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目 宗喀巴不知有末那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法读书

第四目 宗喀巴不知有末那识

安卓版APP下载: 苹果版APP下载:
  但是,宗喀巴也知意识是缘生之法,姑且不论他是无因唯缘的缘起论者,然就意识的生起必有其所依之缘,是应理的,但是所依之缘是何者?宗喀巴却没有交代。《杂阿含经》卷9说:“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注:《大正藏》册2,页57,下20-21。] 此处所说的意是意根,法是法尘;说意、法为缘生意识,也就是意识的生起,除了要有根本因阿赖耶识中的意识种子外,必定是要藉由阿赖耶识所生的意根来接触阿赖耶识所生的法尘,以此二法作为助缘方得生起。因此,意根不但是能令意识生起,如同眼根触色尘而生眼识一样,是意识的所依根;而且,意根并非单纯只是意识生起之所依根,祂尚有微劣了别慧的作用,所以也称为末那识,识就是了别,意根末那识能了别意识的心行。意识虽然能对六尘作分别,但却没有自己作主的能力,必须依靠意根的决定与作意,因为意根也具有部分识别的作用,所以意根也称为第七末那识,这是宗喀巴所不知道的(释印顺是从宗喀巴的著作中学来的,当然一样是不知道)。因此说,末那识即是意根,是十八界法之一;如果否定末那识,则十八界法会少了意根而成为十七界。况且,其余十七界法又都是因为意根的作意,才辗转由如来藏中出生;若少了意根,则世间一切法就不能存在了。
  圣 马鸣菩萨所造《大乘起信论》卷上说:
  复次,生灭因缘者,所谓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故。
  此义云何?以依阿梨耶识说有无明不觉,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念相续故说为意。
  此“意”复有五种名,云何为五?
  一者名为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故。
  二者名为转识,依于动心能见相故。
  三者名为现识,所谓能现一切境界;犹如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以一切时任运而起,常现在前故。
  四者名为智识,谓分别染净法故。
  五者名为相续识,以念相应不断故,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能令现在已经之事忽然而念,未来之事不觉妄虑。[注:《大正藏》册32,页577,中3-16。]
  上举《大乘起信论》也证明有意根。简单的说,众生未证得阿赖耶识以前是不知道本觉的(也就是《大乘起信论》中说的不觉位),依于阿赖耶识中所含藏的无明种,藉由意根的作意与六尘因缘相触故能现起六识;六识为能见,六尘为所见,六识取六尘境就是能取,然而能见乃至能取都是意根作意下的行为,才能使觉知心相续运转。虽然觉知心于眠熟等五位会断灭,但是意根从无始劫以来都不曾断过。意根的分别运作从来不曾休息,时时刻刻都在觉察法尘的变动,法尘上一有重大变化,马上促使阿赖耶识生起意识,对于法尘上作了别,了别的结果再由意根作出决定。如果意根灭了,则一切法就不复生起,则成为寂静涅槃的阿赖耶识之“自住境界”,永不复现于三界世间,所以三界众生一时一刻都不能没有意根。
  圣 马鸣菩萨又说意根有五种识的作用:[案:以下粗浅地略说《大乘起信论》中所开示的义理,学人若欲深入了解圣 马鸣菩萨于论中开示的深妙意涵,敬请恭阅正智出版社出版平实导师述注之《大乘起信论讲记》。]
  一、业识——无明力不觉心动:由于众生的阿赖耶识里面含藏了无明种,故而迷惑不能解脱生死;由于众生不能打破无始无明,不能觉知真心阿赖耶识,虚妄的意识心虽然不断的引导末那造作诸业,然而会有意识造业的根缘却是意根的心动,所以称意根为业识。
  二、转识——依于动心能见相故:意根不断的动心运转,使意识现起,并搭配前五识而作六尘境相的种种分别,因此说意根的运转主导了意识的能见,所以意根称为转识。又意根的运转,不一定要在有意识的状况下才运转,睡眠无梦时意识虽然断灭了,意根却仍照常运作,随时觉察法尘的动静而恒不休息;又当苏醒时意识重新生起,意根也要作为桥梁连结昨晚已经断灭的意识种子,才能让意识忆起先前的记忆事;就算是死亡的时候,意根也还是照样运转,或依著愿力、或随著业力带著阿赖耶识一起去投生;此外,无想定与灭尽定中,意根也仍然照常运转,什么时候入定?什么时候出定?也都由意根的运转而作主导决定;所以称意根为转识。
  三、现识——所谓能现一切境界;犹如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以一切时任运而起,常现在前故:境界相的现起,是由五根触五尘境,再由阿赖耶识变现出内相分六尘。但是,若没有意根的作意,阿赖耶识也不会出生我们的五色根,更不会显现出内相分六尘等境界相的。因为有意根的作用,才能有五根来面对五尘,阿赖耶识才会如同明镜一样,显现出一切内相分六尘境界相。所以,现在你我自心所现起的境界相,完全是由意根的作意所主导,因此圣 马鸣菩萨才说意根是现识。
  四、智识——分别染净法故:意识的分别慧是很高的,但是意识的智慧再怎么高,如果没有意根的决定还是没有用,因为意识并没有决定权的缘故。反过来说,意根的了别慧虽然很低劣,但是意根却可以主导意识的行为,当意根作主决定要去分别某某境界时,意识就会去分别;当意识分别完成时,意识本身不能自作主张去造善业或恶业,必定是由意根来作决定。应注意的是,虽然意根对意识分别的结果有决定权,但是意根的体性却是无记性,不论造作善业或恶业,常常是依据意根自己的习气来作决定;若意根的我见我执习气很低,就会较趣向于善法;若我见我执习气很强烈,就会较趣向于恶法。再者,意根自己的慧心所虽然陋劣,但是只要意识心现起运作时,不论是观察分别、推理思惟、分析揣度等等一切的意识心行,在现行运作的当下意根都能同时了别而作决定,所以圣 马鸣菩萨说意根能“分别染净法故”,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意根也称为智识。又意根有时候是没有透过意识的思惟分别,就直接作出相应的决定,就像现今心理学家所说的“潜意识”,约略可说指的就是意根;因为其中很多的现象其实就是意根的体性,譬如走路时并没有经过意识的思惟分析,双脚就会自动抬起放下,吃东西时也是一样嘴巴会自动张开咀嚼,甚至说话时手会不自觉的作出种种手势等等;这些都不需要再经过意识的思惟分析,意根就能直接作出决定,这也是意根的智慧力,所以意根也称为智识。
  五、相续识——以念相应不断故,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能令现在已经之事忽然而念,未来之事不觉妄虑:意根从过去世来到今世乃至去到未来世,除了入无余涅槃外,从来没有一刹那休息过,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刹那刹那都在不断的审察思量,生生世世相续不断,所以意根称为相续识。前面说过意根是无记性,祂不会简择善恶业种,所以祂不会弃恶留善,也不会留恶弃善;众生过去所造的业种,不论是善业或恶业乃至无记业祂都执取,照单全收,一点都没有遗漏,全部都收存到阿赖耶识中。等到所收藏的业种因缘成熟要感生异熟果了,不论是善是恶,祂也都会执取,就会让众生受种种的果报,不论是人天乐报或恶趣苦报,一点都不会有漏失,这就是因为意根无始劫来一直相续不断才能作到。而且意根还能够忽然间,引出深藏在阿赖耶识中曾经历过的事,让意识去回忆。意根也能作意令意识去筹划未来之事,而让意识作种种虚妄的分别。因此,意根能联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让众生生生世世相续不断轮转无穷,所以称意根为相续识。
  是故宗喀巴说:“许能取后有之心是意识故。复许意识,是一切染净法之所缘故。”宗喀巴这句话是违背圣教之语,因为能取后有的只有阿赖耶识,而阿赖耶识之所以能取后有,也必须以末那识的作意为动力。又意识虽能分别染净业,但实际上作决定的主导者却是末那识,意识并无此种功能。宗喀巴否认有阿赖耶识,又不如实知有末那识,整个佛法的中心:心、意、识三法已去其二,那还能算是佛法吗?他所说的“佛法”就会与释印顺一样,全部落入释印顺自己定义的“虚妄唯识”邪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