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目 阿赖耶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法读书

第四目 阿赖耶识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阿赖耶识含藏著前七识一切善恶有漏业种子,让众生不离分段生死,所以祂是能藏。而前七识所熏习的有漏业种,又回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祂又是所藏。阿赖耶识在众生未断我见之前,被末那识内执为自我,而阿赖耶识也执藏分段生死染污种子,故又名执藏。阿赖耶识具备此三藏的功能,有此阿赖耶性故,所以第八识阿赖耶识又称为藏识。
  《维摩诘所说经》卷1说:【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又说:【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这就是讲第八识真心阿赖耶识的体性;菩提心乃是真觉之心,是真心,即是阿赖耶识心。阿赖耶识不领会一切人、一切世间、一切法,因为祂无所见的缘故。祂离见闻觉知,祂离一切外缘;而不离见闻觉知,不离外缘的是妄心七转识。又说“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众生即是七转识,阿赖耶识配合七转识和合运作无间;七转识需要什么,阿赖耶识就给什么,因为祂是藏识故,执藏一切法种故,能现起诸法故。但众生日用而不知,总是执祂为自内我,放不下对祂的执著而造作诸有漏业;可是一旦被问到祂在何处时,又都不知道。经中又说“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阿赖耶识无始来不见色、不闻声、不嗅香、不尝味、不受触、不知法,于六尘诸法都不知不会,因此是无记心;只有七转识才能体会六尘诸法,因此就成为有记心。大凡器世间无论有见(能见)或无见,有对(有质)或无对,无非从阿赖耶识所生所显;所以众生所见所闻乃至所触所知的六尘,均非真实,皆是阿赖耶识所显的内相分影像而已,觉知心从来不曾亲触外境五尘;所以说阿赖耶识是宇宙的根源、万有的本体。
  阿赖耶识是诸法的根本识,前七识都是由祂所含藏的种子辗转生出,刹那生灭变异,所以前七识又称为七转识。而阿赖耶识内的种子有进有出,乃种子的流注现行与落谢回熏;流出的染业种子,透过修行转变成为净业种子,再回流到阿赖耶识内含藏,渐渐的识内种子净多于染,最后成佛时都成为净。在入地以前染多于净,依重立名故称之为阿赖耶识;入地以后到八地之前,净多于染,称之为异熟识及阿赖耶识(因故意留最后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的缘故,仍可称为阿赖耶识);进入八地开始,已灭除故意保留的思惑,只余异熟识之名称,但仍有无记品及异熟品所摄之粗重种子生灭变异,未离变易生死,要到佛地才能断尽,方可改名为无垢识。如是,识名虽有阶段性不同,但本体都是因地的阿赖耶识心体,并无改变,只是内藏的种子改变而已。
  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师宗喀巴等人,把佛说的阿赖耶识曲解为意识的支分,否认有阿赖耶识的存在,否认阿赖耶识能出生意识,宗喀巴之《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387~388页如是说:【如是摄行论说,佛为广大胜解者,说八识等令通达者,亦仅显示经有是说。非自宗许.离六识外,别有异体阿赖耶识。如圣派集密,说死有光明一切空心,为死心。从彼逆起近得心,为生心。彼二非是阿赖耶识。释菩提心论,虽说阿赖耶识之名。然义说意识,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注:宗喀巴著,法尊法师译,《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方广文化,民84,页387-388。]明明三乘经典中都有说第八识,宗喀巴却还要强辩说,除了自宗所许的六识外,不许有第八阿赖耶识存在。又说生死流转的主体识不是阿赖耶识,第六意识才是生死流转的主体,才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然而佛在《杂阿含经》卷9明明说得很清楚:【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也就是一切的意识,不管粗、细、极细的意识,都是意法因缘生,乃是有生而非无生,是生灭无常的缘生法;生灭无常的缘生法不可能出生他法,绝非诸法的本源,宗喀巴居然还强辩说“意识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可见宗喀巴不但不懂《阿含经》,连我见都未断,未证解脱道的初果,根本就是一个凡夫异生;又否定法界万法本源的阿赖耶识,证明他也不懂《般若经》,未证法界的实相,不知中道的观行,更别说懂得唯识诸经“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道理。
  但是经中又说:“名色由识生”。《中阿含经》卷24也说:【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名色缘者,谓此识也。】名就是受、想、行、识等四蕴,色就是色蕴,合称为五蕴,此中之名已含摄七转识,意识当然已含摄在名中,显然不是名色之因,不许说为一切染净法的根本。出离母胎之后,此名色必须依于另一个识才能运作,故说此识即是名色之因、名色之根本,因为名色是由此识出生的,不是单凭父母四大之缘即能出生的;意识既是名色中的名所含摄,当然不是能生名色的此识,宗喀巴不应谎称为一切染净法的根本;而此识也必须藉五蕴才能显现于三界中,此识别无他心,即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四阿含中尚有多处隐说阿赖耶识为生死染净之本;圣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注:佛教界及学术界多称《瑜伽师地论》为佛法中的根本论。]中也明说第八识是一切染净法之根本,在根本论卷51中说:【云何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而且大乘经典也全都如是说。然而宗喀巴不解经意,未读或刻意忽略根本论,硬说意识为生死流转之本,说生灭性的意识心常住不灭,说生灭性的意识为染净法之本;殊不知意识乃生灭之法,在眠熟、闷绝、正死、无想定及灭尽定中必定断灭,断灭时当然不能再执藏一切染净法种了,怎能是一切染净法种之根本?若有人执意识常住不灭,即是常见外道见者,宗喀巴正是此一类人。宗喀巴又否定阿赖耶识,使无余涅槃成为断灭境界,因为入无余涅槃时必须灭除意识及意根故,十八界灭尽唯余如来藏自住境界故,所以宗喀巴他又是断见外道。
  由此可证明《广论》作者宗喀巴,乃是未断我见者,未曾悟入大乘般若,未得大乘见道之见地,乃错会般若之凡夫,竟写出意识境界的《广论》来误导众生。宗喀巴又谤无如来藏阿赖耶识,而此识是菩萨藏的中心法义,《大乘入楞伽经》卷2说:【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言‘此非随顺契经调伏解脱之说’,作是语时,善根悉断,不入涅槃。】菩萨藏中所说一切法都是在解说阿赖耶识如来藏,宗喀巴却谤无阿赖耶识心,正是谤菩萨藏的人;如是未悟凡夫的宗喀巴,诽谤三乘佛法根本之阿赖耶识心,依此经中佛语圣教,宗喀巴已成一阐提人,一切善根悉断,当年舍寿时早已下堕无间地狱,他所说的诸法怎能相信呢?而台湾新竹之凤山寺《广论》团体上下诸人,竟然还在天天祈求宗喀巴父子三“尊”(宗喀巴及其弟子达玛仁勤[注:即贾曹杰、嘉曹杰]、克主杰)早日降临台湾,领导他们进而修学密法;殊不知宗喀巴正在地狱受苦当中,早已自顾不暇,哪有能力出生来台湾传授密法?除非修学《广论》诸人努力修学藏密之法,将来殁后到无间地狱与他相会,否则绝无他途可见到宗喀巴父子三“尊”也。
  又印顺法师在他的著作《佛法概论》第八章109页也如是说:【佛教后期,发展为七识说,八识说,九识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那里会有七识、八识?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注: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民87.1,页105,109]105页又说:【意的梵语,即“末那”(不必作第七识解),是“思量”义。】印顺法师的中心思想,是继承藏传佛教中的黄教六识论应成派中观邪见;他主动继承宗喀巴的六识论思想,一样不承认有第七、八识;他把七、八识否定后,又怕别人说他是断灭见,所以又建立了“明确的意识”或“细意识”,作为有情活动的根源,同样堕于宗喀巴等六识论的邪说邪见中。但不论意识再如何细,也无过于(四空定)无色界顶的非想非非想定(天)之细。因此,粗意识也好,细意识也好,都是佛说的意法为缘所生的意识,都是藉意根与法尘相触作为外缘,以阿赖耶识中的意识种子为内因,才能生出意识。既然意识的出生有因又有缘,就是佛说的“因缘所生法”,当诸缘有所缺时,意识种子便无法从内因中流注出来而告断灭,所以意识是会断灭的,会断灭的法就不可能当作主体识而来往三世、常住三界中。佛教界的大老印顺法师,对此道理竟也不知,如同三岁小儿牙牙学语一般而写书讲说般若,真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