恶的行,都是五阴中的行阴。但是行阴却包含无记性的身口意行,范围比较广泛,所以其中仍然有种种的差别,都须深入了知,以免未断行阴而自以为已断。 因缘法中的行支,属于身口意善恶业行的部分,在经论中有如此的开示,《长阿含经》卷8:【众生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诽谤贤圣,信邪倒见;身坏命终,堕三恶道。或有众生身行善,口、意亦善,不谤贤圣,见正信行;身坏命终,生天、人中。】经文显示:若是众生身口意行不善之法,对贤者或圣人行有根、无根之诽谤,对偏邪颠倒的恶见生起信受;所以身坏命终之后,就会堕落于三恶道中。相反的,众生在身口意的运行造作,若都是善良如法的,也都不诽谤贤者与圣人,知见纯正而信受奉行;所以身坏命终以后,就会出生在人天善道之中。 随着众生所造的善恶业等不同行为,导致所往生的处所各各不同,这是指有记业的身行、口行、意行,不是无记业的身口意行。凡是有记业的身口意行,都会在舍报以后,随着业种的大小与因缘而开始受报。若是无记业的身口意行,就不会影响正报;譬如个人的饮食谋生、技艺学习、睡眠休息、运动健身、行住坐卧、观察诸事、呼吸、大小便利等等的事情,固然会影响到此世的健康及未来世的世智聪辩,但不会改变往生处所及受善恶业报的结果,所以是不会被异熟识的因果业行所记录而改变受报环境的,这就是无记业种。凡是无记业行,都不属于因缘法的行支所摄,但却是五阴中的行阴所摄;而有记业行,才是因缘法的行支所摄。 上述所说的这些法,都是十二因缘法所摄的行支,亦是摄属在三法印“诸行无常”的“行”之中。而这一些法,难道不属于琅琊阁所说的“有为法”吗?其实这一些胜妙法,琅琊阁诸君根本不懂,也从未听闻思惟过,只是为了反对正觉所弘之正法,就捏造、曲解 佛之至教量,或诸菩萨依于现观所说的圣教量;如此行事,不仅耽误此世修道之进程,亦会在未来多世多劫产生障道之业,应戒慎恐惧才是。但为了利益更多学人及挽救琅琊阁诸君,应该为其深入浅出、广加铺陈胜妙之法,使之信受而愿意忏悔灭罪,那将是佛菩萨最乐见之事了。 好,今天的节目,就先到此告一段落。 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