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劫修道(五)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接续上一集之所说,开始修学佛法的人,对“一切法苦”的观察会是什么呢? 前一集所说到的《佛说十号经》之中,就已经说明 如来在因地的菩萨位之中,就要熏习、观察、修证四圣谛之法。而苦圣谛法之中,方便教导学人从每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来看,就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等。那么这八类苦的内涵,大家可以自己进一步思惟、观察而确定;至于从苦苦、坏苦、行苦来观察种种的苦,那又是另一个层面了。乃至是因为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了解之后,比量去思惟三界之中苦的状况,最后确定下来:只要在三界之中,任何境界都会有苦,只是多与少、时间的长与短的差别罢了!“蕴处界一切法”的范围不会超过三界之外,所以就确定下来:“一切法苦”。又譬如,善知识宣说“一切法空”之后,学人就观察蕴处界的一切法缘生缘灭,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所以也确定了“一切法空”。再譬如,善知识宣说“一切法无我”之后,学人就观察蕴处界的一切法因缘和合,其中并没有真实的我存在,我只是互相对待的假名施设,因此又确定了“一切法无我”。 但是,善知识为学人所说的“一切法苦、空、无我”,若只是到这一个阶段,那会产生什么结果呢?学人多生反复熏习之后,于最初所发出离三界生死之苦的作意,终于心得决定、乃至是趣向求证无余依涅槃。这样子一来,表面上看起来是对学人有所助益,然而却不究竟;再者,若是菩萨生生世世回到三界的生死之中,只是为了要帮助学人证入无余涅槃,那么菩萨将来的三大阿僧祇劫,可能就要变成无量无边的大阿僧祇劫了,因为和菩萨一起圆满佛国净土的有情,一定会继续“缺席”下去,所以实际上是不会有这么样钝根的菩萨的。 那么,菩萨会如何使众生进一步而起于大乘作意呢?于是菩萨把一切法的另外一个层面,为众生显示以及宣说,也让有缘的学人可以亲自见到:一切法的确都是由如来藏直接、间接、辗转所生,都是如来藏的一分。当把一切法汇归于如来藏之时,如来藏本自清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等等,而一切法此时是这样子体性的一分,那么一切法还有苦吗?当然不会!而此时蕴处界的一切法汇归于空性如来藏,因为本来就是如来藏之所生;而此时虽然看到蕴处界一切法空,却是由空性如来藏生生世世为其之所出生,两者完全没有丝毫矛盾之处。 既然蕴处界的一切法汇归于空性如来藏,而如来藏是无我性的,因此转依于如来藏的无我性之后,菩萨即便是生生世世再于三界之中示现有蕴处界我,其实还是无我;所以菩萨在三界生死之中,就可以解脱于生死。但这种种的状况,是从悟后起修,一世一世转依清净而说,而不是能够立即成办的。所以《楞严经》之中才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10)那么这样子说明以后,您是不是已经从爱乐二乘法的解脱生死,转而爱乐大乘法的本然解脱呢?聪明睿智的您,应该是要选择后者的真解脱。 原来世间会有一切法苦的事实,是因为有情无始以来被无明所障,这包括了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因为无明所障的缘故,就错误地认取蕴处界为实有法,乃至是贪著蕴处界之中的种种法;贪著种种法的缘故,相对也就会有厌恶种种法的情况,而事实上众生因为在有限的福业之所依凭下,是不可能完全能够称心如意的,所以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事物,无法远离不想要的事物,便生出种种的苦。而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正是众生与生俱来的遍计所执性所致,若是真的证知蕴处界一切法之实相,进一步把原来错误的贪著与瞋恨等法去除,那么继续在三界之中示现有我,还会有种种苦吗?但是话还是要说回来,这并不是一世两世就能成办,因此仍然是“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妙法莲华经》卷4) 菩萨明了了“佛道悬旷”的道理之后,因为在因地已经发了四宏誓愿,因此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更发别别悲愿,乃至还会有无量无边的别愿,其中包括了勉励自他而发的愿,都是为了“佛道无上誓愿成”。而这个部分,正好契合于《法华经》接下来的经文内容:【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药王与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以及其二万菩萨眷属,都一起在佛前发下了誓愿,要在 世尊示现入涅槃之后,奉持、读诵、宣说 世尊所开示的经典。经文中说的是“此经典”,表面上的意思是说这一部《法华经》,但《法华经》即是“此经”,此经即是如来藏,而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所以“开示”经典,无非就是希望学人也可以“悟入”如来藏。然而,要能够亲证如来藏,生生世世信受不疑,乃至是能够隐覆密意而为有缘的学人演说其义理,其成就的过程,如同前面“佛道悬旷”之所说,那并不是短时劫就可以达成的。又加上如今是末法时期,经文内容说的是:“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难可教化。”换句话说,菩萨发愿再回到这个娑婆世界来度众生,那可不是像电视剧中的某一个场景,有一大群人张罗旗鼓,然后欢呼说:“欢迎!欢迎 !热烈欢迎您!”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既然是后恶世众生,“贪利供养增不善根”,那么菩萨再回到这个世界来度众生,为了利乐有情的缘故,就必须要把这一些人“非法说法、非戒说戒”等的事实,广为众生宣说,好让他们可以离开造作非法、非律的恶因缘,这当然就会有剥夺这一些恶知识名闻利养的情况,虽然说这并不是菩萨的本愿,但却会是可以预见的一件事实。 说到这里以后,也许有人心里面就暗自盘算:“那原来我发愿要再活到这个娑婆世界来度众生,我看现在就打住吧!”各位!大家不应该责怪这样子的人。一者,会发愿再回到这个世界来度众生而坚定不移的人,他多半行菩萨道的时劫已经是很长久了,所以坚定这一类的愿,对于这样的一个菩萨而言,并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二者,正是因为在菩萨道中只是初业的菩萨,所以尤其是在娑婆世界度众生的悲愿,是不容易坚固的,因此不应该如此对其责难。三者,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应该再对那一些初业的菩萨说:“只要有众生需要佛法的摄受,一定还会有菩萨示现再来度众生,那么你们正应当要随喜。”四者,末法时期的众生有心学佛,然而在在处处之所遭逢,皆多为外道邪见,若是能够随真善知识布施真正的佛法,那么福德之广大当知是不可思议也!五者,当那一类初业的菩萨,随着久学的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此乃一同得大福德的事业,当然也令初业的菩萨道业能够快速地成熟。 六者,佛于四天下之中示现成佛,所以独在南瞻部洲示现,而不在其他三洲示现,正是因为佛眼的智慧照见于修学佛法因缘最具足之处,正是大家所受生的南瞻部洲,故而正应当发愿于此受生。七者,因此值遇末法时期,众生善根虽则转少,然而池鱼之中或有真龙;某位有情于佛法之中发心的时劫虽然较晚,但是其心性雄猛,于末法时期受我等佛法惠施之因缘,来世能够快速地成就,更利乐无量无边的有情,那么我们等人也会随同而得到广大的利益。八者,若不值遇佛法,我等无量世来生死轮回之苦,比起此时末法时期之生死,当有过而无不及;无量世的生死轮回之苦都能够堪受而虚度,此刻有大功德可以成就的时机,怎么还不愿意前往而领受?而度众生的福德的依凭,未来世生生世世受用,必然转而更殊胜而无忧。九者,我等无量世来受生死之苦,有赖佛菩萨生生世世之摄受,所以今世能觅得出处,稍作休息;而今佛菩萨仍未停止而继续利乐有情,我等何以不顾众生之期盼,又复背舍佛菩萨的恩德而作此佛法的逃兵呢?十者,菩萨因地已发“佛道无上誓愿成”之大愿,而此大愿之初,始于“众生无边誓愿度”,然而“众生无边誓愿度”最好的时机与场所,正是应当是众生深心之中最期盼得度的时机与处所;但是那通常会是最辛苦的事业。这样子,如何面对于“后恶世众生,贪利供养增不善根”等,作了以上勉励自他的简单说明。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发愿要再回到这个娑婆世界来度众生,而前面《佛说十号经》之中说到的那一段经文,佛说的是先令众生得二乘的解脱,再令其回小向大;既然有大乘法的本然解脱之道,为什么 世尊不为众生直接宣说大乘法要呢?这与菩萨发愿继续在娑婆世界度众生会有什么关系呢?若相对而言,三乘菩提之中佛菩提道的修证,是比解脱道的修证还要难;然而,两者有共同的内涵,叫作“出世间”。而佛菩提道所要证的标的,是本然出世间之法,对于一般人而言是“不可思议”之法;而解脱道所要证是在蕴处界之中“可思议”之法;而若不是在分证解脱道的基础之下,其实是无法真正地亲证佛菩提道的。然而,解脱道的修证对一般人而言,其实就已经非常困难了,这是因为解脱道的目的是要了生脱死,然而若是众生无法远离五欲的贪爱,那么“了生脱死”就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而对于五欲的莫名渴爱,正是娑婆世界的另外一个写照,而到了末法时期更是有增而无减,所以 世尊得要在娑婆世界施设三乘菩提的教授次序。那么,再回到这个世界来度众生,也许有人就这么想:“唉!既然会继续有生死,不妨一面受用五欲,一面同时度众生。”果真是这样子的话,到底是度众生,还是其实就是与众生继续在五欲中打混?而假如是这样子作法,那不就正是像那一些“口中说空、行在有中”的人的度众方式吗?那其实不叫作度众生,而叫作什么?而叫作加速把佛法坏灭。同时这样的情况,不就与您无量世以来的生死轮回,其实没有不同之处吗?又如何说得上有“度众”之事呢?而大迦叶尊者一生苦行的示现,正是为了此而警觉后世的众生。 那么,菩萨应该怎么做呢?《华严经》之中早有开示,劝勉初住位的菩萨,开始行菩萨道的时候,发愿要“乐住生死”;然而“乐住生死”的同时,却是要再“赞叹远离生死轮回”;而若是要“赞叹远离生死轮回”,当然是要付诸实行,而于解脱道有所分证。所以继续“乐住生死”的同时,或者证初果乃至三果,那就要看个人因缘了。这时候想想,菩萨既然要“乐住生死”,同时也要“赞叹远离生死轮回”,而加上“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此时,再看一看经文:“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是否就已经于深心之中对之认同,而进一步付诸实行。 今天说到这里。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