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净土奇特行门(往生极乐世界)
《净土奇特行门》往生极乐世界——禅净法门之速行道与缓行道
目 录
一、禅定是方法,净土是结果…………………………01
二、无相忆念拜佛——是修念佛圆通之权巧方便……19
三、禅净法门之速行道与缓行道………………………24
甲、于堪忍世界学佛是速行易行道………………24
乙、于堪忍世界学佛是缓行难行道………………29
丙、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缓行难行道……………35
丁、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速行易行道……………38
四、法之次第与转折……………………………………49
五、念佛法门三根普被…………………………………54
六、禅净法门之简择……………………………………56
附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59
──────────────────────────────
一、禅定是方法,净土是结果
“一切修行法门汇归禅定,一切修行结果汇归净土”。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
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
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而八万四千法门之修持,只要是有修有证者,多少证得唯心净土。若到无学之阶位,则安住涅槃,真是净土。若到此地位,随意得生诸佛三种净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上。若入佛位,自住常寂光净土,是唯心净土,真正的、究竟的净土,非如前三种净土是诸佛化现的化土。是故,禅定是方法,净土是结果。(摘录自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第二章,佛教正觉同修会。)
古来多有净土宗祖师教导学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者,然而彼诸祖师所说之语,常有误导众生之处,譬如倡言:“生西之后即是已经脱离三界生死。”然而事实则非完全如是,谓生西之后尚非完全等于已出三界生死轮回故;此谓一般净土行者若得果遂往生极乐之愿者,大多为中品中、下生,间有上品下生及下品三生者。此意乃谓:以往净土行者真能了知大乘菩提义理者极少,多属被诸净土大师所误导,而将解脱道之修行法理,误认为即是大乘菩提法者;是故大多难以取证上品之中生与下生品位,而成中品中下生之往生者,生西之后唯能取证二乘所证之解脱果,不能证得佛菩提果。或者多属误认行善即是佛法者,便以为世世行善而不取无余涅槃者,即是修行大乘佛菩提;如是等人虽有大乘种性,却因善知识之误导,以致不能如实了知大乘之真实义,而以乐于行善、利益众生之大乘种性,在知见不足之情况下,成为上品下生者。如是等品往生者,皆不能甫生极乐之后便立即出离三界生死,皆须住于极乐世界闻法熏习,多时进修之后,方能取证解脱果,佛菩提之见道则需待时久矣。
如是净土行者,亦是修善止恶之大乘行人,却因久被净土宗古今“善知识”误导故,往往不慎误犯大妄语业,自称可以生西之后即得解脱;却不知生西之后,其实仍然不离三界中之有为境界相,仍有十八界法中之一一界,仍是三界中境界。只因蒙受 弥陀世尊之大慈大悲摄受故,暂得免除三界中之生死轮回果报;如果不是中品上生或上品上生者,生西之后皆未能立即出离三界有为生死,仍在三界境界之生死法中,需依 弥陀世尊之摄受,方得寿命无量,暂得无死,然后缓缓进修佛菩提道。
必须是中品上生或上品上生者,往生之后始能立即断除分段生死(初地无生法之智慧可以断思惑而故意不断之,留惑润生,故亦方便摄在已断分段生死位中),其余皆待闻 佛说法之后,多时进修以后,方能断除思惑,方是真实已出三界生死者。此一事实,净土宗祖师古来多有不知者;是故彼诸开示,多有误导众生之处。
圣道门之净土义,与净土门之圣道义,自古以来,常有错说妄解者,凡此错解妄弘者,皆肇因于圣道门之内涵未曾如实理解,多所误会;亦肇因于净土之真实义涵不能如实理解所致,是故古来净土祖师非议禅宗圣道门者,以及禅宗祖师非议圣道之净土门者,比比皆是,造成佛教内部之互诤互斗,亦令学人心生疑惧,不知何适。然而净土门既是佛经中所说者,圣道门亦是佛经中所说者,法本是一,则分宗分派之后,应唯有高下广狭之差别,而不应有所互异;若是互有大异而不能融合者,当知彼二门中,必有一门法义行门错误,或是二门之弘传者俱堕误解之中,是故导致二门互争之状况,令二宗学人各执其是、非其所非。如是,自古以来,欲求禅净圆融者,即难可得;所幸十年来之台湾地区,由于倡导禅净双修之道场渐多,渐成共识,禅净二宗互争之状况已有改善;然而至今仍不能加以如实之汇通,何况能圆融之?由是缘故,余于公元一九九六年夏,宣讲《禅净圆融》,后亦整理成书而流通之,欲整合禅宗与净土宗之宗义,欲合禅净为一门之法;以此为始,渐渐整合各宗,欲令回复释迦世尊住世时之唯一佛乘正法:不分宗派,皆令回归唯一佛乘正法。
净土念佛法门,在台湾与大陆,几乎所有道场都在弘传,并且是接引初机学人最常用的法门;然而念佛一法,有其深妙而广大的内涵,弘传者实应循序渐进的将“如何是佛、为何念佛、如何是念佛、念佛之次第、念佛与净土之真实义理”,宣说予跟随修学之人,一方面建立念佛人正确之佛法知见,一方面引导念佛人能趣向真正之佛道,如此兼顾往生门与圣道门而弘传净土法门,才是如理作意之行。(摘录自正德居士著《净土圣道》序,正智出版社。)
长久以来,念佛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已是诸多修净土法门学人最耳熟能详、最期盼能如愿者。然而于念佛法门之修学方面,却也是百家争鸣,令人眼花撩乱无所适从,或有以念佛之大小声为轨则者,或有订定佛号之次数为目标者,或有以念佛之天数年数为标竿者,或以观想佛之像貌做为念佛之所依者;或以聚众念佛为主修者,然而于张口念佛之际,心念往往攀缘于所系之烦恼,或游走于过去、未来之妄想而无法停息者,每至唱诵佛号完毕之际,方由妄想之境回到现实。这样的用功念佛是否往生极乐有望?可能只有期待下次念佛时少打一点妄想吧!
然而单纯的念佛,毕竟还是值得赞叹的,由于有的净土法门,在接引学人方面这样强调:“念佛就单纯念佛,不必再修学佛法的教义,随缘行善,末法时代不必求明心见性,烦恼过重、根器低劣,世间五欲难舍。”因此,教导修学净土之念佛人随顺于世间五欲,认为只要念佛即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即能解脱生死,免于轮回之苦,不必、也不敢求往生品位之提升。此种现象是属于消极的修学念佛法门,只是将念佛法门狭隘化而已。
另有一种,一开始念佛人就被教导要轻忽自己,将自己认定是罪恶极重之人,认为于此娑婆世间念佛以求往生极乐,是最殊胜的;只要相信念佛往生极乐是 阿弥陀佛之本愿,就可以随顺自己的烦恼而自在的现行做作,不必再持六度,不必读阅净土三经以外之经典,游戏人间而等待舍报时日,相信自己必定往生有望,甚至还因此产生误解:认为这是佛所说之究竟教理,其余皆是方便说。倘若有人不是这样的修学,便说他人要靠自力修学而求往生净土,或想要兼修圣道门者,贬抑他人是属于修杂行者,将往生极乐之边地;他们的理由是:因为不信佛之本愿故,违背佛之本愿故。
一般修学净土法门者,必定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往生,必定相信有 阿弥陀佛现在仍于极乐说法,心里认为只要能生西就满足了。这是很安分守己的想法;也可能仅是缩小心量、自我局限于念佛一门,不想深入经论了知佛法之全貌,缺少善知识之助缘劝进与开导摄受罢了。(摘录自正德居士著《净土圣道》第一章,正智出版社。)
偶见持名念佛十几年的老菩萨,被问及:“有没有把握往生极乐净土?”时,往往面色凝重,不敢答话,似乎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心中笃定而有自信者,究有几人?经中明载:“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又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私下打量自己念佛之时,能不能十念之中达到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发愿往生,或修得一心不乱的工夫?平时若犹不能,何况临命终时,诸苦逼迫呢?于是心中旁徨忧虑,不可终日。P.11
念佛人如此,持咒、修观的净土行者亦复如是。其根本原因乃是缺乏定力所致。三藏十二部:佛所说者为经,主要是教人修定。(律是佛所说戒,论是菩萨说慧)所谓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在在莫非教人修定,可知定力的重要。若具备定力者,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并非难事,何惧不能往生呢?而这种动中及静中的工夫要如何修?依末学之经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最好的方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第一章,佛教正觉同修会。)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一种修定的法门,藉著修定的方法修净土,是既直接又有效的净土法门。《楞严经》中二十五位菩萨所说的各自修行圆通法门,无一不是修定的法门。其中第二十四种法门,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叙述的念佛圆通法门,此一念佛圆通章的全文,无一处说到持名念佛。自始至终,皆说“忆”说“念”,而不说持佛名号,念佛洪名。乃至于文末说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地而“入三摩地”。
欲入三摩地(定)者,不但要都摄六根,还得要净念相继才成。所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离相的、是无相的。
依字面解释,所谓无相,就是没有色身,没有因色身而有的一切思惟法则的施设,没有语言、文字、名句,没有意思表示可以让人得知得见。由经文略释即知:若离色身、身施设、语言、文句及意思表示,便是无相。而此念佛圆通法门,所谓“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界,没有色身、语言、文句、符号、色身施设等,亦无法示现与他人知悉。除非这位无相念佛的人,藉著色身及语言文句等色身施设之思惟和法则,向他人示现这种念佛的方法和境界,否则他人无从得知。而此种无相念佛之境界,才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真趣。
念佛人与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因缘颇深,若行者已有持名念佛工夫,正好修此法门,较诸未曾念佛者更能得力。一旦修成,持续护念,则临命终时,欲生极乐世界,便有把握。
凡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者,都应以想念之念来念佛,而不是嘴说口念。我们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经文中可知,大势至菩萨从过去恒河沙数劫以来,便因 超日月光佛教他念佛三昧之故,而一直以此法门修持至今,已是最后身菩萨,即将成佛了,仍以此法门自修及度众生,摄归净土。此念佛圆通章之经文不长,但自前至后皆用忆与念,而不说执持名号,可见不是持名念佛,此其一。
佛说《楞严经》,目的在教人们修楞严大定而证五蕴空,得究竟解脱,是故先说究明心性的知见,七度徵心,了不可得。然后令二十五位菩萨各自叙述修持楞严大定的圆通法门,再命 文殊师利菩萨评论。最后 世尊再说明五蕴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若是持名念佛,但凭修行者一心不乱的信愿行力,往生净上即可,不必从究明心性开始,不厌其烦地说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之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而 世尊不但殷勤述说,并且叮咛菩萨们如何辨明诸魔境界。可见此法门是由定而入之净土法门,非持名净土法门。此其二。
又文中说:“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可知是直接以念佛之心,制心一处,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地步,因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入无生法忍,此则恐非持名念佛所能到,除非持名念佛者转入此法。此其三。
此一忆念想念之法,即是念佛圆通章之主要精义。当我们忆念一佛或一菩萨时,心中没有名号声音形像,忆一佛、想一佛,而无他念,便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故“忆念”二字乃是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所在。
因为此法是直接由意根——心念入手,非由舌根耳根转入意根,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可知此一念佛法门是无相的、是修定而入的净土法门。也就是去除形像、语言、文字、名号,而直接以忆佛之心来念佛。必须是以此忆佛之净念相继不断,才能称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若有其他任何念头乃至佛号出现,都不能算是净念相继。以此忆佛之净念相继不断故,最后能“入三摩地”,若上上根人,乃至证得五蕴空17的究竟解脱境地;这是唯心的净土,究竟的净土;此即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念佛圆通法门。(摘录自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第三章,佛教正觉同修会。)
二、无相忆念拜佛——是修念佛圆通之权巧方便
初心学佛者若不经由此无相忆念拜佛方法的锻炼〔编按:拜佛的方法请详阅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一书,佛教正觉同修会印。〕,欲成就无相念佛法门,相当不易。佛弟子们大多知道:佛有三身——法性身、圆满报身、应化身。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现在印度的 释迦牟尼佛,只是应化身。因这世间的某些人,得度因缘成熟了,所以为这一大因缘而示现降神母胎,出生于迦毘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宫中,成为太子,结婚生子,出巡四门,睹生老病死苦,发愿为度众生得脱诸苦而半夜出家。尽学外道法,又六年苦行,后知成佛不在身苦行,乃于沐浴受乳,恢复气力后,于菩提树下参究时,夜睹明星,大悟成佛。随即示现转法轮、降外道、度众生,乃至示现老病而取涅槃——入于不生不灭之大般涅槃,常住世间而无所住,直至现代,有缘众生仍得恭觐。凡此种种,在在都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世尊只是应化身,为有缘众生得度而来,未能得度的众生,亦为种下将来得度的因缘。因缘既毕,示现生灭,警示众生。
佛的圆满报身则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乃是示现予居住在方便有余土及实报庄严土的声闻众及贤圣菩萨众等亲近修学的法相。法性身无形无相,一切众生不能得见,是故需要应化身和圆满报身来方便度众。若论实际,法性身才是佛的真实身,离于一切“身、身施设、言语、文句、声音、形像、符号”,无可表示,唯一空性。无名可名,施设“佛”、“法身”,以为其名。此乃佛之实际,故道信禅师说:“无所念者,是名念佛”。这是要到理一心的境界以后,再做思惟观,方能深入了知。是学佛人的理想,未必人人可得。但事一心念佛——无相念佛,只要精进练习,人人可得。以上不厌其烦的叙述,无非是帮助行者,不再执著佛的名号、形像、符号等,而能一心忆念、无相拜佛。
将称名念佛及无相忆念拜佛做为进入“无相念佛法门”之初期方便。称名念佛,是 释迦世尊为末法时期信心薄弱的众生所说的一种方便法。藉著 阿弥陀佛的大愿,使得持名念佛的众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往生。必须具有信心、发愿求生,并于日常生活中不停地持念佛号,口念心念。一遇紧急事故,在当下唯有想到 阿弥陀佛,脱口呼救,这样才叫修行坚固,才能于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净土。经中并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必须执持圣号,一心不乱或时时系念,心不颠倒才得往生,故也不是人人有把握的。至于经中所说九品莲花往生,其中上品三生及中品上生、中品中生皆需具备特定条件始能往生。若一般人不具备这些条件而往生极乐世界者,多属中品下生,需于莲苞中住七日,始得花开,见 观世音及 大势至菩萨,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初果)。再过一小劫,始成阿罗汉(四果)。〔按:极乐世界一天,相当于此世界一大劫。自须陀洹修行至阿罗汉,需时极乐世界之一小劫,其时间之久远,令人无法想像。若于此世界修学,即使修一生、忘三生,其成就之速度亦远较中品下生人在极乐世界之修学,快过百千万倍。〕(摘录自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第四章,佛教正觉同修会。)p.23
三、禅净法门之速行道与缓行道
古来祖师们常常说,娑婆世界修行是速行道,亦是难行道。又说,求生极乐世界是易行道,但也是缓行道。但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有所偏颇,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但有经典的依据,来作不同的说法,要将禅与净土的法门作一个融合。
甲、于堪忍世界学佛是速行易行道
我们先来说明娑婆世界的速行道与易行道。在娑婆世界的修行为什么是修行很迅速的修行法?说“禅”这个法为什么是速行道?为什么又是易行道?我们一开始就讲“参禅很难”,还没有悟的人也是丈二金刚摸不著头脑,为什么又说是易行道呢?我们娑婆世界的修行法门,以禅和定为主,在这世界修学禅与定,如果有因缘的话就很迅速,能够很迅速的获得无生忍,譬如说信力、慧力、福德具足的人,很容易一念相应,他很容易遇到真正善知识,所以他如果能够除掉慢心,悟道就很容易、很迅速。如果加上他有动中的功夫——定力,而不是定境,也能够很迅速的眼见佛性,因此说娑婆世界是速行道,是易行道。因为禅的法门很迅速,只要一念相应而悟了,他就超越了凡夫地。
而且在娑婆世界也很容易修行,因为在娑婆世界容易修集福德资粮。娑婆世界的众生求生不易,资粮缺乏。诸位在台北市、台湾省,觉得生活很轻松、很容易,生活资源的获得非常简单,但是我们想一想:美国仍有很多人在领救济金过生活啊!如果是在非洲某些地区,要吃一碗白米饭都不容易;这样的人很多,所以在娑婆世界生活不容易,有福报的人才能生在台湾。
因为娑婆世界的生活资粮不容易获得,求生困难,所以我们在这里作布施很容易。如果你到极乐世界去,你能向谁布施?没有办法呀!十方诸佛世界,凡属于纯一清净世界,都没有机会让我们可以修布施行啊!在清净世界修集福德资粮非常困难,到那边去,你说要作无畏布施,人家本来就无畏——譬如极乐世界有情众生都是无畏啊!你能作什么无畏布施呀?
你说:“我去那儿弘扬佛法。”用不著你啊!阿弥陀佛自会说法,祂化现的许多树呀、林呀、鸟呀、水呀,都在说法,用不著你啊!所以这个世界法施也比较容易。
这个地方持戒功德大,你去极乐世界持什么戒?没有戒可持了?你去到那边,你就一定清净了!别人也一样。心地还不够清净的话,莲花不开嘛!那就不可能离开莲花而正式生活在极乐世界了!那里无人可犯,也没有人会犯你,你持什么戒啊?所以这个世界容易修集福德资粮。
还有,这个世界因为求生很难,众生刚强,傲慢多疑,逆增上缘很多,所以我们在这里修行,断除一念无明很快,解脱果也比较容易证得,所以这里是易行道,也是速行道,就看你有没有下定决心准备要断尽一念无明。
这个世界劫短,所以我们这里修行很迅速;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大劫等于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的佛刹只有一天,所以这里修行很快,因此我们说:在娑婆世界有这么多的道理,可以证明娑婆世界是以禅为主,是悟后起修的法门,所以是易行道,也是速行道。
我们在这里要弘扬佛法很容易,对不对?因为佛法难闻。台湾到处有佛法可闻,到了别的地方就难可得闻。而且真正的佛法在台湾也不容易闻,所以在娑婆世界作佛法布施很容易,修集福德资粮很容易。
乙、于堪忍世界学佛是缓行难行道
但是在娑婆世界修禅、悟后起修,既是缓行道,也是难行道,因为要悟道很困难。难是难在哪里呢?是因为福德因缘不具足,是因为我们的信根、信力不具足,也因为我们的慧力及闻思修的知见不够,加上禅缘难遇——遇到真正般若禅、祖师禅法门的因缘很不容易,很难遇到。
诸位也许不相信我的说法,因为到处都有人讲禅嘛!台湾现在“开悟”的人也很多嘛!黄蘖禅师讲过:“大唐国内无禅师。”人家说:“诸方知识尽皆聚众说禅开化,为什么道无禅师?”他说:“不道无禅,只道无师。”也就是说,自古以来,自以为开悟的人总是很多,但其实那些开悟者大部分悟错了,真正悟的人很少,很难得。正法像法的时代是这样子,如今末法时代的台湾更是这样,而且更严重。
所以真正悟道的善知识很难得,所以说禅缘难过啊!遇到假名善知识的机会非常多,能够遇到真正善知识的人,一百个人找不到一个人,所以这个娑婆世界修道真的很困难。如果没有佛菩萨的安排,要很多生、很多劫,好不容易才能遇到真的善知识。如果福德不具足的话,遇到了也不信受,当面错过,所以在这个世界修禅是缓行道、是难行道。
这个地方要眼见佛性也很困难,因为见性必须眼见为凭!以父母所生眼看见无形无相的佛性——很困难。这不是明心的“见无所见”,必须要能够看话头,要能够功夫成片,才能够见得分明,这就必须要有动中的功夫了。所以虚云老和尚常常强调、常常解释看话头,常常强调要照顾话头。在娑婆世界要学这个动中功夫,很难得遇到明师,所以见性也是很困难。因此,若无佛菩萨安排,在娑婆世界学禅,真的是难行道、是缓行道。
在娑婆世界很容易迷失,因为这个地方的五欲外绿太多,我们这个地方色声香味触法,都不离这五欲,不离财、色、名、食、睡。而且男女杂处,一不小心就出轨,昕以这个地方不好修;因为一步错就满盘输,就轮回三恶道去了,到了三恶道,要再恢复人身就很难了。正因为这个地方很容易堕入恶道,所以说是难行道、是缓行道;因为五欲所迷的缘故,很容易造恶,造恶就会失去人身,就很难再得人身了。
而且在这个世界学禅,遇到恶知识的因缘很多,不能说“一不小心就遇到了”,而是说很普遍的会遇到恶知识,往往被人家误导,他就给你猛盖冬瓜印。这些“善知识”,他们准备了一大批印章,都是冬瓜刻的,一盖就烂掉了,这种印证有什么用处?
此界恶知识太多了,所以我们稍有不慎就被误导了;误导了以后,如果有一天遇到真正开悟的善知识,看到他所说的、他所证的,跟我们的意识觉知心不同,那我们被大名气的恶知识印证了以后,我们就会诽谤人家,说人家悟得不真,说他悟错了。诽谤人家证悟的正法,成就谤法罪;诽谤真正证悟的人,成就谤僧罪,舍报时就得下地狱了,下去以后想再回来人间,却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为什么呢?因为诽谤人家所说正法的时候,自己必然也会同时大妄语嘛!说“我悟的才是真的”。悟错了而说自己真悟,就变成大妄语,那就得下地狱了,一旦下去,要恢复人身,不晓得是多少劫以后的事。
此外,我们说这个世界已经悟道的人,他想要远离隔阴之迷也很困难,所以往往过去生悟了,今生又要重新再悟;我看见三位过去世的同修,因为疑盖所障而不能悟,到现在一千年了,他们还在疑,还是那个老样子。但是我上一世入胎后也迷失了,我今生又要重新再悟。所以在这个世界修禅开悟的人,想要离开隔阴之迷也很不容易啊!所以这个地方修行禅法、修行定法,是难行道,也是缓行道。
此外,我们证悟之后,想要修入初地,必须将近一大阿僧祇劫,从初地要修行到第八地还要一大无量数劫呀!快还是慢呢?慢得不得了啊!我们悟后想要进入初地无生法忍,是那么困难,可见在这个世界要修行禅与定,真是缓行道、难行道。
丙、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缓行难行道
那我们来说说代表净土法门的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是缓行道,也是难行道。因为那边修行缓慢,往生去极乐世界的人,大部分的人要住在莲花之中半天乃至十二大劫不等,而莲花中的那个时间是在极乐世界的时间,那边的一天相当于我们这边的一大劫。
上品中生的人在莲花中住半天(一个晚上),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半个大劫,因为那边劫长,所以需要花费的时间很长。譬如说上品中生,在花胎里面住一个晚上才开花,开花以后见佛菩萨光明说法,七天以后得到位不退,过一小劫才得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时间要很久。P.35
上品下生的人住在莲花中,一日一夜花开而出生,第七天才能见佛,但是看得不分明;犹如我们刚出生时,看见父母亲看不清楚,经过三七二十一天才能够了了分明。再经过那边的三小劫才能进入初地,得无生法忍,时间更久了。
中品下生,往生以后七天,才能见到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闻法以后证得初果,一小劫以后才能得到第四果。
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属于造恶业,但却是不诽谤大乘、不诽谤菩萨藏、不诽谤正法的人所往生的,他们所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久了,我们暂时不说他。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中,佛有一段话说:
你们在这个地方行善布施,对人有恩,修学各种功德,能够不犯我所制定的各种禁戒,能够修忍辱行,能够修学一心禅定,能够修学般若智慧,互相冁转教化,这样努力修行而斋戒一日一夜的话,胜过在无量清净佛国修一百年。
请问:在极乐净土修行是不是很慢呢?是很慢。
因为在莲花里面要住很久,花开见佛以后还不能立刻就见得了了分明,闻法以后的证果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的长久。而且那里五欲的外缘很少,我们很难历缘对境断除一念无明种子随眠,很难转化真心里面的染污习气种子。往生极乐净土的人,除了上品上生人及中品上生人以外,修行都很缓慢,在那个地方,你要修布施、持戒、忍辱,很困难啊!没有什么因缘让你修,没有逆增上缘,福德资粮很不容易累积。
丁、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速行易行道
但是我们又说,极乐世界净土法门却又是速行道、是易行道;有七个原因我们这样说:
第一个原因:极乐世界没有恶缘,所以我们在那边永远不会造作恶业!我们永远不会被那边的任何五欲所引诱而造作恶业。而且当我们能够离开莲花见佛闻法时,表示性障已经消除了,所以永远不会再造恶业了。在那边所有的众生也都具有他心通、天眼通、宿命通,那你想想看,想造恶业的话,还能造吗?不能啊!刚一起心动念,人家都知道了,还等你造恶业啊?即使意的恶业都不能造啊!
极乐净土没有恶知识的缘故,我们绝对不会跟随恶知识谤佛、谤法、谤僧,不会诽谤圣人,我们就永远不会落入三恶道中;不入三恶道,修行就快了。一旦入三恶道,要再恢复人身就很困难了,更何况修行?所以在那边永远没有退失的顾虑,所以修行容易,所以修行迅速。
第二、如果是声闻种性回心的通教菩萨,在这边是中品上生的话,往生到那里去立刻闻法,立刻证得第四果,好快喔!只要你能中品上生,马上就是阿罗汉啦!真便宜啊!所以说往生极乐净土是远行道,也是易行道,只要你肯去。如果是明心、见性了,悟得深的人,见性见得分明的人,他往生极乐世界就马上获得无生法忍,闻法以后一下子跳到初地去。
在娑婆世界悟后起修,慢心消除,性障消除,所以他的烦恼障很淡薄,他的所知障也打破了,而且一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他没有粗重的五阴遮盖,他是莲花化生,再加上 弥陀世尊无比广大的慈悲本愿的力量加持,所以一旦往生极乐净土,当下闻法之后,立刻得到无生法忍,进入初地乃至八地,多快啊!若在娑婆世界,得要修行将近两大阿僧祇劫才能进入第八地,所以求生极乐净土来修行,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第三、十方无量世界佛国已经证悟的有情,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得到初地乃至八地境界的人,最迟不会超过半天。如果在往生前性障消除得很多,在往生前所知障消除得很彻底(当然不可能究竟),消除得很彻底也就是悟后起修唯识一切种智的慧门修得很好,往生后很快就进入第八地。如果这边悟后起修没有做,性障没有除,虽然明心、见性,往生极乐净土,亲闻 弥陀说法而进入初地,最多不超过半个白天,相当我们这里四分之一大劫而已,比起我们在娑婆世界辛苦的修行将近二大无量数劫,是不是快得很多呢?快多了。所以说净土法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如果悟后能够具足四禅八定,能够勤修唯识的经典和论典,能够深入去用自己所悟的真如佛性引证而获得道种智、入初地,并且又断尽一念无明的话,往生见佛闻法,立刻得到八地,相当于我们这个世间也不过几万年、几千年而已,所以悟后必须要继续修行,必须要断尽一念无明(但也必须特地发起大愿而留惑润生,以免舍寿时不慎入了无余涅槃),还要精通唯识的经典和论典,譬如《楞伽经》、《成唯识论》等等,藉以薰习一切种智。如果没有做到这些,往生极乐以后,见佛闻法需要的时间就比较长,才能得到八地。或者半个时辰,或者一个时辰,那也只是相当于这世界十几万年或者几百万年,但是比起在娑婆世界修两大无量数劫,那还是快得不得了。修学净土法门往生极乐,对悟后的人来讲,它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这是 释迦世尊慈悲,特地教我们捡便宜。
第四、在极乐世界容易修证四禅八定,也容易使我们远离隔阴之迷;因为在极乐世界没有粗重的五阴来遮盖我们,而且在极乐世界不须为生活而奔忙,容易修习禅定。我们在娑婆世界,每天上班八个钟头,星期天要陪先生(陪太太)去郊游,不然人家不高兴,是不是?在极乐世界没有这些烦恼,因为没有男、女相,都是中性身嘛!哪有先生、哪有太太?更没有子女,大家都是独立的,没有牵绊,可以专心修行。
极乐世界环境清净,非常适合修学禅定三昧,所以去那里修学禅定三昧很迅速;而且在极乐世界,可以经由 弥陀世尊的慈悲愿力加持,使我们本心里面的功能显现,三明六通等功能也可以不断的显现运作。能显现运作以后,我们回到娑婆时,就有这个能力,就不再退失,不再有隔阴之迷,所以悟后往生极乐世界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第五、上品上生人,或者极乐世界的初地以上菩萨,常常可以见到 弥陀世尊。初地以上菩萨见到世尊时,往往是一闻千悟。不是闻一举三,而是一闻千悟,所以获得智慧功德很迅速,而且很容易断尽上烦恼。上烦恼就是无始无明、修道所应断之过恒河沙数上烦恼,因此很容易证得修道所应证之过恒河沙数一切所应证法,可以很迅速的证得等觉位,所以净土法门若是在悟后求生极乐世界,就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第六、不离极乐能作大施:上品上生人能够不离极乐而作广大的布施。以法施来讲,能度十方有情。以无畏施而言,因为八地以上菩萨具有大威力,能够在冥冥之中广泛的利益有缘的广大众生,也能够减少大的天灾,这岂不是更大的无畏施吗?以财施来讲,极乐世界的初地菩萨也可以依靠 弥陀世尊的威神力与愿力,能在一个早上供养十方无量数佛;而且到八地以上,能以定果色化现有形的食物普供一切有情,因此能够迅速的累积福德资粮,所以能够迅速的成佛。可不离极乐世界而作三种广大的布施,所以成佛很快,所以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第七、极乐世界劫短:咦!刚才不是说极乐世界劫长吗?怎么又变成劫短了?说来说去都是你的道理啊!但我们是有根据而说的。在《六十华严》卷二十九里面这么说:
如此婆婆世界 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安乐世界 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安乐世界一劫,于圣服幢世界 金刚佛刹为一日一夜;圣服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 善乐光明清净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 法幢佛刹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 师子佛刹为一日一夜;善灯世界一劫,于善光明世界 卢舍那藏佛刹为一日一夜;善光明世界一劫,于超出世界 法光明清净开敷莲花佛刹为一日一夜;超出世界一劫,于庄严慧世界 一切光明佛刹为一日一夜;庄严慧世界一劫,于镜光明世界 觉月佛刹为一日一夜;佛子,如是次第乃至百万阿僧祇世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世界 贤首佛刹为一日一夜。
这样比较起来的话,极乐世界这个时间是长、还是短呀?还是短!对娑婆世界而言,极乐世界是长劫了;但对其他世界而言,极乐世界又是短劫啊!可见还有许多别的地方的修行时间比极乐世界更长。P.47
从《华严经》来看极乐世界,从十方虚空一切世界的观点来看,极乐净土的时间也是短劫。我们这个世界真正证悟的人,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立刻证得初地乃至八地,只不过相当于这个世界几万年、几千年,或者大不了几百万年,比起在这里修行大约二大无量数劫快得太多了。因此我们说净土念佛法门悟后求生极乐世界,既是易行道也是速行道。所以我们主张,一切大心的佛子,应该摒弃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的难行道与缓行道,也就是摒弃禅与净上的难行道与缓行道,而应该撷取禅的易行道与速行道,同时也摄取净土的速行道与易行道,兼修并进,方是智者。(摘录自平实导师述著,《禅净圆融》第三章,正智出版社。)
四、法之次第与转折
修学佛法应知法之次第与转折,运用善巧方便而升进,则得法迅速。中国禅宗之禅,不是禅定;而是般若,是智慧。它存在于一切解脱道之修行法门中,存在于某些解脱法门之末段。禅宗固然有禅,天台宗、法相唯识宗、密宗、净土宗莫不有禅,非是禅宗之专利也。
为求见道故修禅,修禅前必须先修定力:定力主要是净念相继,一念相续,动静皆如是。非指静中打坐一念不生也。近代参禅人之被印证为悟者,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以一念不生之定心为真心,以此妄心为真心,故不得解脱功德受用。便向人妄言:“佛法不过如此。”从此成大我慢;或弃佛法如敝屣,不肯再探究。此皆因缺乏定力——动中功夫所致也。故真见自性弥陀者,称为见道——知修道之路,不随未见道者浅见而行。若不明续修之道,即非亲见自性弥陀。
修学佛法之前,应先了解该法门之内容和修学次第。如实知已,便知何处应如何转折:于每一转折处,运用善巧方便,而非横冲直撞。便能见法得法,迅速进入实相。而修学之过程,便是从有相到无相,由无相入实相。解脱道之修学,入手法门虽有种种不同,而修学者若有因缘修到此一阶段而参究第一义者,该阶段之参究,本质莫非是禅;不论任何宗派,到此完全相同。所以“禅”存在于各种修行法门过程之中途或最后阶段。而各宗派修行之最后所得便是净土。修学过程中所得无量百千三昧之功德受用以及因此而知之各种法界差别智及解脱功德受用及所证唯心净土唯己能知,便是密。因智慧现前、消除性障而深入四禅八定,证得楞严定而究竟五蕴空,因此如实了知三界五阴之一切见分相分,即是法相唯识。修学过程则不离止观,因止观则有诸种境界,为辨修证境界,故有天台教义。从不同观点来看佛法,便有不同的相貌,不同的入手方法,不同的宗派。故曰:“入门有多途,归元无二路”。
念佛法门亦如是,应当从有相之持名入手,以减少烦恼,增强定力。持名功夫纯熟,不应停留,即应探究如何升进,何处转折。若具知见,便知舍除声相、名相、形相,运用善巧方便,自有相转入无相念佛。无相念佛功夫纯熟后,应探究第一义;已解知第一义后即应体究,体究即是禅法。若了知自性弥陀,即是禅之明心(开悟)。若再深入体究,而亲见自性弥陀,即是见实相之即相离相、无相无不相,便是实相念佛,即是禅宗之见佛性。凡此体究过程即是禅,此境界之解脱及自受用功德便是密。
修学佛法最怕执著所学初入门之法,不知转折(以方便为究竟),不肯升进。不惟念佛门如此,其他宗派亦复如此。若不具知见,则不敢运用善巧方便从有相入无相。不知藉无相境界以求实相,则佛法难成。除非大利根人能从有相迳入实相,例如《文殊说般若经》之“随佛方所,端坐念实相”,又如 世尊昔为大精进菩萨时由观像念佛迳入实相念佛;根器如我人等,仍应知所转折。
故我念佛人,凡欲求实相者,当知转折,探第一义,以方便善巧,从有相念佛转为无相念佛,凭藉无相念佛功夫而进入实相念佛。是故,体究念佛之法即是禅法,而一切解脱修行法门,皆是广义念佛法门。本来相通,不须各以禅、净土之主观立场,互相排斥。当知排斥而不肯深入了解转进,即是障道因缘,是无福慧之人,念佛人万勿轻忽。(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篇,佛教正览同修会。)p.53
五、念佛法门三根普被
参禅的功夫一般人学不来,下根人学不来,中根人也学不来。要上根人或者上上根人才学得来。但是念佛法门随便哪一根都可以,下根人来学持名念佛,中根人来学观想念佛,学无相念佛,上根人来学体究念佛。上上根人来,不必讲什么体究念佛。一喝、一棒、一戳,乃至丢个东西给他,他就会实相念佛了。所以不管你是哪一种根性都可以学念佛。只要你肯学,念佛法门里面,都有东西满足你的需要。
此外,念佛这个法门,声闻人也可以学,声闻跟在应身佛身边转来转去,离不开佛,所以常有念佛心,他也可以学。将来,他终究有一天要和缘觉一样回小向大,还是要学念佛法门,终究要修菩萨行,所以他也可以念佛。菩萨根性的人更可以学念佛,因为菩萨不是开悟就不念佛了,乃至一直到十地,还是念佛。因为一切佛法里面的解脱法门最后都不离念佛法门,一切法门都含摄在念佛法门之内。那么等觉呢,也是修学念佛法门,是广义的念佛。因为等觉不是究竟觉,仍然不离念佛心,所以说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二章,佛教正觉同修会。)p.55
六、禅净法门之简择
修学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能横超三界,不再沦堕于生死中,但是实际上除了上品上生以外,都不容易迅速成佛,所以应当求上品上生。在娑婆世界修学禅与定是求竖超,但是修禅、修定、修证密意都不容易迅速成佛,应该兼取两者之长——衡量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禅与净土的长处,应该兼取其长,这样才容易迅速成佛。
因此,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应当求悟大乘的无生忍。菩萨的无生忍和声闻、缘觉不同,那就是明心、见性。并且悟后历缘对境去修除一念无明的四种住地烦恼,去修学增上慧学,也就是唯识学的经典和论藏;还要随分、随力修学四禅八定,舍报时应当要往生极乐世界面谒 西方三圣,可以立刻获得无生法忍,证得初地智慧;假使在这里已经证得初地的道种智了,往生后闻法不久就会进入第八地。
经由无生法忍的获得,可以立刻发起阿赖耶三昧,再蒙 弥陀本愿与慈恩,到了这个境界时就有能力回入娑婆,来到这个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也可以来到这个世界的色究竟天宫礼拜供养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庄严报身。若能听闻卢舍那佛演说一切种智、说无量百千三昧,就可以很迅速的进入第十地。进入第十地的话,又可以跟卢舍那佛学如来禅。
如来禅并不是禅宗祖师们讲的如来禅,他们错会了。如来禅在《金刚三昧经》里面讲:“存三守一:存三解脱,守一心如。”三解脱是金刚解脱、般若解脱、虚空解脱。守一心如是安住于真心真如的境界,可以发起真心的各种功能。佛地所应有的功能,都可以藉此而修行发起,这才叫作如来禅。这样就可以很快进入等觉地,乃至妙觉地。禅宗祖师们多数错会如来禅的真义了。
如果能兼取娑婆与极乐——禅与净土——的远行道、易行道的法门,那我们学佛就能很迅速的成就,而且也能快快乐乐的,轻易的成佛;这样的修行方法,可以减少在修道位中的无量无数的波折与艰难困苦,而且又能很迅速在世间住持佛法,能广泛的利益有情众生,而使被我们利益的有情众生,能够转而度化、利益更多的有情众生。(摘录自平实导师述著,《禅净圆融》第三章,正智出版社。)
附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味。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注:转载自2009.05.印刷的纸版本〕
目 录
一、禅定是方法,净土是结果…………………………01
二、无相忆念拜佛——是修念佛圆通之权巧方便……19
三、禅净法门之速行道与缓行道………………………24
甲、于堪忍世界学佛是速行易行道………………24
乙、于堪忍世界学佛是缓行难行道………………29
丙、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缓行难行道……………35
丁、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速行易行道……………38
四、法之次第与转折……………………………………49
五、念佛法门三根普被…………………………………54
六、禅净法门之简择……………………………………56
附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59
──────────────────────────────
一、禅定是方法,净土是结果
“一切修行法门汇归禅定,一切修行结果汇归净土”。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
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
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而八万四千法门之修持,只要是有修有证者,多少证得唯心净土。若到无学之阶位,则安住涅槃,真是净土。若到此地位,随意得生诸佛三种净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上。若入佛位,自住常寂光净土,是唯心净土,真正的、究竟的净土,非如前三种净土是诸佛化现的化土。是故,禅定是方法,净土是结果。(摘录自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第二章,佛教正觉同修会。)
古来多有净土宗祖师教导学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者,然而彼诸祖师所说之语,常有误导众生之处,譬如倡言:“生西之后即是已经脱离三界生死。”然而事实则非完全如是,谓生西之后尚非完全等于已出三界生死轮回故;此谓一般净土行者若得果遂往生极乐之愿者,大多为中品中、下生,间有上品下生及下品三生者。此意乃谓:以往净土行者真能了知大乘菩提义理者极少,多属被诸净土大师所误导,而将解脱道之修行法理,误认为即是大乘菩提法者;是故大多难以取证上品之中生与下生品位,而成中品中下生之往生者,生西之后唯能取证二乘所证之解脱果,不能证得佛菩提果。或者多属误认行善即是佛法者,便以为世世行善而不取无余涅槃者,即是修行大乘佛菩提;如是等人虽有大乘种性,却因善知识之误导,以致不能如实了知大乘之真实义,而以乐于行善、利益众生之大乘种性,在知见不足之情况下,成为上品下生者。如是等品往生者,皆不能甫生极乐之后便立即出离三界生死,皆须住于极乐世界闻法熏习,多时进修之后,方能取证解脱果,佛菩提之见道则需待时久矣。
如是净土行者,亦是修善止恶之大乘行人,却因久被净土宗古今“善知识”误导故,往往不慎误犯大妄语业,自称可以生西之后即得解脱;却不知生西之后,其实仍然不离三界中之有为境界相,仍有十八界法中之一一界,仍是三界中境界。只因蒙受 弥陀世尊之大慈大悲摄受故,暂得免除三界中之生死轮回果报;如果不是中品上生或上品上生者,生西之后皆未能立即出离三界有为生死,仍在三界境界之生死法中,需依 弥陀世尊之摄受,方得寿命无量,暂得无死,然后缓缓进修佛菩提道。
必须是中品上生或上品上生者,往生之后始能立即断除分段生死(初地无生法之智慧可以断思惑而故意不断之,留惑润生,故亦方便摄在已断分段生死位中),其余皆待闻 佛说法之后,多时进修以后,方能断除思惑,方是真实已出三界生死者。此一事实,净土宗祖师古来多有不知者;是故彼诸开示,多有误导众生之处。
圣道门之净土义,与净土门之圣道义,自古以来,常有错说妄解者,凡此错解妄弘者,皆肇因于圣道门之内涵未曾如实理解,多所误会;亦肇因于净土之真实义涵不能如实理解所致,是故古来净土祖师非议禅宗圣道门者,以及禅宗祖师非议圣道之净土门者,比比皆是,造成佛教内部之互诤互斗,亦令学人心生疑惧,不知何适。然而净土门既是佛经中所说者,圣道门亦是佛经中所说者,法本是一,则分宗分派之后,应唯有高下广狭之差别,而不应有所互异;若是互有大异而不能融合者,当知彼二门中,必有一门法义行门错误,或是二门之弘传者俱堕误解之中,是故导致二门互争之状况,令二宗学人各执其是、非其所非。如是,自古以来,欲求禅净圆融者,即难可得;所幸十年来之台湾地区,由于倡导禅净双修之道场渐多,渐成共识,禅净二宗互争之状况已有改善;然而至今仍不能加以如实之汇通,何况能圆融之?由是缘故,余于公元一九九六年夏,宣讲《禅净圆融》,后亦整理成书而流通之,欲整合禅宗与净土宗之宗义,欲合禅净为一门之法;以此为始,渐渐整合各宗,欲令回复释迦世尊住世时之唯一佛乘正法:不分宗派,皆令回归唯一佛乘正法。
净土念佛法门,在台湾与大陆,几乎所有道场都在弘传,并且是接引初机学人最常用的法门;然而念佛一法,有其深妙而广大的内涵,弘传者实应循序渐进的将“如何是佛、为何念佛、如何是念佛、念佛之次第、念佛与净土之真实义理”,宣说予跟随修学之人,一方面建立念佛人正确之佛法知见,一方面引导念佛人能趣向真正之佛道,如此兼顾往生门与圣道门而弘传净土法门,才是如理作意之行。(摘录自正德居士著《净土圣道》序,正智出版社。)
长久以来,念佛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已是诸多修净土法门学人最耳熟能详、最期盼能如愿者。然而于念佛法门之修学方面,却也是百家争鸣,令人眼花撩乱无所适从,或有以念佛之大小声为轨则者,或有订定佛号之次数为目标者,或有以念佛之天数年数为标竿者,或以观想佛之像貌做为念佛之所依者;或以聚众念佛为主修者,然而于张口念佛之际,心念往往攀缘于所系之烦恼,或游走于过去、未来之妄想而无法停息者,每至唱诵佛号完毕之际,方由妄想之境回到现实。这样的用功念佛是否往生极乐有望?可能只有期待下次念佛时少打一点妄想吧!
然而单纯的念佛,毕竟还是值得赞叹的,由于有的净土法门,在接引学人方面这样强调:“念佛就单纯念佛,不必再修学佛法的教义,随缘行善,末法时代不必求明心见性,烦恼过重、根器低劣,世间五欲难舍。”因此,教导修学净土之念佛人随顺于世间五欲,认为只要念佛即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即能解脱生死,免于轮回之苦,不必、也不敢求往生品位之提升。此种现象是属于消极的修学念佛法门,只是将念佛法门狭隘化而已。
另有一种,一开始念佛人就被教导要轻忽自己,将自己认定是罪恶极重之人,认为于此娑婆世间念佛以求往生极乐,是最殊胜的;只要相信念佛往生极乐是 阿弥陀佛之本愿,就可以随顺自己的烦恼而自在的现行做作,不必再持六度,不必读阅净土三经以外之经典,游戏人间而等待舍报时日,相信自己必定往生有望,甚至还因此产生误解:认为这是佛所说之究竟教理,其余皆是方便说。倘若有人不是这样的修学,便说他人要靠自力修学而求往生净土,或想要兼修圣道门者,贬抑他人是属于修杂行者,将往生极乐之边地;他们的理由是:因为不信佛之本愿故,违背佛之本愿故。
一般修学净土法门者,必定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往生,必定相信有 阿弥陀佛现在仍于极乐说法,心里认为只要能生西就满足了。这是很安分守己的想法;也可能仅是缩小心量、自我局限于念佛一门,不想深入经论了知佛法之全貌,缺少善知识之助缘劝进与开导摄受罢了。(摘录自正德居士著《净土圣道》第一章,正智出版社。)
偶见持名念佛十几年的老菩萨,被问及:“有没有把握往生极乐净土?”时,往往面色凝重,不敢答话,似乎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心中笃定而有自信者,究有几人?经中明载:“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又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私下打量自己念佛之时,能不能十念之中达到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发愿往生,或修得一心不乱的工夫?平时若犹不能,何况临命终时,诸苦逼迫呢?于是心中旁徨忧虑,不可终日。P.11
念佛人如此,持咒、修观的净土行者亦复如是。其根本原因乃是缺乏定力所致。三藏十二部:佛所说者为经,主要是教人修定。(律是佛所说戒,论是菩萨说慧)所谓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在在莫非教人修定,可知定力的重要。若具备定力者,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并非难事,何惧不能往生呢?而这种动中及静中的工夫要如何修?依末学之经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最好的方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第一章,佛教正觉同修会。)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一种修定的法门,藉著修定的方法修净土,是既直接又有效的净土法门。《楞严经》中二十五位菩萨所说的各自修行圆通法门,无一不是修定的法门。其中第二十四种法门,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叙述的念佛圆通法门,此一念佛圆通章的全文,无一处说到持名念佛。自始至终,皆说“忆”说“念”,而不说持佛名号,念佛洪名。乃至于文末说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地而“入三摩地”。
欲入三摩地(定)者,不但要都摄六根,还得要净念相继才成。所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离相的、是无相的。
依字面解释,所谓无相,就是没有色身,没有因色身而有的一切思惟法则的施设,没有语言、文字、名句,没有意思表示可以让人得知得见。由经文略释即知:若离色身、身施设、语言、文句及意思表示,便是无相。而此念佛圆通法门,所谓“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界,没有色身、语言、文句、符号、色身施设等,亦无法示现与他人知悉。除非这位无相念佛的人,藉著色身及语言文句等色身施设之思惟和法则,向他人示现这种念佛的方法和境界,否则他人无从得知。而此种无相念佛之境界,才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真趣。
念佛人与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因缘颇深,若行者已有持名念佛工夫,正好修此法门,较诸未曾念佛者更能得力。一旦修成,持续护念,则临命终时,欲生极乐世界,便有把握。
凡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者,都应以想念之念来念佛,而不是嘴说口念。我们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经文中可知,大势至菩萨从过去恒河沙数劫以来,便因 超日月光佛教他念佛三昧之故,而一直以此法门修持至今,已是最后身菩萨,即将成佛了,仍以此法门自修及度众生,摄归净土。此念佛圆通章之经文不长,但自前至后皆用忆与念,而不说执持名号,可见不是持名念佛,此其一。
佛说《楞严经》,目的在教人们修楞严大定而证五蕴空,得究竟解脱,是故先说究明心性的知见,七度徵心,了不可得。然后令二十五位菩萨各自叙述修持楞严大定的圆通法门,再命 文殊师利菩萨评论。最后 世尊再说明五蕴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若是持名念佛,但凭修行者一心不乱的信愿行力,往生净上即可,不必从究明心性开始,不厌其烦地说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之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而 世尊不但殷勤述说,并且叮咛菩萨们如何辨明诸魔境界。可见此法门是由定而入之净土法门,非持名净土法门。此其二。
又文中说:“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可知是直接以念佛之心,制心一处,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地步,因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入无生法忍,此则恐非持名念佛所能到,除非持名念佛者转入此法。此其三。
此一忆念想念之法,即是念佛圆通章之主要精义。当我们忆念一佛或一菩萨时,心中没有名号声音形像,忆一佛、想一佛,而无他念,便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故“忆念”二字乃是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所在。
因为此法是直接由意根——心念入手,非由舌根耳根转入意根,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可知此一念佛法门是无相的、是修定而入的净土法门。也就是去除形像、语言、文字、名号,而直接以忆佛之心来念佛。必须是以此忆佛之净念相继不断,才能称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若有其他任何念头乃至佛号出现,都不能算是净念相继。以此忆佛之净念相继不断故,最后能“入三摩地”,若上上根人,乃至证得五蕴空17的究竟解脱境地;这是唯心的净土,究竟的净土;此即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念佛圆通法门。(摘录自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第三章,佛教正觉同修会。)
二、无相忆念拜佛——是修念佛圆通之权巧方便
初心学佛者若不经由此无相忆念拜佛方法的锻炼〔编按:拜佛的方法请详阅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一书,佛教正觉同修会印。〕,欲成就无相念佛法门,相当不易。佛弟子们大多知道:佛有三身——法性身、圆满报身、应化身。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现在印度的 释迦牟尼佛,只是应化身。因这世间的某些人,得度因缘成熟了,所以为这一大因缘而示现降神母胎,出生于迦毘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宫中,成为太子,结婚生子,出巡四门,睹生老病死苦,发愿为度众生得脱诸苦而半夜出家。尽学外道法,又六年苦行,后知成佛不在身苦行,乃于沐浴受乳,恢复气力后,于菩提树下参究时,夜睹明星,大悟成佛。随即示现转法轮、降外道、度众生,乃至示现老病而取涅槃——入于不生不灭之大般涅槃,常住世间而无所住,直至现代,有缘众生仍得恭觐。凡此种种,在在都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世尊只是应化身,为有缘众生得度而来,未能得度的众生,亦为种下将来得度的因缘。因缘既毕,示现生灭,警示众生。
佛的圆满报身则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乃是示现予居住在方便有余土及实报庄严土的声闻众及贤圣菩萨众等亲近修学的法相。法性身无形无相,一切众生不能得见,是故需要应化身和圆满报身来方便度众。若论实际,法性身才是佛的真实身,离于一切“身、身施设、言语、文句、声音、形像、符号”,无可表示,唯一空性。无名可名,施设“佛”、“法身”,以为其名。此乃佛之实际,故道信禅师说:“无所念者,是名念佛”。这是要到理一心的境界以后,再做思惟观,方能深入了知。是学佛人的理想,未必人人可得。但事一心念佛——无相念佛,只要精进练习,人人可得。以上不厌其烦的叙述,无非是帮助行者,不再执著佛的名号、形像、符号等,而能一心忆念、无相拜佛。
将称名念佛及无相忆念拜佛做为进入“无相念佛法门”之初期方便。称名念佛,是 释迦世尊为末法时期信心薄弱的众生所说的一种方便法。藉著 阿弥陀佛的大愿,使得持名念佛的众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往生。必须具有信心、发愿求生,并于日常生活中不停地持念佛号,口念心念。一遇紧急事故,在当下唯有想到 阿弥陀佛,脱口呼救,这样才叫修行坚固,才能于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净土。经中并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必须执持圣号,一心不乱或时时系念,心不颠倒才得往生,故也不是人人有把握的。至于经中所说九品莲花往生,其中上品三生及中品上生、中品中生皆需具备特定条件始能往生。若一般人不具备这些条件而往生极乐世界者,多属中品下生,需于莲苞中住七日,始得花开,见 观世音及 大势至菩萨,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初果)。再过一小劫,始成阿罗汉(四果)。〔按:极乐世界一天,相当于此世界一大劫。自须陀洹修行至阿罗汉,需时极乐世界之一小劫,其时间之久远,令人无法想像。若于此世界修学,即使修一生、忘三生,其成就之速度亦远较中品下生人在极乐世界之修学,快过百千万倍。〕(摘录自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第四章,佛教正觉同修会。)p.23
三、禅净法门之速行道与缓行道
古来祖师们常常说,娑婆世界修行是速行道,亦是难行道。又说,求生极乐世界是易行道,但也是缓行道。但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有所偏颇,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但有经典的依据,来作不同的说法,要将禅与净土的法门作一个融合。
甲、于堪忍世界学佛是速行易行道
我们先来说明娑婆世界的速行道与易行道。在娑婆世界的修行为什么是修行很迅速的修行法?说“禅”这个法为什么是速行道?为什么又是易行道?我们一开始就讲“参禅很难”,还没有悟的人也是丈二金刚摸不著头脑,为什么又说是易行道呢?我们娑婆世界的修行法门,以禅和定为主,在这世界修学禅与定,如果有因缘的话就很迅速,能够很迅速的获得无生忍,譬如说信力、慧力、福德具足的人,很容易一念相应,他很容易遇到真正善知识,所以他如果能够除掉慢心,悟道就很容易、很迅速。如果加上他有动中的功夫——定力,而不是定境,也能够很迅速的眼见佛性,因此说娑婆世界是速行道,是易行道。因为禅的法门很迅速,只要一念相应而悟了,他就超越了凡夫地。
而且在娑婆世界也很容易修行,因为在娑婆世界容易修集福德资粮。娑婆世界的众生求生不易,资粮缺乏。诸位在台北市、台湾省,觉得生活很轻松、很容易,生活资源的获得非常简单,但是我们想一想:美国仍有很多人在领救济金过生活啊!如果是在非洲某些地区,要吃一碗白米饭都不容易;这样的人很多,所以在娑婆世界生活不容易,有福报的人才能生在台湾。
因为娑婆世界的生活资粮不容易获得,求生困难,所以我们在这里作布施很容易。如果你到极乐世界去,你能向谁布施?没有办法呀!十方诸佛世界,凡属于纯一清净世界,都没有机会让我们可以修布施行啊!在清净世界修集福德资粮非常困难,到那边去,你说要作无畏布施,人家本来就无畏——譬如极乐世界有情众生都是无畏啊!你能作什么无畏布施呀?
你说:“我去那儿弘扬佛法。”用不著你啊!阿弥陀佛自会说法,祂化现的许多树呀、林呀、鸟呀、水呀,都在说法,用不著你啊!所以这个世界法施也比较容易。
这个地方持戒功德大,你去极乐世界持什么戒?没有戒可持了?你去到那边,你就一定清净了!别人也一样。心地还不够清净的话,莲花不开嘛!那就不可能离开莲花而正式生活在极乐世界了!那里无人可犯,也没有人会犯你,你持什么戒啊?所以这个世界容易修集福德资粮。
还有,这个世界因为求生很难,众生刚强,傲慢多疑,逆增上缘很多,所以我们在这里修行,断除一念无明很快,解脱果也比较容易证得,所以这里是易行道,也是速行道,就看你有没有下定决心准备要断尽一念无明。
这个世界劫短,所以我们这里修行很迅速;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大劫等于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的佛刹只有一天,所以这里修行很快,因此我们说:在娑婆世界有这么多的道理,可以证明娑婆世界是以禅为主,是悟后起修的法门,所以是易行道,也是速行道。
我们在这里要弘扬佛法很容易,对不对?因为佛法难闻。台湾到处有佛法可闻,到了别的地方就难可得闻。而且真正的佛法在台湾也不容易闻,所以在娑婆世界作佛法布施很容易,修集福德资粮很容易。
乙、于堪忍世界学佛是缓行难行道
但是在娑婆世界修禅、悟后起修,既是缓行道,也是难行道,因为要悟道很困难。难是难在哪里呢?是因为福德因缘不具足,是因为我们的信根、信力不具足,也因为我们的慧力及闻思修的知见不够,加上禅缘难遇——遇到真正般若禅、祖师禅法门的因缘很不容易,很难遇到。
诸位也许不相信我的说法,因为到处都有人讲禅嘛!台湾现在“开悟”的人也很多嘛!黄蘖禅师讲过:“大唐国内无禅师。”人家说:“诸方知识尽皆聚众说禅开化,为什么道无禅师?”他说:“不道无禅,只道无师。”也就是说,自古以来,自以为开悟的人总是很多,但其实那些开悟者大部分悟错了,真正悟的人很少,很难得。正法像法的时代是这样子,如今末法时代的台湾更是这样,而且更严重。
所以真正悟道的善知识很难得,所以说禅缘难过啊!遇到假名善知识的机会非常多,能够遇到真正善知识的人,一百个人找不到一个人,所以这个娑婆世界修道真的很困难。如果没有佛菩萨的安排,要很多生、很多劫,好不容易才能遇到真的善知识。如果福德不具足的话,遇到了也不信受,当面错过,所以在这个世界修禅是缓行道、是难行道。
这个地方要眼见佛性也很困难,因为见性必须眼见为凭!以父母所生眼看见无形无相的佛性——很困难。这不是明心的“见无所见”,必须要能够看话头,要能够功夫成片,才能够见得分明,这就必须要有动中的功夫了。所以虚云老和尚常常强调、常常解释看话头,常常强调要照顾话头。在娑婆世界要学这个动中功夫,很难得遇到明师,所以见性也是很困难。因此,若无佛菩萨安排,在娑婆世界学禅,真的是难行道、是缓行道。
在娑婆世界很容易迷失,因为这个地方的五欲外绿太多,我们这个地方色声香味触法,都不离这五欲,不离财、色、名、食、睡。而且男女杂处,一不小心就出轨,昕以这个地方不好修;因为一步错就满盘输,就轮回三恶道去了,到了三恶道,要再恢复人身就很难了。正因为这个地方很容易堕入恶道,所以说是难行道、是缓行道;因为五欲所迷的缘故,很容易造恶,造恶就会失去人身,就很难再得人身了。
而且在这个世界学禅,遇到恶知识的因缘很多,不能说“一不小心就遇到了”,而是说很普遍的会遇到恶知识,往往被人家误导,他就给你猛盖冬瓜印。这些“善知识”,他们准备了一大批印章,都是冬瓜刻的,一盖就烂掉了,这种印证有什么用处?
此界恶知识太多了,所以我们稍有不慎就被误导了;误导了以后,如果有一天遇到真正开悟的善知识,看到他所说的、他所证的,跟我们的意识觉知心不同,那我们被大名气的恶知识印证了以后,我们就会诽谤人家,说人家悟得不真,说他悟错了。诽谤人家证悟的正法,成就谤法罪;诽谤真正证悟的人,成就谤僧罪,舍报时就得下地狱了,下去以后想再回来人间,却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为什么呢?因为诽谤人家所说正法的时候,自己必然也会同时大妄语嘛!说“我悟的才是真的”。悟错了而说自己真悟,就变成大妄语,那就得下地狱了,一旦下去,要恢复人身,不晓得是多少劫以后的事。
此外,我们说这个世界已经悟道的人,他想要远离隔阴之迷也很困难,所以往往过去生悟了,今生又要重新再悟;我看见三位过去世的同修,因为疑盖所障而不能悟,到现在一千年了,他们还在疑,还是那个老样子。但是我上一世入胎后也迷失了,我今生又要重新再悟。所以在这个世界修禅开悟的人,想要离开隔阴之迷也很不容易啊!所以这个地方修行禅法、修行定法,是难行道,也是缓行道。
此外,我们证悟之后,想要修入初地,必须将近一大阿僧祇劫,从初地要修行到第八地还要一大无量数劫呀!快还是慢呢?慢得不得了啊!我们悟后想要进入初地无生法忍,是那么困难,可见在这个世界要修行禅与定,真是缓行道、难行道。
丙、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缓行难行道
那我们来说说代表净土法门的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是缓行道,也是难行道。因为那边修行缓慢,往生去极乐世界的人,大部分的人要住在莲花之中半天乃至十二大劫不等,而莲花中的那个时间是在极乐世界的时间,那边的一天相当于我们这边的一大劫。
上品中生的人在莲花中住半天(一个晚上),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半个大劫,因为那边劫长,所以需要花费的时间很长。譬如说上品中生,在花胎里面住一个晚上才开花,开花以后见佛菩萨光明说法,七天以后得到位不退,过一小劫才得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时间要很久。P.35
上品下生的人住在莲花中,一日一夜花开而出生,第七天才能见佛,但是看得不分明;犹如我们刚出生时,看见父母亲看不清楚,经过三七二十一天才能够了了分明。再经过那边的三小劫才能进入初地,得无生法忍,时间更久了。
中品下生,往生以后七天,才能见到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闻法以后证得初果,一小劫以后才能得到第四果。
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属于造恶业,但却是不诽谤大乘、不诽谤菩萨藏、不诽谤正法的人所往生的,他们所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久了,我们暂时不说他。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中,佛有一段话说:
你们在这个地方行善布施,对人有恩,修学各种功德,能够不犯我所制定的各种禁戒,能够修忍辱行,能够修学一心禅定,能够修学般若智慧,互相冁转教化,这样努力修行而斋戒一日一夜的话,胜过在无量清净佛国修一百年。
请问:在极乐净土修行是不是很慢呢?是很慢。
因为在莲花里面要住很久,花开见佛以后还不能立刻就见得了了分明,闻法以后的证果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的长久。而且那里五欲的外缘很少,我们很难历缘对境断除一念无明种子随眠,很难转化真心里面的染污习气种子。往生极乐净土的人,除了上品上生人及中品上生人以外,修行都很缓慢,在那个地方,你要修布施、持戒、忍辱,很困难啊!没有什么因缘让你修,没有逆增上缘,福德资粮很不容易累积。
丁、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速行易行道
但是我们又说,极乐世界净土法门却又是速行道、是易行道;有七个原因我们这样说:
第一个原因:极乐世界没有恶缘,所以我们在那边永远不会造作恶业!我们永远不会被那边的任何五欲所引诱而造作恶业。而且当我们能够离开莲花见佛闻法时,表示性障已经消除了,所以永远不会再造恶业了。在那边所有的众生也都具有他心通、天眼通、宿命通,那你想想看,想造恶业的话,还能造吗?不能啊!刚一起心动念,人家都知道了,还等你造恶业啊?即使意的恶业都不能造啊!
极乐净土没有恶知识的缘故,我们绝对不会跟随恶知识谤佛、谤法、谤僧,不会诽谤圣人,我们就永远不会落入三恶道中;不入三恶道,修行就快了。一旦入三恶道,要再恢复人身就很困难了,更何况修行?所以在那边永远没有退失的顾虑,所以修行容易,所以修行迅速。
第二、如果是声闻种性回心的通教菩萨,在这边是中品上生的话,往生到那里去立刻闻法,立刻证得第四果,好快喔!只要你能中品上生,马上就是阿罗汉啦!真便宜啊!所以说往生极乐净土是远行道,也是易行道,只要你肯去。如果是明心、见性了,悟得深的人,见性见得分明的人,他往生极乐世界就马上获得无生法忍,闻法以后一下子跳到初地去。
在娑婆世界悟后起修,慢心消除,性障消除,所以他的烦恼障很淡薄,他的所知障也打破了,而且一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他没有粗重的五阴遮盖,他是莲花化生,再加上 弥陀世尊无比广大的慈悲本愿的力量加持,所以一旦往生极乐净土,当下闻法之后,立刻得到无生法忍,进入初地乃至八地,多快啊!若在娑婆世界,得要修行将近两大阿僧祇劫才能进入第八地,所以求生极乐净土来修行,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第三、十方无量世界佛国已经证悟的有情,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得到初地乃至八地境界的人,最迟不会超过半天。如果在往生前性障消除得很多,在往生前所知障消除得很彻底(当然不可能究竟),消除得很彻底也就是悟后起修唯识一切种智的慧门修得很好,往生后很快就进入第八地。如果这边悟后起修没有做,性障没有除,虽然明心、见性,往生极乐净土,亲闻 弥陀说法而进入初地,最多不超过半个白天,相当我们这里四分之一大劫而已,比起我们在娑婆世界辛苦的修行将近二大无量数劫,是不是快得很多呢?快多了。所以说净土法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如果悟后能够具足四禅八定,能够勤修唯识的经典和论典,能够深入去用自己所悟的真如佛性引证而获得道种智、入初地,并且又断尽一念无明的话,往生见佛闻法,立刻得到八地,相当于我们这个世间也不过几万年、几千年而已,所以悟后必须要继续修行,必须要断尽一念无明(但也必须特地发起大愿而留惑润生,以免舍寿时不慎入了无余涅槃),还要精通唯识的经典和论典,譬如《楞伽经》、《成唯识论》等等,藉以薰习一切种智。如果没有做到这些,往生极乐以后,见佛闻法需要的时间就比较长,才能得到八地。或者半个时辰,或者一个时辰,那也只是相当于这世界十几万年或者几百万年,但是比起在娑婆世界修两大无量数劫,那还是快得不得了。修学净土法门往生极乐,对悟后的人来讲,它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这是 释迦世尊慈悲,特地教我们捡便宜。
第四、在极乐世界容易修证四禅八定,也容易使我们远离隔阴之迷;因为在极乐世界没有粗重的五阴来遮盖我们,而且在极乐世界不须为生活而奔忙,容易修习禅定。我们在娑婆世界,每天上班八个钟头,星期天要陪先生(陪太太)去郊游,不然人家不高兴,是不是?在极乐世界没有这些烦恼,因为没有男、女相,都是中性身嘛!哪有先生、哪有太太?更没有子女,大家都是独立的,没有牵绊,可以专心修行。
极乐世界环境清净,非常适合修学禅定三昧,所以去那里修学禅定三昧很迅速;而且在极乐世界,可以经由 弥陀世尊的慈悲愿力加持,使我们本心里面的功能显现,三明六通等功能也可以不断的显现运作。能显现运作以后,我们回到娑婆时,就有这个能力,就不再退失,不再有隔阴之迷,所以悟后往生极乐世界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第五、上品上生人,或者极乐世界的初地以上菩萨,常常可以见到 弥陀世尊。初地以上菩萨见到世尊时,往往是一闻千悟。不是闻一举三,而是一闻千悟,所以获得智慧功德很迅速,而且很容易断尽上烦恼。上烦恼就是无始无明、修道所应断之过恒河沙数上烦恼,因此很容易证得修道所应证之过恒河沙数一切所应证法,可以很迅速的证得等觉位,所以净土法门若是在悟后求生极乐世界,就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第六、不离极乐能作大施:上品上生人能够不离极乐而作广大的布施。以法施来讲,能度十方有情。以无畏施而言,因为八地以上菩萨具有大威力,能够在冥冥之中广泛的利益有缘的广大众生,也能够减少大的天灾,这岂不是更大的无畏施吗?以财施来讲,极乐世界的初地菩萨也可以依靠 弥陀世尊的威神力与愿力,能在一个早上供养十方无量数佛;而且到八地以上,能以定果色化现有形的食物普供一切有情,因此能够迅速的累积福德资粮,所以能够迅速的成佛。可不离极乐世界而作三种广大的布施,所以成佛很快,所以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
第七、极乐世界劫短:咦!刚才不是说极乐世界劫长吗?怎么又变成劫短了?说来说去都是你的道理啊!但我们是有根据而说的。在《六十华严》卷二十九里面这么说:
如此婆婆世界 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安乐世界 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安乐世界一劫,于圣服幢世界 金刚佛刹为一日一夜;圣服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 善乐光明清净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 法幢佛刹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 师子佛刹为一日一夜;善灯世界一劫,于善光明世界 卢舍那藏佛刹为一日一夜;善光明世界一劫,于超出世界 法光明清净开敷莲花佛刹为一日一夜;超出世界一劫,于庄严慧世界 一切光明佛刹为一日一夜;庄严慧世界一劫,于镜光明世界 觉月佛刹为一日一夜;佛子,如是次第乃至百万阿僧祇世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世界 贤首佛刹为一日一夜。
这样比较起来的话,极乐世界这个时间是长、还是短呀?还是短!对娑婆世界而言,极乐世界是长劫了;但对其他世界而言,极乐世界又是短劫啊!可见还有许多别的地方的修行时间比极乐世界更长。P.47
从《华严经》来看极乐世界,从十方虚空一切世界的观点来看,极乐净土的时间也是短劫。我们这个世界真正证悟的人,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立刻证得初地乃至八地,只不过相当于这个世界几万年、几千年,或者大不了几百万年,比起在这里修行大约二大无量数劫快得太多了。因此我们说净土念佛法门悟后求生极乐世界,既是易行道也是速行道。所以我们主张,一切大心的佛子,应该摒弃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的难行道与缓行道,也就是摒弃禅与净上的难行道与缓行道,而应该撷取禅的易行道与速行道,同时也摄取净土的速行道与易行道,兼修并进,方是智者。(摘录自平实导师述著,《禅净圆融》第三章,正智出版社。)
四、法之次第与转折
修学佛法应知法之次第与转折,运用善巧方便而升进,则得法迅速。中国禅宗之禅,不是禅定;而是般若,是智慧。它存在于一切解脱道之修行法门中,存在于某些解脱法门之末段。禅宗固然有禅,天台宗、法相唯识宗、密宗、净土宗莫不有禅,非是禅宗之专利也。
为求见道故修禅,修禅前必须先修定力:定力主要是净念相继,一念相续,动静皆如是。非指静中打坐一念不生也。近代参禅人之被印证为悟者,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以一念不生之定心为真心,以此妄心为真心,故不得解脱功德受用。便向人妄言:“佛法不过如此。”从此成大我慢;或弃佛法如敝屣,不肯再探究。此皆因缺乏定力——动中功夫所致也。故真见自性弥陀者,称为见道——知修道之路,不随未见道者浅见而行。若不明续修之道,即非亲见自性弥陀。
修学佛法之前,应先了解该法门之内容和修学次第。如实知已,便知何处应如何转折:于每一转折处,运用善巧方便,而非横冲直撞。便能见法得法,迅速进入实相。而修学之过程,便是从有相到无相,由无相入实相。解脱道之修学,入手法门虽有种种不同,而修学者若有因缘修到此一阶段而参究第一义者,该阶段之参究,本质莫非是禅;不论任何宗派,到此完全相同。所以“禅”存在于各种修行法门过程之中途或最后阶段。而各宗派修行之最后所得便是净土。修学过程中所得无量百千三昧之功德受用以及因此而知之各种法界差别智及解脱功德受用及所证唯心净土唯己能知,便是密。因智慧现前、消除性障而深入四禅八定,证得楞严定而究竟五蕴空,因此如实了知三界五阴之一切见分相分,即是法相唯识。修学过程则不离止观,因止观则有诸种境界,为辨修证境界,故有天台教义。从不同观点来看佛法,便有不同的相貌,不同的入手方法,不同的宗派。故曰:“入门有多途,归元无二路”。
念佛法门亦如是,应当从有相之持名入手,以减少烦恼,增强定力。持名功夫纯熟,不应停留,即应探究如何升进,何处转折。若具知见,便知舍除声相、名相、形相,运用善巧方便,自有相转入无相念佛。无相念佛功夫纯熟后,应探究第一义;已解知第一义后即应体究,体究即是禅法。若了知自性弥陀,即是禅之明心(开悟)。若再深入体究,而亲见自性弥陀,即是见实相之即相离相、无相无不相,便是实相念佛,即是禅宗之见佛性。凡此体究过程即是禅,此境界之解脱及自受用功德便是密。
修学佛法最怕执著所学初入门之法,不知转折(以方便为究竟),不肯升进。不惟念佛门如此,其他宗派亦复如此。若不具知见,则不敢运用善巧方便从有相入无相。不知藉无相境界以求实相,则佛法难成。除非大利根人能从有相迳入实相,例如《文殊说般若经》之“随佛方所,端坐念实相”,又如 世尊昔为大精进菩萨时由观像念佛迳入实相念佛;根器如我人等,仍应知所转折。
故我念佛人,凡欲求实相者,当知转折,探第一义,以方便善巧,从有相念佛转为无相念佛,凭藉无相念佛功夫而进入实相念佛。是故,体究念佛之法即是禅法,而一切解脱修行法门,皆是广义念佛法门。本来相通,不须各以禅、净土之主观立场,互相排斥。当知排斥而不肯深入了解转进,即是障道因缘,是无福慧之人,念佛人万勿轻忽。(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篇,佛教正览同修会。)p.53
五、念佛法门三根普被
参禅的功夫一般人学不来,下根人学不来,中根人也学不来。要上根人或者上上根人才学得来。但是念佛法门随便哪一根都可以,下根人来学持名念佛,中根人来学观想念佛,学无相念佛,上根人来学体究念佛。上上根人来,不必讲什么体究念佛。一喝、一棒、一戳,乃至丢个东西给他,他就会实相念佛了。所以不管你是哪一种根性都可以学念佛。只要你肯学,念佛法门里面,都有东西满足你的需要。
此外,念佛这个法门,声闻人也可以学,声闻跟在应身佛身边转来转去,离不开佛,所以常有念佛心,他也可以学。将来,他终究有一天要和缘觉一样回小向大,还是要学念佛法门,终究要修菩萨行,所以他也可以念佛。菩萨根性的人更可以学念佛,因为菩萨不是开悟就不念佛了,乃至一直到十地,还是念佛。因为一切佛法里面的解脱法门最后都不离念佛法门,一切法门都含摄在念佛法门之内。那么等觉呢,也是修学念佛法门,是广义的念佛。因为等觉不是究竟觉,仍然不离念佛心,所以说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二章,佛教正觉同修会。)p.55
六、禅净法门之简择
修学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能横超三界,不再沦堕于生死中,但是实际上除了上品上生以外,都不容易迅速成佛,所以应当求上品上生。在娑婆世界修学禅与定是求竖超,但是修禅、修定、修证密意都不容易迅速成佛,应该兼取两者之长——衡量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禅与净土的长处,应该兼取其长,这样才容易迅速成佛。
因此,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应当求悟大乘的无生忍。菩萨的无生忍和声闻、缘觉不同,那就是明心、见性。并且悟后历缘对境去修除一念无明的四种住地烦恼,去修学增上慧学,也就是唯识学的经典和论藏;还要随分、随力修学四禅八定,舍报时应当要往生极乐世界面谒 西方三圣,可以立刻获得无生法忍,证得初地智慧;假使在这里已经证得初地的道种智了,往生后闻法不久就会进入第八地。
经由无生法忍的获得,可以立刻发起阿赖耶三昧,再蒙 弥陀本愿与慈恩,到了这个境界时就有能力回入娑婆,来到这个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也可以来到这个世界的色究竟天宫礼拜供养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庄严报身。若能听闻卢舍那佛演说一切种智、说无量百千三昧,就可以很迅速的进入第十地。进入第十地的话,又可以跟卢舍那佛学如来禅。
如来禅并不是禅宗祖师们讲的如来禅,他们错会了。如来禅在《金刚三昧经》里面讲:“存三守一:存三解脱,守一心如。”三解脱是金刚解脱、般若解脱、虚空解脱。守一心如是安住于真心真如的境界,可以发起真心的各种功能。佛地所应有的功能,都可以藉此而修行发起,这才叫作如来禅。这样就可以很快进入等觉地,乃至妙觉地。禅宗祖师们多数错会如来禅的真义了。
如果能兼取娑婆与极乐——禅与净土——的远行道、易行道的法门,那我们学佛就能很迅速的成就,而且也能快快乐乐的,轻易的成佛;这样的修行方法,可以减少在修道位中的无量无数的波折与艰难困苦,而且又能很迅速在世间住持佛法,能广泛的利益有情众生,而使被我们利益的有情众生,能够转而度化、利益更多的有情众生。(摘录自平实导师述著,《禅净圆融》第三章,正智出版社。)
附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味。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注:转载自2009.05.印刷的纸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