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目 新竹凤山寺福智法人事业不是利益众生的佛法事业
再者,《广论》福智法人团体[注:新竹凤山寺已故日常法师创办的“福智法人团体”,自称是一个集合宗教、教育、有机慈心的基金会,以推广藏传“佛教”——喇嘛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主轴。对外推展复兴中国儒家教育的“福智文教基金会”,诉求维护自然环境的“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并开办“福智教育园区”。从有机农法、德育教学到生命教育,从身体健康、心地善良到心灵提升……,全都是在外道法、世间法上用心。本文以下简称其为“福智团体”或“广论团体”。引用自“福智文教网”http://educational.blisswisdom.org/component/option,com_frontpage/Itemid,1/]的法师,把深妙佛法浅化、外道化、世俗化、小说化,又再加上鬼神化乃至商业化、简略化等等过失,因为他们所教导的内容都是以喇嘛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主轴,然而这样修行下去,会误导众生向下沉沦,去佛更远;想要求证小乘解脱道之初果都不可能了,更何况能证得大乘菩提?从以下八点略述,就足以说明新竹凤山寺福智法人事业绝对不是利益众生的佛法事业,而是引导众生向下沉沦的恶业。
一、将佛法浅化:
首先来探讨福智法人《广论》研修团体所标榜的“走增上生道”,将使学人走上贪爱欲界人天的粗浅境界。凤山寺的法师们开示说:【学了《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后,肯定了真正人生的生命价值,觉得应该走增上生道。】又说:【学习佛法,了解生命无限,生生要增上,须有好环境。】(以上取自《福智教育园区理念》第1、4 页)。也就是认为外在的大环境是个大染缸,对在家居士来说非常不利于修行增上,想要走增上生道就会遭遇很大的困难。于是在期待下一世能够“增上生”的前提下,创立了“福智教育园区”,让四众弟子住进园区内,以农耕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子女们就在园区内接受教育,如此就能从小到大隔绝外在“大染缸”的影响。凤山寺法师们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保护之下,就能够“下一生要比这一生过得更好,这叫增上生”。
凤山寺的法师们,就这样把生命的价值只定位在欲界内,当然出不了三界、解脱不了生死痛苦,那么他们的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可知凤山寺的法师们,根本不了解真正的生命价值是什么?其实真正生命的价值就在 佛第二转法轮时般若经说的“菩萨心、无住心、不念心、非心心、无心相心、金刚心……”,这些都是第八阿赖耶识心体的异名,也就是万法的本源、生命的实相;证悟本心之福德因缘具足者,依佛法的正知正见而藉此人身得以触证生命的实相,这才是佛弟子人生真正的生命价值。并不是如凤山寺法师们所说的:“下一生要比这一生过得更好,即是生命的价值。”这只是求世间善报的凡夫见解,并没有与三乘菩提相应,顶多是人道、天道的善法罢了。
如果按照《瑜伽师地论》卷17 说:
谓诸有情有二种满:一、增上生满,二、决定胜满。增上生满者,谓往善趣;决定胜满者,谓爱尽、离欲、寂灭涅槃。于此二满及与障碍能断、能证,是名略义。若“于一切种、一切因缘、一切处所”不作恶行,彼便能断增上生满所有障碍,亦能证得增上生满;若于受用欲乐行边,及于受用自苦行边,决定远离彼,便能断决定胜满所有障碍,亦能证得决定胜满。[注:CBETA, T30, no. 1579, p. 370, b19-27]
目的是可以因为生往善趣而实证菩提;只可惜凤山寺法师不教导四众弟子于善趣人中求证三乘菩提,辜负此生的善趣人身;而且修《广论》乃是下堕恶趣的,永远不可能出离三界生死痛苦的。他们公然违背佛说而以意识为常住法,假定能增上生到无色界顶——非想非非想天,也还是离不了三界,天福享尽舍寿后还是会下堕三恶道中;何况又不告诉学员应当离欲,更无能力教导学员修习禅定,如何能有四禅八定之境界可得?永远无法获得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增上生。如果勤修人天善法,最高只能到欲界天享受天福而已,福报用尽后,还是照样要下堕恶趣。再说,像他们这样倡导在表面上的“清净环境”之下,说只要造福业就算是走增上生道,而不教导四众弟子求证三乘菩提;甚至连二乘菩提的解脱道都一窍不通,一直把佛教正法妙义加以浅化、世俗化、商业化,这样还能算是在学佛吗?凤山寺这样经营商业,教人只求自己定义为增上生的寺院,这样能说是佛教正法吗?
再说,一定要在无污染的环境下才能学佛吗?错了!如果一个学佛人,生活在一个特别建造的无污染环境中,就如同想象中陶渊明的“桃花源”,或是莫尔的“乌托邦”、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等,如此则如《法华经》卷2 说:【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懃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这样的羊车只能搭载一个人出离火宅,正是小乘种性,不敢发大愿广度众生得出生死,园区内的四众就是如此。园区内的在家、出家四众,对于园区外大环境、大染缸中,还有许多待度的众生,竟能视而不见,自利足,远不如二乘人的薄悲心态,是诸经典中佛一再谴责的愚人。
又在所谓的清净环境保护之下,所造的一定是清净业吗?那也不一定!因为,凤山寺全众都以藏传佛教——喇嘛教之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修习蓝本,正是颠倒的菩提道次第,而且是具足常见、断见、邪见的外道法,一直在意识上执著与用心,不肯断除“意识常住”的邪见,如何能清净一切学佛人的知见?若一直深入研习宗喀巴法教的人,最后无可避免的会以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之所说而修习“无上瑜伽”,即是男女合修的双身修法(详见宗喀巴著《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之瓶灌顶、密灌顶、慧智灌顶、第四灌顶)也就是藏传佛教自豪的即身“成佛之法”,如此精进修学藏传佛教之“佛法”的结果,所造之业都是邪淫之地狱业,如何能够清净?
所以,学佛不是一定要在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之下才能学佛,真修菩萨道者,是不论环境好坏都可以修,有时候反而在恶劣环境之下学佛,于污浊环境中,菩萨才有更多机会可以积集福德智慧等资粮,才有更多因缘促使无明种、业种现行修行而改变为清净、智慧的法种,菩萨于道业上才能突飞猛进。但是标榜“福智团体”之凤山寺《广论》研修团体,却反其道而行,不断深入宗喀巴的《广论》邪见中。如此张著“藏传佛教”旗帜来攀缘佛教的名称,不懂禅定之事与理,更不知解脱道、不解佛菩提道,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只会在粗浅的欲界法上用心;甚至不接受真善知识所说之正理,一再坚固地增长我见、我执乃至我所执,怎能算是学佛呢!
二、将佛法外道化:
凤山寺的法师们说:
以前是糊里糊涂的来,现在不能糊里糊涂的去。学了佛法后,真正了解,真正的生命相续主体是心灵,这心灵是凭借著肉体、物质以提升。内在的肉体是这一生,外在的就是我们吃、住的环境,这理念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学了广论后,要介绍这么多的参考书,从“了凡四训”、“前世今生”、“死亡、奇迹、预言”、“死亡九分钟”、“我见过的灵界”等,这都是佛法的内涵,也是广论最佳的譬喻。当我们认识了这特征以后,自然而然就晓得生命是无限。(取自《福智教育园区理念》第14 页)
新竹凤山寺法师们接受宗喀巴的六识论,落入世间意识境界中而与常见外道合流,因此违背佛意,把觉知心“心灵”当作生命相续的主体,把一神教的心灵不灭妄想当作佛法来弘扬,是不折不扣的将佛法外道化,才会将世间凡夫所写的世间法书籍列入并修的课程中。一神教所谓心灵不灭,是说凡是信奉一神教的人,死后心灵和肉体都会生到从天而降的圣城新耶路撒冷,在那里不再有死亡、悲哀、哭号、疼痛,所以说心灵不会灭的永生(参阅一神教《新约圣经》)。一神教所谓的心灵就是意识;因为不论会或不会悲哀、哭号、疼痛等都是感觉,都是意识境界。由此可见,凤山寺法师们跟随宗喀巴主张六识论邪见,主张意识常住不坏,这样等于证明他们没有一个人有断我见或证悟;既不能断除我见,当然更不可能知道真正生命相续的主体是什么!凤山寺的法师教导四众弟子,说死后下一生一定会回到“福智教育园区”继续提升心灵,而且要生生世世提升心灵,说这样就是走增上生道;以此邪论的认定,倡言意识心灵是不灭的,这是非常错误的知见,同于外道,是正在将佛教外道化。
由此可知,广论团体所谓提升的心灵,就是能觉能知的意识妄心;因为能提升的心一定不是本来就清净的心,就不是真心。本来清净的真心是不需要提升的,只有妄心才需要提升。凤山寺的法师们,把意识妄心当作不生不灭的真心来弘扬,当然永远不可能断我见、证初果,更不可能证悟实相心第八识,永远无法实证大乘佛法。因此,他们承袭“藏传佛教”宗喀巴所宗的藏密中观应成派邪见,随著宗喀巴把意识妄心当作真心,以为意识不灭而堕入常见外道法中;又不知第七末那识就是十八界中的意根,更否定第八真心阿赖耶识,所以堕入断灭见中。
凤山寺的法师们所说的心灵既是意识境界,意识心则要靠肉体及环境来提升,这与世间法中的凡夫见解符合,根本不是佛教经典出世间法的正确说法。学佛人真正要提升的是意识心相应的智慧,想要提升之前,当然先要了解意识的生起次第及其体性;意识本是依他起性,必须依阿赖耶识及末那识(意根),依不坏的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还要依色、声、香、味、触等五尘及法尘才能现起;若不是独头意识(即非梦中见分),乃至在二禅以上之等至位外的境界中,还得要再藉眼、耳、鼻、舌、身等五识与意识同时现起,意识才能现起及运作来了别外境。所以说,意识是依他而起的生灭法,不能像凤山寺的法师一样,把心灵─意识─当作生命相续的主体,因为生命相续的主体识一定是常住不断而非生灭心。
又意识是有覆有记性,祂对善、恶或无记法的辨别分析能力很强,但是祂从来不能真的自己作主,不论祂思惟决定了些什么,都还是得要由意根——末那识作最后的决定才算数;虽然一般状况下意根都会随顺意识的决定而决定,但真正作主的却是末那识。所以,应该是透过意识修学正法而使智慧提升,让意识向善、向净,来改变末那识,让作主的末那识决定造善业、修净业,才是正确的说法。但是这却是要打破我见无明为前提,若不断我见,不论他们怎么造善业,也会继续轮回,与解脱不相应。然而凤山寺法师们以六识论而说要提升心灵意识境界,是要靠肉体和环境,不是教导学人在现观意识的缘起性、依他起性上面来断我见,因此他们所说都是误导众生的说法。肉体只不过是五根中之扶尘根还有大脑的胜义根,光是肉体仍不能产生作用,必须再加上第七识意根,与第八识的流注种子,才能生存及运作。换句话说,要以阿赖耶识为因,以意根为依,以扶尘根及胜义根合称的眼、耳、鼻、舌、身五色根为缘,才能触外尘境而生起内相分五尘及法尘,然后意识才能生起分析辨别的作用。
所以,要修学佛法造作净、善之业,完全是在提升意识本身对外法及内法的缘起性空与实相心含藏之真义的分析辨别能力,与外在环境的好坏无关;境界就是境界,本无好坏的分别,只要于善、恶、染、净诸法能善加分别,能如理作意断除萨迦耶见,才能真正的提升“心灵”——意识,不是宗喀巴六识论带有萨迦耶见的提升心灵。
又如《深密解脱经》卷1 说:
【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体相应故。】肉体若没有生命相续的主体阿赖耶识持身,则肉体就只是个尸体。这阿赖耶识才是佛法中的要义,祂才是生命的真相;这一点,学佛的人一定要了解,否则就如同五祖弘忍大师所告诫之:“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所以,真正生命相续的主体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或称如来藏,也就是《阿含经》中说的“涅槃之本际”;除了阿含经外,般若经、大乘方广诸经也都如是说。
诚如导师 平实菩萨所说:
佛子证悟无觉无观阿赖耶识,已知无余涅槃本际唯是此心,亦知三僧祗后成佛唯是此心;而此真如阿赖耶识离诸觉观,应物现行如镜照烛而离觉知,无量劫来离诸分别及与言语,恒处六尘对现六尘内相分境,于六尘境不起善染厌憎觉观,自不作主亦不起于见闻觉知,唯对意根意识所思言听计从,如是安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即般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恒处三界六道轮转不受苦乐,能生世世五蕴受用喜怒哀乐。(摘录自〈正觉同修会故郭公超星老师佛事纪念册〉)
诚如文中所说,真正生命相续的主体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识遍一切时、一切处运行不断,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将如此;无始劫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所以不论任何时处,都不会悲哀、哭号、疼痛;有情众生“增上生”到了天界时祂不觉快乐,造诸恶业下堕地狱时祂也不觉痛苦。《维摩诘所说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这就是真心阿赖耶识如来藏的体性。前七识的心行就是众生心行,前七识的运作第八识都非常清楚;六根所入之六尘诸法,祂却完全不理会,从来都无丝毫贪厌,故说祂本已离贪染,本来清净性,所以阿赖耶识不需要修行、不需要被提升;祂本自圆满具足,本自清净,法尔如是故,祂才是生命相续的真正主体。至于“心灵不灭”之说,那是一神教之邪谬说法,与常见外道相同,不是佛法也!凤山寺广论团体的学员们,如果自认为是佛教徒有心要学佛法,就不该信受外道所说的心灵不灭说。
三、将佛法世俗化:
由于凤山寺法师受台湾释印顺法师的影响,将佛法世俗化非常严重,把世间善法的《了凡四训》的书籍也当作佛法,让教下四众弟子来研讨,作为《广论》的辅助教材。所以《广论》弟子们每天要作善行纪录,结果演变成“行善是为了要作纪录而行善”,把行善的本质给颠倒忽略掉了。又把佛法定位在世间善法上,专在表相上修世间的善法,难道佛法就只有这么简单、粗浅的世俗内涵吗?如此只教导众生行善而不会教导解脱及法界智慧的团体,顶多只能说它是依附于佛教的民间慈善团体,并非佛教的正法团体;但是他们以六识论的主张来弘扬,那根本就是常见外道的本质。此种民间慈善团体是佛法中所说典型的三世怨:众生没有断除我见而累积了这一生的人天善法福德,下一世就感得欲界的可爱异熟果,生到欲界天为天子,或生到人间有钱有势者家里;但是,当下一辈子福报用尽后,只剩下往世留下尚未酬偿的恶业等著受报了。所以第三世就是不可爱的异熟果,必须下堕了;下堕三恶道后,再想要恢复人身,那可是久远劫后的事了。从饿鬼、畜生道而辗转回到人间之时,或生边地、或盲聋瘖哑,那可真是太不划算了。
但是话说回来,末学的这些说法并非教学人不要行善,反而是要鼓励福智法人广论团体的研修者,以及部分专在慈善、环保、医疗……等世间法上用心的表相佛教团体,更要努力行善累积福德。但是,累积福德时一定要有智慧作为前导—“虽尚未断我见,但却不毁谤八识论正法”,如此才能使累积的福德功不唐捐;将所行的善业,回向求证三乘菩提,进而实修三乘菩提,乃至最后圆满三乘菩提的实证。如此,除了所证得的自受用功德外,所累积的福德也会同时成为将来成佛的资粮之一。如此而行才可以远离三世怨,确保未来世不堕三恶道;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能够这样做才能算是真的在学佛,才能算是不同于民间的慈善团体,也才算是不同于一神教等等外教的善行,佛法才不至于被世俗化及浅化。因此,断除意识常住我见而亲证三乘菩提、振兴能使人实证三乘菩提的佛法事业,才是《广论》之学人所应该做的事与业,而不是继续沉迷于《广论》的意识境界中。
四、将佛法小说化:
凤山寺法师把《前世今生》《死亡奇迹预言》《死亡九分钟》《我见过的灵界》等等,以一神教为背景的小说家、精神科医生、哲学家所写的灵异故事,当作佛法的内涵来教导四众弟子,误导众生对死亡产生错误的认知,其过失真是太大了。至于上举书中所说,人死后“灵魂”离开身体,可以到天堂、地狱或世界各地游历,能看到灵界的生活情形,然后再回到自己的身体中。此种说法并非真正死亡时的状况,以其违背真心如来藏舍报时的过程正理故。若自诩为佛教之法师,竟教学人熏习此种错误知见,可真是以盲引盲荒唐透顶的作为,这其实是将佛教神道化。
又人死后能看见此世亲人或事物,那是在正死位之后,阿赖耶识所出生中阴身的微细意识之体性,已经不是此世之意识;此世的意识在正死位已经断灭,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已离开原色身而转持中阴身,已另生起中阴身之微细意识故。因此,民间传说与一神教所说死后的灵魂其实是中阴身,但是若说中阴身之微细意识,能回到原来的色身中以及变回原来的意识,绝对没有这个道理;因为原来的色身已经坏灭,原来的意识已经断灭的缘故,无法再回到已毁坏的色身中故。所以,那些在“濒死”状态下所经历的种种境界,仍然都还是此世的意识境界,而后苏醒时也并非死后复生,所以才称之为“濒临死亡”的状态,也就是尚未真的死亡。因此,这些以一神教为背景的小说家等,所撰写的灵异故事、催眠幻觉或濒死经验,只能当作小说消遣时间用,不能当作佛法的内涵来讲授,否则即成引喻失当误导众生的过失。不幸的是,凤山寺的法师们一直是如此把小说当作佛法在教导学人。
五、将佛法鬼神化:
再说凤山寺法师,承袭藏传佛教密宗中观应成派邪说,引进藏传佛教—喇嘛教索隐行怪的种种怪诞鬼神邪法;在凤山寺的院内、院外,到处都是绿度母、白度母、玛哈嘎拉等画像及雕像,妄说这些夜叉、罗刹为观世音菩萨化身,教四众弟子礼拜供养这些罗刹、夜叉。因为这些度母都是鬼神、夜叉之类,在凤山寺引进供养以后,全寺已经成为鬼神魍魉盘据之地,不再是吉祥的佛寺了。如何得知呢?今举凤山寺《广论》学习者时常要持颂的《六臂玛哈嘎拉赞颂》为例:
恭敬顶礼速救观世音,脚踏毗那夜迦佩足镯,身著虎皮下裙大黑天,六臂为诸蛇饰所庄严。右执钺刀次手持念珠,最后鼗鼓猛烈剧摇动,左托颅骨以及三叉戟,如是亦持套索作系缚。威猛之口显露利獠牙,三目严峻发丝直上冲,于额间处黄丹善涂抹。不动王于顶上坚稳合,滴血人首五十为璎珞,珍宝干颅有五饰其首,从树来已受取朵玛者。敬礼赞扬具德六臂尊,如来正法敬慎作守护,三宝胜位敬慎作赞扬,我等瑜伽师徒眷属众,一切恶缘障碍尽息灭,所欲悉地愿能速垂赐。(依《吉祥速救智慧六臂怙主普除灾障之修法仪轨》藏文原文译出)
从以上文字叙述,就可以看出是夜叉、罗刹假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身分,但里头却句句凶暴血腥,明眼人一看就知是凶恶鬼神冒充菩萨,才有如此恶形恶相,绝非真正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之示现也。凤山寺鬼神化之严重,已经远超过民间信仰之神道教的鬼神化了;寺中四众弟子因无明所障就连世间人于世间法的判断力都无法生起,还天天赞颂,经常供养,每日与鬼神打交道,死后不免会被鬼神牵引往生到鬼神道中,此后生生世世难以出离,沦堕恶趣没完没了,真是害人不浅;凤山寺住持如此愚痴无智,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凤山寺自己招徕藏传佛教的夜叉、罗刹等“护法”鬼神众进驻寺中,若不是如法的公开发露忏悔所犯过失,结合全寺僧俗之力与藏传佛教—喇嘛教—划清界线,速速回归世尊正法,当知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就算现在销毁“寺院”内外全部这类画像及雕塑,仍旧难令凤山寺回复寺院该有之清净。
六、所谓的“离苦得乐”:
凤山寺法师说:【而就无限生命当中,真正推动你生命向上的力量是什么?离苦得乐。要如何才能得到快乐,去掉痛苦呢?关键在觉和迷,了解了就是觉,不了解就是迷,觉和迷的关键本身就在教育。】(《福智教育园区理念》第14 页)真正究竟的乐是佛地境界“常、乐、我、净”的乐;佛地具足一切种智,三身圆满,四智圆融,才是真正的乐。凤山寺法师一向都不知不会教导四众弟子修证三乘菩提,不但连我见都断不了,反而追随宗喀巴坚固的认定生灭的意识是常住法,分明是在巩固我见,不是在学佛;如此错误的认知,别说是成佛,就连声闻初果的取证,都要等驴年[编案:十二地支中并无生肖为“驴”者,故曰“驴年”喻指坚执六识论邪见,则永无实证声闻初果断我见之日。]到来才能证得呢!因此,凤山寺法师所说的离苦得乐,只能说是意识境界的鬼神相应法,乃世俗人以无常苦生灭的世俗乐作为“快乐”,不离坏苦、行苦。况且他们又不教导学人离欲修禅定(其实凤山寺所有法师们自己也无力证得禅定),哪能知晓色界最低层的初禅喜乐境界?如此,广论团体之学人若能不破五戒、不毁谤正法,其所修的最高境界,最多就只能到达后世生欲界天享受天乐,这样不就是仍然堕于三世怨中吗?[编案:就算能证得四禅八定具足,能往生色界、无色界天,仍不免沦为“三世怨”。]
因此,真正推动生命向上的力量,不在离世俗苦、得世俗乐,而是实修实证三乘菩提;而且发愿此生一定就得断我见,进而亲证真心阿赖耶识,也就是禅宗所说的开悟破参,因此而发起般若实相智慧;然后悟后起修,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地地增上,断除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最后证得佛果,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然而藏传佛教所教导那些和度母等鬼神罗刹相应的法,只能在死后当鬼神、当夜叉罗刹,永远无法离苦得乐,永远受生死诸苦。
又觉和迷的关键,也不在世俗的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上,凤山寺法师说法时有如说文解字:“了解了就是觉,不了解就是迷。”然而,到底觉个什么?又迷个什么?也就是说到底应该了解的是什么?却一直没有下文,随学求法者渺渺茫茫只能各自猜解。圣马鸣菩萨所造《大乘起信论》卷1 说阿赖耶识:
此(阿赖耶)识有二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复有二种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言觉义者,谓心第一义性离一切妄念相。离一切妄念相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一切如来为本觉。以待始觉立为本觉,然始觉时即是本觉,无别觉起。立始觉者,谓依本觉有不觉,依不觉说有始觉。……不觉义者,谓从无始来不如实知真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妄念;然彼妄念自无实相,不离本觉。
阿赖耶识又称为如来藏,其性本自清净却含藏著无量无数的无明种、业种、有漏及无漏法种,祂出生了妄心末那识及前六识,而真妄和合运作无间。祂函盖一切世、出世间法,一切世出世间法都由祂所生出,因此阿赖耶识与七转识是非一非异。学人必须先如实了知什么是觉,什么是不觉:觉,是由于亲证阿赖耶识心体的本觉,所以名为觉者(始觉);不觉,是由于不能证得这个本觉,所以对法界实相不能真实觉了,称为不觉。若不解诸佛菩萨开示之如来藏妙法,不能信受真善知识之教诲,乃至否定第八识真如者,只能称为无明所障之痴迷者,尚且不堪名为不觉者,只能称为狂妄者。[注:凤山寺法师所言之“了解了就是觉”实质上仍是不觉,乃至应称之为“迷”,以彼不知、不信有阿赖耶识故。若真信受了解诸佛菩萨与善知识的开示,能于此第八识信力具足,然而尚未能亲证者仍处不觉位而非觉者。圣马鸣菩萨于《大乘起信论》中开示之义理甚深微妙,读者欲知此中胜妙义理,可请阅正智出版社平实导师著《起信论讲记》一~六辑,开示论中真实义理,消除古今诸大师及学人对《大乘起信论》的误解,令大乘佛菩提道真实义得以显扬,其内容精彩有智学人必定爱不释手。]
所谓本觉,是说阿赖耶识的本体自性是最殊胜的,自有妄心所不能运作的六尘外之知觉;由于无始劫来本来自性清净,因此祂离一切妄念,所以说为无念;其性如同虚空,函盖一切法界,是一切法的所依,是一切法的总相,也是一切众生本来各自皆有的真如,更是未来修至如来地的法身;由于祂从来离六尘觉知,而又能具足了知器世间、有根身、业种、众生七识心行……等,所以就称阿赖耶识的这种识别性为本觉。无奈众生未能亲证此本来具有之如来藏本觉,而成为不觉者;无始劫来于此不觉位之中,各人的本觉仍刹那、刹那地现行运作,只因众生未悟而说为“隐而不现”。不觉位之众生,随善知识修学参禅所应具备之正知正见,修集证悟实相所须之定力、慧力以及福德资粮,待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触证如来藏以后,分明看见本觉,就称之为始觉,就是已经觉悟的人,名为觉者。但是,觉者的层次,从菩萨七住位乃至成佛,其中又有无量差别而可分为始觉、随分觉、究竟觉。因此,始觉者所觉悟的就是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所拥有的本觉,从此远离不觉的凡夫位。由于众生不能如实证知此如来藏根本识,不知不证如来藏本有六尘外之知觉而说为不觉的凡夫或愚人;若已如实证知如来藏,能够现观祂的本觉确实存在,则说为始觉位的菩萨,但其实不论是贤、圣、凡、愚一样都不能刹那暂离此本觉。证得本觉者,就是亲证无余涅槃中的本际,也能开始远离生死苦,这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
所以想要真正的离苦得乐,首先要觅得真善知识,然后随真善知识修学解脱道或第一义谛法。若能具足信力、定力、慧力、福德等庄严,及消减性障(五盖),等到法缘成熟了,一念相应就能触证如来藏;证悟后如实现观了知如来藏体性,确认祂的本觉性,确认祂的心体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智亦无得,本来就已解脱生死苦;智慧油然而生,即远离二乘圣人的愚痴及凡夫的染污。所以说,触证如来藏要藉由善知识的指导而亲证,不是以世俗的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为关键;世俗教育所得智慧是黠慧,是世智辩聪,不是佛陀第二转法轮说的般若智慧。所以说,只要随真善知识修学,不论学历、性别、年龄、职业、年纪,就像六祖慧能大师以及土城老人广钦和尚,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箩筐,但因缘成熟了就能开悟破参,般若智慧自然显现。因此,奉劝凤山寺广论团体的随学者,如果真的想要学佛,就要修学第一义谛真正佛法,远离《广论》常见外道法,才不辜负这一世的闲暇人身。
七、将佛法商业化:
再说广论团体商业化之严重性,几乎超过一般的股票上市公司了。自从凤山寺所辖之“广福处”,成立了“里仁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后,透过专业人士的筹划,标榜无农药、无化肥、无色素的餐点、食品、日用品等等的零售批发,事业蓬勃发展,里仁商店到处开张,深入全台各个乡镇,至今已经有将近40 家店面,在标榜“有机”的连锁商店中可谓举足轻重,更深入剥夺了市井小民经营的小商店之生机。广福处为了充裕货品来源,又广设各种食品加工厂,以美其名为质量控管的产销一条鞭来增加利润,广设所谓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的慈心农场。由原料而加工、而销售,一贯作业,肥水不落外人田;分工细腻,利用众多学习《广论》的学员作商业义工、志工,从事这些贸易牟利的行业,不必支付薪水;对部分特殊人员也只提供车马费,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美其名为“福智法人事业”,蒙骗不知情的《广论》义工与众生争利,竟诳称是“利益众生的佛法事业”。
由于这样的事实,里仁商店所到之处,一些小本经营的有机商店,想投资的人就不敢投资,已投资的人则是怨声载道;赔钱的赔钱、关门的关门,各个血本无归。而参与共业的免费义工及低薪志工,甚至有业绩的压力,必须全心全力投入“护持”,在事相上都忙得不可开交,色身的疲惫病痛也无止息,哪还有剩余时间与精神能修学佛法呢![注:编案:事实上在福智法人团体中也完全没有真正的佛法可以修学,因为他们弘扬宗喀巴六识论的邪见,那根本就不是佛法。]自然也不会省思《广论》的内容是否有错误,继续沉沦于《广论》的常见外道法中。所以,这不但不是利益众生,反而是损恼众生,而且已完全背离佛道。凤山寺以佛教名义接受信众钱财供养护持,却是用来行商业牟利之实,主其事者已经向下沉沦,而众多追随者却无择法智慧盲目跟进,一起造下沉沦的共业;未来果报现行时,可就悔不当初了,真是可悲又可怜啊!
再说,既然是标榜研讨《广论》的团体,必然会研讨到《广论》346 页第8 行,其中宗喀巴有句话说:【皆当断除行贸易等诸恶事业。】凤山寺的住持法师及常住法师、学人们,难道会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吗?却如此大胆做起违背其藏传佛教密宗祖师的话,擅自做起贸易诸恶事业,难道不怕未来在那落迦相见时被宗喀巴责骂吗?或说宗喀巴谤法后已自身难保,无暇顾及他们而无所畏惧?但是,凤山寺僧众现出家声闻相,而如此以佛法之名行商业贸易之实,是严重违犯出家的声闻戒,与众生争利又严重违犯了菩萨戒,内心难道不会感到不安吗?凤山寺的法师们,一方面说要教导学子研读《广论》,另一方面又藉学法者付出的免费及廉价劳力,大赚众生之钱财,如此言行不一,如何堪为人师呢!
八、将佛法简略化:
凤山寺福智法人广论团体所弘扬的法,完全在世间法上打转。凤山寺法师说:【佛法上面很深广的,我们不一定马上用得上,可是深广有个基础,就是“下士道”,但即使是“下士道”,我们现在想去消化它,还没这个能力,所以需要冲淡些,而加进去最好的就是儒家思想。】(取自《福智人生》第41 页)又说:【佛法的层次太高,要真正有条件的人才跳得上去,一般普通人根本上不去,所以儒家精神就像阶梯,使我们能平稳地一步一步、又宽又稳地走上去,因此我们觉得孔老夫子实在了不起。】(取自《福智人生》第42 页)无可否认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但毕竟只是在欲界世间善法的层次中。依上举谬论所说“学佛要先学儒家的四书、五经,来当作学佛的阶梯”,那如果没有国学基础的普通大众,不就与佛法绝缘了?但那是说不过去的。要知道佛法函盖一切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法,儒家孔孟学说只是世间法的一小部分,还谈不上解脱道。
中峰国师《三时系念佛事》中说:【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时。】如果每天都还在四书、五经“之乎者也”上面用心,就算驴年到来时也得不成初果,哪能奢望成佛!所以,学佛不一定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佛法中是众生平等的,大家都可以学佛。不论是解脱道初果到四果的观行修证,乃至佛菩提道五十二位阶的修学,从初信位乃至十信位圆满信力具足,而能渐次修学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乃至最后成佛,一一位皆须圆满不能躐等,于此佛法教理,儒家思想、学说中皆不曾梦见。所以,学佛压根儿就不需要“儒家思想当作学佛的阶梯”,乃至学习儒家思想产生执著者,反而可能会更增长我见、我执,致令学人离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更远。
凤山寺法师又说:【西方伟人中最了不起的,我觉得是耶稣,东方是佛陀跟孔子。】(取自《福智人生》第44 页)虽然孔子、孟子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耶稣是西方一神教的教主,但都还是被他们自己系缚在三界的欲界之内,都未证得法界实相,乃至连解脱道粗浅法义都不懂,至今无法证得声闻初果,怎能和正遍知的佛陀相提并论呢!难怪凤山寺法师喜欢把一神教的灵异故事作为《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辅助教材,喜欢把孔、孟学说作为《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主轴;再加上喇嘛教—密宗的鬼神法,东拼西凑,成为寺内的“佛法”正式教材。而佛陀初转法轮的四阿含,二转法轮的般若诸经,及三转法轮的方广唯识诸经,他们从来都不曾讲过半部,不曾词组只字来依文解义,最多就只能诵念而不解其义。难怪凤山寺法师会以诳语搪塞说:“在家居士是永远烧不开的水。”意思是说:“你们居士只要努力护持凤山寺就可以了,不必妄想修证的事。”但是,别说是依止凤山寺的在家居士们,就连凤山寺的所有出家众,上上下下个个都一样是烧不开的水呢!这都是因为缺乏真善知识教导明心开悟的方法与义理故,也是迷信宗喀巴的常见外道邪见所导致。
凤山寺有一位法师,写了几首赞颂歌曲,其中有一首歌名为《思念》,歌词如下:
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我在人世间昏睡!
朝朝日出而作,日落却无法而息;
我的心在漂离,似乎要离我而去。
总有一些心事,无人能懂,有一些不能契及。
海水潮,潮涨潮息,天天日子这样过去。
上师啊!我的心在思念你!何时你来找我回去!
上师啊!结束流浪的日子!
直到遇见你—心灵的皈依,直到—遇见你……。
这首歌词真的很令人感动,不知作者写作时的动机如何,纯是为音乐的欣赏而作?或为思念赞颂日常师父而作?如果是这样,那就无话可说了。如果是另有玄机,是为了能使在家、出家四众,于唱诵中思索起佛法的修证,起心动念求能于三乘菩提见道,功德可就大了;若真如此,就表示佛的正法在福智广论团体中仍然奄有一息,是可喜可贺之事!但是否如此,则要等待时间来证明了。
以上所说正是末法时期,佛法被部分崇尚藏传佛教—密宗法义的寺院加以浅化、世俗化、外道化、鬼神化、商业化……的事实;追根究柢,都该归咎于西藏喇嘛教外道法的入侵佛教,祈望有缘众生都能了解现况,作为依师学佛的参考。套句凤山寺法师的说法:“以前是糊里糊涂的来,现在不能糊里糊涂的去。”这句话,总算说得很中肯呢!
一、将佛法浅化:
首先来探讨福智法人《广论》研修团体所标榜的“走增上生道”,将使学人走上贪爱欲界人天的粗浅境界。凤山寺的法师们开示说:【学了《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后,肯定了真正人生的生命价值,觉得应该走增上生道。】又说:【学习佛法,了解生命无限,生生要增上,须有好环境。】(以上取自《福智教育园区理念》第1、4 页)。也就是认为外在的大环境是个大染缸,对在家居士来说非常不利于修行增上,想要走增上生道就会遭遇很大的困难。于是在期待下一世能够“增上生”的前提下,创立了“福智教育园区”,让四众弟子住进园区内,以农耕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子女们就在园区内接受教育,如此就能从小到大隔绝外在“大染缸”的影响。凤山寺法师们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保护之下,就能够“下一生要比这一生过得更好,这叫增上生”。
凤山寺的法师们,就这样把生命的价值只定位在欲界内,当然出不了三界、解脱不了生死痛苦,那么他们的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可知凤山寺的法师们,根本不了解真正的生命价值是什么?其实真正生命的价值就在 佛第二转法轮时般若经说的“菩萨心、无住心、不念心、非心心、无心相心、金刚心……”,这些都是第八阿赖耶识心体的异名,也就是万法的本源、生命的实相;证悟本心之福德因缘具足者,依佛法的正知正见而藉此人身得以触证生命的实相,这才是佛弟子人生真正的生命价值。并不是如凤山寺法师们所说的:“下一生要比这一生过得更好,即是生命的价值。”这只是求世间善报的凡夫见解,并没有与三乘菩提相应,顶多是人道、天道的善法罢了。
如果按照《瑜伽师地论》卷17 说:
谓诸有情有二种满:一、增上生满,二、决定胜满。增上生满者,谓往善趣;决定胜满者,谓爱尽、离欲、寂灭涅槃。于此二满及与障碍能断、能证,是名略义。若“于一切种、一切因缘、一切处所”不作恶行,彼便能断增上生满所有障碍,亦能证得增上生满;若于受用欲乐行边,及于受用自苦行边,决定远离彼,便能断决定胜满所有障碍,亦能证得决定胜满。[注:CBETA, T30, no. 1579, p. 370, b19-27]
目的是可以因为生往善趣而实证菩提;只可惜凤山寺法师不教导四众弟子于善趣人中求证三乘菩提,辜负此生的善趣人身;而且修《广论》乃是下堕恶趣的,永远不可能出离三界生死痛苦的。他们公然违背佛说而以意识为常住法,假定能增上生到无色界顶——非想非非想天,也还是离不了三界,天福享尽舍寿后还是会下堕三恶道中;何况又不告诉学员应当离欲,更无能力教导学员修习禅定,如何能有四禅八定之境界可得?永远无法获得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增上生。如果勤修人天善法,最高只能到欲界天享受天福而已,福报用尽后,还是照样要下堕恶趣。再说,像他们这样倡导在表面上的“清净环境”之下,说只要造福业就算是走增上生道,而不教导四众弟子求证三乘菩提;甚至连二乘菩提的解脱道都一窍不通,一直把佛教正法妙义加以浅化、世俗化、商业化,这样还能算是在学佛吗?凤山寺这样经营商业,教人只求自己定义为增上生的寺院,这样能说是佛教正法吗?
再说,一定要在无污染的环境下才能学佛吗?错了!如果一个学佛人,生活在一个特别建造的无污染环境中,就如同想象中陶渊明的“桃花源”,或是莫尔的“乌托邦”、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等,如此则如《法华经》卷2 说:【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懃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这样的羊车只能搭载一个人出离火宅,正是小乘种性,不敢发大愿广度众生得出生死,园区内的四众就是如此。园区内的在家、出家四众,对于园区外大环境、大染缸中,还有许多待度的众生,竟能视而不见,自利足,远不如二乘人的薄悲心态,是诸经典中佛一再谴责的愚人。
又在所谓的清净环境保护之下,所造的一定是清净业吗?那也不一定!因为,凤山寺全众都以藏传佛教——喇嘛教之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修习蓝本,正是颠倒的菩提道次第,而且是具足常见、断见、邪见的外道法,一直在意识上执著与用心,不肯断除“意识常住”的邪见,如何能清净一切学佛人的知见?若一直深入研习宗喀巴法教的人,最后无可避免的会以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之所说而修习“无上瑜伽”,即是男女合修的双身修法(详见宗喀巴著《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之瓶灌顶、密灌顶、慧智灌顶、第四灌顶)也就是藏传佛教自豪的即身“成佛之法”,如此精进修学藏传佛教之“佛法”的结果,所造之业都是邪淫之地狱业,如何能够清净?
所以,学佛不是一定要在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之下才能学佛,真修菩萨道者,是不论环境好坏都可以修,有时候反而在恶劣环境之下学佛,于污浊环境中,菩萨才有更多机会可以积集福德智慧等资粮,才有更多因缘促使无明种、业种现行修行而改变为清净、智慧的法种,菩萨于道业上才能突飞猛进。但是标榜“福智团体”之凤山寺《广论》研修团体,却反其道而行,不断深入宗喀巴的《广论》邪见中。如此张著“藏传佛教”旗帜来攀缘佛教的名称,不懂禅定之事与理,更不知解脱道、不解佛菩提道,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只会在粗浅的欲界法上用心;甚至不接受真善知识所说之正理,一再坚固地增长我见、我执乃至我所执,怎能算是学佛呢!
二、将佛法外道化:
凤山寺的法师们说:
以前是糊里糊涂的来,现在不能糊里糊涂的去。学了佛法后,真正了解,真正的生命相续主体是心灵,这心灵是凭借著肉体、物质以提升。内在的肉体是这一生,外在的就是我们吃、住的环境,这理念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学了广论后,要介绍这么多的参考书,从“了凡四训”、“前世今生”、“死亡、奇迹、预言”、“死亡九分钟”、“我见过的灵界”等,这都是佛法的内涵,也是广论最佳的譬喻。当我们认识了这特征以后,自然而然就晓得生命是无限。(取自《福智教育园区理念》第14 页)
新竹凤山寺法师们接受宗喀巴的六识论,落入世间意识境界中而与常见外道合流,因此违背佛意,把觉知心“心灵”当作生命相续的主体,把一神教的心灵不灭妄想当作佛法来弘扬,是不折不扣的将佛法外道化,才会将世间凡夫所写的世间法书籍列入并修的课程中。一神教所谓心灵不灭,是说凡是信奉一神教的人,死后心灵和肉体都会生到从天而降的圣城新耶路撒冷,在那里不再有死亡、悲哀、哭号、疼痛,所以说心灵不会灭的永生(参阅一神教《新约圣经》)。一神教所谓的心灵就是意识;因为不论会或不会悲哀、哭号、疼痛等都是感觉,都是意识境界。由此可见,凤山寺法师们跟随宗喀巴主张六识论邪见,主张意识常住不坏,这样等于证明他们没有一个人有断我见或证悟;既不能断除我见,当然更不可能知道真正生命相续的主体是什么!凤山寺的法师教导四众弟子,说死后下一生一定会回到“福智教育园区”继续提升心灵,而且要生生世世提升心灵,说这样就是走增上生道;以此邪论的认定,倡言意识心灵是不灭的,这是非常错误的知见,同于外道,是正在将佛教外道化。
由此可知,广论团体所谓提升的心灵,就是能觉能知的意识妄心;因为能提升的心一定不是本来就清净的心,就不是真心。本来清净的真心是不需要提升的,只有妄心才需要提升。凤山寺的法师们,把意识妄心当作不生不灭的真心来弘扬,当然永远不可能断我见、证初果,更不可能证悟实相心第八识,永远无法实证大乘佛法。因此,他们承袭“藏传佛教”宗喀巴所宗的藏密中观应成派邪见,随著宗喀巴把意识妄心当作真心,以为意识不灭而堕入常见外道法中;又不知第七末那识就是十八界中的意根,更否定第八真心阿赖耶识,所以堕入断灭见中。
凤山寺的法师们所说的心灵既是意识境界,意识心则要靠肉体及环境来提升,这与世间法中的凡夫见解符合,根本不是佛教经典出世间法的正确说法。学佛人真正要提升的是意识心相应的智慧,想要提升之前,当然先要了解意识的生起次第及其体性;意识本是依他起性,必须依阿赖耶识及末那识(意根),依不坏的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还要依色、声、香、味、触等五尘及法尘才能现起;若不是独头意识(即非梦中见分),乃至在二禅以上之等至位外的境界中,还得要再藉眼、耳、鼻、舌、身等五识与意识同时现起,意识才能现起及运作来了别外境。所以说,意识是依他而起的生灭法,不能像凤山寺的法师一样,把心灵─意识─当作生命相续的主体,因为生命相续的主体识一定是常住不断而非生灭心。
又意识是有覆有记性,祂对善、恶或无记法的辨别分析能力很强,但是祂从来不能真的自己作主,不论祂思惟决定了些什么,都还是得要由意根——末那识作最后的决定才算数;虽然一般状况下意根都会随顺意识的决定而决定,但真正作主的却是末那识。所以,应该是透过意识修学正法而使智慧提升,让意识向善、向净,来改变末那识,让作主的末那识决定造善业、修净业,才是正确的说法。但是这却是要打破我见无明为前提,若不断我见,不论他们怎么造善业,也会继续轮回,与解脱不相应。然而凤山寺法师们以六识论而说要提升心灵意识境界,是要靠肉体和环境,不是教导学人在现观意识的缘起性、依他起性上面来断我见,因此他们所说都是误导众生的说法。肉体只不过是五根中之扶尘根还有大脑的胜义根,光是肉体仍不能产生作用,必须再加上第七识意根,与第八识的流注种子,才能生存及运作。换句话说,要以阿赖耶识为因,以意根为依,以扶尘根及胜义根合称的眼、耳、鼻、舌、身五色根为缘,才能触外尘境而生起内相分五尘及法尘,然后意识才能生起分析辨别的作用。
所以,要修学佛法造作净、善之业,完全是在提升意识本身对外法及内法的缘起性空与实相心含藏之真义的分析辨别能力,与外在环境的好坏无关;境界就是境界,本无好坏的分别,只要于善、恶、染、净诸法能善加分别,能如理作意断除萨迦耶见,才能真正的提升“心灵”——意识,不是宗喀巴六识论带有萨迦耶见的提升心灵。
又如《深密解脱经》卷1 说:
【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体相应故。】肉体若没有生命相续的主体阿赖耶识持身,则肉体就只是个尸体。这阿赖耶识才是佛法中的要义,祂才是生命的真相;这一点,学佛的人一定要了解,否则就如同五祖弘忍大师所告诫之:“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所以,真正生命相续的主体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或称如来藏,也就是《阿含经》中说的“涅槃之本际”;除了阿含经外,般若经、大乘方广诸经也都如是说。
诚如导师 平实菩萨所说:
佛子证悟无觉无观阿赖耶识,已知无余涅槃本际唯是此心,亦知三僧祗后成佛唯是此心;而此真如阿赖耶识离诸觉观,应物现行如镜照烛而离觉知,无量劫来离诸分别及与言语,恒处六尘对现六尘内相分境,于六尘境不起善染厌憎觉观,自不作主亦不起于见闻觉知,唯对意根意识所思言听计从,如是安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即般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恒处三界六道轮转不受苦乐,能生世世五蕴受用喜怒哀乐。(摘录自〈正觉同修会故郭公超星老师佛事纪念册〉)
诚如文中所说,真正生命相续的主体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识遍一切时、一切处运行不断,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将如此;无始劫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所以不论任何时处,都不会悲哀、哭号、疼痛;有情众生“增上生”到了天界时祂不觉快乐,造诸恶业下堕地狱时祂也不觉痛苦。《维摩诘所说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这就是真心阿赖耶识如来藏的体性。前七识的心行就是众生心行,前七识的运作第八识都非常清楚;六根所入之六尘诸法,祂却完全不理会,从来都无丝毫贪厌,故说祂本已离贪染,本来清净性,所以阿赖耶识不需要修行、不需要被提升;祂本自圆满具足,本自清净,法尔如是故,祂才是生命相续的真正主体。至于“心灵不灭”之说,那是一神教之邪谬说法,与常见外道相同,不是佛法也!凤山寺广论团体的学员们,如果自认为是佛教徒有心要学佛法,就不该信受外道所说的心灵不灭说。
三、将佛法世俗化:
由于凤山寺法师受台湾释印顺法师的影响,将佛法世俗化非常严重,把世间善法的《了凡四训》的书籍也当作佛法,让教下四众弟子来研讨,作为《广论》的辅助教材。所以《广论》弟子们每天要作善行纪录,结果演变成“行善是为了要作纪录而行善”,把行善的本质给颠倒忽略掉了。又把佛法定位在世间善法上,专在表相上修世间的善法,难道佛法就只有这么简单、粗浅的世俗内涵吗?如此只教导众生行善而不会教导解脱及法界智慧的团体,顶多只能说它是依附于佛教的民间慈善团体,并非佛教的正法团体;但是他们以六识论的主张来弘扬,那根本就是常见外道的本质。此种民间慈善团体是佛法中所说典型的三世怨:众生没有断除我见而累积了这一生的人天善法福德,下一世就感得欲界的可爱异熟果,生到欲界天为天子,或生到人间有钱有势者家里;但是,当下一辈子福报用尽后,只剩下往世留下尚未酬偿的恶业等著受报了。所以第三世就是不可爱的异熟果,必须下堕了;下堕三恶道后,再想要恢复人身,那可是久远劫后的事了。从饿鬼、畜生道而辗转回到人间之时,或生边地、或盲聋瘖哑,那可真是太不划算了。
但是话说回来,末学的这些说法并非教学人不要行善,反而是要鼓励福智法人广论团体的研修者,以及部分专在慈善、环保、医疗……等世间法上用心的表相佛教团体,更要努力行善累积福德。但是,累积福德时一定要有智慧作为前导—“虽尚未断我见,但却不毁谤八识论正法”,如此才能使累积的福德功不唐捐;将所行的善业,回向求证三乘菩提,进而实修三乘菩提,乃至最后圆满三乘菩提的实证。如此,除了所证得的自受用功德外,所累积的福德也会同时成为将来成佛的资粮之一。如此而行才可以远离三世怨,确保未来世不堕三恶道;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能够这样做才能算是真的在学佛,才能算是不同于民间的慈善团体,也才算是不同于一神教等等外教的善行,佛法才不至于被世俗化及浅化。因此,断除意识常住我见而亲证三乘菩提、振兴能使人实证三乘菩提的佛法事业,才是《广论》之学人所应该做的事与业,而不是继续沉迷于《广论》的意识境界中。
四、将佛法小说化:
凤山寺法师把《前世今生》《死亡奇迹预言》《死亡九分钟》《我见过的灵界》等等,以一神教为背景的小说家、精神科医生、哲学家所写的灵异故事,当作佛法的内涵来教导四众弟子,误导众生对死亡产生错误的认知,其过失真是太大了。至于上举书中所说,人死后“灵魂”离开身体,可以到天堂、地狱或世界各地游历,能看到灵界的生活情形,然后再回到自己的身体中。此种说法并非真正死亡时的状况,以其违背真心如来藏舍报时的过程正理故。若自诩为佛教之法师,竟教学人熏习此种错误知见,可真是以盲引盲荒唐透顶的作为,这其实是将佛教神道化。
又人死后能看见此世亲人或事物,那是在正死位之后,阿赖耶识所出生中阴身的微细意识之体性,已经不是此世之意识;此世的意识在正死位已经断灭,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已离开原色身而转持中阴身,已另生起中阴身之微细意识故。因此,民间传说与一神教所说死后的灵魂其实是中阴身,但是若说中阴身之微细意识,能回到原来的色身中以及变回原来的意识,绝对没有这个道理;因为原来的色身已经坏灭,原来的意识已经断灭的缘故,无法再回到已毁坏的色身中故。所以,那些在“濒死”状态下所经历的种种境界,仍然都还是此世的意识境界,而后苏醒时也并非死后复生,所以才称之为“濒临死亡”的状态,也就是尚未真的死亡。因此,这些以一神教为背景的小说家等,所撰写的灵异故事、催眠幻觉或濒死经验,只能当作小说消遣时间用,不能当作佛法的内涵来讲授,否则即成引喻失当误导众生的过失。不幸的是,凤山寺的法师们一直是如此把小说当作佛法在教导学人。
五、将佛法鬼神化:
再说凤山寺法师,承袭藏传佛教密宗中观应成派邪说,引进藏传佛教—喇嘛教索隐行怪的种种怪诞鬼神邪法;在凤山寺的院内、院外,到处都是绿度母、白度母、玛哈嘎拉等画像及雕像,妄说这些夜叉、罗刹为观世音菩萨化身,教四众弟子礼拜供养这些罗刹、夜叉。因为这些度母都是鬼神、夜叉之类,在凤山寺引进供养以后,全寺已经成为鬼神魍魉盘据之地,不再是吉祥的佛寺了。如何得知呢?今举凤山寺《广论》学习者时常要持颂的《六臂玛哈嘎拉赞颂》为例:
恭敬顶礼速救观世音,脚踏毗那夜迦佩足镯,身著虎皮下裙大黑天,六臂为诸蛇饰所庄严。右执钺刀次手持念珠,最后鼗鼓猛烈剧摇动,左托颅骨以及三叉戟,如是亦持套索作系缚。威猛之口显露利獠牙,三目严峻发丝直上冲,于额间处黄丹善涂抹。不动王于顶上坚稳合,滴血人首五十为璎珞,珍宝干颅有五饰其首,从树来已受取朵玛者。敬礼赞扬具德六臂尊,如来正法敬慎作守护,三宝胜位敬慎作赞扬,我等瑜伽师徒眷属众,一切恶缘障碍尽息灭,所欲悉地愿能速垂赐。(依《吉祥速救智慧六臂怙主普除灾障之修法仪轨》藏文原文译出)
从以上文字叙述,就可以看出是夜叉、罗刹假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身分,但里头却句句凶暴血腥,明眼人一看就知是凶恶鬼神冒充菩萨,才有如此恶形恶相,绝非真正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之示现也。凤山寺鬼神化之严重,已经远超过民间信仰之神道教的鬼神化了;寺中四众弟子因无明所障就连世间人于世间法的判断力都无法生起,还天天赞颂,经常供养,每日与鬼神打交道,死后不免会被鬼神牵引往生到鬼神道中,此后生生世世难以出离,沦堕恶趣没完没了,真是害人不浅;凤山寺住持如此愚痴无智,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凤山寺自己招徕藏传佛教的夜叉、罗刹等“护法”鬼神众进驻寺中,若不是如法的公开发露忏悔所犯过失,结合全寺僧俗之力与藏传佛教—喇嘛教—划清界线,速速回归世尊正法,当知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就算现在销毁“寺院”内外全部这类画像及雕塑,仍旧难令凤山寺回复寺院该有之清净。
六、所谓的“离苦得乐”:
凤山寺法师说:【而就无限生命当中,真正推动你生命向上的力量是什么?离苦得乐。要如何才能得到快乐,去掉痛苦呢?关键在觉和迷,了解了就是觉,不了解就是迷,觉和迷的关键本身就在教育。】(《福智教育园区理念》第14 页)真正究竟的乐是佛地境界“常、乐、我、净”的乐;佛地具足一切种智,三身圆满,四智圆融,才是真正的乐。凤山寺法师一向都不知不会教导四众弟子修证三乘菩提,不但连我见都断不了,反而追随宗喀巴坚固的认定生灭的意识是常住法,分明是在巩固我见,不是在学佛;如此错误的认知,别说是成佛,就连声闻初果的取证,都要等驴年[编案:十二地支中并无生肖为“驴”者,故曰“驴年”喻指坚执六识论邪见,则永无实证声闻初果断我见之日。]到来才能证得呢!因此,凤山寺法师所说的离苦得乐,只能说是意识境界的鬼神相应法,乃世俗人以无常苦生灭的世俗乐作为“快乐”,不离坏苦、行苦。况且他们又不教导学人离欲修禅定(其实凤山寺所有法师们自己也无力证得禅定),哪能知晓色界最低层的初禅喜乐境界?如此,广论团体之学人若能不破五戒、不毁谤正法,其所修的最高境界,最多就只能到达后世生欲界天享受天乐,这样不就是仍然堕于三世怨中吗?[编案:就算能证得四禅八定具足,能往生色界、无色界天,仍不免沦为“三世怨”。]
因此,真正推动生命向上的力量,不在离世俗苦、得世俗乐,而是实修实证三乘菩提;而且发愿此生一定就得断我见,进而亲证真心阿赖耶识,也就是禅宗所说的开悟破参,因此而发起般若实相智慧;然后悟后起修,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地地增上,断除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最后证得佛果,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然而藏传佛教所教导那些和度母等鬼神罗刹相应的法,只能在死后当鬼神、当夜叉罗刹,永远无法离苦得乐,永远受生死诸苦。
又觉和迷的关键,也不在世俗的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上,凤山寺法师说法时有如说文解字:“了解了就是觉,不了解就是迷。”然而,到底觉个什么?又迷个什么?也就是说到底应该了解的是什么?却一直没有下文,随学求法者渺渺茫茫只能各自猜解。圣马鸣菩萨所造《大乘起信论》卷1 说阿赖耶识:
此(阿赖耶)识有二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复有二种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言觉义者,谓心第一义性离一切妄念相。离一切妄念相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一切如来为本觉。以待始觉立为本觉,然始觉时即是本觉,无别觉起。立始觉者,谓依本觉有不觉,依不觉说有始觉。……不觉义者,谓从无始来不如实知真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妄念;然彼妄念自无实相,不离本觉。
阿赖耶识又称为如来藏,其性本自清净却含藏著无量无数的无明种、业种、有漏及无漏法种,祂出生了妄心末那识及前六识,而真妄和合运作无间。祂函盖一切世、出世间法,一切世出世间法都由祂所生出,因此阿赖耶识与七转识是非一非异。学人必须先如实了知什么是觉,什么是不觉:觉,是由于亲证阿赖耶识心体的本觉,所以名为觉者(始觉);不觉,是由于不能证得这个本觉,所以对法界实相不能真实觉了,称为不觉。若不解诸佛菩萨开示之如来藏妙法,不能信受真善知识之教诲,乃至否定第八识真如者,只能称为无明所障之痴迷者,尚且不堪名为不觉者,只能称为狂妄者。[注:凤山寺法师所言之“了解了就是觉”实质上仍是不觉,乃至应称之为“迷”,以彼不知、不信有阿赖耶识故。若真信受了解诸佛菩萨与善知识的开示,能于此第八识信力具足,然而尚未能亲证者仍处不觉位而非觉者。圣马鸣菩萨于《大乘起信论》中开示之义理甚深微妙,读者欲知此中胜妙义理,可请阅正智出版社平实导师著《起信论讲记》一~六辑,开示论中真实义理,消除古今诸大师及学人对《大乘起信论》的误解,令大乘佛菩提道真实义得以显扬,其内容精彩有智学人必定爱不释手。]
所谓本觉,是说阿赖耶识的本体自性是最殊胜的,自有妄心所不能运作的六尘外之知觉;由于无始劫来本来自性清净,因此祂离一切妄念,所以说为无念;其性如同虚空,函盖一切法界,是一切法的所依,是一切法的总相,也是一切众生本来各自皆有的真如,更是未来修至如来地的法身;由于祂从来离六尘觉知,而又能具足了知器世间、有根身、业种、众生七识心行……等,所以就称阿赖耶识的这种识别性为本觉。无奈众生未能亲证此本来具有之如来藏本觉,而成为不觉者;无始劫来于此不觉位之中,各人的本觉仍刹那、刹那地现行运作,只因众生未悟而说为“隐而不现”。不觉位之众生,随善知识修学参禅所应具备之正知正见,修集证悟实相所须之定力、慧力以及福德资粮,待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触证如来藏以后,分明看见本觉,就称之为始觉,就是已经觉悟的人,名为觉者。但是,觉者的层次,从菩萨七住位乃至成佛,其中又有无量差别而可分为始觉、随分觉、究竟觉。因此,始觉者所觉悟的就是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所拥有的本觉,从此远离不觉的凡夫位。由于众生不能如实证知此如来藏根本识,不知不证如来藏本有六尘外之知觉而说为不觉的凡夫或愚人;若已如实证知如来藏,能够现观祂的本觉确实存在,则说为始觉位的菩萨,但其实不论是贤、圣、凡、愚一样都不能刹那暂离此本觉。证得本觉者,就是亲证无余涅槃中的本际,也能开始远离生死苦,这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
所以想要真正的离苦得乐,首先要觅得真善知识,然后随真善知识修学解脱道或第一义谛法。若能具足信力、定力、慧力、福德等庄严,及消减性障(五盖),等到法缘成熟了,一念相应就能触证如来藏;证悟后如实现观了知如来藏体性,确认祂的本觉性,确认祂的心体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智亦无得,本来就已解脱生死苦;智慧油然而生,即远离二乘圣人的愚痴及凡夫的染污。所以说,触证如来藏要藉由善知识的指导而亲证,不是以世俗的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为关键;世俗教育所得智慧是黠慧,是世智辩聪,不是佛陀第二转法轮说的般若智慧。所以说,只要随真善知识修学,不论学历、性别、年龄、职业、年纪,就像六祖慧能大师以及土城老人广钦和尚,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箩筐,但因缘成熟了就能开悟破参,般若智慧自然显现。因此,奉劝凤山寺广论团体的随学者,如果真的想要学佛,就要修学第一义谛真正佛法,远离《广论》常见外道法,才不辜负这一世的闲暇人身。
七、将佛法商业化:
再说广论团体商业化之严重性,几乎超过一般的股票上市公司了。自从凤山寺所辖之“广福处”,成立了“里仁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后,透过专业人士的筹划,标榜无农药、无化肥、无色素的餐点、食品、日用品等等的零售批发,事业蓬勃发展,里仁商店到处开张,深入全台各个乡镇,至今已经有将近40 家店面,在标榜“有机”的连锁商店中可谓举足轻重,更深入剥夺了市井小民经营的小商店之生机。广福处为了充裕货品来源,又广设各种食品加工厂,以美其名为质量控管的产销一条鞭来增加利润,广设所谓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的慈心农场。由原料而加工、而销售,一贯作业,肥水不落外人田;分工细腻,利用众多学习《广论》的学员作商业义工、志工,从事这些贸易牟利的行业,不必支付薪水;对部分特殊人员也只提供车马费,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美其名为“福智法人事业”,蒙骗不知情的《广论》义工与众生争利,竟诳称是“利益众生的佛法事业”。
由于这样的事实,里仁商店所到之处,一些小本经营的有机商店,想投资的人就不敢投资,已投资的人则是怨声载道;赔钱的赔钱、关门的关门,各个血本无归。而参与共业的免费义工及低薪志工,甚至有业绩的压力,必须全心全力投入“护持”,在事相上都忙得不可开交,色身的疲惫病痛也无止息,哪还有剩余时间与精神能修学佛法呢![注:编案:事实上在福智法人团体中也完全没有真正的佛法可以修学,因为他们弘扬宗喀巴六识论的邪见,那根本就不是佛法。]自然也不会省思《广论》的内容是否有错误,继续沉沦于《广论》的常见外道法中。所以,这不但不是利益众生,反而是损恼众生,而且已完全背离佛道。凤山寺以佛教名义接受信众钱财供养护持,却是用来行商业牟利之实,主其事者已经向下沉沦,而众多追随者却无择法智慧盲目跟进,一起造下沉沦的共业;未来果报现行时,可就悔不当初了,真是可悲又可怜啊!
再说,既然是标榜研讨《广论》的团体,必然会研讨到《广论》346 页第8 行,其中宗喀巴有句话说:【皆当断除行贸易等诸恶事业。】凤山寺的住持法师及常住法师、学人们,难道会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吗?却如此大胆做起违背其藏传佛教密宗祖师的话,擅自做起贸易诸恶事业,难道不怕未来在那落迦相见时被宗喀巴责骂吗?或说宗喀巴谤法后已自身难保,无暇顾及他们而无所畏惧?但是,凤山寺僧众现出家声闻相,而如此以佛法之名行商业贸易之实,是严重违犯出家的声闻戒,与众生争利又严重违犯了菩萨戒,内心难道不会感到不安吗?凤山寺的法师们,一方面说要教导学子研读《广论》,另一方面又藉学法者付出的免费及廉价劳力,大赚众生之钱财,如此言行不一,如何堪为人师呢!
八、将佛法简略化:
凤山寺福智法人广论团体所弘扬的法,完全在世间法上打转。凤山寺法师说:【佛法上面很深广的,我们不一定马上用得上,可是深广有个基础,就是“下士道”,但即使是“下士道”,我们现在想去消化它,还没这个能力,所以需要冲淡些,而加进去最好的就是儒家思想。】(取自《福智人生》第41 页)又说:【佛法的层次太高,要真正有条件的人才跳得上去,一般普通人根本上不去,所以儒家精神就像阶梯,使我们能平稳地一步一步、又宽又稳地走上去,因此我们觉得孔老夫子实在了不起。】(取自《福智人生》第42 页)无可否认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但毕竟只是在欲界世间善法的层次中。依上举谬论所说“学佛要先学儒家的四书、五经,来当作学佛的阶梯”,那如果没有国学基础的普通大众,不就与佛法绝缘了?但那是说不过去的。要知道佛法函盖一切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法,儒家孔孟学说只是世间法的一小部分,还谈不上解脱道。
中峰国师《三时系念佛事》中说:【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时。】如果每天都还在四书、五经“之乎者也”上面用心,就算驴年到来时也得不成初果,哪能奢望成佛!所以,学佛不一定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佛法中是众生平等的,大家都可以学佛。不论是解脱道初果到四果的观行修证,乃至佛菩提道五十二位阶的修学,从初信位乃至十信位圆满信力具足,而能渐次修学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乃至最后成佛,一一位皆须圆满不能躐等,于此佛法教理,儒家思想、学说中皆不曾梦见。所以,学佛压根儿就不需要“儒家思想当作学佛的阶梯”,乃至学习儒家思想产生执著者,反而可能会更增长我见、我执,致令学人离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更远。
凤山寺法师又说:【西方伟人中最了不起的,我觉得是耶稣,东方是佛陀跟孔子。】(取自《福智人生》第44 页)虽然孔子、孟子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耶稣是西方一神教的教主,但都还是被他们自己系缚在三界的欲界之内,都未证得法界实相,乃至连解脱道粗浅法义都不懂,至今无法证得声闻初果,怎能和正遍知的佛陀相提并论呢!难怪凤山寺法师喜欢把一神教的灵异故事作为《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辅助教材,喜欢把孔、孟学说作为《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主轴;再加上喇嘛教—密宗的鬼神法,东拼西凑,成为寺内的“佛法”正式教材。而佛陀初转法轮的四阿含,二转法轮的般若诸经,及三转法轮的方广唯识诸经,他们从来都不曾讲过半部,不曾词组只字来依文解义,最多就只能诵念而不解其义。难怪凤山寺法师会以诳语搪塞说:“在家居士是永远烧不开的水。”意思是说:“你们居士只要努力护持凤山寺就可以了,不必妄想修证的事。”但是,别说是依止凤山寺的在家居士们,就连凤山寺的所有出家众,上上下下个个都一样是烧不开的水呢!这都是因为缺乏真善知识教导明心开悟的方法与义理故,也是迷信宗喀巴的常见外道邪见所导致。
凤山寺有一位法师,写了几首赞颂歌曲,其中有一首歌名为《思念》,歌词如下:
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我在人世间昏睡!
朝朝日出而作,日落却无法而息;
我的心在漂离,似乎要离我而去。
总有一些心事,无人能懂,有一些不能契及。
海水潮,潮涨潮息,天天日子这样过去。
上师啊!我的心在思念你!何时你来找我回去!
上师啊!结束流浪的日子!
直到遇见你—心灵的皈依,直到—遇见你……。
这首歌词真的很令人感动,不知作者写作时的动机如何,纯是为音乐的欣赏而作?或为思念赞颂日常师父而作?如果是这样,那就无话可说了。如果是另有玄机,是为了能使在家、出家四众,于唱诵中思索起佛法的修证,起心动念求能于三乘菩提见道,功德可就大了;若真如此,就表示佛的正法在福智广论团体中仍然奄有一息,是可喜可贺之事!但是否如此,则要等待时间来证明了。
以上所说正是末法时期,佛法被部分崇尚藏传佛教—密宗法义的寺院加以浅化、世俗化、外道化、鬼神化、商业化……的事实;追根究柢,都该归咎于西藏喇嘛教外道法的入侵佛教,祈望有缘众生都能了解现况,作为依师学佛的参考。套句凤山寺法师的说法:“以前是糊里糊涂的来,现在不能糊里糊涂的去。”这句话,总算说得很中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