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甘愿做菩萨2
甘愿做菩萨
作者 :正益
注:本文由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33498985网文集成,附录内容为编者加
甘愿做菩萨(一)
——[我]世间的过客
在这个世间里,我们等于是一个流浪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这个世间的"所依",我 们从无始以来就都已经深深地误会了。都误会有一个"我",以这个"我"来作为所依。因此现在就要转过来,知道我们真正的所依是这个如来藏,而非是无始以来 所认为的"我"。可是要谈论到所依——如来藏的话呢,那如来藏祂有没有祂的体性呢?
有!如来藏确实是有祂的体性。但是祂的体性呢,如果真要说的话,就是祂 对我们来说功能是什么?证悟的人都知道。没证悟的话就来熏习这样的般若知见吧!
因为一切万法都由祂出生,祂是根据你的心性来出生一切诸法的──当我们是凡夫的时候,当我们是无可救药的众生的时候,祂一样在任何一个 时刻都满足我们,让我们得以在三界中生存,所以呢,祂是无怨无悔的。祂也从来没有考虑过祂的期望是什么。那如果当我们证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从这个 角度去思考呢?也就是说,你不能光是考虑你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因为 佛陀说过:在我们还不了解这无上法之前,你所要的东西都叫作"可坏法,不可爱乐之法",佛陀甚至用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来警惕我们,不是只有用"无常"这两个 字来形容而已,而是直接说这些我们曾经期待和爱乐的法都是肮脏的、污秽的,是能够败坏你身心的法,这些法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世间法。所以呢,对小乘人是这样 说法,对于大乘人何尝不是这样的说法呢?那以这样的角度来看,以证悟者的角度来看,就存在著转依如来藏体性的课题(其实未悟的人也存在转依的问题),因为如来藏不是空谈,祂才是您必须在这三大阿僧祇劫长远修行日子中去体会的"您"。
如来藏有没有"爱"这个世间法呢?没有!祂像个镜子一样,祂像个聚宝盆一样,可是祂不恋栈祂所产生的财富,也不恋栈祂所出生的任何宝 物,因为祂显现出来的宝物都是给人家用的。不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从来都不是给祂自己用的。这个聚宝盆里面实际上并没有财富与宝物,但是当你要取用的时 候,祂就可以出生财富宝物给你。祂就是这么特殊的聚宝盆,对于我们这样的众生,祂就是这样地给予!祂从来没有管我们的修行好还是不好,也没有管我们是好人 还是坏人,也没有管我们对人是仁慈还是残忍,甚至祂根本也不考虑我们是在三善道还是三恶道,祂都一样满足我们。祂不会因为讨厌我们这样造作种种的恶法,或 是讨厌我们出生于恶道,就终止轮回——也就是祂不会说:"你不要再轮回啦!算啦,像你这样的人,我不要再管你啦。"没有!祂一样地"护持"我们,无始以 来,在任何一个时刻里面,祂都没有舍弃过我们,所以祂有护持众生性,乃至于未来际,祂还是一样护持著我们。然后说呢,祂有圆满众生的业功德性,所以不论我 们的业道是要去哪里,祂永远与我们同在,天上、人间、饿鬼、地狱都随我们在一起,这些都是如来藏的体性。如果没有这些体性的话,一切诸法就等于空了。
甘愿做菩萨(二)
——[我]的人生顺位何在
那以这样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做什么吗?以你个人来说,你真的不用为自己做什么。这个意思 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慢慢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 前,你要先观察,这个东西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物品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 的,可是却是 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 佛陀来称赞你,还是希望 佛陀看到你这么喜爱而指责你呢?但是很明显的,佛陀说这些东西都是不可爱乐的。然而众生在这个阶段就是很喜欢,所以你要容忍众生,不要和他们去争夺、去 抢,你有更远大的目标需要去成就。但如果你渴求的念头还是很强烈,没办法断除时,没关系!但是当你伸手去取你所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先看、要先 想,其它众生有没有需要这东西的?要去思维,让自己的渴望、贪欲慢慢地降低。虽然自己很想要,但比起其它的人来说,其它人可能更想要,所以我的顺位可以排 后面一点,我取用的时间点可以挪到后面一点,我取用的物品可以比世间法的衡量标准差一点。
因此知道:我最终还是取用这些法,是因为菩萨于这个世间必须有基本的营生利用,因此来受用;但我还是可以将这些法先提供出来给予众生受用。如此慢慢地,你退两步:一步代表你了解你的贪欲之火焰开始消退;另外一步是将这些法,布施给比你更需要的众生,这样真真实实地做到,如此慢慢的你退到最后的一个顺位上去。
所以说,不是要你全部舍离世间法。是说你对于取的、有好处的,你要尽量给别人,尽量为众生来考虑,不是和众生来争夺,这样可以让你的愚痴和贪染也随之渐次消灭。因此如果你心里面产生了一个很细微的念头,想要将这些东西占为己有的时候,你便可以很快地省察,不管那个念头多么的细微,你因为习惯了这样的心性观 察,你就是可以察觉,在你察觉的当下,你就可以作抉择,而渐渐地转依到如来藏的无我性、无我所性、无我执性,让自己的凡夫性消失。
甘愿做菩萨(三)
——无我的真我
如来藏以这样无我性的体性永远服务我们、满足我们,来实现这世间于我的因缘果报。祂每天24小时,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那,这样无私地照顾著我们,从来没有过有一个刹那是为了祂自己。我们在反省之余,虽然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全然地无私无我,虽然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做到每一刹那都可以为了众生而放下许多自己的事情,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究竟的境地;许多的时候还是不断地想为自己来作些什么,想要于世间法多要些什么;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可以像是这刚才所说的,来作些改变,调整自己的顺位,根据你所亲证的如来藏,或是根据你所了解的如来藏的体性,这样来改变你对这世间法的取与不取的态度,这样来改变你对于你自己获得拥有这些概念的想法,这样来尽情地而为了众生来作佛事,不再为了自己的恶法欲来尽情地奔走于天地之间,这个都叫作是"转依",这是转依的一个比较大的课题。
这个课题告诉我们,当我们还是存在于人间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拥有世间法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有五蕴假我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去以佛法的无我观,来继续活在这世间?因此菩萨就会以如来藏服务这假我的精神和体性,来转而服务一切有缘的有情!一切有情虽是假,可是他还是受苦啊!因此我们不忍心,在我们能力之内,就是于此世间,来作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而渐次修学、得到佛的智慧。
人生就是以服务为目的,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因为当你到了佛地的时候,也还是以服务为目的,因为你个人想要的、想求的一切种智已经圆满,一切的智慧都无法再超越了,你已经没有可以为自己来作的了。因此到了那个时候,如来就还是、只是为了众生,尽祂一切所有的智慧来服务一切有情。因此我们想想,在这个佛道上,世间人能够要的,结果你都不要;可是这出世间的智慧,你可是要。而到了最后,你反而可以得到成就圆满所有世间法的功德,而为什么出世间的智慧可以换得这世间法呢?就是因为出世间的智慧本身是涵盖世间法的。
甘愿做菩萨(四)
——无所得的得
当如来藏运作时,你可以观察一切众生他的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的生起。种子怎么因为这个缘 而生起这种种的世间法呢?就像世间人所说的,如来藏拥有什么样的出生的能力?可是这些能力的出生是有其时机因缘与条件的。有的时候,这些能力没办法显现, 例如有人说有神通,可是你叫他哪一天,哪一个时节,怎么做,他也做不出来。可是 佛菩萨所产生的智慧不是这样的,所引生的三昧境地也不是这样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境地、任何时空点,祂都能显现,只要不违背因果,祂就可以显现,所以如来 藏的功德藏是超过一切诸法,祂真的是可以出生一切诸法。
而我们无始无明而产生的思决定,让我们被这些无尽的业果所缠缚,所以如来藏产生了符合我们业道、业果的种种功德藏,祂一样满足我们,但这不是世间法说的机率 问题。例如以棒球运动来说,有个叫做打击率的东西,超过三成就很厉害了,它是个机率问题。可是修学佛道上没有机率,没有叫作赌运气,而是叫作完全了解,必 须百分之百了解,佛道上没有几成、几成的机率问题。如果不是这样,那个东西就不叫"亲证而得",你只有"证"到那个,不算是"得",你要能转依才叫 "得"。
因为你没有转依如来藏的这些体性,你还是会失去 的。可是如果你现在还在往转依的路上走,那这种"得"还是距离你很遥远,"证悟"的本身是要包含这些的,因此说有"证悟"还是客气的说法。因为证悟的人都 知道一点,下辈子因为你还没有离开胎昧,你还是要重新再来,如果说再来到这个世界,你又恢复没有开悟的样子,形同凡夫,新的意识心根本连佛法是什么都不知 道,何况是佛法中所谓的"开悟"呢?绝对不可能因为你累积了多少福德功德,救护了多少众生,下辈子生出来,就会开悟,没有这回事!即使是 导师也是40多岁开始学 佛以后,才有这个因缘,他经过18个月的苦参,苦参是非常辛苦、日子是非常难过的——那时你已经在功夫内不是在功夫外,在功夫内的话就知道一定是这个东 西,一定有个答案;可是你也没办法退回去。当你走进行门在功夫内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方法是对的,可是什么时候可以开悟?不知道!那是不是很痛苦?因为 你不会想再走回凡夫,你也知道世间的善知识不一定可以依止,你只能够凭著对佛法、对三宝的信念走下去。当你没有要往生一个净土的时候,你虽然是证悟了,或 者你知道密意等等,可是你决定继续来这个世间流转,那你到底是凭借著什么?是凭借著对善知识的信念,凭借著对三宝的信念。但不能告诉你说:你下辈子会证 悟。没有!这没有打包票的。
甘愿做菩萨(五)
——转依清净平等性
转依清净平等性 因为证悟不证悟,它是督促一件事情:你到底是不是菩萨?所以归结回来,就是说菩萨种性很特殊,就是说证悟菩萨最后会不断的转依到如来藏、转依到如来藏的体 性上去;而生生世世无量辈子的熏习和实证这个心体,会让他的末那意根所要如来藏含藏的种子慢慢地转变,渐渐地妄心也出离这种种的虚妄想。像这样,每一辈子 对于这世间的贪染都有深刻的认识,对于污染法都有想要克制的作意,这样无量劫的修持,就会渐渐地达到你转依这实相心的目的,这样最后你就可以任运而为。
如来藏不会像我们一直反观自己是否存在,因为这一切我们所知道的都是虚假的,祂不会想要怎样。如来藏不会生起这个念头,不会去反观、作意,然后思维有一个 存在的"我"要做什么?从来没有,祂也永远不会有。祂什么时候才会有念头?那个有,你也没办法想象,那是佛地的境界,那不是我们所能够了解的法界实际—— "常乐我净"的境地。
比如说,你长久以来,无始以来,不管以前多么遥远,永恒的、永恒的、永恒的过去,永恒的永恒,没有开始的日子,因为我们实际上是永恒的存在于过去直到现 在,而且你会持续到未来。不管众生是怎么样,你还是个人一直在走。总有一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要成佛,所以你必须以这样来思维。因此呢,你还是要以如来 藏的无我性来做基础,因为这无我性不是就停在无我,像是二乘的无我,最后就结束了。没有!无我无常那永远都是小乘法的境界,大乘法说的是常,而且是乐、是 我、是净,离开"常乐我净",就不是真实究竟的大乘法了。这"常乐我净"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只有你抛弃世间的"常乐我净",才有可能得到出世间法的"常乐 我净",所以没有办法两者相提并论。然后,以这个"常乐我净"能够永生,永现出生世间一切诸法。可是当你在那个境界,你不会一直想要给自己出生美丽的世 界,我们只有到佛地才能了解这到底是什么境界。
我们在因地要去思维,你要走向那个地步?走向第二大阿僧祗劫的困难点是在哪里?如果你没有打算照如来藏的体性这样来做,那这样"转依如来藏"这句话的本身 就只是一个名相,永远只是一个名相,你会困惑于这个名相,你只知道要转依,不知道要做什么?可是当你慢慢想,有一个实体的心,你跟祂实体的体性要一样,那 祂平常是怎样照顾你,你就用这样的方式,用你所知道的这样的智慧去照顾众生就可以了。说难,是不难!那如果说要很广,是会很广!比如如来藏有平等性,祂对 待一切众生是平等的。祂现起因缘果报的部分跟别的如来藏也是平等的,祂不会因为祂是属于你的如来藏(因为你认为是属于你的),祂就对你比较好,对别人的五 蕴我就比较坏。不会!所有的如来藏也可以说是共同运作,与这个世间法共同运作,包括天气冷,是大家共同运作的。当一个五蕴和另一个五蕴互相交往时,你和对 方的如来藏的运作也是平等的。你的如来藏对每一位众生都是平等运作:你和他因缘果报的部分、你和他的善恶业之间的部分、你跟他过去生、未来世等等,这些业 果的现起都是平等的,祂绝对不会有偏失。
甘愿做菩萨(六)
——因缘果报
今天我们在谈佛法的时候,比较难知道说什么叫因缘果报,众生也常听说因缘果报,但你知道因缘果报有多么细微吗?因为因缘果报的意思是说,在你运作的当下,这个种子就重新种植进去,有的种子是已经显露祂的功能性,然后再回熏回去。不管你怎么去思维那个字眼,你的种子它是经过如来藏运作的,很快的又产生在里面。
比如说,同样两个人做同样的事情,乃至百千万人做同样的事情,所得到的果业会是一样吗?不会,因为他们的心行可能有千差万别,每个人有不同的心行,他就有他各自不同的种子功能被记录,乃至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不同样心行记录的不同的功能。而且你要知道,在这过程中,这果报复杂到你没有办法计算。
举例来说,你生在以杀戮为乐的世界里,这时候你帮助一个人,或者护持一个人的性命,这样的话,你胜过在一个很好的世界做一件同样的善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地方你所经历和熏习的都是各种不善的作意心所来侵扰,所以你已经建立了不善作意的认知。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虽然你当下不一定会承认这个不善的作意是对的,可是你了解它的内涵。所以说,即使你想还是宁可不要去了解,假装不知道啦,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在那个罪恶世界里,你就是会了解杀人啦、放火啦……这些恶事,而且大家都觉得这个没有什么,根本不会有人说这样会有什么因果;可是在这样的作意充斥之下,在这样的考验中,你还能够按照你愿意要作的善行来作,这真的不简单。所以你的一件小事、小事一桩,对那个世界来说却是不可思议的心行。所以同样的一件事,有著不同的因果。
因此并不是每个世界都像极乐世界般,大家都有如理的作意;而且极乐世界说真格的,你能做什么好事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事可以让大家做。极乐世界的好事你能够做的、应该自己要做的,就是于法门上自我精进,因为别人都不需要你帮助,别人法上有问题的时候呢,佛菩萨就直接指点了。或是说,你可以去十方世界供佛,但这还是属于个人精进,不是利益别人的好事。
所以说,业报因果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了解。我的意思是说,要记录因果,要成就种子的功能,这必须要有超越人类所已知的一切知才行。因为你拣择因果的智慧是没有办法用人类目前所能了知的这一切的功能体性来衡量。因为你的因果是要亘贯这个三世的存有:过去、现在、未来,你要同时具足满足。这个非常非常困难,还必须对每个世界、无量无边的世界,一切众生心都必须要了解,这样才能够精确地处理实现业果差别;绝对不是说自己的如来藏觉得应该怎么作,就怎么作,还要根据相对应的有情的一切业,所以一切如来藏不会互相扞格的话,就必须每一个如来藏都有了达一切世间的能力。
甘愿做菩萨(七)
—— 不与取、因舍而得
所以当我们这样来考虑的时候,你会觉得,那你以后要作什么?你过去生有没有作过什么凶恶 的事情?过去生有没有杀人放火……?那一定有。过去生有没有亏负许许多多的众生?肯定有。这些呢,如来藏都已经完整地记录下来,没有一笔会漏掉的;那如果 在这修学的过程中,你可以开始想:你是不是应该回报众生?是啊!你是不是应该从一个时间点,要慢慢把亏负众生的地方给它补回来?如来藏可没有亏负我们,祂 可是任何境地还是帮助我们;但是想想,我们都是拖著祂往这三恶道中奔驰,祂也从来没有叫屈过。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如来藏好,我们的体性实在是太污秽了,我 们亏负过无量无边的众生。那你就当作我现在有个起点,我可以发心去帮助别人,去将我所亏负的,好好地加以偿还,这还不好吗?
我想,我们每个人亏负的众生,如果是以数学的一个数字来表示,就是把8平躺下来——那就是无限大,几乎可以说没有一位众生,是我们没有亏负过的,这件事基 本上就是如此。即使说你已经在行菩萨道,一劫、两劫乃至无量劫了,我们还是可以确定你亏负众生。只要你还没有真正走向圣位之前,就是亏负众生。就算走向圣 位,你亏负众生的部分还是非常多的,更何况是我们现在还在颠仆学步的时候。所以,能够从这点开始思维的时候,自己的种性才会开始变化。因为,我以我个人来 说,我觉得,欠债还钱是应该的,天公地道。作个修行人,对于过去所亏欠的、所亏负于众生的,却想要逃避,一走了之,这算什么修行人呢?而且不论如何观察, 我一定是亏欠许多人的。因为,即使从悟后的心境历程来看,还是有诸多不善,你还是没有办法在身口意圆满你的戒行,所以对于过去所造的不善业,让众生受到了 许多的苦楚,我们现在就把这些不善业,以对众生的四摄法、以担负起整个时代的护法工作来偿还。
那戒行什么时候会圆满呢?我们现在都知道,你会在二地的时候成就,那能不能提前呢?在佛道的进程中,这不是很容易的。可能呢,有人可以戒慧直往。戒,是说 他的戒行很好;然后慧的力量也很好,并且可以直接往上。但是呢,另外一条路,我记得没错的话,好像叫戒定直往。那也就是说,戒你要成满,这样才可以往上, 然而它还是没办法那么容易地让你如意的。因此你必须在二地成满之前,要能够对自己的妄心做各种方式的降伏。
戒里面有很多,以基本五戒来说,其中大家都知道,有个叫作"不与取"戒。这"不与取"就是说,凡是众生该有的东西,你不要去拿。广义来说,这世间的一切存 有,你都不要拿。既然你是位菩萨,你就要慢慢地想,你来这个世界上不是要来拿这些东西的,因为你的如来藏总会具足这些东西。因此你不需要往外寻找,不需要 往外去和众生来掠夺。可是,那如果既然你都不需要这世间的东西,那你为什么还要来这世间?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性,我们的戒,我们的心性戒没有成就。就是说在 本地心戒那里,没有办法像如来藏那样清净,总是会有《金刚经》所说的四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的出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话呢,总是会跟众生生 起利害冲突的关系。那你慢慢把自己对于世间的诸取的顺位往后调整,你能够调整到最后,或者你能够调整多少就调整多少,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要转念来想,如 来决定不会让大家作白工的,不会亏欠大家、不会让大家吃亏的,一定有它的报偿。你想想,即使是世间法,禅定的法也是如此,为什么有人可以爱乐而最后安住在 禅定中?我不是说现在外面道场那样形式上的假的禅定,而是说古时候人的禅定。以前在 佛陀还没示现于人间之前,就有四禅八定,在那种情况下,那些人为什么可以安住在禅定中,而不去追求五欲之乐呢?因为他们初禅现起的时候,他们就有身乐,然 后二禅现起时有心乐,到三禅现起的时候身心俱乐。然而实际上,他也并不是为了要得到这个身心俱乐,他才去得证这个三禅的。因为他还没证得这个禅定之前,他 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境界?他是想要舍离下地的境界,不要这种欲界的贪婪,而开始修学禅定的。因此最后回报给他的,是另外一个殊胜的清净的乐——不管是乐触 或者是什么?
想想这个世间是不是这样?是啊,当你不要世间法的时候,你就有出世间法。当你不要世间法的利益,你就会有机会得到出世间法的利益。当你不要这个五蕴身相的 时候,以后就可以得到许多的意生身。当你不要局限在你眼前这个世界的时候,以后就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你可以随地而往。本来在法界中,决定你的位置,决定你 生存的时空的重要因素,就是你的心念。想想当你作梦的时候,可以到处跑,但那并不是真正的你;而你现在每辈子也是到处跑,这也不是真正的你,这也是人生一 场大梦。因此在这个角度上,你会看到:当你局限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把你的心念束缚在这个世界的观念上,这样根本是一件不必要的束缚;而且这个世界是以不善 业来作为基础的,你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可追寻呢?
甘愿做菩萨(八)
—— 珍惜福报修学正法
所以呢,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东西,你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把自己当作是一位凡夫,像是一般的众生一样,去争取这世间的一切,继续建立这些轮回的心行。老实说来,这没有对与不对,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是不能强迫的。学佛了生脱死,不是可以强迫每个人都来接受的。
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 是许多的地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 的地方,你根本无有心思来受用。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觉得哪些是法律允许的,可是有可能是在戒律边缘的,这个你就要去拣择。
我的意思是说,就算这辈子你过得很苦,很糟糕啦!但是你在佛法的持戒,那每一分功德,都像是金砖宝块一样,那东西是在这个世界永不磨灭的,因为祂可以体现 你未来世成佛的庄严。我们每一行都可以体现未来世的成佛的庄严,因为 如来在经典有说过:在《法华经》说,当你一举手一投足恭敬于 佛的时候。这样呢,以佛眼来观,你就已经成就未来的佛果了。也就是说,你那样虔诚的心,就已经成就佛果。乃至你以散乱心一合掌,这样都已经成就佛果。所以 说,你的每一行都会影响到未来的果,实际上它们都是一起的。因为你的如来藏与三世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与三世也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任何时,只要你能够知道 如何引导,它可以缘你过去的过去的过去的过去,还有未来的未来的未来的未来,以及现在每一时每一刻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众生都可以缘。你的如来藏,你的末 那就是这样威力广大。
因此,你拥有这么大的一个财富,你是不是应该走向祂,去将你自己的自身财富挖掘出来?而不是在这已经给众生的、已经体现于世间法中的财富上用心?因为这种 真正的财富是属于智慧的,这是属于出世间的智慧。而世间法呢,则是属于众生的福报。你如果要这些世间法,那所得到的东西,看似很风光,但你可是损了自己的 福报,而和这个东西做交易。所以你应该在心念上转过来,将这些福报去作菩提道的增上,而不是拿这些福报去和这些世间法来作交易,这样太可惜了!因为佛法不 是交易,你应该找到这个世间、出世间的根本源头,应该以这些福报来作为修学的资粮,这样在修学的过程中,福报便会不可思议的增广增上。因此世间的交易都只 是亏损你的福德,然而只要你转向如来藏,去修学如来藏妙法,你的福报福德就只会越来越多!
所以呢,既然你已经找到了,或者在快要找到的道路上了,你真的决定要以此作为你人生的目标、不断地增上,希望每一世都要证悟,那你就不要颠倒行。因为你的 如来藏是怎么样的体性呢?你将会一点一滴的清楚地知道。不论是祂的平等性,不论是祂的随顺众生性,不论是祂怎样圆满众生行的体性,这些东西的话,祂都是为 了你,满足你所有的因果,体现所有的一切,因此你最终都会通通地了解,具备一切的智慧。
甘愿做菩萨(九)
——念念救护众生
所以,这样来看的话呢,"转依",它不是一个名相,说来似乎也不困难,就是我们常说的,就是你要甘愿一点,就是要做菩萨啦!菩萨呢,就是坏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所以在这些次法上,佛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一条一条地来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会有的,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就这样列的:菩萨不会怎么样作,菩萨会怎么样作,菩萨不会怎样、起哪种心念,菩萨会怎样、起哪种心念……。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像戒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那么敏锐,所以 如来可以一口气说一百多个,讲到一个地方的时候,说菩萨一定在这个地方有十个法,这时候他会怎么样。接下来又讲,菩萨这时一定会有十个法。
如来意思就是说,这第一义谛的法,这出世间的智慧之法,如来一定会告诉你,一定会在各种因缘下告诉你的;只要你福德够,一定会告诉你的。但是,其他是你自己应该要做的,这个就是转依,但是 如来不会直接说:"这个你将这些法做好,就是叫作转依。"如来并没有直接这么说,因为你要不要变成像是如来藏这样无私无我等等不可思议的体性,是要你自己甘愿的,如来不会来强迫你的。
但 如来会在经典上面说:菩萨摩诃萨一定会这样做,菩萨摩诃萨一定会这样做,菩萨摩诃萨一定会这样做;这就是经中的一种条例的写法。以后你看到的时候,就知道:哦!菩萨不会怎么样,它不是一般的戒律而已;原来这是 如来告诉我们转依后,菩萨一定会这样依循,一定会持守这样的心性,所以这就是转依的课题;原来 如来已经于法会中说过了,因此知道了这个意思,当你去翻阅经典,就会明白原来如此。再看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去衡量,所谓惦惦自己的斤两,因此会产生许多的想法:像是"哦,其中哪几法,看来我根本就不会犯。""而这几个法实在是很困难持守,嗯,我连大菩萨的边都构不著。""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法是列在菩萨摩诃萨的持守里头?还要说在这里?这不是之前于小菩萨位的时候,便应该要守住的吗?"而再看看:"嗯,有的法,我根本就是犯的一塌糊涂,原来是如此!"
所以 如来应一切众生机缘,对一切诸菩萨们来说法,就将通例的检验,一起说出来,而每位菩萨的性障不同,所以这些诸法便都一起说明。因此检验上,必须每个法都能不犯,真的不犯;而要实践的部份,都真的有去作。最后就会归结到:原来心性戒就是转依的一个标准,心性里面有贪瞋痴,就是坏戒,心性里面都是为了众生,这就是转依。
所以善法于世间,佛法于世间,都是以这样的历缘对境的时候,菩萨自身的心来作裁量;如果你还会生起其中许多违背的心行,违背这些法的时候,就是没有转依成功。所以当你一细数这些 如来所叮咛的诸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哦,这个法很合乎人道,本来应该如此。比如说,菩萨不会和女众起淫欲心;或者你又觉得太严格了,但你会发现有些法与你的戒行是有关的,有些法的表面上看似和戒行无关,而最后你就知道这些都是菩萨的持戒,以心性戒作为自己的标准。
甘愿做菩萨(十)
——安住善作意
第二种 如来说法叮咛的体例,就是像是《华严经》说的,在你入圣位之前,在你入地品之前,一定会讲一个东西,不管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都应该会讲。像是〈净行品〉中所说的,你一定会在你的日常生活的诸行里面,在你的回报众生行中,而生起回向心。比如说,拿一个杯子,你的念头就是"当愿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心,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类似这样,那你开门的时候就想,"愿开众生一切善根门,然后呢,度一切众生,断尽众生的一切恶根本门。"这些东西的话,你会不断的回向,而且,你会真实地想要在这个过程中,让你生活的一切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作意来利益众生。因为你拿杯子看起来没办法利益众生,可是当你有回向心,就会有那个作意,你不一定需要念出来,你慢慢就有这样的作意,这样的话,你的作意,就跟你的无相念佛忆佛的功夫,慢慢是会一样的。因此当你走路没有遇到人,你还是可以不断地生起一个利益众生的作意,于"善作意"中安住,这跟二乘人的作意是不一样的。二乘人的作意就是最好你不要出现,当你出现以后,带给他的,他可叫作是烦恼。因为呢,你如果跟他请法,他可能不得不跟你讲法,可是说实在的,他不一定有兴趣跟你讲法。然而如果遇到相同的情况,大乘人是看对方是否有因缘,如果有因缘说法,就为他说法,看他的根器说法,他不高兴听这个法,你就讲别的法,他任何法都不想听的时候,你就合掌恭敬,然后呢,面貌欣怡,不要露出颦蹙相,这样至少彼此离去的,也互相结个善缘。
颦蹙相就是皱眉头,菩萨常常这样的话,人家心里面就会讲,这个叫大乘法,哼……,心里面会产生不满。菩萨呢,要在许多的场合,因为讲法的时候不太一样,但是你是在接众的时候,那你一定要笑脸。在佛世的时候呢,菩萨有一个相貌体性,就是他一定是容色熙怡,熙就是像阳光一样,就是阳光和煦,温暖的阳光照射,如此怡然自得;然后呢,他一定是还没有讲话,还没有来问候你的时候,就已经先微笑,一定是这样。想想菩萨有四摄法,其中的每一个法,如果都是皱著眉头,这四摄法就很难成就。即使是假的微笑都胜过你不笑,因为人有个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是天生的。这是众生的末那所必须拥有的体性,才能生存哪!如果它没有教导这个,那小孩子或众生是很难生存的。所以我们天生就会有这个东西,就是会模仿,大自然动物也会模仿。那模仿是什么?它笑,你就跟著笑。心理认知学家,他们叫"镜像神经"。镜像神经的话呢,它叫亦步亦趋,就是:前面是长者,你就跟著他,他这样右手伸出去,你就跟他右手伸出去;左手伸出去,你就跟他左手……,我们的镜像神经所反应的,就会跟他一样。所以,为什么说,有人教导我们东西的时候,他如果是跟你面对面,你就觉得左右方向不对,而转不过来,因为这道理是因为这镜像神经的运作是亦步亦趋,你是跟著他后面一起模仿的,当他和你面对面,左右便相反了。同样的,你笑的时候,你面对人笑的时候,不管你想不想笑,他笑,你那个作意是在的,你会想要笑。但是呢,当然你可以靠其它作意,你就说我讨厌你,你正在跟我假笑,那这样末那知道:啊!他是在假笑。这样可能,你那个作意就慢慢消失了。
甘愿做菩萨(十一)
——受用诸法心不贪爱
不过,我的意思说,那怎样才能做到容色熙怡?因为呢,他五根可以清净,五根清净以后,你 的面貌才会和煦。五根清净是什么?就是不于众生取。众生界中,就是不于五种境界中取,在境界法里面,你不要生起爱贪,乃至强烈生起贪婪的作意。这五种境 界,就是色声香味触。这样,你说,那众生就只有这五种境界吗?当然你可以有法尘境,而产生等等相。但是呢,众生的境界,几乎都是在这五种境界里面。比如欲 界众生最重要的受用的境界法就是男女贪,男女贪第一个就是色——容貌;然后声音、香味,最后到男女的淫触。所以呢,这五种就代表你从众生去取的。不管你说 是有情或是无情,你都是以这五种取来作为目标的,那现在就把它开始转变过来。可是菩萨总是会想,这些境界法要舍弃,真的是很难,而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心 舍,不是身舍。
我们可以讲白一点,释迦如来现在也有在注意你,但是我们不说是监视你,如来是很关心你。所有全部的 如来都很关心你,因为佛佛道同。那你知道全部的 如来有多少?经典说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祇的数量那么多,就是没办法计算的意思。这么多,那每一位都很关心你,那每一位都会注意你。你如果要警惕自己不要贪取 这种种的世间法的话,你可以想象:每一位 如来都正睁著大眼来盯著你,这样你还贪取得下去吗?那我们说,这么多人,祂都有办法盯吗?当然有办法,因为经典说,如来可以一刹那间知道三千大千世界的所 有众生的念头,因为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 佛的化土,就是祂摄受众生的一个佛世界。而 佛的威力就是如此的大,而在这佛摄受的化土里面,每一个众生的念头,如来都知道。
那到底众生是有多少呢?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话,人算是70亿好了。你知道一只车轮鱼,一只雌的车轮鱼就有10亿只卵子,它的受精卵可以达到10亿只,也 就是说呢,人这么多,可是比起数量来说的话,8只车轮鱼就够了;或是这车轮鱼生8次的有情数量,就超越人类的总数。何况呢,这世界又不仅是只有车轮鱼而 已。这世界还有无量无边,在你不可见的不可见的,你必须要利用现代科学才能看到的,数不清微尘数的细菌和病毒。细菌一只如果这么大,病毒比起细菌来说更小 更小,这么这么样小。所以呢,那是数不清的,而佛可以一念间知道所有一切众生的念头,那当然啦,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你的念头里的所有内容,当然就 像阳光普照,都是摊开来的,从来没有深藏过,这也是法界的定律,因此你何苦要覆藏些什么呢?而且,佛还知道以后你的念头,所以说,你被无量无边的佛菩萨所 看护,而且看顾的很好,因此最好是不要乱想,我的感觉是不要乱想就好。所以呢,你如果是以这样有无量无边"睁大眼睛来看护你的诸佛菩萨"来警惕自己的话, 你的身口意行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杂染了。
甘愿做菩萨(十二)
——不向世间取
但是,有的菩萨是真的来监视你的,当然也是来保护你的。比如说,常跟随在你身边的护法神,从你受佛法的皈依开始,就有36位;乃至受五戒,每一戒有5位护法神,这样总共36+25就61。因此除非你不是真的想学佛,不然这些护法神就会跟著你,就61位。何况你今天受的是菩萨戒,这个是"不共二乘戒",唯有大乘佛子真正能发、能持的殊胜戒,那这样的话,你已经没有办法数出到底有多少的护法神在你旁边了。因此在成就你皈依的功德的时候,他们大家就都已经知道了。如果今天你更证得明心的功德,那这样护法神的数目已经更数不清了。但是如果你今天还是可以懈怠的话,你想想看,围绕在你身边的这些护法神,心里作何感想?他会不会心里面很失望?会不会想要离开你?假如你的懈怠实在是太离谱了,几乎每天都不在心上用功,也都忘了在佛前的发愿,这些护法神就会慢慢地离开你,因为你违背你的誓愿,并不是他们懈怠他们的职责啊!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总有一天,你也会去摄受别人,然后在他旁边作一位护法神或护法菩萨。那你以这样的角度来看的话,现在最好还是乖一点比较好,还是精进一点比较好。
那在转依的话呢,如果说,我们今天知道这个名相,还是可以转依。为什么?因为我们就可以这么想:法界中有这个真实性,祂的真实性不可能出现一个"为祂自己"的心念,或是特别选择一个对象来作为祂的我所。那既然祂不会这样的话,祂一定是没有私心的,既然祂没有私心,那你可以根据祂无私的精神去做发挥。然后你会相信说:祂既然可以出生万法,那我也是祂出生的;既然我可以被祂出生,那同样我也可以出生利益众生的法,因为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我并不吃亏啊。因为呢,眼下我们周遭没有学佛的众生,一百年后,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去哪里了,不是一定能够回到人道,不一定。可是,我知道我会去哪里啊,单是这一点,我就该庆幸。因为你有选择自己道路以及未来业道的能力,他们没有啊!所以,你何必跟他们计较呢?他们现在享受一下世间法,是他们唯一的乐趣,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幸福啦,所以那你就不需要跟他们去争夺吧!因为他们的幸福就是他们不知道出世间法,你跟他们讲他们也听不懂,不相应,而且他们会讨厌,所以你跟他讲这个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体会说,你也不用去剥夺他人享乐的权力,你有因缘跟他们说法就说法,没有因缘就不要勉强。也不要说指责人家,或者什么"你怎么那么坏?你怎么杀了两个人?"或者怎么样。有些事情我们会用瞋的语气来讲,但通常呢,要有效果才有用。然而你要有福德庄严,这些法用起来才会恰如其分;或是呢,你所讲的,他才能够信受。不然的话,就让这个世间的法律去制裁就好了,你不需要怎样。如果他觉得痛苦,你还是一样可以悲悯他、摄受他,这个是有功德的,只是这道理说起来,一般的人都很难信受。
甘愿做菩萨(十三)
——菩萨的本分事
比如说在以前,有一个人,他要被行刑,行刑的时候当然也会很痛苦啦,一大堆人都围著他。这样呢,要行刑的时候,有一个人起了悲悯心,就觉得这个人还是很可怜――还是很可怜哪,那这样的悲悯心,后来,未来未来未来世以后,他们再相逢,这个人呢 ――被行刑的A,就对对他生起悲悯心的B很好,这就是我们说的一见如故,对这个B可真的是很好。可是我们看看这件事情的因果,B有没有真的在那个过去做了些什么?没有啊,只是那个念头,这样的念头过去了而已,而且这过程中,那位受刑人的意识心是不知道的,但很奇妙的,他的末那和如来藏就能够受持这样B的善念,所以经过了这么长久的时间以后,还可以显发这样的感恩之情。
所以如来藏显示的真实果报历历不爽,祂的整个心行就是这样。所以呢,菩萨要学,因此不要说,这样造了恶业,这业种被记录下来,将来一定会受苦果,所以还要
反过头来埋怨如来藏。你要转过这个念头来想,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业果性可以成就,所以我们才可以自在地学佛,将来可以成佛;当我们都不去造这些恶业的时候,以后我们就会和这些恶果绝缘,这我们所领受的未来的一切都是善的境界,这样不是很好吗?这样得到也才会心安理得啊!而对于以前的恶业,将来会产生的恶果,也当作是还债来想,乃至想想世间人说的"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我们肯诚心忏悔,对方的意识心即使不能感受这诚意,可是这对方的末那和如来藏也可以渐渐地领纳,反正我们回馈众生,本来就是本份事,所以业果是可以改变了。
而当初围绕在这个受刑人的旁边的人里面,大家都是这样对这位受刑者充满愤怒和斥责的心行,而在这样作意的包围底下,你还可以持续你对众生的善念,持续你对众生的慈悲,觉得说这个人还是很可怜的,应该来摄受他,这样的想法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啊!可能B也没想到那么多啦,可是这样的心行,就可以让他得到未来不同的果报。那你说,人家对他好,这样有什么好处?有啊!如果说将来你出来担任弘法的角色,你就可以摄受他啦,因为他很信受你嘛,为什么他很信受你?因为你当初的那个心念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你说,生起一个悲悯心,难能可贵吗?是啊,很可贵啊。尤其他作恶,你和他非亲非故,还能够生起悲悯心来怜悯他,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生起这样的念头,只有你。难道这样,还不难能可贵吗?
菩萨是这样地于世间改变自己的心行,也就是说,为什么从众生的观点来看,菩萨的所作所为是不能理解的?就是因为众生都是用他这辈子的──这个目前活生生在他现前的事情的观点来看,所以要他跳脱"他这辈子",去好好地面对"他这一辈子绝对会死"的这个事实,他都不愿意去真实面对。比如像是说"你会死"、"你会不存在"、"那死了以后,你怎么办?",这些都是他不肯去面对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这样的众生,要用这样的观点来思考,你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改变你自己,至于对于众生的愚痴,对于众生安于轮回的愚痴性,你必须随顺建立非愚痴性,旁敲侧击,而不是去强行打造他,众生不用你打造,佛法必须要自悟,根本无法强求。因为许多的众生,他永远几乎是众生,很难成佛。因为呢,尽未来际、尽未来际、尽未来际,你成佛以后,再尽未来际、再尽未来际,你摄受的弟子无量无边,最后已经成佛,成佛到世界全部无量无边的世界都有你摄受的众生也都成佛,乃至于他们的佛土所摄受的众生都已经成佛,还是有超越超越无量的数不尽的众生,一样在三恶道中,在凡夫地中,不断地痛苦地轮回。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作为一位可以真正出离轮回的你,何必要去跟众生计较呢?你计较的话呢,从未来际来看,根本没有意义。倘若你还是执意这样作呢,是违背菩萨道的道行,这个就叫作坏戒行。
甘愿做菩萨(十四)
——众生无边誓愿度
所以,菩萨道里面为什么一定有一个誓愿,叫作"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你发了这么大的愿,一定要救度他们,那你怎么可以毁弃你自己的誓约?即是你觉得说"真的是太累了,算啦,不要度啦!",然而这样也是不可以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应该进
一步来解释,因为永远永远永远的永远,不管这宇宙怎么成住坏空,不管你将来修行多么好,摄受众生的智慧能力是如何地高明,这永恒的永恒,这永恒也没有尽头,众生是度不完的。你必须要体认这个事实,不管你已经成佛安乐多久,不管你再怎么努力,众生永远是度不完的。你从这个时间点,你就要知道这件事情。所以你要甘愿于众生的懈怠性,你要甘愿于众生之自堕于众生性,你要能忍受众生的愚痴性。你不要一开始说话就想要教训人,因为你教训人,他也不会领情,你没办法摄受他;你要想,他们真的很可怜,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他们这辈子完了,绝对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而且他们抛离了所爱,自己在中阴身里面,分分秒秒不知何去何从,实际上是很茫然的、很痛苦的!甚至许多人因为业果牵引,他就是直接要到地狱,根本不会经过中阴。那你说,你能帮什么忙?可以呀,你就是从你转依的如来藏开始,慢慢的话,遇到有因缘,可以说法时,你就替他们多多庄严种子,让他们至少在你成佛的时候,都已经开始修学佛法。不要说,从现在开始到你成佛这之前,你所遇过的众生,结果最后这些人到你成佛的时候,跟学佛还八竿子打不在一起。你要开始想,你遇到的人,一定是跟你有因缘,因为呢,佛法说会被你遇到的这样的众生,会跟你见面的众生,乃至跟你谈话的众生,乃至跟你共同工作等等的众生,都是有很深的因缘的。
因此,你要尽力的摄受,尽力摄受不是说要把他当作老太爷或是什么,而是说你要用正法,然后呢,用菩萨所说的四件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摄受他。好,简单一句,就是让他至少接受你的存在,让他接受你要讲的话,他不能接受的话呢,他至少不会反对。如果你反过来说"我不要这样作,我一定要把正法抬出来,我说的,你反对也没关系。"不要,千万不要这样!你这样叫做很不随顺他人。这样呢,法,就只有你对了,而他就刚好持有对佛法上的种种误解,而你也没有摄受对方的方便,这样的话呢,你就不应该来这个娑婆世界。导师有他法主的责任,所以他在法座上,可以开经演教,直接说众生的愚痴与对错。可是,我们不是担任那个角色的时候,你不需要去刺激众生,因为众生一定没办法跟你比嘛。因为你学佛的历程也不是一劫两劫三劫啊,《金刚经》说过,等于是当我们临近这个法的时候,快要开悟这个法,这已经是经历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六,能够相信《金刚经》的,就已经经过无量诸佛,那何况是可以证得《金刚经》的真实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对众生的平等性还应该再加强。
甘愿做菩萨(十五)
——菩萨应具广大心量
你要想,他一定有如来藏,不管你是先施设有一个如来藏的实性,不管你阅读经论,不管你阅读 导师书籍,你还是认为有一个。有没有证得,且是其次啦,你认得这个就是啦,既然是这个,你就按照这个实际性,去看看每个众生是不是有?当然都有嘛!既然有,你就没有比他厉害多少。既然大家都有的话呢,也不会因为你特别用功,你就比较厉害,不会。还记得上次所说的《华严经》地狱天子的事吗?如果说一个人,不管他之前出生的前辈子,或是之前他做了多大的恶业,他只要能回心向佛道,他只要勇猛、够勇猛,他的超劫精进是你没办法想象的。也就是说,他可能一刹那就可以度过一劫,更像地狱业道过来的,出生于天界的天子们,一下子就从凡夫地成为十地菩萨,所以佛道不可思议!
因此你如果是这样来看的话呢,你确实是可以建立众生的功德性。所谓建立众生的功德性是说,你是以众生的这个能够建立他自己本有、本具的功德,来作为考虑,他将来自悟之后,可能成就了,就一下子跑到我们的前面了,这样我们就算是替他建立不错的功德性了。因此在这一点上,并不是说,你要建立自己的功德,因为你只要按照既定的方式去做,老老实实去做,至于有没有功德,有没有福德,那都是你的如来藏记录完成的,你根本不用操心,你不用忙著说这件事情比较重要,这件事情比较合乎解脱,这件事情对众生的利益很大,不断地从众生思量功利的好处去著眼,你不需要如此。因为你的心念呢,越是想要做这个衡量,你的如来藏给你的分数就越低,这个法界的体性就是这样的,如来藏服务你、照顾你,从来祂都是认为这是本份事,从来祂没有想说要建立祂自己什么样的功德,因此你要随顺众生,也要随顺自己的因缘,不用去操心你所能够成就的功德法藏。因缘来了,你应该要如何去护持佛法,你就该如何地护持;因缘要你用功,你就该专心地用功。
当一万个这么多的人来服务众生,每个人所得到的果报都不会相同,就是因为他心量上,是不是够广阔,他心里面的作意是不是清净,所以会有诸多差别。我们的如来藏叫作大、方、广,祂能够入一切众生心,所以祂能够知道一切众生心和众生行,而且,祂能现起法界广大无边的佛世,是佛世喔,而不只是众生世间能够成就的事业而已。然而你现在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可是既然实际理地是这样无有涯际的功德性,那我们就不要委屈自己的德能,应该将如来藏的体性功德藏予以发显来利益众生。但是你可能转念一想,嗯,"不行!隔壁的那个谁啊,今天讲我一句话,我现在想起来了,他这句话根本就不怀好意",这如果是当时你会这么想,那已经是够厉害了,如果是现在还再想起来,就根本是忘了自己的本分了。你应该当时听一听就忘掉,听不懂就算了,这样不要太介意,更不要说,过了什么时候,突然又作意去了解他的想法,要"宽容大量"啦。可是,我们这里说,有时候这很困难,尤其有的众生是和你有过节的;然而这很困难就代表说,你不是很甘愿啊!你对这世间上的众生是仍希望不断地取这三界有,所以你对这世间的一切,你是有许多意见的,你没有办法安忍,你也没有办法随顺众生的业果,然后要像刚才末学说的,你要当最后一个顺位来拿这三界有,你也没办法服气。那你什么时候才会服气呀?当你苦头吃够了,你就会服气。那苦头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吃得算是够多了的呢?我也不知道。
甘愿做菩萨(十六)
——随缘度众不起轻慢想
可是,今天你听了,就要想:世间的人关心的事,都是以为他可以主宰的、都是眼前现下的事;而我自己呢,我关心的是佛道佛事,我关心的都是尽未来际,至少我关心的是我舍报以后,会何去何从?这都不是一般人所关心的,因此"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只能够走我自己的道路,行我应该尽的菩萨行,世间人要的三界有,是他们的份,毕竟我有佛法为伴,有诸佛为伴,有大觉者作我的明灯,我还是要向著 如来行处行,如来于因地的时候是怎么作,我就应该怎么作,不要再犹豫不决而优柔寡断了!
因为呢,菩萨所具备的种性是不能靠言语说的,种性显示出来,他就是会那样做,不需要人家说,甚至人家阻碍他,乃至用另外一种方式试图改变他,他还是不会改变初衷;甚至他自己也明知道可能对他的五蕴身有伤害,他还是会去做,只要这件事情可以利益他人,这就是他的种性,这就是菩萨。那这里你会说,我是不是要保养我的色身?是,没有错。因为呢,这色身是道器。可是,在有些情况下,你就是会去做这样的选择,毅然决然地去作,挺身而出,这就是你可贵的菩萨种性;绝对不会等到有人跟你说,你是不是应该要怎么样,菩萨应该要怎么作,你听了这样的话,你才会去作。不会!你会不经思维,"不经思维"当然是一个形容词啦,你是很快思维去做的,你是有拣择去做的。你说世间人有没有这样的?有啊,有我们说的成仁取义的义士,他干吗舍掉自己的一条性命?他可以不用。可是有人就是愿意,那你说,我们学佛的人还会比他差吗?不会啦,所以呢,因为我们比别人多懂许多智慧,所以我们要以智慧来作善抉择。
同时我们这个智慧不是提供你用来做这种世间种种利害凭借的选择工具,绝对不是如此!这些世间的东西,你要让给别人,因为这是他们在三界中唯一的快乐,你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去剥夺人家的快乐。你看人家生活过得很高兴很快乐,你不要劈头就告诉人家,将来你会死啦,将来……,这样不叫作是弘法,这样叫诅咒人家。就是说,他们有因缘的时候,跟你有因缘的时候,他们又知道你是学佛人,当他到了某一个时节,他可能遇到了某件事情,这时他很痛苦——因为人总是会有很痛苦的时候。他想,可能只有学佛人才会了解他遇到的困难,那刚好某某某是学佛的,我来找某某某。这样,当然他可能也不期待什么,所以呢,你要善于跟他开解,可以讲多一点,你就讲多一点,或你说察言观色也好啦,或你就一本你的初心,能够利益多少算多少,这样也就可以。
因此佛道就是这样平实的,不会因为你的抱负有多崇高,你就变成多伟大——没有这件事情!绝对没有!即使圣位的菩萨,乃至呢,等觉位的菩萨,在无知的凡夫面前,他也不会刻意去显示他的种种威德性、种种的智慧体性。不会!即使他被人家毁谤侮辱,乃至被人家说没知识、没文化、没水平,他也一样能够堪受。他不会说,好啊!你不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 观世音菩萨!不会,不会,绝对不会!所以呢,不管你的抱负是怎样,不管你的菩萨的历程是怎样,你走出大门以外,甚至在讲堂里面,你呢,你就将你所作的、为众生做的,或是自加行成就的,就要当作是你的本分事,所谓本分事就是本来应该这样就这样,不要把自己抬高了,说"我不得了,这不赶快恭敬我不行",或者说"恭敬我,会有福德啦,大家赶快来恭敬我"或等等,这些东西的企求,你要一点一点去掉,不要再贪恋,它们是会障碍你的道业。你要想你身边的每一位护法神都比你了不起,结果他们也从来没有一位跑出来,让你瞧见,让你知道是他在守护你,好让你来称赞他,没有啊!
甘愿做菩萨(十七)
——回归菩萨本愿行
因此如果有人赞叹你,因为你的修行好而来赞叹你。这是说,你总是会在某一辈子的时候,修行会很好。我说会很好,是说真的是很好,会很好哦,然后呢,大家都比不上你。可是当你就是觉得自己修行真的很好的时候,那个念头,那个想,你要把它活生生地掐死,你要生起惭愧心,好好地忏悔,自己于出世间法中,这样生起贪染名誉的过失,生起轻慢自得的过失。出世间法的成就,就是不要世间法的恶法为伴,不是因为希求世间的赞誉,而来成就出世间法的。你要把这个爱瞋、毁誉的心,轻轻地丢掉,从这些众生对你的赞叹和诋毁里面走出来;像是自己的五蕴身一样,像是自己过去生死去的无量无边的这些恶的心念一样,把它掐死。因为呢,你不需要这个,因为真正成就你的许多的功德性,经典上已经说得非常的清楚,能够成就你的功德的,都是 如来之力,没有诸佛的冥佑,实际上无有一位有情可于此世间建立正法的功德性。
因此说来,最关心你道业的人,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一直在看著你的诸佛,每一尊佛都最关心你。大家知道什么时节,你应该得到什么法,大家知道你什么时节,你的修行会进展到哪里,让你不用自己去求,如是地厚待于你。因此当善知识出现的时候,你就要按照恭敬善知识方式,来礼敬善知识,来跟善知识修学。如来一定有办法让善知识点醒你什么时候你要加行用功,当善知识跟你讲,你应该要无相念佛,要好好的用功,什么时候转换看话头或等等,你就按照这个方式来做。所以,你呢不用去担心说,我要大声讲,这样 佛陀才会听到我说的话;或是说呢,就像我去排队,而别人不断地插队的话,那我是不是一切都完了?或是想到说我在这茫茫大海众生里面,佛陀会不会忘记我?不用操这个心,因为当你曾经还没有见到佛面的时候,你在之前就已经被 佛密授记了,这密授记就是刚才一再说的,当你以散乱心,或是以诚恳心来向佛礼敬的时候,或是向三宝的时候,或是在没有佛的世界,而有舍利塔或有寺院时,你这样呢,向著木塑的佛、木雕的佛、金佛、玉佛,或是乃至于一个佛的形象,佛的画像等等,这样来合掌,就算没有礼拜,佛都已经给你密授记啦,因此一切诸佛都没有忘记你。
何况呢,在座的诸位,我们是确实有遇过佛的,不管你认为怎样,至少呢,看见佛的身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的。对呀,至少你遇过应化身佛,很清楚的,像是 释迦牟尼佛,当时你所认为的真佛出现在你前面。所以,你有你的福德,何况你还礼敬过佛,跟诸佛供养过,所以你还是和众生有许多特别不同的种子,这些与佛结缘过的功能性的种子能保证你未来学佛的道路。不过就只有这样而已,我们不需要膨胀我们自己,因为要到你圆满成就佛果的时候,你才可以说,你所用功加行的、你所修行的,终于毕竟圆满了,可那还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而我们来看看这法界,当以众生心为心的时候,即使你到成佛位的时候,还是有那么多无量无边的众生没有成佛,如果你是以"度尽一切众生"来作为自己的誓愿,你的感想是什么?你已经成佛,可是所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包括之前你所亏负的无量无边的众生——我说你真的亏负人家哦,不是说假的亏负,说我们随便讲讲。你如何去弥补这些亏负呢? 佛也是可以报恩的,所以这样呢,现在你在因地,便不需要再去思议哪!你就要去想:你要慈悲,你要平等心,你要一点一滴地建立菩萨的德行,那是你应该转依到如来藏的康庄大道,那是你的成佛之路,你要以这样的平实之路来让许许多多的未来的菩萨也藉此走向无上菩提。不要再去想说:风会不会把我吹起来,我这样会比较风光一点,如何我才会风光?你要开始慢慢地、将你这些和世间毁誉相应的心丢弃,因此你要把它掐死。别人称赞你的时候,慢慢你的著力的地方就顺著他的称誉而死掉。注意的和作意的,就慢慢地更少了,因为你所体会到的是,我并不值得这样的称誉,为什么?
作者 :正益
注:本文由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33498985网文集成,附录内容为编者加
甘愿做菩萨(一)
——[我]世间的过客
在这个世间里,我们等于是一个流浪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这个世间的"所依",我 们从无始以来就都已经深深地误会了。都误会有一个"我",以这个"我"来作为所依。因此现在就要转过来,知道我们真正的所依是这个如来藏,而非是无始以来 所认为的"我"。可是要谈论到所依——如来藏的话呢,那如来藏祂有没有祂的体性呢?
有!如来藏确实是有祂的体性。但是祂的体性呢,如果真要说的话,就是祂 对我们来说功能是什么?证悟的人都知道。没证悟的话就来熏习这样的般若知见吧!
因为一切万法都由祂出生,祂是根据你的心性来出生一切诸法的──当我们是凡夫的时候,当我们是无可救药的众生的时候,祂一样在任何一个 时刻都满足我们,让我们得以在三界中生存,所以呢,祂是无怨无悔的。祂也从来没有考虑过祂的期望是什么。那如果当我们证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从这个 角度去思考呢?也就是说,你不能光是考虑你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因为 佛陀说过:在我们还不了解这无上法之前,你所要的东西都叫作"可坏法,不可爱乐之法",佛陀甚至用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来警惕我们,不是只有用"无常"这两个 字来形容而已,而是直接说这些我们曾经期待和爱乐的法都是肮脏的、污秽的,是能够败坏你身心的法,这些法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世间法。所以呢,对小乘人是这样 说法,对于大乘人何尝不是这样的说法呢?那以这样的角度来看,以证悟者的角度来看,就存在著转依如来藏体性的课题(其实未悟的人也存在转依的问题),因为如来藏不是空谈,祂才是您必须在这三大阿僧祇劫长远修行日子中去体会的"您"。
如来藏有没有"爱"这个世间法呢?没有!祂像个镜子一样,祂像个聚宝盆一样,可是祂不恋栈祂所产生的财富,也不恋栈祂所出生的任何宝 物,因为祂显现出来的宝物都是给人家用的。不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从来都不是给祂自己用的。这个聚宝盆里面实际上并没有财富与宝物,但是当你要取用的时 候,祂就可以出生财富宝物给你。祂就是这么特殊的聚宝盆,对于我们这样的众生,祂就是这样地给予!祂从来没有管我们的修行好还是不好,也没有管我们是好人 还是坏人,也没有管我们对人是仁慈还是残忍,甚至祂根本也不考虑我们是在三善道还是三恶道,祂都一样满足我们。祂不会因为讨厌我们这样造作种种的恶法,或 是讨厌我们出生于恶道,就终止轮回——也就是祂不会说:"你不要再轮回啦!算啦,像你这样的人,我不要再管你啦。"没有!祂一样地"护持"我们,无始以 来,在任何一个时刻里面,祂都没有舍弃过我们,所以祂有护持众生性,乃至于未来际,祂还是一样护持著我们。然后说呢,祂有圆满众生的业功德性,所以不论我 们的业道是要去哪里,祂永远与我们同在,天上、人间、饿鬼、地狱都随我们在一起,这些都是如来藏的体性。如果没有这些体性的话,一切诸法就等于空了。
甘愿做菩萨(二)
——[我]的人生顺位何在
那以这样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做什么吗?以你个人来说,你真的不用为自己做什么。这个意思 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慢慢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 前,你要先观察,这个东西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物品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 的,可是却是 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 佛陀来称赞你,还是希望 佛陀看到你这么喜爱而指责你呢?但是很明显的,佛陀说这些东西都是不可爱乐的。然而众生在这个阶段就是很喜欢,所以你要容忍众生,不要和他们去争夺、去 抢,你有更远大的目标需要去成就。但如果你渴求的念头还是很强烈,没办法断除时,没关系!但是当你伸手去取你所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先看、要先 想,其它众生有没有需要这东西的?要去思维,让自己的渴望、贪欲慢慢地降低。虽然自己很想要,但比起其它的人来说,其它人可能更想要,所以我的顺位可以排 后面一点,我取用的时间点可以挪到后面一点,我取用的物品可以比世间法的衡量标准差一点。
因此知道:我最终还是取用这些法,是因为菩萨于这个世间必须有基本的营生利用,因此来受用;但我还是可以将这些法先提供出来给予众生受用。如此慢慢地,你退两步:一步代表你了解你的贪欲之火焰开始消退;另外一步是将这些法,布施给比你更需要的众生,这样真真实实地做到,如此慢慢的你退到最后的一个顺位上去。
所以说,不是要你全部舍离世间法。是说你对于取的、有好处的,你要尽量给别人,尽量为众生来考虑,不是和众生来争夺,这样可以让你的愚痴和贪染也随之渐次消灭。因此如果你心里面产生了一个很细微的念头,想要将这些东西占为己有的时候,你便可以很快地省察,不管那个念头多么的细微,你因为习惯了这样的心性观 察,你就是可以察觉,在你察觉的当下,你就可以作抉择,而渐渐地转依到如来藏的无我性、无我所性、无我执性,让自己的凡夫性消失。
甘愿做菩萨(三)
——无我的真我
如来藏以这样无我性的体性永远服务我们、满足我们,来实现这世间于我的因缘果报。祂每天24小时,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那,这样无私地照顾著我们,从来没有过有一个刹那是为了祂自己。我们在反省之余,虽然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全然地无私无我,虽然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做到每一刹那都可以为了众生而放下许多自己的事情,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究竟的境地;许多的时候还是不断地想为自己来作些什么,想要于世间法多要些什么;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可以像是这刚才所说的,来作些改变,调整自己的顺位,根据你所亲证的如来藏,或是根据你所了解的如来藏的体性,这样来改变你对这世间法的取与不取的态度,这样来改变你对于你自己获得拥有这些概念的想法,这样来尽情地而为了众生来作佛事,不再为了自己的恶法欲来尽情地奔走于天地之间,这个都叫作是"转依",这是转依的一个比较大的课题。
这个课题告诉我们,当我们还是存在于人间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拥有世间法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有五蕴假我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去以佛法的无我观,来继续活在这世间?因此菩萨就会以如来藏服务这假我的精神和体性,来转而服务一切有缘的有情!一切有情虽是假,可是他还是受苦啊!因此我们不忍心,在我们能力之内,就是于此世间,来作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而渐次修学、得到佛的智慧。
人生就是以服务为目的,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因为当你到了佛地的时候,也还是以服务为目的,因为你个人想要的、想求的一切种智已经圆满,一切的智慧都无法再超越了,你已经没有可以为自己来作的了。因此到了那个时候,如来就还是、只是为了众生,尽祂一切所有的智慧来服务一切有情。因此我们想想,在这个佛道上,世间人能够要的,结果你都不要;可是这出世间的智慧,你可是要。而到了最后,你反而可以得到成就圆满所有世间法的功德,而为什么出世间的智慧可以换得这世间法呢?就是因为出世间的智慧本身是涵盖世间法的。
甘愿做菩萨(四)
——无所得的得
当如来藏运作时,你可以观察一切众生他的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的生起。种子怎么因为这个缘 而生起这种种的世间法呢?就像世间人所说的,如来藏拥有什么样的出生的能力?可是这些能力的出生是有其时机因缘与条件的。有的时候,这些能力没办法显现, 例如有人说有神通,可是你叫他哪一天,哪一个时节,怎么做,他也做不出来。可是 佛菩萨所产生的智慧不是这样的,所引生的三昧境地也不是这样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境地、任何时空点,祂都能显现,只要不违背因果,祂就可以显现,所以如来 藏的功德藏是超过一切诸法,祂真的是可以出生一切诸法。
而我们无始无明而产生的思决定,让我们被这些无尽的业果所缠缚,所以如来藏产生了符合我们业道、业果的种种功德藏,祂一样满足我们,但这不是世间法说的机率 问题。例如以棒球运动来说,有个叫做打击率的东西,超过三成就很厉害了,它是个机率问题。可是修学佛道上没有机率,没有叫作赌运气,而是叫作完全了解,必 须百分之百了解,佛道上没有几成、几成的机率问题。如果不是这样,那个东西就不叫"亲证而得",你只有"证"到那个,不算是"得",你要能转依才叫 "得"。
因为你没有转依如来藏的这些体性,你还是会失去 的。可是如果你现在还在往转依的路上走,那这种"得"还是距离你很遥远,"证悟"的本身是要包含这些的,因此说有"证悟"还是客气的说法。因为证悟的人都 知道一点,下辈子因为你还没有离开胎昧,你还是要重新再来,如果说再来到这个世界,你又恢复没有开悟的样子,形同凡夫,新的意识心根本连佛法是什么都不知 道,何况是佛法中所谓的"开悟"呢?绝对不可能因为你累积了多少福德功德,救护了多少众生,下辈子生出来,就会开悟,没有这回事!即使是 导师也是40多岁开始学 佛以后,才有这个因缘,他经过18个月的苦参,苦参是非常辛苦、日子是非常难过的——那时你已经在功夫内不是在功夫外,在功夫内的话就知道一定是这个东 西,一定有个答案;可是你也没办法退回去。当你走进行门在功夫内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方法是对的,可是什么时候可以开悟?不知道!那是不是很痛苦?因为 你不会想再走回凡夫,你也知道世间的善知识不一定可以依止,你只能够凭著对佛法、对三宝的信念走下去。当你没有要往生一个净土的时候,你虽然是证悟了,或 者你知道密意等等,可是你决定继续来这个世间流转,那你到底是凭借著什么?是凭借著对善知识的信念,凭借著对三宝的信念。但不能告诉你说:你下辈子会证 悟。没有!这没有打包票的。
甘愿做菩萨(五)
——转依清净平等性
转依清净平等性 因为证悟不证悟,它是督促一件事情:你到底是不是菩萨?所以归结回来,就是说菩萨种性很特殊,就是说证悟菩萨最后会不断的转依到如来藏、转依到如来藏的体 性上去;而生生世世无量辈子的熏习和实证这个心体,会让他的末那意根所要如来藏含藏的种子慢慢地转变,渐渐地妄心也出离这种种的虚妄想。像这样,每一辈子 对于这世间的贪染都有深刻的认识,对于污染法都有想要克制的作意,这样无量劫的修持,就会渐渐地达到你转依这实相心的目的,这样最后你就可以任运而为。
如来藏不会像我们一直反观自己是否存在,因为这一切我们所知道的都是虚假的,祂不会想要怎样。如来藏不会生起这个念头,不会去反观、作意,然后思维有一个 存在的"我"要做什么?从来没有,祂也永远不会有。祂什么时候才会有念头?那个有,你也没办法想象,那是佛地的境界,那不是我们所能够了解的法界实际—— "常乐我净"的境地。
比如说,你长久以来,无始以来,不管以前多么遥远,永恒的、永恒的、永恒的过去,永恒的永恒,没有开始的日子,因为我们实际上是永恒的存在于过去直到现 在,而且你会持续到未来。不管众生是怎么样,你还是个人一直在走。总有一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要成佛,所以你必须以这样来思维。因此呢,你还是要以如来 藏的无我性来做基础,因为这无我性不是就停在无我,像是二乘的无我,最后就结束了。没有!无我无常那永远都是小乘法的境界,大乘法说的是常,而且是乐、是 我、是净,离开"常乐我净",就不是真实究竟的大乘法了。这"常乐我净"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只有你抛弃世间的"常乐我净",才有可能得到出世间法的"常乐 我净",所以没有办法两者相提并论。然后,以这个"常乐我净"能够永生,永现出生世间一切诸法。可是当你在那个境界,你不会一直想要给自己出生美丽的世 界,我们只有到佛地才能了解这到底是什么境界。
我们在因地要去思维,你要走向那个地步?走向第二大阿僧祗劫的困难点是在哪里?如果你没有打算照如来藏的体性这样来做,那这样"转依如来藏"这句话的本身 就只是一个名相,永远只是一个名相,你会困惑于这个名相,你只知道要转依,不知道要做什么?可是当你慢慢想,有一个实体的心,你跟祂实体的体性要一样,那 祂平常是怎样照顾你,你就用这样的方式,用你所知道的这样的智慧去照顾众生就可以了。说难,是不难!那如果说要很广,是会很广!比如如来藏有平等性,祂对 待一切众生是平等的。祂现起因缘果报的部分跟别的如来藏也是平等的,祂不会因为祂是属于你的如来藏(因为你认为是属于你的),祂就对你比较好,对别人的五 蕴我就比较坏。不会!所有的如来藏也可以说是共同运作,与这个世间法共同运作,包括天气冷,是大家共同运作的。当一个五蕴和另一个五蕴互相交往时,你和对 方的如来藏的运作也是平等的。你的如来藏对每一位众生都是平等运作:你和他因缘果报的部分、你和他的善恶业之间的部分、你跟他过去生、未来世等等,这些业 果的现起都是平等的,祂绝对不会有偏失。
甘愿做菩萨(六)
——因缘果报
今天我们在谈佛法的时候,比较难知道说什么叫因缘果报,众生也常听说因缘果报,但你知道因缘果报有多么细微吗?因为因缘果报的意思是说,在你运作的当下,这个种子就重新种植进去,有的种子是已经显露祂的功能性,然后再回熏回去。不管你怎么去思维那个字眼,你的种子它是经过如来藏运作的,很快的又产生在里面。
比如说,同样两个人做同样的事情,乃至百千万人做同样的事情,所得到的果业会是一样吗?不会,因为他们的心行可能有千差万别,每个人有不同的心行,他就有他各自不同的种子功能被记录,乃至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不同样心行记录的不同的功能。而且你要知道,在这过程中,这果报复杂到你没有办法计算。
举例来说,你生在以杀戮为乐的世界里,这时候你帮助一个人,或者护持一个人的性命,这样的话,你胜过在一个很好的世界做一件同样的善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地方你所经历和熏习的都是各种不善的作意心所来侵扰,所以你已经建立了不善作意的认知。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虽然你当下不一定会承认这个不善的作意是对的,可是你了解它的内涵。所以说,即使你想还是宁可不要去了解,假装不知道啦,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在那个罪恶世界里,你就是会了解杀人啦、放火啦……这些恶事,而且大家都觉得这个没有什么,根本不会有人说这样会有什么因果;可是在这样的作意充斥之下,在这样的考验中,你还能够按照你愿意要作的善行来作,这真的不简单。所以你的一件小事、小事一桩,对那个世界来说却是不可思议的心行。所以同样的一件事,有著不同的因果。
因此并不是每个世界都像极乐世界般,大家都有如理的作意;而且极乐世界说真格的,你能做什么好事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事可以让大家做。极乐世界的好事你能够做的、应该自己要做的,就是于法门上自我精进,因为别人都不需要你帮助,别人法上有问题的时候呢,佛菩萨就直接指点了。或是说,你可以去十方世界供佛,但这还是属于个人精进,不是利益别人的好事。
所以说,业报因果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了解。我的意思是说,要记录因果,要成就种子的功能,这必须要有超越人类所已知的一切知才行。因为你拣择因果的智慧是没有办法用人类目前所能了知的这一切的功能体性来衡量。因为你的因果是要亘贯这个三世的存有:过去、现在、未来,你要同时具足满足。这个非常非常困难,还必须对每个世界、无量无边的世界,一切众生心都必须要了解,这样才能够精确地处理实现业果差别;绝对不是说自己的如来藏觉得应该怎么作,就怎么作,还要根据相对应的有情的一切业,所以一切如来藏不会互相扞格的话,就必须每一个如来藏都有了达一切世间的能力。
甘愿做菩萨(七)
—— 不与取、因舍而得
所以当我们这样来考虑的时候,你会觉得,那你以后要作什么?你过去生有没有作过什么凶恶 的事情?过去生有没有杀人放火……?那一定有。过去生有没有亏负许许多多的众生?肯定有。这些呢,如来藏都已经完整地记录下来,没有一笔会漏掉的;那如果 在这修学的过程中,你可以开始想:你是不是应该回报众生?是啊!你是不是应该从一个时间点,要慢慢把亏负众生的地方给它补回来?如来藏可没有亏负我们,祂 可是任何境地还是帮助我们;但是想想,我们都是拖著祂往这三恶道中奔驰,祂也从来没有叫屈过。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如来藏好,我们的体性实在是太污秽了,我 们亏负过无量无边的众生。那你就当作我现在有个起点,我可以发心去帮助别人,去将我所亏负的,好好地加以偿还,这还不好吗?
我想,我们每个人亏负的众生,如果是以数学的一个数字来表示,就是把8平躺下来——那就是无限大,几乎可以说没有一位众生,是我们没有亏负过的,这件事基 本上就是如此。即使说你已经在行菩萨道,一劫、两劫乃至无量劫了,我们还是可以确定你亏负众生。只要你还没有真正走向圣位之前,就是亏负众生。就算走向圣 位,你亏负众生的部分还是非常多的,更何况是我们现在还在颠仆学步的时候。所以,能够从这点开始思维的时候,自己的种性才会开始变化。因为,我以我个人来 说,我觉得,欠债还钱是应该的,天公地道。作个修行人,对于过去所亏欠的、所亏负于众生的,却想要逃避,一走了之,这算什么修行人呢?而且不论如何观察, 我一定是亏欠许多人的。因为,即使从悟后的心境历程来看,还是有诸多不善,你还是没有办法在身口意圆满你的戒行,所以对于过去所造的不善业,让众生受到了 许多的苦楚,我们现在就把这些不善业,以对众生的四摄法、以担负起整个时代的护法工作来偿还。
那戒行什么时候会圆满呢?我们现在都知道,你会在二地的时候成就,那能不能提前呢?在佛道的进程中,这不是很容易的。可能呢,有人可以戒慧直往。戒,是说 他的戒行很好;然后慧的力量也很好,并且可以直接往上。但是呢,另外一条路,我记得没错的话,好像叫戒定直往。那也就是说,戒你要成满,这样才可以往上, 然而它还是没办法那么容易地让你如意的。因此你必须在二地成满之前,要能够对自己的妄心做各种方式的降伏。
戒里面有很多,以基本五戒来说,其中大家都知道,有个叫作"不与取"戒。这"不与取"就是说,凡是众生该有的东西,你不要去拿。广义来说,这世间的一切存 有,你都不要拿。既然你是位菩萨,你就要慢慢地想,你来这个世界上不是要来拿这些东西的,因为你的如来藏总会具足这些东西。因此你不需要往外寻找,不需要 往外去和众生来掠夺。可是,那如果既然你都不需要这世间的东西,那你为什么还要来这世间?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性,我们的戒,我们的心性戒没有成就。就是说在 本地心戒那里,没有办法像如来藏那样清净,总是会有《金刚经》所说的四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的出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话呢,总是会跟众生生 起利害冲突的关系。那你慢慢把自己对于世间的诸取的顺位往后调整,你能够调整到最后,或者你能够调整多少就调整多少,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要转念来想,如 来决定不会让大家作白工的,不会亏欠大家、不会让大家吃亏的,一定有它的报偿。你想想,即使是世间法,禅定的法也是如此,为什么有人可以爱乐而最后安住在 禅定中?我不是说现在外面道场那样形式上的假的禅定,而是说古时候人的禅定。以前在 佛陀还没示现于人间之前,就有四禅八定,在那种情况下,那些人为什么可以安住在禅定中,而不去追求五欲之乐呢?因为他们初禅现起的时候,他们就有身乐,然 后二禅现起时有心乐,到三禅现起的时候身心俱乐。然而实际上,他也并不是为了要得到这个身心俱乐,他才去得证这个三禅的。因为他还没证得这个禅定之前,他 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境界?他是想要舍离下地的境界,不要这种欲界的贪婪,而开始修学禅定的。因此最后回报给他的,是另外一个殊胜的清净的乐——不管是乐触 或者是什么?
想想这个世间是不是这样?是啊,当你不要世间法的时候,你就有出世间法。当你不要世间法的利益,你就会有机会得到出世间法的利益。当你不要这个五蕴身相的 时候,以后就可以得到许多的意生身。当你不要局限在你眼前这个世界的时候,以后就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你可以随地而往。本来在法界中,决定你的位置,决定你 生存的时空的重要因素,就是你的心念。想想当你作梦的时候,可以到处跑,但那并不是真正的你;而你现在每辈子也是到处跑,这也不是真正的你,这也是人生一 场大梦。因此在这个角度上,你会看到:当你局限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把你的心念束缚在这个世界的观念上,这样根本是一件不必要的束缚;而且这个世界是以不善 业来作为基础的,你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可追寻呢?
甘愿做菩萨(八)
—— 珍惜福报修学正法
所以呢,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东西,你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把自己当作是一位凡夫,像是一般的众生一样,去争取这世间的一切,继续建立这些轮回的心行。老实说来,这没有对与不对,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是不能强迫的。学佛了生脱死,不是可以强迫每个人都来接受的。
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 是许多的地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 的地方,你根本无有心思来受用。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觉得哪些是法律允许的,可是有可能是在戒律边缘的,这个你就要去拣择。
我的意思是说,就算这辈子你过得很苦,很糟糕啦!但是你在佛法的持戒,那每一分功德,都像是金砖宝块一样,那东西是在这个世界永不磨灭的,因为祂可以体现 你未来世成佛的庄严。我们每一行都可以体现未来世的成佛的庄严,因为 如来在经典有说过:在《法华经》说,当你一举手一投足恭敬于 佛的时候。这样呢,以佛眼来观,你就已经成就未来的佛果了。也就是说,你那样虔诚的心,就已经成就佛果。乃至你以散乱心一合掌,这样都已经成就佛果。所以 说,你的每一行都会影响到未来的果,实际上它们都是一起的。因为你的如来藏与三世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与三世也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任何时,只要你能够知道 如何引导,它可以缘你过去的过去的过去的过去,还有未来的未来的未来的未来,以及现在每一时每一刻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众生都可以缘。你的如来藏,你的末 那就是这样威力广大。
因此,你拥有这么大的一个财富,你是不是应该走向祂,去将你自己的自身财富挖掘出来?而不是在这已经给众生的、已经体现于世间法中的财富上用心?因为这种 真正的财富是属于智慧的,这是属于出世间的智慧。而世间法呢,则是属于众生的福报。你如果要这些世间法,那所得到的东西,看似很风光,但你可是损了自己的 福报,而和这个东西做交易。所以你应该在心念上转过来,将这些福报去作菩提道的增上,而不是拿这些福报去和这些世间法来作交易,这样太可惜了!因为佛法不 是交易,你应该找到这个世间、出世间的根本源头,应该以这些福报来作为修学的资粮,这样在修学的过程中,福报便会不可思议的增广增上。因此世间的交易都只 是亏损你的福德,然而只要你转向如来藏,去修学如来藏妙法,你的福报福德就只会越来越多!
所以呢,既然你已经找到了,或者在快要找到的道路上了,你真的决定要以此作为你人生的目标、不断地增上,希望每一世都要证悟,那你就不要颠倒行。因为你的 如来藏是怎么样的体性呢?你将会一点一滴的清楚地知道。不论是祂的平等性,不论是祂的随顺众生性,不论是祂怎样圆满众生行的体性,这些东西的话,祂都是为 了你,满足你所有的因果,体现所有的一切,因此你最终都会通通地了解,具备一切的智慧。
甘愿做菩萨(九)
——念念救护众生
所以,这样来看的话呢,"转依",它不是一个名相,说来似乎也不困难,就是我们常说的,就是你要甘愿一点,就是要做菩萨啦!菩萨呢,就是坏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所以在这些次法上,佛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一条一条地来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会有的,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就这样列的:菩萨不会怎么样作,菩萨会怎么样作,菩萨不会怎样、起哪种心念,菩萨会怎样、起哪种心念……。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像戒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那么敏锐,所以 如来可以一口气说一百多个,讲到一个地方的时候,说菩萨一定在这个地方有十个法,这时候他会怎么样。接下来又讲,菩萨这时一定会有十个法。
如来意思就是说,这第一义谛的法,这出世间的智慧之法,如来一定会告诉你,一定会在各种因缘下告诉你的;只要你福德够,一定会告诉你的。但是,其他是你自己应该要做的,这个就是转依,但是 如来不会直接说:"这个你将这些法做好,就是叫作转依。"如来并没有直接这么说,因为你要不要变成像是如来藏这样无私无我等等不可思议的体性,是要你自己甘愿的,如来不会来强迫你的。
但 如来会在经典上面说:菩萨摩诃萨一定会这样做,菩萨摩诃萨一定会这样做,菩萨摩诃萨一定会这样做;这就是经中的一种条例的写法。以后你看到的时候,就知道:哦!菩萨不会怎么样,它不是一般的戒律而已;原来这是 如来告诉我们转依后,菩萨一定会这样依循,一定会持守这样的心性,所以这就是转依的课题;原来 如来已经于法会中说过了,因此知道了这个意思,当你去翻阅经典,就会明白原来如此。再看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去衡量,所谓惦惦自己的斤两,因此会产生许多的想法:像是"哦,其中哪几法,看来我根本就不会犯。""而这几个法实在是很困难持守,嗯,我连大菩萨的边都构不著。""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法是列在菩萨摩诃萨的持守里头?还要说在这里?这不是之前于小菩萨位的时候,便应该要守住的吗?"而再看看:"嗯,有的法,我根本就是犯的一塌糊涂,原来是如此!"
所以 如来应一切众生机缘,对一切诸菩萨们来说法,就将通例的检验,一起说出来,而每位菩萨的性障不同,所以这些诸法便都一起说明。因此检验上,必须每个法都能不犯,真的不犯;而要实践的部份,都真的有去作。最后就会归结到:原来心性戒就是转依的一个标准,心性里面有贪瞋痴,就是坏戒,心性里面都是为了众生,这就是转依。
所以善法于世间,佛法于世间,都是以这样的历缘对境的时候,菩萨自身的心来作裁量;如果你还会生起其中许多违背的心行,违背这些法的时候,就是没有转依成功。所以当你一细数这些 如来所叮咛的诸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哦,这个法很合乎人道,本来应该如此。比如说,菩萨不会和女众起淫欲心;或者你又觉得太严格了,但你会发现有些法与你的戒行是有关的,有些法的表面上看似和戒行无关,而最后你就知道这些都是菩萨的持戒,以心性戒作为自己的标准。
甘愿做菩萨(十)
——安住善作意
第二种 如来说法叮咛的体例,就是像是《华严经》说的,在你入圣位之前,在你入地品之前,一定会讲一个东西,不管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都应该会讲。像是〈净行品〉中所说的,你一定会在你的日常生活的诸行里面,在你的回报众生行中,而生起回向心。比如说,拿一个杯子,你的念头就是"当愿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心,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类似这样,那你开门的时候就想,"愿开众生一切善根门,然后呢,度一切众生,断尽众生的一切恶根本门。"这些东西的话,你会不断的回向,而且,你会真实地想要在这个过程中,让你生活的一切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作意来利益众生。因为你拿杯子看起来没办法利益众生,可是当你有回向心,就会有那个作意,你不一定需要念出来,你慢慢就有这样的作意,这样的话,你的作意,就跟你的无相念佛忆佛的功夫,慢慢是会一样的。因此当你走路没有遇到人,你还是可以不断地生起一个利益众生的作意,于"善作意"中安住,这跟二乘人的作意是不一样的。二乘人的作意就是最好你不要出现,当你出现以后,带给他的,他可叫作是烦恼。因为呢,你如果跟他请法,他可能不得不跟你讲法,可是说实在的,他不一定有兴趣跟你讲法。然而如果遇到相同的情况,大乘人是看对方是否有因缘,如果有因缘说法,就为他说法,看他的根器说法,他不高兴听这个法,你就讲别的法,他任何法都不想听的时候,你就合掌恭敬,然后呢,面貌欣怡,不要露出颦蹙相,这样至少彼此离去的,也互相结个善缘。
颦蹙相就是皱眉头,菩萨常常这样的话,人家心里面就会讲,这个叫大乘法,哼……,心里面会产生不满。菩萨呢,要在许多的场合,因为讲法的时候不太一样,但是你是在接众的时候,那你一定要笑脸。在佛世的时候呢,菩萨有一个相貌体性,就是他一定是容色熙怡,熙就是像阳光一样,就是阳光和煦,温暖的阳光照射,如此怡然自得;然后呢,他一定是还没有讲话,还没有来问候你的时候,就已经先微笑,一定是这样。想想菩萨有四摄法,其中的每一个法,如果都是皱著眉头,这四摄法就很难成就。即使是假的微笑都胜过你不笑,因为人有个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是天生的。这是众生的末那所必须拥有的体性,才能生存哪!如果它没有教导这个,那小孩子或众生是很难生存的。所以我们天生就会有这个东西,就是会模仿,大自然动物也会模仿。那模仿是什么?它笑,你就跟著笑。心理认知学家,他们叫"镜像神经"。镜像神经的话呢,它叫亦步亦趋,就是:前面是长者,你就跟著他,他这样右手伸出去,你就跟他右手伸出去;左手伸出去,你就跟他左手……,我们的镜像神经所反应的,就会跟他一样。所以,为什么说,有人教导我们东西的时候,他如果是跟你面对面,你就觉得左右方向不对,而转不过来,因为这道理是因为这镜像神经的运作是亦步亦趋,你是跟著他后面一起模仿的,当他和你面对面,左右便相反了。同样的,你笑的时候,你面对人笑的时候,不管你想不想笑,他笑,你那个作意是在的,你会想要笑。但是呢,当然你可以靠其它作意,你就说我讨厌你,你正在跟我假笑,那这样末那知道:啊!他是在假笑。这样可能,你那个作意就慢慢消失了。
甘愿做菩萨(十一)
——受用诸法心不贪爱
不过,我的意思说,那怎样才能做到容色熙怡?因为呢,他五根可以清净,五根清净以后,你 的面貌才会和煦。五根清净是什么?就是不于众生取。众生界中,就是不于五种境界中取,在境界法里面,你不要生起爱贪,乃至强烈生起贪婪的作意。这五种境 界,就是色声香味触。这样,你说,那众生就只有这五种境界吗?当然你可以有法尘境,而产生等等相。但是呢,众生的境界,几乎都是在这五种境界里面。比如欲 界众生最重要的受用的境界法就是男女贪,男女贪第一个就是色——容貌;然后声音、香味,最后到男女的淫触。所以呢,这五种就代表你从众生去取的。不管你说 是有情或是无情,你都是以这五种取来作为目标的,那现在就把它开始转变过来。可是菩萨总是会想,这些境界法要舍弃,真的是很难,而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心 舍,不是身舍。
我们可以讲白一点,释迦如来现在也有在注意你,但是我们不说是监视你,如来是很关心你。所有全部的 如来都很关心你,因为佛佛道同。那你知道全部的 如来有多少?经典说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祇的数量那么多,就是没办法计算的意思。这么多,那每一位都很关心你,那每一位都会注意你。你如果要警惕自己不要贪取 这种种的世间法的话,你可以想象:每一位 如来都正睁著大眼来盯著你,这样你还贪取得下去吗?那我们说,这么多人,祂都有办法盯吗?当然有办法,因为经典说,如来可以一刹那间知道三千大千世界的所 有众生的念头,因为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 佛的化土,就是祂摄受众生的一个佛世界。而 佛的威力就是如此的大,而在这佛摄受的化土里面,每一个众生的念头,如来都知道。
那到底众生是有多少呢?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话,人算是70亿好了。你知道一只车轮鱼,一只雌的车轮鱼就有10亿只卵子,它的受精卵可以达到10亿只,也 就是说呢,人这么多,可是比起数量来说的话,8只车轮鱼就够了;或是这车轮鱼生8次的有情数量,就超越人类的总数。何况呢,这世界又不仅是只有车轮鱼而 已。这世界还有无量无边,在你不可见的不可见的,你必须要利用现代科学才能看到的,数不清微尘数的细菌和病毒。细菌一只如果这么大,病毒比起细菌来说更小 更小,这么这么样小。所以呢,那是数不清的,而佛可以一念间知道所有一切众生的念头,那当然啦,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你的念头里的所有内容,当然就 像阳光普照,都是摊开来的,从来没有深藏过,这也是法界的定律,因此你何苦要覆藏些什么呢?而且,佛还知道以后你的念头,所以说,你被无量无边的佛菩萨所 看护,而且看顾的很好,因此最好是不要乱想,我的感觉是不要乱想就好。所以呢,你如果是以这样有无量无边"睁大眼睛来看护你的诸佛菩萨"来警惕自己的话, 你的身口意行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杂染了。
甘愿做菩萨(十二)
——不向世间取
但是,有的菩萨是真的来监视你的,当然也是来保护你的。比如说,常跟随在你身边的护法神,从你受佛法的皈依开始,就有36位;乃至受五戒,每一戒有5位护法神,这样总共36+25就61。因此除非你不是真的想学佛,不然这些护法神就会跟著你,就61位。何况你今天受的是菩萨戒,这个是"不共二乘戒",唯有大乘佛子真正能发、能持的殊胜戒,那这样的话,你已经没有办法数出到底有多少的护法神在你旁边了。因此在成就你皈依的功德的时候,他们大家就都已经知道了。如果今天你更证得明心的功德,那这样护法神的数目已经更数不清了。但是如果你今天还是可以懈怠的话,你想想看,围绕在你身边的这些护法神,心里作何感想?他会不会心里面很失望?会不会想要离开你?假如你的懈怠实在是太离谱了,几乎每天都不在心上用功,也都忘了在佛前的发愿,这些护法神就会慢慢地离开你,因为你违背你的誓愿,并不是他们懈怠他们的职责啊!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总有一天,你也会去摄受别人,然后在他旁边作一位护法神或护法菩萨。那你以这样的角度来看的话,现在最好还是乖一点比较好,还是精进一点比较好。
那在转依的话呢,如果说,我们今天知道这个名相,还是可以转依。为什么?因为我们就可以这么想:法界中有这个真实性,祂的真实性不可能出现一个"为祂自己"的心念,或是特别选择一个对象来作为祂的我所。那既然祂不会这样的话,祂一定是没有私心的,既然祂没有私心,那你可以根据祂无私的精神去做发挥。然后你会相信说:祂既然可以出生万法,那我也是祂出生的;既然我可以被祂出生,那同样我也可以出生利益众生的法,因为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我并不吃亏啊。因为呢,眼下我们周遭没有学佛的众生,一百年后,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去哪里了,不是一定能够回到人道,不一定。可是,我知道我会去哪里啊,单是这一点,我就该庆幸。因为你有选择自己道路以及未来业道的能力,他们没有啊!所以,你何必跟他们计较呢?他们现在享受一下世间法,是他们唯一的乐趣,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幸福啦,所以那你就不需要跟他们去争夺吧!因为他们的幸福就是他们不知道出世间法,你跟他们讲他们也听不懂,不相应,而且他们会讨厌,所以你跟他讲这个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体会说,你也不用去剥夺他人享乐的权力,你有因缘跟他们说法就说法,没有因缘就不要勉强。也不要说指责人家,或者什么"你怎么那么坏?你怎么杀了两个人?"或者怎么样。有些事情我们会用瞋的语气来讲,但通常呢,要有效果才有用。然而你要有福德庄严,这些法用起来才会恰如其分;或是呢,你所讲的,他才能够信受。不然的话,就让这个世间的法律去制裁就好了,你不需要怎样。如果他觉得痛苦,你还是一样可以悲悯他、摄受他,这个是有功德的,只是这道理说起来,一般的人都很难信受。
甘愿做菩萨(十三)
——菩萨的本分事
比如说在以前,有一个人,他要被行刑,行刑的时候当然也会很痛苦啦,一大堆人都围著他。这样呢,要行刑的时候,有一个人起了悲悯心,就觉得这个人还是很可怜――还是很可怜哪,那这样的悲悯心,后来,未来未来未来世以后,他们再相逢,这个人呢 ――被行刑的A,就对对他生起悲悯心的B很好,这就是我们说的一见如故,对这个B可真的是很好。可是我们看看这件事情的因果,B有没有真的在那个过去做了些什么?没有啊,只是那个念头,这样的念头过去了而已,而且这过程中,那位受刑人的意识心是不知道的,但很奇妙的,他的末那和如来藏就能够受持这样B的善念,所以经过了这么长久的时间以后,还可以显发这样的感恩之情。
所以如来藏显示的真实果报历历不爽,祂的整个心行就是这样。所以呢,菩萨要学,因此不要说,这样造了恶业,这业种被记录下来,将来一定会受苦果,所以还要
反过头来埋怨如来藏。你要转过这个念头来想,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业果性可以成就,所以我们才可以自在地学佛,将来可以成佛;当我们都不去造这些恶业的时候,以后我们就会和这些恶果绝缘,这我们所领受的未来的一切都是善的境界,这样不是很好吗?这样得到也才会心安理得啊!而对于以前的恶业,将来会产生的恶果,也当作是还债来想,乃至想想世间人说的"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我们肯诚心忏悔,对方的意识心即使不能感受这诚意,可是这对方的末那和如来藏也可以渐渐地领纳,反正我们回馈众生,本来就是本份事,所以业果是可以改变了。
而当初围绕在这个受刑人的旁边的人里面,大家都是这样对这位受刑者充满愤怒和斥责的心行,而在这样作意的包围底下,你还可以持续你对众生的善念,持续你对众生的慈悲,觉得说这个人还是很可怜的,应该来摄受他,这样的想法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啊!可能B也没想到那么多啦,可是这样的心行,就可以让他得到未来不同的果报。那你说,人家对他好,这样有什么好处?有啊!如果说将来你出来担任弘法的角色,你就可以摄受他啦,因为他很信受你嘛,为什么他很信受你?因为你当初的那个心念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你说,生起一个悲悯心,难能可贵吗?是啊,很可贵啊。尤其他作恶,你和他非亲非故,还能够生起悲悯心来怜悯他,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生起这样的念头,只有你。难道这样,还不难能可贵吗?
菩萨是这样地于世间改变自己的心行,也就是说,为什么从众生的观点来看,菩萨的所作所为是不能理解的?就是因为众生都是用他这辈子的──这个目前活生生在他现前的事情的观点来看,所以要他跳脱"他这辈子",去好好地面对"他这一辈子绝对会死"的这个事实,他都不愿意去真实面对。比如像是说"你会死"、"你会不存在"、"那死了以后,你怎么办?",这些都是他不肯去面对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这样的众生,要用这样的观点来思考,你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改变你自己,至于对于众生的愚痴,对于众生安于轮回的愚痴性,你必须随顺建立非愚痴性,旁敲侧击,而不是去强行打造他,众生不用你打造,佛法必须要自悟,根本无法强求。因为许多的众生,他永远几乎是众生,很难成佛。因为呢,尽未来际、尽未来际、尽未来际,你成佛以后,再尽未来际、再尽未来际,你摄受的弟子无量无边,最后已经成佛,成佛到世界全部无量无边的世界都有你摄受的众生也都成佛,乃至于他们的佛土所摄受的众生都已经成佛,还是有超越超越无量的数不尽的众生,一样在三恶道中,在凡夫地中,不断地痛苦地轮回。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作为一位可以真正出离轮回的你,何必要去跟众生计较呢?你计较的话呢,从未来际来看,根本没有意义。倘若你还是执意这样作呢,是违背菩萨道的道行,这个就叫作坏戒行。
甘愿做菩萨(十四)
——众生无边誓愿度
所以,菩萨道里面为什么一定有一个誓愿,叫作"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你发了这么大的愿,一定要救度他们,那你怎么可以毁弃你自己的誓约?即是你觉得说"真的是太累了,算啦,不要度啦!",然而这样也是不可以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应该进
一步来解释,因为永远永远永远的永远,不管这宇宙怎么成住坏空,不管你将来修行多么好,摄受众生的智慧能力是如何地高明,这永恒的永恒,这永恒也没有尽头,众生是度不完的。你必须要体认这个事实,不管你已经成佛安乐多久,不管你再怎么努力,众生永远是度不完的。你从这个时间点,你就要知道这件事情。所以你要甘愿于众生的懈怠性,你要甘愿于众生之自堕于众生性,你要能忍受众生的愚痴性。你不要一开始说话就想要教训人,因为你教训人,他也不会领情,你没办法摄受他;你要想,他们真的很可怜,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他们这辈子完了,绝对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而且他们抛离了所爱,自己在中阴身里面,分分秒秒不知何去何从,实际上是很茫然的、很痛苦的!甚至许多人因为业果牵引,他就是直接要到地狱,根本不会经过中阴。那你说,你能帮什么忙?可以呀,你就是从你转依的如来藏开始,慢慢的话,遇到有因缘,可以说法时,你就替他们多多庄严种子,让他们至少在你成佛的时候,都已经开始修学佛法。不要说,从现在开始到你成佛这之前,你所遇过的众生,结果最后这些人到你成佛的时候,跟学佛还八竿子打不在一起。你要开始想,你遇到的人,一定是跟你有因缘,因为呢,佛法说会被你遇到的这样的众生,会跟你见面的众生,乃至跟你谈话的众生,乃至跟你共同工作等等的众生,都是有很深的因缘的。
因此,你要尽力的摄受,尽力摄受不是说要把他当作老太爷或是什么,而是说你要用正法,然后呢,用菩萨所说的四件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摄受他。好,简单一句,就是让他至少接受你的存在,让他接受你要讲的话,他不能接受的话呢,他至少不会反对。如果你反过来说"我不要这样作,我一定要把正法抬出来,我说的,你反对也没关系。"不要,千万不要这样!你这样叫做很不随顺他人。这样呢,法,就只有你对了,而他就刚好持有对佛法上的种种误解,而你也没有摄受对方的方便,这样的话呢,你就不应该来这个娑婆世界。导师有他法主的责任,所以他在法座上,可以开经演教,直接说众生的愚痴与对错。可是,我们不是担任那个角色的时候,你不需要去刺激众生,因为众生一定没办法跟你比嘛。因为你学佛的历程也不是一劫两劫三劫啊,《金刚经》说过,等于是当我们临近这个法的时候,快要开悟这个法,这已经是经历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六,能够相信《金刚经》的,就已经经过无量诸佛,那何况是可以证得《金刚经》的真实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对众生的平等性还应该再加强。
甘愿做菩萨(十五)
——菩萨应具广大心量
你要想,他一定有如来藏,不管你是先施设有一个如来藏的实性,不管你阅读经论,不管你阅读 导师书籍,你还是认为有一个。有没有证得,且是其次啦,你认得这个就是啦,既然是这个,你就按照这个实际性,去看看每个众生是不是有?当然都有嘛!既然有,你就没有比他厉害多少。既然大家都有的话呢,也不会因为你特别用功,你就比较厉害,不会。还记得上次所说的《华严经》地狱天子的事吗?如果说一个人,不管他之前出生的前辈子,或是之前他做了多大的恶业,他只要能回心向佛道,他只要勇猛、够勇猛,他的超劫精进是你没办法想象的。也就是说,他可能一刹那就可以度过一劫,更像地狱业道过来的,出生于天界的天子们,一下子就从凡夫地成为十地菩萨,所以佛道不可思议!
因此你如果是这样来看的话呢,你确实是可以建立众生的功德性。所谓建立众生的功德性是说,你是以众生的这个能够建立他自己本有、本具的功德,来作为考虑,他将来自悟之后,可能成就了,就一下子跑到我们的前面了,这样我们就算是替他建立不错的功德性了。因此在这一点上,并不是说,你要建立自己的功德,因为你只要按照既定的方式去做,老老实实去做,至于有没有功德,有没有福德,那都是你的如来藏记录完成的,你根本不用操心,你不用忙著说这件事情比较重要,这件事情比较合乎解脱,这件事情对众生的利益很大,不断地从众生思量功利的好处去著眼,你不需要如此。因为你的心念呢,越是想要做这个衡量,你的如来藏给你的分数就越低,这个法界的体性就是这样的,如来藏服务你、照顾你,从来祂都是认为这是本份事,从来祂没有想说要建立祂自己什么样的功德,因此你要随顺众生,也要随顺自己的因缘,不用去操心你所能够成就的功德法藏。因缘来了,你应该要如何去护持佛法,你就该如何地护持;因缘要你用功,你就该专心地用功。
当一万个这么多的人来服务众生,每个人所得到的果报都不会相同,就是因为他心量上,是不是够广阔,他心里面的作意是不是清净,所以会有诸多差别。我们的如来藏叫作大、方、广,祂能够入一切众生心,所以祂能够知道一切众生心和众生行,而且,祂能现起法界广大无边的佛世,是佛世喔,而不只是众生世间能够成就的事业而已。然而你现在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可是既然实际理地是这样无有涯际的功德性,那我们就不要委屈自己的德能,应该将如来藏的体性功德藏予以发显来利益众生。但是你可能转念一想,嗯,"不行!隔壁的那个谁啊,今天讲我一句话,我现在想起来了,他这句话根本就不怀好意",这如果是当时你会这么想,那已经是够厉害了,如果是现在还再想起来,就根本是忘了自己的本分了。你应该当时听一听就忘掉,听不懂就算了,这样不要太介意,更不要说,过了什么时候,突然又作意去了解他的想法,要"宽容大量"啦。可是,我们这里说,有时候这很困难,尤其有的众生是和你有过节的;然而这很困难就代表说,你不是很甘愿啊!你对这世间上的众生是仍希望不断地取这三界有,所以你对这世间的一切,你是有许多意见的,你没有办法安忍,你也没有办法随顺众生的业果,然后要像刚才末学说的,你要当最后一个顺位来拿这三界有,你也没办法服气。那你什么时候才会服气呀?当你苦头吃够了,你就会服气。那苦头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吃得算是够多了的呢?我也不知道。
甘愿做菩萨(十六)
——随缘度众不起轻慢想
可是,今天你听了,就要想:世间的人关心的事,都是以为他可以主宰的、都是眼前现下的事;而我自己呢,我关心的是佛道佛事,我关心的都是尽未来际,至少我关心的是我舍报以后,会何去何从?这都不是一般人所关心的,因此"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只能够走我自己的道路,行我应该尽的菩萨行,世间人要的三界有,是他们的份,毕竟我有佛法为伴,有诸佛为伴,有大觉者作我的明灯,我还是要向著 如来行处行,如来于因地的时候是怎么作,我就应该怎么作,不要再犹豫不决而优柔寡断了!
因为呢,菩萨所具备的种性是不能靠言语说的,种性显示出来,他就是会那样做,不需要人家说,甚至人家阻碍他,乃至用另外一种方式试图改变他,他还是不会改变初衷;甚至他自己也明知道可能对他的五蕴身有伤害,他还是会去做,只要这件事情可以利益他人,这就是他的种性,这就是菩萨。那这里你会说,我是不是要保养我的色身?是,没有错。因为呢,这色身是道器。可是,在有些情况下,你就是会去做这样的选择,毅然决然地去作,挺身而出,这就是你可贵的菩萨种性;绝对不会等到有人跟你说,你是不是应该要怎么样,菩萨应该要怎么作,你听了这样的话,你才会去作。不会!你会不经思维,"不经思维"当然是一个形容词啦,你是很快思维去做的,你是有拣择去做的。你说世间人有没有这样的?有啊,有我们说的成仁取义的义士,他干吗舍掉自己的一条性命?他可以不用。可是有人就是愿意,那你说,我们学佛的人还会比他差吗?不会啦,所以呢,因为我们比别人多懂许多智慧,所以我们要以智慧来作善抉择。
同时我们这个智慧不是提供你用来做这种世间种种利害凭借的选择工具,绝对不是如此!这些世间的东西,你要让给别人,因为这是他们在三界中唯一的快乐,你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去剥夺人家的快乐。你看人家生活过得很高兴很快乐,你不要劈头就告诉人家,将来你会死啦,将来……,这样不叫作是弘法,这样叫诅咒人家。就是说,他们有因缘的时候,跟你有因缘的时候,他们又知道你是学佛人,当他到了某一个时节,他可能遇到了某件事情,这时他很痛苦——因为人总是会有很痛苦的时候。他想,可能只有学佛人才会了解他遇到的困难,那刚好某某某是学佛的,我来找某某某。这样,当然他可能也不期待什么,所以呢,你要善于跟他开解,可以讲多一点,你就讲多一点,或你说察言观色也好啦,或你就一本你的初心,能够利益多少算多少,这样也就可以。
因此佛道就是这样平实的,不会因为你的抱负有多崇高,你就变成多伟大——没有这件事情!绝对没有!即使圣位的菩萨,乃至呢,等觉位的菩萨,在无知的凡夫面前,他也不会刻意去显示他的种种威德性、种种的智慧体性。不会!即使他被人家毁谤侮辱,乃至被人家说没知识、没文化、没水平,他也一样能够堪受。他不会说,好啊!你不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 观世音菩萨!不会,不会,绝对不会!所以呢,不管你的抱负是怎样,不管你的菩萨的历程是怎样,你走出大门以外,甚至在讲堂里面,你呢,你就将你所作的、为众生做的,或是自加行成就的,就要当作是你的本分事,所谓本分事就是本来应该这样就这样,不要把自己抬高了,说"我不得了,这不赶快恭敬我不行",或者说"恭敬我,会有福德啦,大家赶快来恭敬我"或等等,这些东西的企求,你要一点一点去掉,不要再贪恋,它们是会障碍你的道业。你要想你身边的每一位护法神都比你了不起,结果他们也从来没有一位跑出来,让你瞧见,让你知道是他在守护你,好让你来称赞他,没有啊!
甘愿做菩萨(十七)
——回归菩萨本愿行
因此如果有人赞叹你,因为你的修行好而来赞叹你。这是说,你总是会在某一辈子的时候,修行会很好。我说会很好,是说真的是很好,会很好哦,然后呢,大家都比不上你。可是当你就是觉得自己修行真的很好的时候,那个念头,那个想,你要把它活生生地掐死,你要生起惭愧心,好好地忏悔,自己于出世间法中,这样生起贪染名誉的过失,生起轻慢自得的过失。出世间法的成就,就是不要世间法的恶法为伴,不是因为希求世间的赞誉,而来成就出世间法的。你要把这个爱瞋、毁誉的心,轻轻地丢掉,从这些众生对你的赞叹和诋毁里面走出来;像是自己的五蕴身一样,像是自己过去生死去的无量无边的这些恶的心念一样,把它掐死。因为呢,你不需要这个,因为真正成就你的许多的功德性,经典上已经说得非常的清楚,能够成就你的功德的,都是 如来之力,没有诸佛的冥佑,实际上无有一位有情可于此世间建立正法的功德性。
因此说来,最关心你道业的人,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一直在看著你的诸佛,每一尊佛都最关心你。大家知道什么时节,你应该得到什么法,大家知道你什么时节,你的修行会进展到哪里,让你不用自己去求,如是地厚待于你。因此当善知识出现的时候,你就要按照恭敬善知识方式,来礼敬善知识,来跟善知识修学。如来一定有办法让善知识点醒你什么时候你要加行用功,当善知识跟你讲,你应该要无相念佛,要好好的用功,什么时候转换看话头或等等,你就按照这个方式来做。所以,你呢不用去担心说,我要大声讲,这样 佛陀才会听到我说的话;或是说呢,就像我去排队,而别人不断地插队的话,那我是不是一切都完了?或是想到说我在这茫茫大海众生里面,佛陀会不会忘记我?不用操这个心,因为当你曾经还没有见到佛面的时候,你在之前就已经被 佛密授记了,这密授记就是刚才一再说的,当你以散乱心,或是以诚恳心来向佛礼敬的时候,或是向三宝的时候,或是在没有佛的世界,而有舍利塔或有寺院时,你这样呢,向著木塑的佛、木雕的佛、金佛、玉佛,或是乃至于一个佛的形象,佛的画像等等,这样来合掌,就算没有礼拜,佛都已经给你密授记啦,因此一切诸佛都没有忘记你。
何况呢,在座的诸位,我们是确实有遇过佛的,不管你认为怎样,至少呢,看见佛的身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的。对呀,至少你遇过应化身佛,很清楚的,像是 释迦牟尼佛,当时你所认为的真佛出现在你前面。所以,你有你的福德,何况你还礼敬过佛,跟诸佛供养过,所以你还是和众生有许多特别不同的种子,这些与佛结缘过的功能性的种子能保证你未来学佛的道路。不过就只有这样而已,我们不需要膨胀我们自己,因为要到你圆满成就佛果的时候,你才可以说,你所用功加行的、你所修行的,终于毕竟圆满了,可那还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而我们来看看这法界,当以众生心为心的时候,即使你到成佛位的时候,还是有那么多无量无边的众生没有成佛,如果你是以"度尽一切众生"来作为自己的誓愿,你的感想是什么?你已经成佛,可是所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包括之前你所亏负的无量无边的众生——我说你真的亏负人家哦,不是说假的亏负,说我们随便讲讲。你如何去弥补这些亏负呢? 佛也是可以报恩的,所以这样呢,现在你在因地,便不需要再去思议哪!你就要去想:你要慈悲,你要平等心,你要一点一滴地建立菩萨的德行,那是你应该转依到如来藏的康庄大道,那是你的成佛之路,你要以这样的平实之路来让许许多多的未来的菩萨也藉此走向无上菩提。不要再去想说:风会不会把我吹起来,我这样会比较风光一点,如何我才会风光?你要开始慢慢地、将你这些和世间毁誉相应的心丢弃,因此你要把它掐死。别人称赞你的时候,慢慢你的著力的地方就顺著他的称誉而死掉。注意的和作意的,就慢慢地更少了,因为你所体会到的是,我并不值得这样的称誉,为什么?
下一篇:37-2、甘愿做菩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