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行处之“法亲近处”(四)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法视频

菩萨行处之“法亲近处”(四)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很高兴再次共叙法缘,欢迎您继续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主题是“菩萨行处之法亲近处”。

接续上一集所说,一切法如实现观“皆无所有”的时候,表示你已经开悟明心了,已经证得诸法的缘起;但这个缘起,不是印顺及六识论者讲的缘起性空;因为他们的缘起性空,不是真的缘起性空,而是缘生性空。所谓的“缘起法”讲的是:有一个恒常不生不灭的本住法,依缘而生起一切诸法。一定有一个常而不坏、不断、恒而无间的根本法体,才能有缘起法;不可能无因无缘而有缘起法出生于世间,也不可能无因而只有缘就能产生缘起法。因为一切法一定有个缘起的根本因,否则就变成无因而生诸法,那就成为无因论外道,而这个所谓的缘起法根本因,就是指“此经”如来藏;即如来藏借缘直接、间接、辗转生起诸法,即以如来藏为因,借种种的缘,如来藏就把种种的法出生出来。

而缘生法讲的不是这样,举个例子来说明,大家就容易了解。以如来藏为因,借眼根及色尘为缘而生起眼识,这一个过程是缘起法。但是单从十八界来看眼识的生起,是眼根触色尘而生起眼识;这个根尘触的结果,使识生起的法,就是缘生法。也就是说,眼识是依缘而生的,缘生法是不将如来藏函盖在里面,而独立出来说的法,讲的是一种结果。所以是依缘(根与尘)而有生有灭,是无常性、是依他起之法,这是缘生法。讲缘起法是不能离开如来藏而说缘起,缘起法讲的是一个流转现象的整个运作过程,所以函盖缘起头的起始及缘生尾的结果,函盖两边;所以它不是印顺及六识论者讲的缘起性空且性空唯名——诸法借缘而起,其性本空,唯有名相而已。

所以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就能确定,印顺及六识论讲的缘起性空,其实是二乘法所讲的缘生性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缘生性空的背后,其实就表示一定另有一个本住法、常住法,借种种助缘而生起缘生的诸法。依于这一个常住的空性本住法,才能使缘生法相续不断,否则在五无心位及今生寿尽、今世的五阴毁坏断灭之后,就不会有下一世的五阴出生。因为断灭之法是不能自己生自己的,那缘生诸法就成为断灭空的断灭见。所以缘生法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本住法能借缘而生起其他的法,才会生起了蕴处界;如果没有那一个本住法,那就变成无因唯缘的假缘起性空。

佛在《阿含经》中说得很清楚:【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2)人类这个五阴,不论是集或是灭,都要因缘具足,不是单单有缘就能成办,否则就是 龙树菩萨所破的“诸法共生”的外道见。那印顺及六识论者把缘起的因第八识否定掉,只留下缘的部分,那他就是个断灭论者;为避免被评论是断灭论者,就将意识分为意识细心及粗意识,成为增益执的人,妄说细意识常住,说细意识可以来往三世。可是这一建立仍然有问题,因为意识不论多粗、多细,全都是意识,全都是根尘相触而生的法。

佛陀在《阿含经》中有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杂阿含经》卷9)这一个“诸所有意识”,是说不论哪一类的意识,远近、粗细等所有意识,一切意识全都是借意根与法尘为因缘而出生的,佛陀早就预记在那边了。能够如实了解缘起性空的人,他一定是实证本住法的人,一定是实证如来藏的人,否则不可能如实了解缘起性空。因此凡是有智慧能接受上述所说真实缘起性空的人,一定会接受一切诸法不生、不出、不动、不退,而不会有任何颠倒妄想。所以说,如实证得缘起性空的人,一定胜解“不生不出不动不退”,他一定是“常住一相”,就是真如法界一相,这才是为人讲“此经”的菩萨应该有的法亲近处。从经文中说“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明明一切法都是缘生性空,皆无所有,都不坚固;不坚固是说它会毁坏、有生有灭啊!但是接下来经文却说:“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处。”为什么又说“不生不出”呢?也就是这一些生灭的万法,其实本来都属于如来藏所有。就好像一颗明珠表面的影像,不断地生住异灭变化,但它归明珠所有的时候,你就不能够说那些生灭变异的影像是有生;因为明珠存在的时候,那一个影像就已跟着存在了。不断变异的影像早就存在于明珠之上,所以你就不能够说,这一切变异生灭皆无所有的影像有生,这就是依于明珠而转,因此说“不生”。那“不出”是什么意思呢?讲的就是我们的法界大定,此定本来就在那里。这一个法界大定恒常都在定中,我们本来就在法界大定里面,当然不须要再入;那么既然不须要入,也就不须要出定了。法界大定,就是讲我们个个身上都有的“此经”——金刚心如来藏,祂本来就是住于定中;不必入定就已经在定中了,所以祂不入;既然都不入了,也就不出。这样“犹如虚空无有坚固,不生不出”的真实道理,我们就明了知晓了。

接下来要讲的是“不动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处”这一句。这是讲两个亲近处中的后一个“法亲近处”,胜解“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它一定是常住一相,就是真如法界一相,在这一相中不动不退。所谓“不退”有很多层次,若从“退”这个方向来讨论,就更容易了解何谓不退。一般称在佛法中修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退转了,回堕于世间法中,便叫作退。还有因为听法知道了初果的内涵,就以为自己得初果了。因为他只是听闻,没有经过随闻入观的过程;或者听闻之后,他自己没有经过思惟观行的过程;或者思惟具足完成以后,他没有修定伏惑的实质来配合。所以最后他依旧退转了。

退转有很多不同层次的差别,譬如说“位退”,就是三贤位里面才有退的状况;因此有人从十回向位退回十行位中,或者从十行位退回十住位中,或者十住位退回九住、八住、七住,乃至退转于明心的见地而成为六住位以下的菩萨。还有“行退”,在行菩萨道中众生恩将仇报故心灰意冷:“我不想再度众生了。”也许中止一个月、两个月,也许中止一年、两年都不一定,这就是行退。再来“念退”,遭遇逆境的时候心中不想继续修行,或者心中不想继续利乐众生,但是也许一会儿他又恢复道心,这就名为念退。

从上述这一些退的状态,我们就能反向思惟何谓不退了。所以不退有各种不同的层次状态,但是为什么无法不退呢?是因为心动摇了,如果心得决定而不动摇,他就不会退转。所以退转的原因,都是因为心中动摇,心没有得决定。

今天的视频就先到此告一段落。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