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进行者功夫理行之一—修集资粮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法视频

劝进行者功夫理行之一—修集资粮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在前几个讲次里面,我们跟大家讲解了关于三福净业里面的几样重要内容,包含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最后一个重要的就是要「劝进行者」。

为什么要「劝进行者」呢?一般人也许会觉得说:「不好意思喔!为什么要?自己修就好了,为什么要去劝进行者呢?」比方来说,如果我们要劝进其他的人,告诉他们说念佛法门有多么好,希望大家都一起来修行,一起来成就念佛法门。当我们要别人跟着我们自己一起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自己得要在这个上面有所领悟、有所体会,你才能够推荐给其他人?所以在劝进行者这个部分,所隐含的第一部分的动力就是:要求你自己要先进去,自己要先信,并且自己要先身体力行,从中间领会到念佛法门的胜妙跟美好,然后你才有信心,才讲得出话来,能够劝进其他的行者。

再来,「劝进行者」还有一个非常难得的功德,就是我们上次在讲说,诸佛菩萨之所以会跟声闻人大异其趣的地方,就是:佛菩萨们心心念念都是以众生为念——祂希望众生跟祂一起来学菩萨道,跟祂一起来成就佛果。所以如果我们在修习念佛法门的时候,也能够同样地不仅自己修行,并且我们也都能够积极的劝其他的人一起来修行净土的念佛法门的话,那这样子的心念,恰恰就是符合了佛菩萨的心愿。也就是说我们这样子用心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很容易跟佛菩萨的心念相应。这样子的话,我们的修行也会比较迅速。所以我们不仅要积极的去劝人家念佛,要加入念佛法门,并且还得要积极的劝人,有各式念佛场合的时候,必须要去精进;包含说,如果有因缘去参加八关斋戒的话,我们也得要称颂赞扬参加的人,让他们有这样的心愿,能够好好地去持八关斋戒等等。这个都是劝进行者的内涵,所以这个部分我们列为很重要的事行之一。

那么讲完了前面的这几个部分,接下来我们还要跟大家讲事行。求生净土资粮事行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叫做「功夫」。其实看了非常多的念佛人,那我们说真正精进念佛的人,他必定有信心能够往生极乐。然而,如果自己觉得是一个念佛的人,但却没有把握能够往生极乐的话,这个中间当然有许多的状况:比方说没有真正的精进念佛等等,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状况,就是功夫不得力!这个功夫指的就是定力,这个定力倒不是专门指的打坐禅定的这个禅定,这个指的就是由念佛发起的定力。这个道理就是说,我们念佛要能够成就的话,约略有三个粗浅的状况:一个就是要相信念佛法门,第二个就是要发愿往生极乐,第三个我们就要精进修持念佛。那么我们刚才讲的定力,指的就是精进修持念佛这个部分。

为什么定力跟精进修持念佛有关系呢?各位菩萨可以自己想想看——当我们想要精进念佛的时候,往往世间会有许多的事情干扰了我们的念佛;甚至不要说世间的其它事情,我们自己的心里面也经常会生起许许多多的妄想,以致中断了我们的念佛,乃至于使我们大半天都在妄想里面打转,一丝一毫的这个念佛的念都没有起来。那这种状况就是表示我们的定力不够,所以定力不够就是我们需要着力的地方。

那么再来讲定力这个部分,为什么跟念佛法门又有关系呢?我们如果真的认真来看的时候,一般人对于念佛的直接体会,就是持念佛菩萨的名号,比方说,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或是「南无观世音菩萨」等等。一般人会觉得,我只要持念这个名号,就是所谓的念佛了;但是一般人所不知道的是,像这样子的持名念佛,其实只是念佛的一个入手的方便,一个入门的方便而已。

我们来看看里面——光是持名念佛这件事情,比方说:我们说持名念佛的时候,一开始可能就是嘴唱耳听,也就是我们的嘴巴,经由鼓动声息,透过嘴巴的作用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这是一般最简单的定义!然而稍微精进一点的人会知道说要专心,所以当我在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得要专心的听我念出来的这几个字。所以当我们在念的时候,心里面要认真的听。所以各位想想看,光是嘴巴念念,跟我们说嘴巴念出来,并且心里面也认真的在听嘴巴念出的佛号时,这两者其实它的定力已经有所差别。那么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嘴唱,耳朵用心听佛号的状况。

那从嘴唱耳听的状况,我们甚至也可以再进一步看:我们前者是用嘴巴在念,心里面用心在听,但是我们其实也可以更加地转进,变成什么呢?变成心里面在念,心里面在听。也就是说,我们也许不是在透过嘴巴鼓动声息的作用来念出「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可是我们是在心里面,让这几个字在心里面一一清楚明白地出现,那并且出现的时候,我们还一一专心的注意这几个字的出现,这个叫做「心念心听」。

那么这个从嘴唱耳听到心念心听,所需要的就是定力的增长;并且也需要有善知识告诉你,什么时候适合(可以)作这样的转折转进。这个部分,各位也可以稍微参考一下印光大师所开示的「十念法」,这个「十念法」也应该会有助于我们从嘴唱耳听,进步到心念心听。

那么从心念心听,是不是就停在这里呢?不然!其实我们再深入下去看,心念心听还有另外一个境界,叫作「心念心忆」。心念心忆这个境界是说,我们在心里面也是一样,每一个字清楚的明白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可是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在听这些字的时候,我们另外还加上一个专注的心念——也就是这个时候我要去体会「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把这个念头开始聚焦,开始了解,开始忆持着,这个叫作「心念心忆」。所以心念心忆(从心念心听到心念心忆)那又是另一个念佛的境界了。

所以这个部分,其实这个部分比较显著的文献的记载,就是我们台湾土城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所留下来的念佛三昧的状况。广钦老和尚在他的记载里面,他跟人家说:有一次,他也在跟随着大众在大殿里面,持念着 阿弥陀佛的圣号,但是念着念着的时候,他会觉得心里面完完全全干干净净的,只有「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并且这个圣号是充满着所有他所见所及的一切,然后他在这个境界里面体会了「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念,足足体会了有三个月之久,这个就是非常深入的心念心忆的一个境界。

所以光是一个持名念佛,就可以从单纯的嘴巴在念诵,到嘴唱耳听,到心念心听,到心念心忆,那个时候到这个类似像广钦老和尚那样子一个念佛三昧的一个境界。所以光是一个持名念佛,其实它的境界是可以到非常非常深的,这其中主要的差别就是定力。这个其中并且还需要善知识告诉你,什么时候做这样的转折,你才有办法在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转折,知道说念佛可以精进到什么程度。那么如果我们从持名念佛,再进一步去看,还有其它种种的念佛。这里其它种种的念佛,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书的后半段,有非常详细的解说,我们在这里先约略的跟大家讲一下就可以了。

持名念佛进一步应该要知道转折,就是要转折到「无相念佛」。这个转折的点就在于心念心忆的「忆」这个字,也就是说,无相念佛靠的不是一一清楚分析明白每一个「南无阿弥陀佛」的每一个字,而是要靠「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心念,要牢牢的把这个心念给忆持住,这个就是所谓的「无相念佛」。

当然这个境界,我们要稍微跟大家澄清。其实我们在心里面持念着「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其实就心的作用来讲,并不是真正的无相,只不过我们为了让大家跟持名念佛能够有所分辨,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无相念佛。其实在从心的作用来看,这个还是有形相的,当然这个形相比持名念佛那个部分来说,就要深细很多,因为这个是直接持念念佛的念头。

应该持念念佛的念头之后,持念的功用渐次深入之后,有一天你因缘来到的时候,你就会开始参究了:什么是佛要交给我们的第一义呢?什么是真心?什么叫做自性弥陀?那个时候,当你开始起了这个念头参究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进入所谓「体究念佛」的层次。所以各位菩萨可以看到,体究念佛所需要的功夫,就是要从无相念佛的功夫而来,并且如果说体究念佛要能够真的能够参的得力的话,你一定要让这个功夫做得很扎实,让它绵绵密密没有中断,这样子你才能够在所有的生活的一切细相里面,细细地去寻找,细细的去参究,这样子才有破参的可能。这个就是「体究念佛」。

那么一旦体究念佛,一旦有朝一日破参明心了,找到了自性弥陀,找到了《心经》的那个心,找到了《金刚经》的那个心之后,这个时候,我们就叫他已经进入果地了。因为这个时候,这个人已经断了三缚结,已经预入圣果了,所以我们加了一个「果地」这个字。那么这个时候,这个人如果持续念佛的话,我们就叫这个境界叫做「果地无相念佛」。

各位要问说,「果地无相念佛」是要做什么用呢?那是因为体究念佛的时候,我们只是证悟了本心的存在,但是我们距离眼见佛性还有非常大的距离,所以这时候我们仍然需要依恃着无相念佛所养成的定力,继续帮助我们继续参究,这个状况、这个状态就叫做果地无相念佛。那么有朝一日,我们假如是福德具足、智慧具足、所有的因缘都具足了之后,有朝一日我们就真的能够用父母所生给我们的肉眼,亲眼看到佛性的展现,那么这个境界才叫做「实相念佛」!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才能说我们真正看到实相,这个才是真正的念佛三昧!

所以从我们开始讲的持名念佛,到无相念佛、体究念佛、果地无相念佛,一路到实相念佛,这个种种境界的转进,种种境界的这些精进,都需要我们有这个忆佛的功夫。这个功夫其实就是要有定力,这个定力的部分,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的后半段,会有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法门介绍给大家,就是无相忆念拜佛的法门,这个到后来我们再来说。

所以,从一个单纯的念佛,各位菩萨就可以看到,念佛其实不是像一般人所想象到的只是开口念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这样简单而已。所以念佛从浅的到深的,到极深的,都是念佛,这个就是为甚么我们说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因为它的境界就是这样的广,这样的深。所有的这些功夫,一定要具足了,我们才能够在念佛的法门上面精进成就。

顺带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固然强调功夫,可是我们强调前面所说的这些三福净业这些项目,也要深切的提醒各位菩萨,一定要好好的做到。因为我们讲的功夫是定力的增进,如果定力的增进没有搭配适当的福德的话,那么在修行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受到许多的干扰——许多冤亲债主的干扰。所以我们功夫跟福德,两者一定要互相的相应,互相的增长,这样菩萨道才能走得既顺又稳。

这个就是有关于求生净土资粮的事行的部分,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求生净土资粮「理行」,也就是体究念佛的部分。因为体究念佛这个部分,就关系到我们如何证悟本心,所以在这本书里面特别在这个章节先告诉大家「体究念佛」。

「体究念佛」分作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殖众德本、广结善缘、修除高慢」。「殖众德本」,这个在我们前面,在讲三福净业的时候,每一个做的事情,几乎都是在殖众德本,所以只要各位好好的做,好好的修福,这个部分应该就不会是问题。「广结善缘」最主要是说,所谓的因缘不可思议,所以我们需要有很多的善缘帮助我们一起成就,包含需要有善知识的缘,包含需要有善友来引领我们认识善知识的缘,这个就是需要我们广结善缘。

最后一个部分是「修除高慢」,修除高慢这件事情,其实非常重要。我们看的许多修行人之所以会修行得不得力,就是因为有慢心的存在。这个慢心有一个状况是——永远以为自己不可能,当你告诉他什么的时候,他总是以为「不可能啦,我这辈子绝对不可能啦!」这个是一种叫卑慢的状况。另外的一种就是所谓高慢的状况,就是所谓眼高过顶。你跟他说什么的时候,他总是抱持着批评、挑毛病的心态去听你的话。连佛菩萨开示的念佛法门,他也要斤斤计较的,然后斤斤计较的说:「这一部经文它的往生条件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它跟其他的经文差了几个字,是不是表示说这个经文说得不对?」用这样高慢的心态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信受善知识所给你的指导,连带地甚至会影响你对许多佛所说的经典的诠释。现在,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跟大家讲,现在末法时代有非常多的人随随便便的就说「大乘不是佛说」。这些的人其实在——如果我们探究他的心态的话,这个其实就是高慢的心在作祟。以为自己智慧过人,所以他可以不管里面的义理,就直接把大乘的经典所有的东西就一笔勾销,认为说整个佛教也不过就只有四部阿含而已。甚至有些人还更离谱的说,整部佛教其实只有一部《杂阿含经》而已,这其实是高慢到极点!像这样高慢的状况,别说是要让自己能够走任何的菩萨道,甚至因为高慢的原因会造作许多毁谤的业行。当他一旦毁谤的时候,一旦毁谤大乘的时候,他就跟念佛法门无缘,这样的人是不能往生净土的,这样的人并且往后,还有许许多多三恶道的业报在等着他。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讲,修除高慢这件事情,对于我们的修行来讲,真的是非常重要!请大家在听闻大乘经典,听闻善知识开示的时候,务必要先把你的慢心摆在一边,先听听看道理,详细思辨。这就是给大家最好的忠告!

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