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目 阿底峡思想探讨
《广论》中的显部,说是必须依于圣 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以下仍简称为《论》),而宗喀巴自己也承认《论》的修学次第不容易了解,其实他根本不懂《论》的正义,只是拿来做招牌而已,挂著羊头却卖起狗肉来,这就是宗喀巴《广论》的特色之一。所以,《广论》显部法义并不是重点,只是引述 弥勒菩萨的一些偈颂来虚应故事,令人对《广论》生起信心而已;其重点仍然是在密部的“别教典”,此密部特别教典即是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编案:此《论》宗喀巴说为《菩提道炬论》,法尊法师翻译说为《菩提道灯论》,见《广论》后之附录,本文后面所举皆用《菩提道灯论》之名。〕,因为《菩提道灯论》有三士道,宗喀巴即依此三士道铺陈为《菩提道次第广论》。因此在平议《广论》之前,必须先知晓阿底峡思想及《菩提道灯论》之内涵。
西元八世纪中叶印度波罗王朝时期,由于国王的护持下,左道密教正式入篡佛门进而取代了佛教;直到十三世纪初,左道密教被回教消灭为止,这段期间,阿底峡正好出生(西元九八二年),因此阿底峡在印度学法、弘法时,正好是天竺左道密教的盛行时期。他入藏后创立藏密噶当派,而《菩提道灯论》就在他以“密”部为主、“显”部为辅的背景之下而写的。因为西藏人的道德标准,不像汉地那么严谨,也因为婚姻不易,往往可以多人共有一妻或共有一夫,导致男女间的“性爱事相”比较开放;再加上几百年来西藏密教政府大力支持左道密宗,及莲花生进藏所奠定的双身法基础,是故“无上瑜伽、乐空双
运”的男女双身修法,以及师徒间的多人轮座杂交,很受藏人的喜欢,也因西藏地区属于偏僻的高山地区,交通甚为不便,俨然是独立于文明世界的边地,所以左道密教在西藏的推展得以成功,再加上密教政府的政治势力支持,就势如破竹的遍满流通于整个藏地而没有障碍。
至于显部的教理方面,《阿底峡尊者传》(法尊法师译)如此说:
又种敦将自己所了解月称派正义启白尊者,尊者向东方合掌曰:“现在印度东方唯持此见,藏地有如汝之大有情,福实不薄,我无须来藏。”说已并传教授(教授时至方传,阿底峡之见为月称派,至此已明)。(《阿底峡尊者传》76 页)
同书又说:“尊者(阿底峡)初依响底跋译寂静或清净等多义,学《唯识》见。次舍弃《唯识》见、受持《中观》见时,响底跋深生不悦曰:‘言弟子者,是须续持其见者也。’”(《阿底峡尊者传》21 页)
从上可知,阿底峡在显教方面的见解,是属于中观应成派。(中观应成派的邪见当于后再细说)阿底峡大、小作品虽然很多,但是大部分属于密教,显教的著作较少;他在二十九岁出家前后,都在四处访师学密咒,入藏后,主要在传授密部法义,从《阿底峡尊者传》中处处记载传授藏人《十一面观音》、《马头明王》、《降阎魔尊》、《度母》、《建立三昧耶王》等等密法可知。在《菩提道灯难处释》开头就敬礼“胜乐轮”、“三昧耶王”、“世间自在”、“救度母”,可知阿底峡终其一生,一直是密咒及双身法的奉行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前说阿底峡由于根本知见错误,加上应成中观之邪见误导,无法实证第八识如来藏,所以独钟应成中观,不喜唯识,认为唯识是不了义、不究竟,所以舍弃了唯识师响底跋,独尊左道密教月称论师以六识论的意识所理解的应成派中观,所以在《菩提道灯论》整个内容中都不宣扬唯识;也由此可知,阿底峡根本未证如来藏识,所以无法发起般若智慧,才会落在意识境界而无智自我警觉。空性者,即是唯识学派所说的第八阿赖耶识(异熟识、如来藏),阿底峡既然否定了唯识学派的中道心,也等于否定了中道观行的对象如来藏心,对他来说,哪来空性心可知、可证呢?既然未证空性心,纯以六识论的意识为中心来理解般若中道,当然不可能有般若智慧发起,他所弘传的中观当然只是臆测之想,那么他所说的佛道次第就决定不切实际了。
真正的大乘道,必须要学人先证得空性心之后,才能现观中道般若的真实义,般若智慧才能开启,才能悟后起修,进修别相智、道种智。道种智即是 佛陀第三转法轮唯识诸经的内涵,也就是诸地菩萨进入成佛之道第二、第三阿僧祗劫必须修习的增上慧学。通达唯识正义者,必定了知般若中观与唯识种智无二无别,中观之理就是唯识增上慧学所宣说的中道性,只是侧重总相智与别相智,尚不涉及一切种智罢了。如此次第修习,圆满道种智时,才能成就佛地的一切种智,此时具足圆满一切智慧而又称为一切智智,也就是佛地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遍,所以诸佛又名正遍知者。反观藏密外道的无上瑜伽双身法,却是以淫触扩大到全身,无一处不遍满乐触的觉受,以如是第四喜的乐触觉受确实现前时,认定是密宗报身佛的正遍知、快乐果报,其实是连我见、身见都断除不了的意识境界,也是落入五蕴我所的五浊境界。
而阿底峡所独钟的中观,正是变质的中观,是以六识论的意识为中心的中观;虽然表面说是师承 龙树菩萨,实际上却否定 龙树菩萨以如来藏中道性而说的中观见;并改变成以无因论为内容的中观见,悖离 龙树依如来藏而说的中道观。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说:“有则生非理,无亦如空花;俱则犯俱过,故俱亦不生。”(《广论》 附录)他这四句就否定了龙树菩萨的“八不中道”——非有非无的空性如来藏正理。一切有情众生的确各有如来藏,而《菩提道灯论》说:“有则生非理”,很明显的否定如来藏存在。如来藏虽然体如虚空,但祂是一切众生色身之所依,若无如来藏,色身即坏灭;祂也是一
切众生受、想、行、识之所依,若无如来藏,受、想、行、识悉皆立即断灭而不能存在,所以如来藏是“非无亦非有”。阿底峡有眼而不能见,所以否定了自己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
再说如来藏含藏无量无边的业种及法种,假藉业种及法种而生世间的蕴、处、界诸法,蕴处界诸法依胜义谛来看是无,依世俗谛来看是假有,因此方便说“俱有俱无”、“非有非无”均无过失。如来藏从本以来就不生,而《菩提道灯论》说:“故俱亦不生”,“俱”者是指“有”与“无”,说有无两者均不曾存在,就违背了 龙树菩萨阐述的“中观”道理,而成为无因论的断灭见。所以如来藏决非如阿底峡所说的:“有则生非理,无亦如空花,俱则犯俱过,故俱亦不生。”(此偈颂本章后面还会再给予持平之论断)阿底峡否定如来藏实有,而佛说如来藏能生一切法,是一切法之因;换句话说,阿底峡所写的《菩提道灯论》及其他著作,皆是否定万法根本因的邪论,成为无因论之戏论法,已经违背 佛说的因缘法则:有因有缘世间集。成为无因唯缘世间集。
西元八世纪中叶印度波罗王朝时期,由于国王的护持下,左道密教正式入篡佛门进而取代了佛教;直到十三世纪初,左道密教被回教消灭为止,这段期间,阿底峡正好出生(西元九八二年),因此阿底峡在印度学法、弘法时,正好是天竺左道密教的盛行时期。他入藏后创立藏密噶当派,而《菩提道灯论》就在他以“密”部为主、“显”部为辅的背景之下而写的。因为西藏人的道德标准,不像汉地那么严谨,也因为婚姻不易,往往可以多人共有一妻或共有一夫,导致男女间的“性爱事相”比较开放;再加上几百年来西藏密教政府大力支持左道密宗,及莲花生进藏所奠定的双身法基础,是故“无上瑜伽、乐空双
运”的男女双身修法,以及师徒间的多人轮座杂交,很受藏人的喜欢,也因西藏地区属于偏僻的高山地区,交通甚为不便,俨然是独立于文明世界的边地,所以左道密教在西藏的推展得以成功,再加上密教政府的政治势力支持,就势如破竹的遍满流通于整个藏地而没有障碍。
至于显部的教理方面,《阿底峡尊者传》(法尊法师译)如此说:
又种敦将自己所了解月称派正义启白尊者,尊者向东方合掌曰:“现在印度东方唯持此见,藏地有如汝之大有情,福实不薄,我无须来藏。”说已并传教授(教授时至方传,阿底峡之见为月称派,至此已明)。(《阿底峡尊者传》76 页)
同书又说:“尊者(阿底峡)初依响底跋译寂静或清净等多义,学《唯识》见。次舍弃《唯识》见、受持《中观》见时,响底跋深生不悦曰:‘言弟子者,是须续持其见者也。’”(《阿底峡尊者传》21 页)
从上可知,阿底峡在显教方面的见解,是属于中观应成派。(中观应成派的邪见当于后再细说)阿底峡大、小作品虽然很多,但是大部分属于密教,显教的著作较少;他在二十九岁出家前后,都在四处访师学密咒,入藏后,主要在传授密部法义,从《阿底峡尊者传》中处处记载传授藏人《十一面观音》、《马头明王》、《降阎魔尊》、《度母》、《建立三昧耶王》等等密法可知。在《菩提道灯难处释》开头就敬礼“胜乐轮”、“三昧耶王”、“世间自在”、“救度母”,可知阿底峡终其一生,一直是密咒及双身法的奉行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前说阿底峡由于根本知见错误,加上应成中观之邪见误导,无法实证第八识如来藏,所以独钟应成中观,不喜唯识,认为唯识是不了义、不究竟,所以舍弃了唯识师响底跋,独尊左道密教月称论师以六识论的意识所理解的应成派中观,所以在《菩提道灯论》整个内容中都不宣扬唯识;也由此可知,阿底峡根本未证如来藏识,所以无法发起般若智慧,才会落在意识境界而无智自我警觉。空性者,即是唯识学派所说的第八阿赖耶识(异熟识、如来藏),阿底峡既然否定了唯识学派的中道心,也等于否定了中道观行的对象如来藏心,对他来说,哪来空性心可知、可证呢?既然未证空性心,纯以六识论的意识为中心来理解般若中道,当然不可能有般若智慧发起,他所弘传的中观当然只是臆测之想,那么他所说的佛道次第就决定不切实际了。
真正的大乘道,必须要学人先证得空性心之后,才能现观中道般若的真实义,般若智慧才能开启,才能悟后起修,进修别相智、道种智。道种智即是 佛陀第三转法轮唯识诸经的内涵,也就是诸地菩萨进入成佛之道第二、第三阿僧祗劫必须修习的增上慧学。通达唯识正义者,必定了知般若中观与唯识种智无二无别,中观之理就是唯识增上慧学所宣说的中道性,只是侧重总相智与别相智,尚不涉及一切种智罢了。如此次第修习,圆满道种智时,才能成就佛地的一切种智,此时具足圆满一切智慧而又称为一切智智,也就是佛地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遍,所以诸佛又名正遍知者。反观藏密外道的无上瑜伽双身法,却是以淫触扩大到全身,无一处不遍满乐触的觉受,以如是第四喜的乐触觉受确实现前时,认定是密宗报身佛的正遍知、快乐果报,其实是连我见、身见都断除不了的意识境界,也是落入五蕴我所的五浊境界。
而阿底峡所独钟的中观,正是变质的中观,是以六识论的意识为中心的中观;虽然表面说是师承 龙树菩萨,实际上却否定 龙树菩萨以如来藏中道性而说的中观见;并改变成以无因论为内容的中观见,悖离 龙树依如来藏而说的中道观。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说:“有则生非理,无亦如空花;俱则犯俱过,故俱亦不生。”(《广论》 附录)他这四句就否定了龙树菩萨的“八不中道”——非有非无的空性如来藏正理。一切有情众生的确各有如来藏,而《菩提道灯论》说:“有则生非理”,很明显的否定如来藏存在。如来藏虽然体如虚空,但祂是一切众生色身之所依,若无如来藏,色身即坏灭;祂也是一
切众生受、想、行、识之所依,若无如来藏,受、想、行、识悉皆立即断灭而不能存在,所以如来藏是“非无亦非有”。阿底峡有眼而不能见,所以否定了自己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
再说如来藏含藏无量无边的业种及法种,假藉业种及法种而生世间的蕴、处、界诸法,蕴处界诸法依胜义谛来看是无,依世俗谛来看是假有,因此方便说“俱有俱无”、“非有非无”均无过失。如来藏从本以来就不生,而《菩提道灯论》说:“故俱亦不生”,“俱”者是指“有”与“无”,说有无两者均不曾存在,就违背了 龙树菩萨阐述的“中观”道理,而成为无因论的断灭见。所以如来藏决非如阿底峡所说的:“有则生非理,无亦如空花,俱则犯俱过,故俱亦不生。”(此偈颂本章后面还会再给予持平之论断)阿底峡否定如来藏实有,而佛说如来藏能生一切法,是一切法之因;换句话说,阿底峡所写的《菩提道灯论》及其他著作,皆是否定万法根本因的邪论,成为无因论之戏论法,已经违背 佛说的因缘法则:有因有缘世间集。成为无因唯缘世间集。
上一篇:第二章 《广论》传承之平议
下一篇:第五目 密教修行不能使人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