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视频 >> 三乘菩提
-
1 从认识与分辨涅槃道开始之一——次法是涅槃道资粮 -
2 从认识与分辨涅槃道开始之二——五现涅槃论 -
3 从认识与分辨涅槃道开始之三——《楞伽经》四种外道涅槃见 -
4 从认识与分辨涅槃道开始之四——二十三种外道涅槃 -
5 修学声闻菩提应先了解世俗谛根本 -
6 修学声闻菩提须信有胜义谛 -
7 修学声闻菩提须信佛 -
8 修学声闻菩提具备条件 -
9 学佛之基本观念(一) -
10 学佛之基本观念(二) -
11 学佛之基本观念(三) -
12 学佛之基本观念(四) -
13 惭与愧 -
14 恭敬于师、于法 -
15 修学之正方便 -
16 应渐除疑盖 -
17 七方便、九种心住、六种力(一) -
18 七方便、九种心住、六种力(二) -
19 七方便、九种心住、六种力(三) -
20 七方便、九种心住、六种力(四) -
21 菩萨性的发起和增长(一)概说 -
22 菩萨性的发起和增长(二)修诸善根 -
23 菩萨性的发起和增长(三)从五根到五力 -
24 菩萨性的发起和增长(四)从五根到五力 -
29 菩萨于施的不可思议行(一) -
30 菩萨于施的不可思议行(二) -
31 菩萨于施的不可思议行(三) -
32 略说实义菩萨之行与行施因果 -
33 知恩报恩(一) -
34 知恩报恩(二) -
35 知恩报恩(三) -
36 知恩报恩(四) -
37 随喜功德 -
38 布施的五种相貌 -
39 七种布施因缘 -
40 法布施及功德 -
41 三归依戒,功德殊胜(上) -
42 三归依戒,功德殊胜(下) -
43 佛法第一义戒的清净功德 -
44 取相戒、非取相戒 -
45 菩萨戒是正解脱戒,声闻戒是别解脱戒 -
46 初级正念训练——西方正念疗法 -
47 中级正念训练——无相念佛 -
48 中级正念训练——无相念佛之心理解剖与心理矫正 -
49 深层正念训练—思惟观与看话头 -
50 完整正念训练在法与次法的运用 -
51 摄心为戒-略述四摄六和的开发 -
52 摄心为戒——四摄六和之身慈口慈 -
53 摄心为戒——四摄六和的口慈与意慈 -
54 摄心为戒——四摄六和之同行同戒 -
55 摄心为戒——四摄六和之见和同解 -
56 三论三法之戒论(一) -
57 次法——三论三法之戒论(二) -
58 三论三法之戒论(三) -
59 外道邪戒——三昧耶(上) -
60 外道邪戒——三昧耶(下) -
61 生天之论之生欲界天(一) -
62 生天之论之生欲界天(二) -
63 生天之论之生欲界天(三) -
64 生天之论之生欲界天(四) -
65 生天之论之生欲界天(五) -
66 三界五趣之抉择(一) -
67 三界五趣之抉择(二) -
68 三界五趣之抉择(三) -
69 三界五趣之抉择(四) -
70 三界五趣之抉择(五) -
71 佛法解脱的前行资粮(上) -
72 佛法解脱的前行资粮(下) -
73 佛陀降生前的人天二乘法(一) -
74 佛陀降生前的人天二乘法(二) -
75 佛陀降生前的人天二乘法(三) -
76 六念法之念佛(上) -
77 六念法之念佛(下) -
78 六念法之念法 -
79 六念法之念僧与念戒 -
80 六念法之念施与念天 -
81 欲为不净——施论 -
82 欲为不净——戒论 -
83 欲为不净——生天之论 -
84 欲为不净——信受八识正论才能成就解脱(上) -
85 欲为不净——信受八识正论才能成就解脱(下) -
86 除其恶见 -
87 法与次法在修行上的次第性与应注意要点(一) -
88 在修行上的次第性与应注意要点(二) -
89 在修行上的次第性与应注意要点(三) -
90 在修行上的次第性与应注意要点(四) -
91 人天善法之正道(上) -
92 人天善法之正道(下) -
93 人天善法是善根发起的基础 -
94 天人也修学佛法(上) -
95 天人也修学佛法(下) -
96 略说三归依(一) -
97 略说三归依(二) -
98 略说三归依(三) -
99 略说三归依(四) -
100 略说三归依(五) -
101 贪欲越少,果报越殊胜 -
102 修定前方便:五停心观 -
103 消除性障,令定力增上 -
104 欲界定与未到地定 -
105 往生色界、无色界道理 -
106 略说三界之正理 -
107 初禅 -
108 二禅 -
109 三禅 -
110 四禅 -
111 無色四天 -
112 生天之论总结 -
113 三界不净,有漏应出离 -
114 三界无安,修天福不足为恃 -
115 出离三界,舍贪欲修止观 -
116 佛法圣道之心性与智慧(一) -
117 佛法圣道之心性与智慧(二) -
118 佛法圣道之心性与智慧(三) -
119 佛法圣道之心性与智慧(四) -
120 佛法圣道之心性与智慧(五) -
121 声闻种姓与菩萨种姓之差别(一) -
122 声闻种姓与菩萨种姓之差别(二) -
123 声闻种姓与菩萨种姓之差别(三) -
124 声闻种姓与菩萨种姓之差别(四) -
125 声闻种姓与菩萨种姓之差别(五) -
126 菩萨应具备八种异熟果(一) -
127 菩萨应具备八种异熟果(二) -
128 菩萨应具备八种异熟果(三) -
129 菩萨应具备八种异熟果(四) -
130 菩萨应具备八种异熟果(五)